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斑驳病毒论文_李月月,孙健,谭冠林,马琨玲,李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百合斑驳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驳,病毒,百合,水仙,序列,外壳,浙贝母。

百合斑驳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月,孙健,谭冠林,马琨玲,李凡[1](2018)在《百合斑驳病毒云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CP结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嵩明百合上发生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 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并对LMo V嵩明分离物(LMo V-SMi1、LMo V-SMi2)和玉溪分离物(LMo V-YXi1、LMo V-YXi2)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发现云南的LMo V分为2个类群,玉溪分离物属于种群I,嵩明分离物属于种群II。2个类群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6.7%~89.5%、90.1%~92.7%,玉溪分离物和嵩明分离物相比,cp基因发生了3个核苷酸的缺失。对国内外LMo V所有分离物的cp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LMo V分离物可划分为2个种群,种群I分离物较种群II分离物几乎均存在1个苏氨酸缺失的差异。此外,对LMo V-SMi2的CP相关特性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预测,认为该蛋白为球状,具有较强的表面可能性,不存在跨膜区域,大多数区域能够形成主要的抗原决定簇,主要集中在aa12-22、aa31-42、aa83-99、aa179-191、aa215-223、aa249-259区段,可作为制备抗血清选择抗原的参考。LM o V-SM i2和LM o V-YXi1在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空间结构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芯蕾[2](2017)在《百合斑驳病毒dsRNA介导的抗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核表达病毒病原dsRNA的抗病毒策略与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相比更加安全、便捷,且比体外合成dsRNA省时省力。百合受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侵染严重,目前防治措施还是以传统脱毒和化学处理为主,作为单子叶植物很难利用当前转基因技术得到抗性百合。本研究首次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得到了源于LMoV外壳蛋白(CP)和柱状内含体蛋白(CI)基因的dsRNA,并证明此方法在抗百合斑驳病毒上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选取LMo V CP和CI的基因热点序列,通过OZ-LIC(One-step,zero-backgrou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法将目的基因的正反片段分别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RNAi-LIC内含子的两侧,成功构建了含有CI-517 bp,CI-295 bp和CP-400 bp叁种发卡结构的RNAi载体。借助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在烟草上进行抗病毒分析,RT-PCR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源于CI-517 bp和CI-295 bp的反向重复片段转录出的发卡RNA(hpRNA)对入侵病毒有较好的干扰作用,而CP-400 bp发卡结构的抗病效果不显着,说明构建的发卡结构可以引发RNAi。再将叁种发卡结构与pSP73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dsRN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Nase III缺陷株M-Jm109lacY诱导dsRNA的表达。通过高压细胞破碎法得到dsRNA的粗制品,喷洒百合进行抗病性验证,Real-time PCR和RT-PCR结果表明CI517-dsRNA和CI295-dsRNA均可以保护百合不发病或延缓发病。在整个生长周期dsRNA处理组均有不发病株存在,即使表现症状的百合其LMoV积累量也要比对照组低。说明源于LMoV的dsRNA对百合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徐品叁,孙冰轮,姜旭,李焕改[3](2013)在《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百合斑驳病毒(LMoV)基因组序列设计7对交叉重迭的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铁炮百合白天堂进行检测,并经克隆测序获得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LMoV-DL)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LMoV基因组由长度为9 648 bp的线状单链正义RNA组成,包括一个poly(A)尾巴,编码一个由3 09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351 kDa的多聚蛋白。同时多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说明LMoV隶属于Potyvirus属一个较大的分支,在进化关系上与BYMV和ClYVV最近。(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冯慧颖[4](2013)在《RNAi介导的抗黄瓜花叶病毒和抗百合斑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百合的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Lilium L.)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百合极易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其严重阻碍观赏和食用百合的生产,给百合种植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利用RNAi介导的病毒抗性原理,构建稳定、高效的表达载体以及得到抗CMV和LMoV的百合转基因植株,为获得百合抗病种质,培育抗病品种以及研究百合RNAi抗病毒的遗传规律打下基础。本研究选择CMV2b基因和LMoV cp基因的部分片段作为RNA干涉区段,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分别抗CMV、LMoV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在本实验室现有的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基础上,进行体系优化并转化百合,获得抗CMV、LMoV的百合转基因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抗CMV、LMoV的RNAi抗病毒植物表达载体分别选择CMV2b基因271bp和LMoV cp基因428bp的区域作为RNA干涉区段,利用不同酶切位点的选择控制目的片段的插入方向,分别将得到各基因目标序列的正、反向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连接,最终得到含有目的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即可用于农杆菌转化百合的分别抗CMV、LMoV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C2和pFGC5941-L2。2.对农杆菌介导的东方百合‘索邦’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中含有抗草铵膦标记基因,可以通过草铵膦筛选阳性株。经实验验证,确定以草铵膦浓度3.0mg/L作为农杆菌介导的东方百合‘索邦’的转化抗性筛选浓度。并利用超声波处理辅助农杆菌转化,本试验中当超声波功率为90W处理20s时,对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效率的提高效果最好。3.通过草铵膦筛选,得到东方百合‘索邦’的抗性植株用重组农杆菌侵染东方百合‘索邦’无菌苗鳞片后,经草铵膦抗性初步筛选得到转化pFGC5941-C2和pFGC5941-L2载体的抗性苗,即为抗性植株。4.对百合抗性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得到抗病毒转基因植株通过对草铵膦抗性筛选得到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和RT-PCR检测,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百合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获得了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最终得到2株含LMoVcp基因和1株含CMV2b基因的百合转基因植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韦传宝,姚厚军,杨宇,刘春云[5](2011)在《侵染浙贝母的百合斑驳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抗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CP血清,为研究侵染不同植物LMoV之间的血清学关系以及大田检测LMoV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百合斑驳病毒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外壳蛋白基因并分析序列。将LMoV CP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BE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 E菌株,通过IPTG诱导表达。经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两次纯化CP,免疫小鼠获得抗CP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的特异性,采用ELISA分析抗体能否与天然LMoV病毒结合。结果:LMoV的CP与目前已报道的LMoV不同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00%。制备的抗体对CP具有高度特异性,且能够与天然LMoV病毒离子结合。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作为百合斑驳病毒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1年08期)

