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道之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道,文以载道,意象,特质,浪漫,论文,救世济民。
文道之辨论文文献综述
潘庆[1](2017)在《《庄子》文道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及其后学创作的《庄子》是研究我国先秦学术滥觞期绕不开的文学文本和哲学文本。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囿于学科划分,人为地割裂了《庄子》的文本形式与思想内容浑融一体的完整性。随着当前学科交叉研究的日益成熟,我们有必要把对《庄子》文本的文学研究和思想研究结合起来,而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以载道”文学理论为本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文以载道”文学理论展开对《庄子》文本的研究。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就当前学术界对于《庄子》文本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立足当前庄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背景以及研究趋向,明了本文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第二部分是阐释研究方法--“文以载道”的文学理念,系统论述“文以载道”文学理念的形成、发展、批判、继承曲折历程,分别以“眼极冷”:《庄子》浪漫文学特质和“心极热”:《庄子》现实社会悲情为切入点,分析研究方法及所要阐释的“文”“道”内容。第叁部分是要以“文以载道,明其当然”阐释文载道方面的内容,论述《庄子》文本的复合式艺术结构,文本中出现的文学意象解读及其统贯全书的意脉线索,揭示文本背后隐藏的“士志于道”的政治责任担当和文化传承理念。第四部分是要以“文源于道,明其本然”,阐释道成文方面的内容,以商宋文化的民间文学,《诗经》的学术文化,“士志于道”的责任担当,诸子百家学术价值反思和以人性自然论为立足点的学派价值理念,分析《庄子》文本的救世济民思想成因。第五部分是以《庄子》文本创造的象征性文学意象为媒介,结合如何实现“文与道俱”“文道合一”的有机联系,分析了庄书象征意象的运用特点及其背后的思维理念。最后的结语部分,对上述论述进行简要总结,并以魏晋时期的士人文化阶层面对残酷的社会统治和文化禁锢的政治高压,以崇尚老庄“清谈”的形式予以反抗,实为新时期《庄子》文本的真实阐释作者撰写本文的学术目的旨在通过以“文以载道”文论原型学说对《庄子》文本进行解析,透过散漫不羁的浪漫文本表象,以解读构成文本主体的文学意象的形式,进而阐发庄子学派独辟蹊径的救世济民思想,最终达到还原《庄子》融合浪漫主义文学、现实文学和象征文学为一体的文本面貌的写作主旨。(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7-04-01)
汪素琴[2](2011)在《浅论中国文论“文道之辨”的意义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道"关系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因"文"与"道"具体内涵的变化,大致可将其关系分为叁个阶段:文道同一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先秦时期;文道分离阶段,该阶段历经两汉至唐宋,每一时期都有其自身特点;文道融合阶段,明清乃至近代均属此阶段。(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2011年18期)
文道之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道"关系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因"文"与"道"具体内涵的变化,大致可将其关系分为叁个阶段:文道同一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先秦时期;文道分离阶段,该阶段历经两汉至唐宋,每一时期都有其自身特点;文道融合阶段,明清乃至近代均属此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道之辨论文参考文献
[1].潘庆.《庄子》文道之辨[D].西藏大学.2017
[2].汪素琴.浅论中国文论“文道之辨”的意义循环[J].老区建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