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陆亦民钱梅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上颌窦提升术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行上颌窦外提升术11例,植入种植体15枚,发生种植体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松动各1例,未出现炎症及感染;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未发现阴影,平均提升高度为(5.6±2.1)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37例,植入种植体42例,术后未发生感染、炎症及种植体松动;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周围有阴影,种植体平均提升(5.8±2.2)mm。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提升术的效果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且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值得在临床口腔种植修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颌窦提升术;口腔种植;价值;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91-01
上颌后牙缺失后,对咀嚼功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目前在临床治疗上,上颌后牙缺失后主要采用修复缺失牙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过,由于先天上全颌窦位置低、上颌后牙牙槽萎缩及上颌窦气化等因素,就会出现垂直骨量不足现象,常规植入种植体的难度比较大[1]。本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48例,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48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及缺牙区诊断,排除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牙根尖病变及慢性上颌窦炎,包括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6.5±2.3)岁,上颌窦底垂直剩余牙槽高度在4.2~7.3mm之间,平均高度为(5.8±2.3)mm。
1.2材料准备上颌窦提升术中的种植系统采用法国Anthogy公司生产研发的aixom种植系统,而种植体采用螺状椎形种植体直径在4~5.2mm之间,表面喷涂BCP(双向磷酸钙),并采用德国CERASORB人工骨粉,口腔修复膜为海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术前,对于所有患者,应完全排除局部禁忌症及全身禁忌症,按照X线片曲面断层片的结果,准确计算上颌窦底部到牙槽顶的高度,并合理选择种植体的型号。如果上颌窦底部至牙槽顶高度小于6mm,可选择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而如果超过6mm,可选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给予患者1%利多卡因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2]。
1.3.1上颌窦内提升术于牙槽顶部作水平切口,翻开粘骨膜瓣,充分显露牙槽嵴。待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后,逐级备孔,直至计算的深度及直径,同时用骨挤压提升器敲打逐渐接近上颌窦底,并用大直径骨挤压器逐渐提升上颌窦底,植入备用的种植体及一定量的自体骨,待粘骨膜复位后,进行严密缝合。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用以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曲面体层片,监测种植体的稳定性及愈合情况。
1.3.2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提升术的水平切口通常位于缺牙处牙槽嵴偏腭侧,剥离颊侧粘骨膜瓣,充分暴露上颌窦前壁,并用球钻于骨壁处作弧形沟槽,并确定开窗线,通常窗口的大小为10mm×18mm,逐步钻磨至上颌窦前外侧壁,充分暴露上颌窦粘膜,并将上颌窦粘膜剥离掉,确保粘膜的完整性,并按照计算的提升高度,合理确定种植体的长度,逐级备孔植入种植体及人工骨粉,植入后覆盖胶原膜,并将粘膜膜瓣严密缝合。
2结果
术后,随访9~12个月,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的11例患者中,共植入种植体15枚,发生种植体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松动各1例,未发生感染及炎症;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周围存在阴影,种植体的提升高度在3.4~6.9mm之间,平均提升高度为(5.6±2.1)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37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42枚,均未发现感染、炎症及种植体松动等不良症状;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种植体周围存在阴影,种植体的提升高度为3.7~7.2mm,平均提升高度为(5.8±2.2)mm,提示上颌窦提升术的效果显著。
3讨论
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对于上颌后牙缺失后的种植修复会有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在1975年,Tatum首次将上颌窦底粘膜提升,并通过植入人工骨来提升上颌后牙区的骨量,进而实现了种植义齿的修复[3]。按照临床经验与生理学原则,在上颌后部骨质吸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上颌窦提升术植入种植体是一种可控的、效果显著的手术方式。基于上述优点,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遇到上颌后牙区骨质疏松情况,一般为3类或4类骨质,由于上颌窦持续气腔化,会形成低密度骨质及厚度,所以在上颌后牙区常规植入种植体的难度比较大。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上颌后牙区成为种植义齿修复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而上颌骨后牙区还存在严重的齿槽吸收情况,由于激素代谢作用而诱发骨吸收等。由于上颌窦无重要附着肌肉,而重要的功能刺激主要来自于咀嚼压力,牙齿缺失后,上颌窦底压力降低,这就会导致上颌窦向剩余牙槽嵴扩展,长期以往就会导致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量逐步减少[4]。上述两种情况造成上颌骨后牙区种植术的适用范围减小。而上颌窦提升术可明显改善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造成的适应范围减小问题,可降低修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在临床上,上颌窦提升术也有其适应症,主要适用于上颌窦底至牙槽嵴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牙合龈距离基本正常或因对牙合牙过长而稍有减少时的上颌磨牙、前磨牙的种植手术[5]。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上颌窦提升术包括两种,一种是上颌窦外提升术,一种是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这两种提升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炎症、感染及种植体松动等不良症状很少发生,且可显著提升种植体的高度,义齿修复效果良好。其中,上颌窦外提升术粘膜损伤处理简单,且提升高度易控制,不过由于手术范围较大、损伤多,术后不良反应多,费用较高,患者的可接受度比较低,通常适用于上颌后植入区垂直度高度严重不足的者。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创伤小、手术范围小,且术后反应较轻,修复时间短,患者的可接受度高,不过由于术中易发现窦粘膜损伤,所以对操作者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在上颌窦底剩余骨量严重不足时,种植体尽可能选择在接近颈部有一逐步扩大设计的种植系统即宽颈植体,这样初期稳定性会更好。同时,手术者应充分利用口腔内粘骨膜瓣进行辅助固定,并将种植体完全埋入粘骨膜瓣,进而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而如果剩余牙槽高度严重不足时,则可选用亲水性良好的骨代替品,主要是用以增加种植体在骨代用品中的固位、摩擦效果。本研究纳入的48例患者,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的患者有11例,共植入种植体15枚,术后随访9~12个月,发生种植体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松动各1例,未发生感染及炎症;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周围存在阴影,种植体的提升高度在3.4~6.9mm之间,平均提升高度为(5.6±2.1)mm;而48例患者中,行上颌窦内提升术37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42枚,均未发现感染、炎症及种植体松动等不良症状;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种植体周围存在阴影,种植体的提升高度为3.7~7.2mm,平均提升高度为(5.8±2.2)mm,提示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备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收到理想的种植修复效果,成功率较高,而且大幅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也显著扩大了种植修复在上颌后牙中的适应症,所以值得在口腔种植修复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君.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2(07):895-896.
[2]倪文献.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3(01):105-106.
[3]刘文伟,张继东.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1,32(03):175-177.
[4]文冰,杜建英,李娜,喻静雯.上颌窦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4,10(09):1147-1149.
[5]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4-202.
[6]胡庆,黄群.上颌窦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长期疗效评估[J].广东牙病防治,2010,10(08):5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