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家文化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价值,理论意义,实践启示
儒家文化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廖仁郎[1](2019)在《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契合的可能性——评欧阳辉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是儒学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的提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领域;明确了"安身立命"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人们在追问生命的价值中实现自我;明确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实现了传统儒学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启示我们:一要辩证地看待儒学的断裂与新生,做好传统儒学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二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叁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用优秀的学术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和成就人;四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之与人民群众对知识进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联系。(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汪贵合[2](201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经史子集"的文化大观,孕育了独特魅力的民族气质,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之最。本文着重探讨了儒家文化的特点与政府公关之间的联系,对儒家传统精华文化与我国政府公关的研究,可以指导目前我国政府进行公关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吕芳[3](2019)在《《红楼梦》对传统才子佳人模式的突破——以儒家文化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才子佳人模式是指"一见钟情——历经磨难——大团圆"的文本结构,从儒家文化的视角探析,这一模式呈现出伦理型文化、内向型文化、达观型文化叁个文化特征。而《红楼梦》突破了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打破忠孝节义的伦理观、突破守中致和的美学观、打破"乐天精神"的悲剧意识。这一突破使《红楼梦》具有更高的社会批判价值,同时对民国初年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薛乔珲[4](2019)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启示——以儒家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一直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立足于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礼仪文化又独领风骚。儒家强调"克己复礼",形成了完备的社交礼仪体系,对后世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当代大学生们应当批判继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并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今日的社交生活中去。文章从大学生的说话之道、交友之道、着装之道叁个角度出发,辩证分析,探寻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2期)
程海艳[5](2019)在《论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对当下我国护理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意义与实施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心全意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当下我国的护理核心价值观。护理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其广泛而深入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之教育和熏陶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护士实施儒家文化教育和熏陶,可从课堂教学、临床带教和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3期)
赵双喜[6](2019)在《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关系——以粤北壮族社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文化在粤北壮族地区的传播,正是儒家文化对壮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历任地方官的倡导来体现,其次历任政府重视官学与书院的建设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场所,而汉壮杂居、通婚则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儒家文化对当地的影响体现在文化教育和民风民俗两个方面,同时,壮族文化也给汉文化以及周边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民族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李成隆[7](2019)在《传统儒家文化演进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借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的概括与阐述。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并内化于心,自觉践行的价值理念是当前理论界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传统儒家文化作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从两汉到明清始终占据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同时,儒家倡导的价值理念也成为了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因此,研究传统儒家文化的演进路径对于当前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为六章来展开论述,拟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演进路径中内在生发条理与外在演绎脉络两个维度的梳理与分析,探索出传统儒家文化演进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相关借鉴。本文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则对传统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概念进行了学理分析、对分析框架的构建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第叁章从内在生发条理的维度,梳理和分析了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内化和践行的过程,得出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官方学说到化民成俗、从上层精英到底层民众的传统儒家文化认同过程,从社会信仰与儒家理想的融合、儒家文化对士阶层人格的塑造、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自觉服从的传统儒家文化内化过程,从图书典籍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教育教学的推广与人才选拔的规范、官方的推崇与宣传、乡规民约的基层制度推进的传统儒家文化践行过程;第四章从外在演绎脉络的维度,研究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第五章根据前面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相关借鉴路径,即认同建设上,要坚持与巩固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化民成俗”、从精英群体到社会大众的传承与弘扬。内化建设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知识分子人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个人内在规范。践行建设上,要促进理论本身的科学阐释与论证、教育教学的推广与人才选拔的重视、官方的大力宣传与弘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同时,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推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位一体建设;第六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22)
黄文治,彭景涛[8](2019)在《精神改造论:反传统下的传统思维模式——“五四”启蒙与儒家文化关系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上互相对抗的"五四"启蒙和传统儒家文化,通过一种潜在思维结构联结起来。这种思维结构就是精神改造论的思维模式,即习惯性地沿着这样的思维路径来思考问题:改造精神→塑造新人→由新人来实现政治目标。这叁个项之间呈现一种一元线性的递进关系。从儒家的心性之学到梁启超的新民说和"五四"启蒙,这种思维模式一脉相承。如果说西方政治学说的思考方式是外在的、以主体观察客体的,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则是内在的、主体内省的,受其影响的"五四"启蒙也成为与西方启蒙主义有很大区别的中国式启蒙。通过此种思维模式,儒家文化的某些观念即被带入到现代社会,其核心层面即是义理观的现代重构,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琳琳[9](2019)在《高校礼仪教育应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形势下,高校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始礼仪教育课程,这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和实际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和帮助作用。如何开展高校礼仪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传统儒家文化和高校礼仪教育展开了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05期)
郜林涛[10](2019)在《理工类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路径思考——以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转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高校人文素质通识课程的任务之一,既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传统文化课程已成为部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判定与取舍,尤其应当强调在当代社会转型中儒家文化的合理定位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1期)
儒家文化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经史子集"的文化大观,孕育了独特魅力的民族气质,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之最。本文着重探讨了儒家文化的特点与政府公关之间的联系,对儒家传统精华文化与我国政府公关的研究,可以指导目前我国政府进行公关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家文化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廖仁郎.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契合的可能性——评欧阳辉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J].唐都学刊.2019
[2].汪贵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9
[3].吕芳.《红楼梦》对传统才子佳人模式的突破——以儒家文化为视角[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薛乔珲.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启示——以儒家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19
[5].程海艳.论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对当下我国护理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意义与实施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9
[6].赵双喜.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关系——以粤北壮族社会为例[J].民族学刊.2019
[7].李成隆.传统儒家文化演进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黄文治,彭景涛.精神改造论:反传统下的传统思维模式——“五四”启蒙与儒家文化关系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9
[9].刘琳琳.高校礼仪教育应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蕴[J].东西南北.2019
[10].郜林涛.理工类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路径思考——以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转型为中心[J].山西青年.2019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 价值; 理论意义; 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