贾丽霞,李志勇,马继芳[6](2011)在《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病毒严重影响水仙的品质与规模化生产,而快速检测水仙病毒可以有效防控其危害与扩散。根据已报道的百合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利用免疫捕获PCR检测了水仙样品中百合斑驳病毒。PCR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到PMD19-T载体中测序。把克隆得到的百合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提交到Genbank中。结果表明:基因登录号为JF714974,克隆的百合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与国内外百合斑驳病毒同源性为90.4%~99.5%。建立了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IC-RT-PCR的检测方法,简化了试验步骤,适合于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14期)

童勋章,王亚军,谢忠奎,张玉宝,安丽萍[7](2010)在《百合斑驳病毒CP与CI基因的融合表达、多抗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PCR方法从甘肃地区引种的切花百合上克隆了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的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基因与细胞质内含体(cytoplasmic inclusions,CI)基因的3′端600 bp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ET-28a-CP-CI20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CP-CI200。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进一步用其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多抗与感染LMoV的百合叶片中的病毒CP与CI均发生特异性反应,而对健康百合叶片无反应。用该多抗建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百合叶片样品,相对于RT-PCR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了93.3%。研究结果为快速、准确检测百合斑驳病毒的试剂盒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刘博,明军,刘春,罗凤霞,王春城[8](2008)在《喇叭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基因库中已发表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喇叭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Pink-charm’样品中扩增出1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553bp的特异性LMoV RT-PCR带。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百合斑驳病毒百合分离物核苷酸相似性在90%以上。将该序列翻译为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ABW16938,发现它完全存在于GenBank登录的LMoV病毒外壳蛋白序列NP-945145中,确认喇叭水仙该样品感染了百合斑驳病毒。(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冯黎霞,陈定虎,钟国强,胡学难,赵立荣[9](2006)在《荷兰进口百合斑驳病毒的分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兰进口百合种球,经过隔离试种,采用RT-PCR方法对怀疑感染有百合斑驳病毒的百合植株进行病毒检测,通过对RT-PCR检测扩增到的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其序列,并与其他6个已知斑驳毒株进行比较,其同源性达到99%,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健康植株,3~7天后表现出斑驳症状,确认荷兰进口百合种球携带有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科学》期刊2006年S1期)

