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育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育核心价值观

汪中和(怀宁县高河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践行。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偏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创新,精心打造课堂教学、行为养成、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情境;校园文化;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227-01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阵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的应有之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想人文教育,在实践课程中强化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理想信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从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化于心

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召唤他的精神和信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人们共同的、主导的价值观念,从而内化为个人信念和理想追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时下不少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使价值观的培育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是学生只记得只言片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驻”学生心中,成了一句空话。因而,一线老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和具有亲和力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认识过程看,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有一个经过,其中,在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等内在的环节之中,情感是价值观积极转化的催化剂。因而,在初中课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找准与初中生思想的共鸣点。在教学中,我尽量将初中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精心选择和设计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小节《诚实守信》时,除了提到教材中的“湖南衡阳一家自助买单的包子铺”“一个渡口的信义传奇”故事之外,我还引入了现实中的典型事例,如播放电影《信义兄弟》片断,电影讲述的是孙水林兄弟每年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哥哥在发薪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弟弟忍住悲痛继续还清农民工工钱的真实感人故事。学生观看影片后,情绪激动,立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起到了良好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榜样永远传递正能量。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日常生活中先进典范的示范作用,用模范学生、中国好人、感动中国等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来熏陶、激励学生。这些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使课堂教学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使学生获得超越书本知识之外的更深刻的东西和深度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心里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让它进入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从而内化为他们的信念和理想靠灌输是不起作用的。如何更好地在中学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通俗易懂,更为喜闻乐见,学生更容易接受呢?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少一些“教主”的色彩,多一些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达到学习最佳状态。例如,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不妨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故事这种具有亲和力的教学方式适应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生动的感性形象,使学生由感而通,由通而化。通过选取中国历史上的通俗易懂的好故事和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使不同的价值观碰撞、交锋,从而使他们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二、开展社会实践,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把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多角度设计社会实践这个重要活动载体。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体现了对认知规律的遵循。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水平,老师应设计出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校园文化。如,开展国情知识竞赛、征文活动,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开展经典诵读,以国学为伴,与圣人为伍,品千古文章,养浩然正气;开展校徵、校歌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利用重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中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肯定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否定什么。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克服以往教学模式中的弊病,以知、信、行三者统一为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行为养成、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标签:;  ;  ;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育核心价值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