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延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抛物面天线,时延变化,滤波器,旋转关节
时延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黄旭峰,马煦[1](2019)在《抛物面天线时延变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抛物面天线是卫星导航地面站的重要组成设备,负责完成卫星与地面站时间同步上行信号发射和下行信号接收,是伪距测量重要设备,因此要求抛物面天线工作时自身的时延零值相对稳定。引起抛物面天线时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和天线转动时带来的馈线转动。本文通过分析天线各段时延变化特性,最后给出了减小时延变化的建议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沙莎,喻学明,檀祝根[2](2018)在《正交法测量时延变化的原理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正交法测量时延的工作原理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由系统本身器件原因所引起的鉴相器直流漂移误差、正交分路器正交性误差和分路器幅度不均分误差等几种典型误差产生的机理,推导包含各项误差条件下系统测量相位差的计算公式。再利用误差合成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确定各参量系统定值误差。经过试验测试,通过以上两步修正,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满足了实时监测电缆传输时延的变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蔡春贵,王登峰,钟兴旺,踪念科[3](2015)在《宽带信号下阻抗失配引起的群时延变化的一种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时延测量的高精度测量设备中,对群时延测量的精度要求非常苛刻。在电路实现的过程中,阻抗失配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信号传输过程中群时延的变化。电路实现过程中影响阻抗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便是趋肤效应,因此在研究阻抗失配对群时延影响时必须要考虑趋肤效应对阻抗的影响。结合射频电路理论、传输线理路、趋肤效应理论,提出了一种宽带信号下阻抗失配引起的群时延变化的一种方法。并以同轴电缆为例进行建模,利用Matlab软件计算该方法的精度并与ADS2009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比对。群时延精度在宽带信号下可达5‰以上。(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刘吉华,李志刚,杨旭海,欧吉坤,钟世明[4](2014)在《卫星转发器的时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转发式测距观测数据对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卫星进行精密定轨时,通常认为卫星转发器时延变化很小,可作为常数和卫星轨道一并求解.事实上这个假定有一定误差,影响了GEO卫星定轨精度.为了研究转发器时延对GEO卫星精密定轨精度的影响,本文对站间单差消除卫星转发器时延与非差常数解算转发器时延两种定轨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转发器时延变化对轨道的影响约为1~2 m.在此基础上,固定差分方法解算的轨道及相关参数,使用非差法反演瞬时转发器时延,结果表明转发器时延变化有明显的周日效应.转发器时延变化规律的发现,为建立GEO卫星定轨精确模型、进一步提高GEO卫星精密定轨以及轨道预报精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4年20期)
张威,王泷,刘良凯[5](2011)在《基于卫星星历的时延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利用卫星星历中的轨道参数以及地面站的经纬度和高程,采用几何矢量法,建立了对各种轨道卫星具有通用性的卫星接收信号时延变化估计模型,分析了低轨、中轨和高轨卫星接收信号时延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星地网同步缓冲器大小的设置以及星地同步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1年12期)
王艳丽,陈南,裴昌幸[6](2007)在《IP网络时延变化参数的分析与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IP时延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网络性能参数,分析并准确测量了时钟同步前后的IP网络时延和时延变化,讨论了时钟同步对IPDV测量的影响,并得到了选取3种不同参考时延所计算出的IPDV值。通过深入分析得知,选取前后包时延作为参考能更加准确地测量IPDV。最后,给出了一种消除IPDV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19期)
黎文伟,王俊峰,谢高岗,张大方[7](2004)在《基于包对采样的IP网络时延变化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延变化是反映网络路径负载特征的IP网络性能指标 基于路径排队模型 ,发现时延变化对负载的反映受探测包发送时间间隔影响 因参考时延选取不当及采样方式限制 ,现有方法所测时延变化只粗略反映路径负载 提出了包对采样方法选取恰当参考时延 ,避免采样方式限制 ,增强了时延变化反映路径负载的能力 ;同时确定了探测包发送时间间隔的下界 对一条Internet路径的实测验证了包对采样所测时延变化对路径负载的较强反映能力和探测包发送时间间隔对这种反映能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4年08期)
袁琦[8](2002)在《IP网络时延变化参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IP网络的时延变化参数(IPDV)进行界定,给出了一个端到端IP网络的假设参考路径(HRP),在HRP上对影响IPDV参数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出IPDV参数值。(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02年02期)
窦春霞[9](2000)在《时延变化的滞后系统的MRAC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把自适应控制器应用到时延变化的控制系统中 ,解决了以往由于时延变化而引起的控制系统不稳定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00年02期)
王昭,李宏,赵俊渭,施坤林,李京华[10](2000)在《空中运动目标时延变化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声测被动定位的数学模型,并对空中运动目标的时延变化,以恒高等速飞行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该研究为空中运动目标声测被动定位算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时延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正交法测量时延的工作原理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由系统本身器件原因所引起的鉴相器直流漂移误差、正交分路器正交性误差和分路器幅度不均分误差等几种典型误差产生的机理,推导包含各项误差条件下系统测量相位差的计算公式。再利用误差合成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确定各参量系统定值误差。经过试验测试,通过以上两步修正,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满足了实时监测电缆传输时延的变化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延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黄旭峰,马煦.抛物面天线时延变化特性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2].沙莎,喻学明,檀祝根.正交法测量时延变化的原理及误差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3].蔡春贵,王登峰,钟兴旺,踪念科.宽带信号下阻抗失配引起的群时延变化的一种计算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5
[4].刘吉华,李志刚,杨旭海,欧吉坤,钟世明.卫星转发器的时延变化[J].科学通报.2014
[5].张威,王泷,刘良凯.基于卫星星历的时延变化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1
[6].王艳丽,陈南,裴昌幸.IP网络时延变化参数的分析与测量[J].现代电子技术.2007
[7].黎文伟,王俊峰,谢高岗,张大方.基于包对采样的IP网络时延变化测量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
[8].袁琦.IP网络时延变化参数的分析[J].电信网技术.2002
[9].窦春霞.时延变化的滞后系统的MRAC的设计[J].河北工业科技.2000
[10].王昭,李宏,赵俊渭,施坤林,李京华.空中运动目标时延变化的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