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鳞状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口腔,细胞,转录,蛋白,免疫,检查点,地鼠。
口腔鳞状细胞癌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军,武磊[1](20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免疫检查点阻断为代表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仍然有很多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的治疗不响应。因此,进一步探讨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本文综述了部分共抑制免疫检查点信号的表达及其机制,并讨论将其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赵聪,吴于芝,何敏,刘燕,杨森[2](20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变区菌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变区菌群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4天口腔病变中心区细菌检出率、构成比和数量。结果患者术前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67.63%)和检出率(93.89%)最高,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和普氏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4.06±0.42)~(5.49±0.53)CFU/cm~2。患者术后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75.48%)和检出率(81.45%)最高,其次为普氏菌属、韦荣菌属、葡萄球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2.76±0.39)~(4.54±0.63)CFU/cm~2。患者手术前后奈瑟菌属和梭杆菌属的检出率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数量和细菌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区各细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链球菌属的构成比和检出率最高,未检测出梭杆菌属和奈瑟菌属细菌。(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耿玉东,王树斌,卢泰青,滕薇[3](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OSCC患者(55例)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25、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株(NOK)细胞中lncRNA AFAP1-AS1的表达,分析AFAP1-AS1与OSCC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FAP1-AS1与患者预后的关系。AFAP1-AS1 siRNA转染SCC25细胞,细胞计数(CCK-8)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侵袭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AFAP1)及Rho GTP酶家族成员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微丝结构的变化。结果 OSCC组织中AFAP1-AS1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SCC25细胞中AFAP1-AS1的表达高于NOK细胞(P<0.001)。AFAP1-AS1的表达与OSC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FAP1-AS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AFAP1-AS1低表达者(P<0.05)。AFAP1-AS1 siRNA转染后AFAP1-AS1的表达水平下调,SCC2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AFAP1、RhoA、Rac2、Rab10、RhoGDI和Pfn1的表达上调,RhoC的表达下调,细胞骨架中应力纤维丝减少,肌动蛋白完整性丢失。结论 lncRNA AFAP1-AS1在OSCC组织及SCC25细胞中高表达,与OSCC的发生进展及预后相关。下调AFAP1-AS1能够抑制OS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是通过调控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完整性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崔真真,柳志文[4](2019)在《C-met与Cox-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与环氧合酶-2(Cox-2)在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NOM),22例OLK组织和20例OSCC组织中C-met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met和Cox-2蛋白在NOM,OLK,OSCC中的表达强度依次增高(P<0.05)。C-met和Cox-2蛋白在OLK组织和OSCC组织中分别相关(P<0.05)。结论:C-met和Cox-2蛋白在口腔黏膜早期癌变进程中表达异常增高,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周建军,王国栋[5](20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铂类化疗药物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然而化疗耐药极大地限制了铂类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阐明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药物转运蛋白、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自噬、上皮间质转化和miRNA等方面综述了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逆转铂类耐药及相关肿瘤的生物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戈春城,汪羽,何叁纲,徐佳,王曦[6](2019)在《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下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OSCC队列数据(n=362)及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GSE42743数据集(n=103)。比较OSC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DDIT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DDIT4与OSC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DDIT4可能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DDIT4在OSCC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OSCC患者中,DDIT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01),且OSCC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检验,P<0.01)。进一步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DIT4高表达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DIT可能与低氧反应、糖酵解、雷帕霉素靶蛋白C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1,mTORC1)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信号通路、G2M检查点、p53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有关。结论:DDIT4基因在OSCC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高表达DDIT4基因的OSCC患者预后不佳。因此,DDIT4可作为OSCC预后评估的一种标记物。(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堂,肖兰飞,高继萍,梁宇翔,轩瑞晶[7](2019)在《中国地鼠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谱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中国地鼠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中具有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预测其靶基因,探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二甲基苯并蒽涂抹法建立中国地鼠口腔鳞状细胞癌模型,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Lnc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预测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组织样本相比,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中筛选出54个显着差异表达LncRNA(31个上调,23个下调)。功能性分析表明:与口腔癌相关的GO条目73条; KEGG富集的信号通路25条。