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潮论文_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董景龙,汪汉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体潮,重力,相位,独立,分量,分解,芦山。

固体潮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董景龙,汪汉胜[1](2019)在《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模拟及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地球潮汐(Solid earth tide,SET)在地表产生的径向位移可达40~50 cm,形变梯度可达2 cm/100 km,是各种精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地表形变监测范围的不断增大以及对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固体潮位移对InSAR观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固体潮位移理论模型,根据InSAR测量基本原理和Sentinel-1卫星成像参数,模拟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定量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我国江汉平原和北美大平原的Sentinel-1数据为例,探讨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体潮位移对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存在较大影响,在250 km×250 km范围中,以C波段为例,其相位变化可达12 rad(对应52 mm视线向形变);(2)固体潮位移相位在中低纬度(60°S—60°N)地区变化较大,两极地区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在Sentinel-1 InSAR观测中,通过固体潮位移相位改正去除了干涉图中的部分低频相位偏差,相比原始干涉图,改正后的解缠相位标准差减小了约29%.本研究对于认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提高星载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序俨,王紫燕[2](2019)在《引力无需时间传播——“由固体潮发现引力以光速传播的观测证据”不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无法证明引力以光速传播。首先,根据固体潮理论,进行调和分析时固体潮理论值和观测值的时间序列是同步的,不存在时差;其次,天体起潮力仅与万有引力有关,与光速无关;第叁,调和分析得到的潮汐因子仅反映地球介质的物性变化,相位滞后则反映地球介质的粘滞弹性,两者与天体引力及光到达观测点的时差无关;第四,汤克云和骆鸣津在论证过程中作了过多的人为改正,有些改正使用不当;第五,万有引力与引力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万有引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种空间性质,它与两个彼此相互作用的物体同在,无需时间传播,而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以光速向外传播,并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两者不可混淆。汤克云与骆鸣津认为,重力固体潮理论值隐含两个假设:1)引力以光速传播;2)引力及光的时差等于重力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的时差。这两个假设并不成立,汤克云与骆鸣津关于引力是以光速传播的论证是一个误会,引力不需要时间传播。(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闫如玉,万永革,解朝娣,汪园园,刘勇[3](2019)在《基于Matlab GUI的全球重力固体潮可视化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阐明重力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原理,利用改进的计算新方法编写Matlab计算程序,采用Matlab中的GUI平台,对全球重力固体潮进行可视化实现,直观观察固体潮在地面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输入时间和经纬度,确定采样间隔(秒采样、分钟采样、时采样),实现以下功能:(1)以图像和Excel形式,输出某一地区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2)仿真未来24小时全球重力固体潮。(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幸兴,毛国良,常亮,王莉婵,赵英萍[4](2019)在《易县台BBVS-120地震计记录重力固体潮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省易县台BBVS-120甚宽频带地震计为研究对象,验证其垂直向地震记录波形中包含的长周期成分为重力固体潮,并运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地震记录中的固体潮信息;同时,通过对提取的固体潮信息进行Venedikov调和分析证明,易县地震台BBVS-120甚宽频带地震计可以记录重力固体潮信息。(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黄雅[5](2019)在《芦山Ms7.0地震前重力固体潮时间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重力监测是通过固定点的连续观测,获得表示定点台站的重力时间变化,其包含潮汐和非潮汐成分,但一般以潮汐观测为主。固体潮是一种由日、月和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所导致的地球周期性的形变现象。伴随着这种周期性的变形,地球表面的重力、倾斜、应变和经纬度等大地测量的观测量将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微小潮汐变化,并可被相关测量仪器检测到。地球的潮汐变形与其介质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是连接地球内部构造、地震活动的重要依据。地震孕育过程中会伴随震源区的变形或物质迁移,可能促使固体潮信号产生微小扰动。台站仪器记录的连续重力观测值中,由日月等近天体引起的地球固体潮汐导致的重力变化量是仪器观测的主要部分,而其他构造因素、地壳运动、大气负荷和陆地水等因素导致的非潮汐重力变化量相对潮汐成分的信号能量较小。我国连续重力观测始于1958年,至2009年,随着仪器观测精度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强化,基本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观测网络,为连续重力观测检测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了数据基础。