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侯小阁[1]2003年在《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支持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发展以及综合集成化的趋势,SEA-ITS的理论体系逐渐成熟,而SEA-ITS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力图对国内SEA-ITS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进一步的突破。 SEA-ITS包括叁个子系统模块:EES、GIS和EMS。叁个模块有叁种集成方式,最高级的集成是最高效和最易操作的,但也是最难开发的,本文采用的是简单的集成方式。SEA-ITS要求实现数据管理、查询与检索、统计与模拟、判断与评价和成果输出几大功能。 SEA-ITS的开发重点是专家系统的开发。生态环境属性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和政策法规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建立,还有战略筛选知识库、战略分析知识库、影响识别知识库和指标体系知识库等知识库的建立,和推理机的设计是系统开发任务量繁重的部分。一个EES需要达到一个或者多个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推理能力,整个EES设计中,知识与推理成为核心。当然,专家系统工具和开发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着专家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专家系统需要实现数据的实现与生成、信息的查询与检索、系统的模拟与预测、判断与评价和信息的维护与输出等功能。 本文利用开发的系统对绥化市城市发展战略进行了评价。绥化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绥化市城市综合发展将起到重要影响的战略,战略执行情况较好,但战略执行和战略本身仍有缺陷。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识别因子的筛选对战略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结论是主要战略虽然对经济和社会事业都起到了或将要起到某种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但环境的发展趋向仍不容乐观,需要在战略制定和执行各方面进一步的加以完善。

侯伟[2]2009年在《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城乡总体规划是指导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乡建设、城乡管理的基本依据,对规范城乡土地开发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体系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均对我国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总体规划应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城乡生态和空间为支撑,以完善城乡发展制度为根本保障。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过程引入战略环境评价,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提供技术支持、运行框架和长远效益,推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而进行的,一般实行的是事后评价,因此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决策源头上保护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环境评价阶段推进规划环评,因此,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是时势所趋。论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理论,从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及在规划方面的应用入手,提出了战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理论,即研究战略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复合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也同样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并且把综合集成方法作为其研究方法之一。论文以城乡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通过对城乡总体规划的内容即把握宏观的城乡建设总的发展方向,研究城乡土地利用及布局等的分析,它的宏观定位为建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奠定了基础。战略环境评价有着完整的一套应用程序,在各种及各行规划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把战略环境评价应用于城乡总体规划政策制定、战略的选择、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并通过系统的评价因素的确定及评价过程的建立,构建完整的适用于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一定技术方法的支撑,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也不例外。论文从研究国外较完备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入手,通过对我国自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来逐渐形成的比较系统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应用战略环境评价常用的技术方法,同时提出城乡总体规划分阶段应用的技术与方法,并进行了主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与示范。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进展,使其更广泛地应用规划各个领域。战略环境评价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论文通过对多元参与制度、委员会制度、社会监督协调机制、决策保障机制、法律制度、实施保障制度等对战略环境评价过程与结果的保障研究,使得战略环境评价结果更具有可靠性、透明性及可操作性。实例研究是检验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论文通过对大庆高新区主体区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验证了研究的结构框架构建的合理性,技术方法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的科学性,指出了其具有的代表性及实践意义。总之,通过对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初步建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并且在技术与方法体系及制度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

尚广萍[3]2007年在《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文中研究指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在规划层次上的应用,是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近年来,欧洲和北美国家开展了大量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实例研究,各国实践经验的丰富又对SEA相关理论和方法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9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规划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我国现阶段的SEA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选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掌握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规划SEA的发展需要,在规划SEA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及实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性研究,主要是针对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从源头和过程的控制,通过对规划实施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实现控制环境污染。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我国“一地、叁域、十个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实施与研究提供借鉴。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SEA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SEA在技术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分析论述适合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以及环境承载力重要思想与理论精华对SEA的全面指导作用。叁、研究了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包括战略分析、环境状况描述、环境影响识别、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战略替代方案及战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四、对战略环境影响的识别、战略及替代方案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与预测以及战略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技术方法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及其在战略环境评价的应用。五、第五、六章为实证研究。以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战略环境评价为例,依据上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规划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建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战略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对巢湖流域“九五”和“十五”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执行效果进行了回顾性评价,并且对巢湖流域“十一五”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叁个替代方案进行预测性评价,最终筛选出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可实施性强的的替代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实施,本文还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保障措施。

