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文字论文-孙玉珠

古玺文字论文-孙玉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玺文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篆刻,古玺文字,元明清

古玺文字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珠[1](2019)在《分析元明清篆刻艺术对古玺文字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篆刻由实用艺术发展为文人艺术,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元代文人已经对篆刻艺术十分重视,元至清的篆刻经历了"印宗汉唐"…"由汉追秦"的过程,至清代最终确立了以"秦汉"文字为主要载体,将古玺文字运用到篆刻中。本文从古玺文字入手,论述元明清篆刻艺术对古玺文字的运用。(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7期)

白于蓝,周悦[2](2019)在《古玺印文字考释二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中有一人名用字作如下之形:A.■(0930)同书中还见有一人名用字作如下叁形:B.■(1718)■(2313)■(3031)罗福颐先生认为以上四形是一字,将之隶定为"■",认为该字从戈从力。~([1])朱德熙先生亦认为以上四形是一字,但将之隶定为"■",认为该字是一个从力弋声的形声字。~([2])按,罗、朱两位先生均将以上四形视为一字,可信。但就字形分析而言,李家浩先(本文来源于《出土文献》期刊2019年01期)

尉侯凯[3](2017)在《古玺印文字考释四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释了古玺印文字中的叁个字,一为姓名私玺中作为姓的"乔";一为燕系玺印中的"峦";一为姓名私玺中作为人名的"不■",读为"不惰",意谓不要懈怠。另外对燕系玺印中的"甫"字进行了补释,并对"甫易"的地望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汪伟颋[4](2017)在《古玺文字中的饰笔》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文字中存在大量饰笔,如果不了解其特点,就不能准确地对文字进行释读,甚至可能误释。饰笔是和汉字的音义都无关的部分,在汉字中只起到纯粹的装饰作用,是汉字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存的标志。学者们对于饰笔的定义大致相同,但是对于判断是不是羡符的标准,各家却宽严不一。判断是否为饰笔的标准和依据是仅修饰和美化,不影响字义。由于战国文字具有区域性,须横向进行分域和对比研究,比如楚玺文字中多饰笔,但有的饰笔也仅存在于(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1期)

袁海洋[5](2017)在《古玺文字入印在篆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齐系古玺尽管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真正开始认识它却是建国以后的事情。建国以后对古玺的认识,主要基于对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认识及区分,笔者通过考察认为古代印学中显示出的对齐系古玺乃至对整个战国时期古玺类别不识主要源于当时印学家对古玺文字的不识。首先,通过对古代印学中入印文字观念的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至清末时期印章的用字观念经历了“尚古”意识、“崇汉尚魏”意识、“由汉追秦”意识,至清代最终确立了以“秦汉”文字为主要载体进行入印的观念过程,这在印章用字观念中反映出一种“上溯”的意识,在此之下,古玺开始得以缓慢的进入印学家们的视野。然后,通过对古代的印学论着及其序跋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再研究不同时期的印章用字意识对认识古玺产生的不同影响。两宋时期在金石着录方面蔚然成风,在“尚古”意识影响下,此时少量的古玺开始进入金石着录的研究范围,但当时对古玺几乎一无所知,对古玺文字的释读也源于猜测,多有舛误。至元代时,吾丘衍首先大力提倡印章“崇汉尚魏”的用字之风,推崇印章使用汉魏文字,并且反对钟鼎文字入印,提倡“叁代无印”论,虽其时印学家俞希鲁对此持反对意见进行反驳,却未能有充分证据据理力争,吾丘衍高举“复古”的大旗,使当时印坛摆脱了颓败的印学风气,但也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印学家把关注点集中到了汉魏印章上,对古玺却无人问津。至明代时期时,大量的古印辑录使当时的印学家纷纷投入到对印章的研究中,自此产生了大量印谱序跋以及印学专着,而不同时期印人对入印文字的主张渐渐显现出来,此时期印论中主要受“由汉追秦”的用字意识影响,而一批古玺当时被人误认为是秦印也被混杂于当时的集古印谱中无人发现,直至明代中期的印学家朱简首先识别出其中古玺为“先秦以上”印,并且对其进行了仿刻,但惜其对古玺文字“有识有不识”,在短时间内并未引起对古玺文字方面的研究。直至清代,以“秦汉”文字入印的意识得到确立,使印学飞速发展:一方面一部分印学家在此基础上“加工加精”,深入挖掘秦汉印章,而另一部分在文字学方面造诣颇深的印学家,把关注点放在了古玺印章上。首先程瑶田释出“私玺”二字,之后张廷济在《清仪阁古印偶存》中,首次将先秦古玺单列出来,始列“古文印”一类,古玺才作为单独研究的对象得以更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吴式芬又在同治元年(1862)辑录的《双虞壶斋印谱》中,于秦汉印之前进一步列出了“古玺”一类,至此古玺印不再是“无类可分”的局面。光绪癸未年(1883),陈介祺集成《十钟山房印举》一百九十一册,始认为古玺文字为“六国文字”,并按时代划分为“古玺”“周秦”两类,列于汉印之前。至此之后,古玺才真正被印学家们取法并运用于实践,别立“印宗古玺”之风,以区别“印宗秦汉”一脉。可见古代对古玺忽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源于古代印学家们对古玺“文字”的不识,最终由于印章用字观念的“上溯”意识,至清末民初时篆刻艺术才真正逐渐由“印宗秦汉”至“上追先秦”。最后,笔者认为对于齐系古玺在篆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首先应从文字取法入手,其次再为艺术手法的探析与运用,所以笔者以古玺文字入印为方向,以齐系古玺为中心,并结合古代印学中文字入印以及艺术手法的解析,对齐系官私玺印的文字特征、笔法特征、章法特征以及形制特点等几个方面依次进行考察,以此研究结论来观照篆刻艺术创作,不难发现篆刻艺术创作中所经常出现的用字问题。如文字混杂于一印,六书观念的缺失、印文破碎以及其他问题,笔者一一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运用方法,以期予以解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4)