结论中国地鼠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靶向调控其靶基因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口腔癌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宏丽,柴菲,尹刚[8](20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单酰甘油酯酶的水平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单酰甘油酯酶(MGL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MGLL在33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初治94例OSCC患者及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上述血清的MGLL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GLL水平诊断OSCC的效能,以血清MGLL水平的均数为参考分为低水平(≤均数)和高水平(>均数),进一步分析血清MGLL水平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OSCC预后的因素。结果 GEPIA在线分析发现在33类肿瘤中,15类肿瘤组织的MGLL表达异常,其中5类呈升高趋势,余10类呈降低趋势,其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MGLL水平中位数为19.4,低于正常组织的65.94(P<0.05)。QPCR结果显示, OSCC患者的血清MGLL水平为0.471±0.264,低于健康体检者的1.501±0.687(P<0.05);ROC显示血清MGLL水平诊断OSCC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95%CI:0.897~0.968),选择0.903为诊断阈值时约登指数最大(0.7595),灵敏度为95.74%,特异度为80.21%。MGLL水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吸烟史、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MGLL低水平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2.5个月,少于高表达组(未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GLL水平是影响OSCC预后的独立因素(OR=1.355,95%CI:1.115~1.647)。结论 OSCC患者的血清MGLL水平为低表达,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OSC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锋,李翔,王宇帆,杨宏宇[9](2019)在《环状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环状RNA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对口腔鳞癌组织,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环状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挑选出差异表达的环状RNA,采用qRT-PCR技术对40对口腔鳞癌及癌旁组织进行验证。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通过t检验得到表达有显着差异的环状R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在口腔鳞癌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口腔鳞癌中存在大量环状RNA。经qRT-PCR验证,口腔鳞癌组织中hsa_circ_0093229、hsa_circ_0006208和hsa_circ_0006677显着下调。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3种环状RNA可能吸附mi RNA,在口腔鳞癌中起调控作用。结论:口腔鳞癌中存在大量环状RNA。首次发现hsa_circ_0093229、hsa_circ_0006208和hsa_circ_0006677可能参与口腔鳞癌调控,为口腔鳞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宏丽,杨敬,尹刚,李皓缘,乔燕[10](2019)在《锌指蛋白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锌指蛋白32(ZNF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OSC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并探讨ZNF32对肿瘤干细胞(C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反转录、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ZNF32 mRNA在45例OSCC组织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OSCC组织中ZNF32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磁珠分选OSCC细胞系Cal-27中的CSC。Western-blot检测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蛋白4(OCT4)、Nanog同源框(Nanog)、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干性标志蛋白及ZNF32在CSC中的表达;经脂质体分别转染ZNF32 siRNA(si-ZNF32)和对照(si-NC)48 h后,3-(4,5-二甲基吡啶-2-基)-5-(3-羧基甲氧基苯基)-2-(4-磺苯基)-2H-四唑(MTS)增殖实验检测各组CSC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检测各组CSC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CSC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CSC中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磷酸化的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ZNF32 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其高表达与OSCC肿瘤低分化、TNM分期晚期及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0.05)。OCT4、Nanog、SOX2干性标志蛋白在CSC中表达显着增加;ZNF32在CSC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OSCC细胞Cal-27和人口腔黏膜角化(HOK)细胞(P<0.05);转染ZNF32 siRNA后,CSC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及转移能力均下降,CSC细胞中pSTAT3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 ZNF32在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TNM分期晚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干扰ZNF32的表达抑制OSCC的CSC生物学特性,ZNF32可以作为治疗OSCC的潜在分子靶点。(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口腔鳞状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变区菌群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4天口腔病变中心区细菌检出率、构成比和数量。结果患者术前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67.63%)和检出率(93.89%)最高,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和普氏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4.06±0.42)~(5.49±0.53)CFU/cm~2。患者术后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75.48%)和检出率(81.45%)最高,其次为普氏菌属、韦荣菌属、葡萄球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2.76±0.39)~(4.54±0.63)CFU/cm~2。患者手术前后奈瑟菌属和梭杆菌属的检出率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数量和细菌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区各细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链球菌属的构成比和检出率最高,未检测出梭杆菌属和奈瑟菌属细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鳞状细胞癌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志军,武磊.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9
[2].赵聪,吴于芝,何敏,刘燕,杨森.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变区菌群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3].耿玉东,王树斌,卢泰青,滕薇.长链非编码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功能[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4].崔真真,柳志文.C-met与Cox-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5].周建军,王国栋.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6].戈春城,汪羽,何叁纲,徐佳,王曦.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19
[7].王晓堂,肖兰飞,高继萍,梁宇翔,轩瑞晶.中国地鼠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谱建立及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8].陈宏丽,柴菲,尹刚.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单酰甘油酯酶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
[9].王锋,李翔,王宇帆,杨宏宇.环状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10].陈宏丽,杨敬,尹刚,李皓缘,乔燕.锌指蛋白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