陈冲[4]2009年在《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与货物流通量显着增加,交通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交通的快捷、安全、舒适及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建设。但由于没有或很少考虑交通发展对资源的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交通仍然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并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 Assessment,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在战略(法律、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上的应用,是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的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为政府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EIA上的技术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文规定包括交通在内的“一地叁域十专项”的规划要做EIA。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通规划EIA,真正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SEA自身的理论、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使其更有效地被应用于包括规划在内的各层次的战略的EIA中,进行有关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体系的探索性研究,并相应地进行区域性的实践,就成为一种必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首先对战略环境评价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及技术研究、应用的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对国内外有关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的综述分析。二、分析论述了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设计与评价理论、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理论、交通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理论以及可拓学理论在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和研究中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认为它们应是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叁、系统分析研究了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对研究中可能采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分类和分析;明确了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应用的缺陷性,提出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结合吉林省交通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条件分析,选取省内两个最大的典型城市(长春和吉林)进行研究:①侧重方法的应用研究:将系统动学(System Dynamics, SD)方法与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集成,并应用于吉林市交通规划EIA中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②侧重替代方案的优化比选研究:对交通规划替代方案的生成模式,制定的理论基础、原则、程序及内容组成等系统论述;评价过程应用可拓学理论形成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替代方案;通过建模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交通四个子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依据仿真结果采用优度评价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不同优劣次序的方案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徐建玲[5]2007年在《固体废物处理(置)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大量的废物。我国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有50%以上被重新利用,因此主要是生活废物被处理或处置。我国生活废物主要通过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或处置,因此,也带来了占用农田、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等大量的环境问题。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增多,人们认识到全面有效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有限资源的必要性,对环境影响评价(EIA)的认识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在范围和层次上得到了扩展,相继出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累积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SEA)。SEA是“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战略环境评价是EIA在政策、计划和规划(PPPs)层次上的应用。它是在PPPs层次上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和规划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确立了SEA的法律地位。本文在综述废物处理(置)现状和SEA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在废物处理(置)中开展SEA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废物处理(置)规划的优化,消减环境负荷,保护人体健康;二是能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其他领域开展战略环境评价提供借鉴。论文在我国首次将SEA引入废物处理(置)领域并进行SEA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探讨。对本领域中SEA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废物处理(置)SEA的理论框架,把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及方法整合到SEA评价体系中,丰富了SEA技术方法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长春市生活废物处理(置)SEA的实例研究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理论。检验理论框架的正确性和评价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以进一步加强对SEA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废物处理(置)SEA的基本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战略学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废物处理(置)中开展SEA的实践的具有指导作用。战略学理论。政策是战略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废物处理(置)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对象的主体也是政策。作为战略学理论主体的有关政策学理论也是废物处理(置)中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政策学理论和政策缺陷理论。现行部门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由于没有给予生态环境以足够重视而导致的政策缺陷;当环境与资源政策没有充分强调其社会和经济影响时,所导致的政策执行不力或无法执行。工业生态学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之一勃拉登·阿伦比(BradenR·Allenby)Allenby提出的“理想”工业生态系统包括四类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处理者(制造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由于集约再循环,各循环系统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入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基本模式并没有被表达为叁级生态系统模式,对于工业系统而言,发展成为叁级生态模式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和必需条件。工业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理想的工业系统应尽可能接近叁级生态系统并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这个更大的叁级生态系统相容。