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论文_范正宽,阿普前,胡新才,波碧芳,李诚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白叶枯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基因,内生,真菌,微生物,性病,农药。

水稻白叶枯病论文文献综述

范正宽,阿普前,胡新才,波碧芳,李诚忠[1](2019)在《怒江州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已成为怒江州水稻的重要病害。2000年以来该病在该州表现出发病率高、发病面积大的特点。在防治措施上笔者采取以预防为主,通过水稻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合化学防治,从而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程度和危害。1发病原因1.1发生的地理与气候特点水稻是怒江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 666. 67 hm2左右。怒江州地处低热、高温多雨地区,土壤肥沃,海拔落差大,年平均气温16.8~20.1(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2](2019)在《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5期)

[3](2019)在《储成才研究组在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蛋白功能获得性(gain-offunction)突变均能触发类似ETI的抗病反应,引起组成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9期)

刘刚[4](2019)在《我科学家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及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组合作报道了一个较为罕见的NLR蛋白突变wed。该突变导致水稻对大多数白叶枯病病原小种的感病性增强。而这一表型在某些遗传组合中表现为显性,在某些组合中则表现为隐性。基因克隆发现wed引起了一个新的水稻NLR蛋白上核苷酸结合结构域中一个苯丙氨酸突变成亮氨酸。对203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分析表明,WED基因存在自然变异,其中84.7%(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郑庆伟[5](2019)在《登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19年7月16日,在我国取得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有19个。现将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产品的登记证号、登记名称、剂型和总含量等相关信息整理如下。(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郑庆伟[6](2019)在《张健课题组与黄世文课题组合作揭示水稻防御白叶枯病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张健课题组与黄世文课题组合作在Cell旗下新推出的子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SAPK10-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n WRKY72 releases its suppression on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and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SAPK10-WRKY72-AOS1通路调控水稻防御白叶枯病的新机制。(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刘鹤[7](2019)在《水稻检疫性病害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检疫是在引种、进苗等过程中,对于植物可传染的风险性病害管理的一种措施,通过法律和技术等手段,防止具有风险性的植物病、虫、草害人为传播,从而保障农业、林业等涉农产业的安全发展。植物检疫是一项特殊形式的植物保护手段。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俗称白叶瘟、地火烧,该病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一旦发生,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甚至达到90%。主要对水稻检疫性病害白叶枯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介绍,以期减少和控制该病的传播。(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8](2019)在《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野生稻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与水稻的共生关系,通过根部接种DsRED荧光标记菌株,观察稻镰状瓶霉在水稻根系内的定殖,并对其抗白叶枯病特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叶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对照组发病严重,病级集中在7级和9级,分别占比43.33%和34.67%,病情指数为79.26;相比之下,接种了稻镰状瓶霉的水稻植株发病较轻,叶片病斑面积小,并伴随零星黑色过敏性坏死斑出现,未发病植株占8%,72%的植株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仅为15.26。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0.75%。稻镰状瓶霉的定殖能够引起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着提高,分别是对照组的5.26、12.08和10.53倍;诱导PR1a和PR1b显着上调表达8.71和3.37倍,AOS、OsSAUR2和EL5基因显着下调表达0.28、0.57和0.65倍。利用野生稻内生真菌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可为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杰[9](2019)在《水稻健康叶片与白叶枯病叶内生微生物群落分析和白叶枯病菌南方菌株生理小种和分子型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引起的世界水稻生产上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微生物组在植物控制病原物侵染和定植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对植物内生微生物种群的分析可揭示其在植物病害发生中的作用。