震前潮汐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与地震到底具有何种关系,一直是困扰重力工作者的重要问题。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陆续建立了一些新的观测台站,为芦山7.0级地震研究提供了更充分的数据,为连续重力观测研究提取地震前兆相关信息提供了机遇。因此,本文通过精细处理计算芦山地震前潮汐时间变化信号,分析提取孕震相关信息,可为利用连续重力测量进行地震预测和机理研究提供震例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为:(1)分析比较了叁种固体潮预处理软件,选择Tsoft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比较叁种调和分析方法,选择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解算各主要潮波的潮汐因子、相位滞后等参数。(2)台站数据精细化处理。(3)本文从潮汐因子的计算精度、月潮汐因子方差计算和百分比相对差的统计比较,选择研究M2波。(4)本文对震前的重力数据进行气压改正,发现气压对M2波潮汐因子随时间的趋势变化并无明显影响;研究M2波震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性以及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M2波潮汐因子趋势变化分为整体上升和整体下降趋势,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呈四象限分布,芦山地震处于四象限中心部位,可能是由震前存在的“闭锁剪力”引起区域介质变形或密度扰动所致。(5)对震后半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M2波潮汐因子震前呈现上升趋势的,震后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而震前呈现下降趋势的,震后则会呈上升趋势,从震前到震后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地震的孕育发生及震后的恢复过程。震后重力潮汐M2波潮汐参数的空间变化显示,在芦山地震后的恢复过程中,也大体呈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四象限分布,芦山地震处于四象限对称中心附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矣昕宝,魏巍,全海燕[6](2019)在《基于独立分量谱相关方法的重力固体潮信号潮汐谐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取重力固体潮信号各谐波分量间能量差异较大的谐波分量,该文在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实现重力固体潮信号的加性分解,再利用谱相关分析独立分量间的谱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揭示了各谐波间的调制关系.同时,通过对独立分量间的自相关谱和互相关谱的分析,论证了在自相关谱中,能量大的谐波分量被凸显,能量小的谐波分量被抑制,而在互相关谱中,能量较小的谐波分量能更好地凸显出来.结果表明,互相关谱更能够揭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弱的潮汐谐波分量及其调制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矣昕宝,魏巍,全海燕[7](2019)在《基于单形进化优化算法的重力固体潮信号解混及谱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地球固体潮中谐波成分间的相关乘性调制关系与非相关迭加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来分析重力固体潮信号中隐含的潮汐谐波。根据地球、月球与太阳旋转轨道的位置关系,建立了一个引潮力的正交分解模型。进一步,基于改进单形进化智能优化算法的独立分量分析的重力固体潮正交分解模型上,利用谱相关方法,对重力固体潮的独立成分进行谱相关分析,从而完整实现了潮汐谐波加性正交分解之后的乘性解调。最后,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并引入理论信号作为参考背景,利用以上模型与算法进行对比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潮汐谐波的正交分解,凸显能量较弱的长周期谐波分量,并从谱相关图谱中反映潮汐谐波调制关系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高略,全海燕[8](2019)在《重力固体潮信号的独立成分分析与谱相关解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提取重力固体潮潮汐谐波分量,分析各谐波分量间调制关系的问题,该文结合重力固体潮的产生机制建立了一种重力固体潮信号正交分解模型。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和谱相关方法,分离出与模型相对应的独立分量信号,并从独立成分中解调出载波分量和被调制分量。从而完整地描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潮汐谐波与月球、太阳相对于地球轨道变化产生的潮汐谐波的正交分解关系。实验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所包含的潮汐谐波信息,并揭示出该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存在3个线性迭加的独立分量,在月波分量和年波分量都以乘性调制的方式调制到半日波分量和日波分量上。(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庄映辉,周坤隆,洪千盛[9](2018)在《水库渗流条件下探讨钻孔固体潮应变与降雨差异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邻近水库无降雨涨水的情况下,汕头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固体潮幅度存在NS/NW向大于EW/NE测向的现象;强降雨后,钻孔应变的观测值总是存在EW向和NW向响应明显与水位相关,而NS和NE向的应变较弱。对于这种差异响应,对临近水库的强降雨后加载分析发现,水库水位在强降雨后迅速上升,使处于水库西南角的钻孔观测出现加载的方向性。通过对周围岩性和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认识到水库是周边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水库的渗流在裂隙侧向的压应力可能是直接影响钻孔应变方向性差异的因素。此外,钻孔应变的幅度增量与单位降雨量的持续时间反相关,降雨时间越短,则应变量越大。(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8年S1期)