肖世孟[6](2016)在《古玺文字的分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发展自己的文字系统,古玺文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艺术特征上也呈现不同的风格特征。在一些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创作者喜欢古玺风格的印章,但在文字的选用上,却出现了不同区域文字混用的现象。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在文字的选择上应该有更多的自由,但西周之后,各国独立形成的古玺(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16期)

莫小不[7](2014)在《古玺文字美的几个类型(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工致性美刘熙载曾言"学书者始由不工求,继由工求不"①。而追求工巧和精密,一也是古人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这里也存在一种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构现象。早在旧石器期,就有"北京人制作的‘尖状器’,由于曾对器物两侧进行过细致的修理,使得它的整体的外轮廓呈现出颇为悦目近于对称叁(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4年05期)

莫小不[8](2014)在《古玺文字美的几个类型(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是相对的,它总是在比较中存在和被评说。本文说玺文美,主要在篆刻文字范围中,发现和探讨一些其相对更具特色,或更有突出表现的方面,而置篆刻文字共有的美于不顾、不论。以下就笔者目前能认识到的,概括为丰富性美、象形性美、装饰性美、工致性美、简约性美等几个类型。(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4年04期)

刘杰,刘珏[9](2013)在《古玺文字释读零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几方战国古玺中的文字释读提出新见:释古玺中的""(《玺汇》3537)为"笑";将叁晋文字中用作姓氏的""字读作"潞";并认为"司空容"玺不属叁晋,其时代上限不会早于秦代。(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刘洪涛[10](2013)在《古玺文字考释四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考释古玺文字的四个短篇组成。第一篇根据古文字"又"的不同写法,考释《玺汇》0434、1525、2018等号用作人名的"度"字和《玺汇》1316号用作人名的"曼"字。第二篇通过考察古文字"束"的不同写法,考释《玺汇》0511号用作人名的"迹"字。第叁篇运用延伸笔画等形体特点,考释《玺汇》3479、3755号的"■"字。第四篇运用省写特点,考释《玺汇》2193、2194号及《珍秦斋古印展》23号的"■"字和《玺汇》4120号的"浟"字。(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古玺文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中有一人名用字作如下之形:A.■(0930)同书中还见有一人名用字作如下叁形:B.■(1718)■(2313)■(3031)罗福颐先生认为以上四形是一字,将之隶定为"■",认为该字从戈从力。~([1])朱德熙先生亦认为以上四形是一字,但将之隶定为"■",认为该字是一个从力弋声的形声字。~([2])按,罗、朱两位先生均将以上四形视为一字,可信。但就字形分析而言,李家浩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玺文字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玉珠.分析元明清篆刻艺术对古玺文字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9

[2].白于蓝,周悦.古玺印文字考释二例[J].出土文献.2019

[3].尉侯凯.古玺印文字考释四则[J].中国文字研究.2017

[4].汪伟颋.古玺文字中的饰笔[J].北方文学.2017

[5].袁海洋.古玺文字入印在篆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

[6].肖世孟.古玺文字的分域研究[J].中国书法.2016

[7].莫小不.古玺文字美的几个类型(下)[J].书法.2014

[8].莫小不.古玺文字美的几个类型(上)[J].书法.2014

[9].刘杰,刘珏.古玺文字释读零札[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刘洪涛.古玺文字考释四篇[J].中国文字研究.2013

标签:;  ;  ;  

古玺文字论文-孙玉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