覃川杰,屠善军,吴月燕,杨祚胜,陈昌福[10](2006)在《贝母-中国百合斑驳病毒的新宿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贝母球茎是药用原材料.在田间,每年因未知病原菌的侵染而使其产量变化很大.首次报道采用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证实贝母(Fritillariathumbergii)是lilymottlevirus(LMoV)的寄主.本方法可用于植物病毒的流行性检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百合斑驳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核表达病毒病原dsRNA的抗病毒策略与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相比更加安全、便捷,且比体外合成dsRNA省时省力。百合受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侵染严重,目前防治措施还是以传统脱毒和化学处理为主,作为单子叶植物很难利用当前转基因技术得到抗性百合。本研究首次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得到了源于LMoV外壳蛋白(CP)和柱状内含体蛋白(CI)基因的dsRNA,并证明此方法在抗百合斑驳病毒上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选取LMo V CP和CI的基因热点序列,通过OZ-LIC(One-step,zero-backgrou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法将目的基因的正反片段分别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RNAi-LIC内含子的两侧,成功构建了含有CI-517 bp,CI-295 bp和CP-400 bp叁种发卡结构的RNAi载体。借助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在烟草上进行抗病毒分析,RT-PCR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源于CI-517 bp和CI-295 bp的反向重复片段转录出的发卡RNA(hpRNA)对入侵病毒有较好的干扰作用,而CP-400 bp发卡结构的抗病效果不显着,说明构建的发卡结构可以引发RNAi。再将叁种发卡结构与pSP73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dsRN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Nase III缺陷株M-Jm109lacY诱导dsRNA的表达。通过高压细胞破碎法得到dsRNA的粗制品,喷洒百合进行抗病性验证,Real-time PCR和RT-PCR结果表明CI517-dsRNA和CI295-dsRNA均可以保护百合不发病或延缓发病。在整个生长周期dsRNA处理组均有不发病株存在,即使表现症状的百合其LMoV积累量也要比对照组低。说明源于LMoV的dsRNA对百合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百合斑驳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月月,孙健,谭冠林,马琨玲,李凡.百合斑驳病毒云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CP结构预测[J].植物病理学报.2018

[2].王芯蕾.百合斑驳病毒dsRNA介导的抗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徐品叁,孙冰轮,姜旭,李焕改.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3

[4].冯慧颖.RNAi介导的抗黄瓜花叶病毒和抗百合斑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百合的转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5].韦传宝,姚厚军,杨宇,刘春云.侵染浙贝母的百合斑驳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J].中药材.2011

[6].贾丽霞,李志勇,马继芳.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J].北方园艺.2011

[7].童勋章,王亚军,谢忠奎,张玉宝,安丽萍.百合斑驳病毒CP与CI基因的融合表达、多抗制备及其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2010

[8].刘博,明军,刘春,罗凤霞,王春城.喇叭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J].园艺学报.2008

[9].冯黎霞,陈定虎,钟国强,胡学难,赵立荣.荷兰进口百合斑驳病毒的分子检测[J].检验检疫科学.2006

[10].覃川杰,屠善军,吴月燕,杨祚胜,陈昌福.贝母-中国百合斑驳病毒的新宿主(英文)[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百合斑驳病毒主要分离物外壳蛋...‘Pink-charm’LM oV目的片段序列与...‘Pink-charm’LM oV目的片段蛋白序...LMov侵染水仙后症状目的片段序列与其它...目的片段蛋白序列与其...

标签:;  ;  ;  ;  ;  ;  ;  

百合斑驳病毒论文_李月月,孙健,谭冠林,马琨玲,李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