然而,至今未见有关内生微生物组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之间关系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16S rRNA和ITS测序法,比较分析了云南自然再生水稻病、健叶内生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健叶相比,病叶内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显着增加,变形菌门泛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放线菌门短小杆菌属、肠杆菌科OTU_365和?-变形菌纲OTU_14丰度显着上升。内生真菌种群以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主。与健叶相比,病叶内生子囊菌丰度显着上升,而担子菌显着下降;丰度变化显着真菌属包括Khuskia、假皮司霉菌属、小光壳属、毛舌菌属、短梗霉、枝孢菌属、漆斑菌属和Paraphaeosphaeria。从来源于云南和广东病叶样品中分离了30株内生细菌菌株,其中9个泛菌菌株和1个假单胞菌株对Xoo具有明显抑制作用。9个泛菌菌株16S rDNA序列也高度相似。其中MSMHa、MSMHe和MSZFNJa具有IAA合成、固氮和ACC脱氨酶活性等植物促生能力,表明它们可能具有水稻促生作用。将ZFZa、GDYCa和MSMHa分别与Xoo按照比例混合接种,发现水稻病斑长度比单独接种Xoo的显着变短,表明这些菌株可能具有明显的降害作用,是潜在的水稻白叶枯病害的生防因子。为明确我国南方稻区Xoo的生理小种组成、优势种群以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Xoo与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和IR24六个鉴别寄主的毒性互作反应对南方5省(广东、云南、广西、浙江和湖北)稻区Xoo菌株的生理小种进行了分析,同时以与Xoo致病性相关的avrBs3/pthA基因家族成员作为遗传指标的方法,使用tal4基因的SphⅠ片段为探针鉴定了这51个菌株的分子型。结果表明51个菌株可分为6个生理小种和10个分子型;6个生理小种包括R1、R8、R9、R17、R18和R19,其中R8占比高达78.43%、为优势生理小种,R17、R18和R19为新的生理小种;10个分子型可分为ClusterⅠ-Ⅳ4个簇群,ClusterⅣ占比最高为67.31%。另外,Xoo菌株生理小种与分子型之间无显着对应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健叶片内生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鉴定了内生泛菌菌株的抑菌、促生以及降害作用。此外,明确了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以及遗传结构。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水稻内生微生物组学、水稻白叶枯病害发生机制及其病害生防等进行深入探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徐鹏,叶胜拓,牟同敏[10](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R1813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1813是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抗倒、迟熟优良籼型两系恢复系,以R1813为父本,已经选配出一批组合通过审定。该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转育技术,将MD12086-41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Pi9、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渗入到R1813的背景中,选出3个携带Pi9、Xa23、Bph14和Bph15基因的近等基因系ST15005-1-106-9、ST15005-1-318-4和ST15005-1-318-14。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3个改良株系均表现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和中抗褐飞虱,与R1813相比,3种病虫害的抗性都明显提高。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3个改良株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主要指标都与R1813相似。对少量测配组合的抗性鉴定、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除了抗性有明显提高以外,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主要指标都与R1813所配组合相似。(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1期)

水稻白叶枯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论文参考文献

[1].范正宽,阿普前,胡新才,波碧芳,李诚忠.怒江州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9

[2]..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J].江西饲料.2019

[3]..储成才研究组在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4].刘刚.我科学家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J].农药市场信息.2019

[5].郑庆伟.登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产品[J].农药市场信息.2019

[6].郑庆伟.张健课题组与黄世文课题组合作揭示水稻防御白叶枯病的新机制[J].农药市场信息.2019

[7].刘鹤.水稻检疫性病害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子科技.2019

[8].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J].菌物学报.2019

[9].张杰.水稻健康叶片与白叶枯病叶内生微生物群落分析和白叶枯病菌南方菌株生理小种和分子型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0].徐鹏,叶胜拓,牟同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R1813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研究[J].杂交水稻.2019

论文知识图

环RrKY4)一2RNAi转基因植株的抗性及...—15国内“白叶枯病”研究文献发文量曲...转基因植株的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水稻白叶枯病(病斑沿叶缘或中脉...水稻白叶枯病(病斑边缘呈波纹状...水稻白叶枯病................曰...

标签:;  ;  ;  ;  ;  ;  ;  

水稻白叶枯病论文_范正宽,阿普前,胡新才,波碧芳,李诚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