郭金运,高文宗,于红娟,刘新,孔巧丽[10](2018)在《基于奇异谱分析的静态相对重力观测重力固体潮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对重力测量数据中存在的重力固体潮信号,本文提出将奇异谱分析方法(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应用到相对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中,在不需要测站坐标等先验信息的条件下从相对重力数据中提取重力固体潮,提供了一种获取重力固体潮的新思路.采用模拟的相对重力数据进行实验,利用SSA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别从模拟信号中提取重力固体潮并进行结果对比,SSA获取的重力固体潮与理论值残差RMS为0.3μGal,小波方法获取的残差RMS为1.6μGal.利用CG-5相对重力仪实测数据进行实验,提出一种利用SSA外推时间序列来削弱边界效应的新思路,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方法后重力固体潮值与理论值残差序列的RMS和STD均有所减小.通过实验发现削弱边界效应后SSA提取的重力固体潮与采用Tamura潮波表计算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残差RMS值为2.2μGal.利用SSA提取的零点漂移值与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十天内的差值小于0.4μGal/d.(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固体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力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无法证明引力以光速传播。首先,根据固体潮理论,进行调和分析时固体潮理论值和观测值的时间序列是同步的,不存在时差;其次,天体起潮力仅与万有引力有关,与光速无关;第叁,调和分析得到的潮汐因子仅反映地球介质的物性变化,相位滞后则反映地球介质的粘滞弹性,两者与天体引力及光到达观测点的时差无关;第四,汤克云和骆鸣津在论证过程中作了过多的人为改正,有些改正使用不当;第五,万有引力与引力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万有引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种空间性质,它与两个彼此相互作用的物体同在,无需时间传播,而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以光速向外传播,并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两者不可混淆。汤克云与骆鸣津认为,重力固体潮理论值隐含两个假设:1)引力以光速传播;2)引力及光的时差等于重力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的时差。这两个假设并不成立,汤克云与骆鸣津关于引力是以光速传播的论证是一个误会,引力不需要时间传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董景龙,汪汉胜.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模拟及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初探[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刘序俨,王紫燕.引力无需时间传播——“由固体潮发现引力以光速传播的观测证据”不成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3].闫如玉,万永革,解朝娣,汪园园,刘勇.基于MatlabGUI的全球重力固体潮可视化实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9

[4].张幸兴,毛国良,常亮,王莉婵,赵英萍.易县台BBVS-120地震计记录重力固体潮能力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9

[5].黄雅.芦山Ms7.0地震前重力固体潮时间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9

[6].矣昕宝,魏巍,全海燕.基于独立分量谱相关方法的重力固体潮信号潮汐谐波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矣昕宝,魏巍,全海燕.基于单形进化优化算法的重力固体潮信号解混及谱相关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9

[8].高略,全海燕.重力固体潮信号的独立成分分析与谱相关解调[J].测绘科学.2019

[9].庄映辉,周坤隆,洪千盛.水库渗流条件下探讨钻孔固体潮应变与降雨差异响应[J].华南地震.2018

[10].郭金运,高文宗,于红娟,刘新,孔巧丽.基于奇异谱分析的静态相对重力观测重力固体潮提取[J].地球物理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CG-5、MT80W、Tsoft叁种固体潮...发震时刻在固体潮π相位附近的地...发震时刻在固体潮π/4相位附近的...周期和固体潮变化经叁种固体潮理论值校正的重力...8 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异...

标签:;  ;  ;  ;  ;  ;  ;  

固体潮论文_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董景龙,汪汉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