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和环境这个复合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叁个方面不可分割。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理论已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认可和重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废物处理(置)SEA的基本原则包括同时性原则、标准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事后监测原则。废物处理(置)SEA的主体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科研学术界和公众。废物处理(置)SEA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废物处理(置)发展战略分析、环境状况描述、环境影响识别、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战略替代方案及战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SEA报告书编写等具体内容。废物处理(置)SEA的评价方法包括传统项目EIA的多种技术方法,也包括改进的规划、决策相关的技术方法,如多目标规划方法,多目标规划方法又称多目标最优化。在经济、管理、军事、科学和工程设计等领域,衡量一个方案的好坏需要用多个目标来比较,而这些目标有时不甚协调,常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与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的情况比较实用。但是SEA的特有评价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长春市生活废物处理(置)管理体系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提出长春市固体废物处理(置)规划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侧重于使废物处理系统得以优化实现的以及有助于改善环境、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资金的保证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体系之一,应拓宽渠道解决城市生活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技术保障体系包括全过程管理、废物处理污染治理技术和垃圾运输技术;公众参与保障体系。对长春市未来废物管理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在其未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废物排放处理的潜在压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的增加而加重,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认真贯彻执行废物控制与管理的法律、法规;控制长春市废物源头产生量,采取减量化措施,开展综合利用;实行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完善废物的处理设施,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废物治理产业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长春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废物的不断增多,需要我们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城市生活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政策和技术,以保证长春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王会芝[6]2013年在《中国战略环境评价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短缺等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末端治理的方式,从决策源头识别可能的资源环境问题。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作为一项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决策辅助制度,被认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目前中国SEA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随着SEA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其在理论、技术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其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也是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术界与实践工作者对于其在决策和规划制定过程中的价值与效果的认同度不尽相同,甚至有认为SEA的推行并不成功,多数成为规划的通行证,流于形式。SEA的有效性自提出以来一直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国际上以“质量、程序”为核心的研究重点忽略了SEA的功能价值、效果等方面。而对SEA的有效性评估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研究框架,这也使得SEA尽管在宣传导向上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规划决策的实践导向却较为有限。SEA自身制度的有效性、实施效果以及有效性影响因素机理等问题,直接决定着其存在的价值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SEA发展的前景与方向。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在如下四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第一,对SEA有效性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进行解析,深入剖析SEA有效性的理论内涵、制度系统以及功能定位。认为SEA制度系统的演变由制度变迁系统、制度实施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叁个子系统啮合而成;提出SEA的“功能”理解应包括叁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二是对SEA功能的定位(需求),即人们对其发挥各种功能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是SEA被赋予的功能;叁是SEA功能的发挥,即其所具有功能的最终的发挥效果和作用。第二,基于SEA的“制度环境—理论研究—管理系统—应用实践”分析框架,从两个角度对SEA的运行现状与效果开展研究:(1)中国SEA的有效性剖析。通过对SEA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从制度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SEA的运行现状效果进行剖析;(2)对中国SEA实施有效性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行诊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制度建设、部门协调合作、管理机制、公众参与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对中国SEA的问题和瓶颈进行分析诊断。第叁,以SEA有效性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在已有的单一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梳理,提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针对SEA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影响SEA有效性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间的影响机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影响中国SEA的八个公因子,即部门决策机制的合理性、数据信息的可靠性、管理方式的有效性、法律规章的有效性、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决策者的环境意愿、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评价机构的能力建设等。并通过路径分析回归统计方法,探讨不同影响公因子间的关系。第四,构建我国SEA有效性评估的整合框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国家地区背景层面以及具体操作层面,尝试性构建了SEA"理想的有效性评估框架”。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特点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构建适用于我国SEA发展的“有效性评估叁角框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法律支持→具体过程(操作与应用)→实施结果→实旌效果→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估方法,分析SEA的有效陛。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5个叁级指标组成的中国SEA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滨海新区SEA的有效性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和实证研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动态的中国SEA有效性评估的指标计算模型和测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SEA有效性定量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SEA的应用发展及有效性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国SEA作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钱洪伟[7]2009年在《战略环境评价在过程工业(硼行业)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过程工业涉及许多行业,例如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核能工业以及石油工业等,它包含了大部分重工业,这类工业对资源、环境及生态的破坏性极大。在排放标准愈来愈严格的条件下,其污染治理任务愈来愈重。而解决问题的源头在于从行业(部门)决策起点及全过程视角对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将环境因素纳入综合决策中,实现过程工业行业(部门)开发战略决策一体化。本文选择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为对象,同时对富有我国特色化工(矿产)资源的硼行业资源过程工业开发战略为实际行业背景,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目的在于为行业开发综合管理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维度的技术支撑,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首先,在对战略环境评价的演变进程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过程工业行业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同时,分析了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特有的理论构成框架。透过技术哲学视野,全面分析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的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标准以及内容与方法等本质属性。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了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以我国硼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态势为分析平台。以耗散结构及工业生态学理论为出发点,全面分析了过程工业开发系统的耗散结构形成机制及表征,提出了过程工业开发系统生态化趋势及稳定性条件。在这个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过程工业开发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过程工业开发战略的特点;同时对过程工业开发战略的环境影响发生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次,建立以耗散结构理论与工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出发点的多学科为支撑的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框架及技术架构,为指导我国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及其具体实践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性。结合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的应用性,建构了多元分析维度的决策一体化理念方法学框架,旨在解释环境选择的哲学意蕴,在这样一个方法学框架下,来反馈指导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架构。技术架构以全过程、多层面为基本特征,包括现状评价、回顾评价和预测评价等环节。同时系统性提炼出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的关键技术,包括过程工业开发战略环境现状评价、过程工业开发战略回顾评价、过程工业开发战略动力流的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影响评价、过程工业开发战略环境风险评价、过程工业开发战略替代方案及决策支持评价技术等。分别阐释了各自的概念表征、终极目的及方法构成,充实了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方法体系。最后,以我国富有的特色硼行业资源过程工业开发案例进行探讨性研究。以东北辽东硼铁矿开发过程为实际案例,进行行业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证研究,从而为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实践提供参考。另外,依据构建的硼铁矿行业工业生态园规划框架为模拟,将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体系应用到硼铁矿行业工业生态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分析进程中(其中硼铁矿行业工业生态园涉及主导技术包括硼铁矿、硼酸、硼砂等制取利用过程的技术路径)。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从而指导过程工业开发实践。

王成[8]2008年在《城市交通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可持续发展为各国广泛接受并成为其制定、实施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如何在交通规划中衡量或体现可持续发展水平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日益增长的保护环境的需求促使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由交通项目层次的微观领域上升到规划和计划层次的中观领域以及战略和政策层次的宏观领域,并不断提高其有效性。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上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战略环境评价理论用于交通规划,对于未来的交通方案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交通方案的修订、排序和实施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接下来对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交通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讨了复杂适应性系统背景下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模式和专项评价模型。最后,以黄石综合交通规划为操作对象给出了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具体运用案例。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在确定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综合集成理论提出了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集成模式;提出了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情景分析法,提出了交通规划专项评价模型。

孟萌[9]2008年在《环境决策失误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决策由于在制定时甚少考虑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以至于在决策实施后造成了对环境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和破坏,由于这些环境损害一经发生,要恢复和逆转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计划和规划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如何选取最恰当的方法或技术组合达到减少决策失误对环境的影响?这正是本论文试图将要讨论的问题。本论文重点在于关注决策失误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对决策失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不同决策失误的方法或思路。战略环境评价(SEA)被作为避免决策失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重点方法,在对不同种类SEA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案例研究。对比不同的效果,从而得出一定的规律来指导决策。论文主要包括叁部分内容:①文献总结:论文的第一部分将通过文献总结分析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产生环境影响的原因。②案例研究:论文的第二个部分将分析对比国内外案例,包括战略环评,规划,公众参与,决策支持系统,适应性管理等内容,对不同的案例的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各种方法如何能更好的避免不同决策失误、指导决策过程。③归纳总结:结合文献总结和案例研究中对避免决策失误的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总结较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决策失误的方法和手段,以避免或者减少决策失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论文得到了以下结论:①总结了避免决策失误的各种方法。②归纳了各种方法对决策产生的影响。③介入时间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④总结了各种方法的适用的决策范围。⑤提出了避免决策失误的几个要点。⑥解决决策失误的方法等。

马晓利[10]2012年在《基于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在2009年底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产业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将低碳发展目标融入我国的产业政策SEA体系,有效地将控制CO2排放纳入各类型与各层次的产业政策当中,既是SEA技术发展和社会功能拓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需要。低碳发展是一个较新的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低碳发展、产业低碳化和产业政策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特点,以作为全文研究的基础。回顾了我国产业政策发展历程,论述了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低碳发展中产业政策作用和意义以及产业政策低碳化转型的含义和途径,以此说明以产业政策SEA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产业政策SEA的内涵,明确其评价对象,论述了基于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产业政策SEA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梳理国内外SEA在落实发展理念方面的社会功能和已取得的成效,从SEA评价的制度保障与技术优势,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低碳政策制度保障与低碳产业技术优势以及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机遇和迫切性叁方面论述了以产业政策SEA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可行性。在产业低碳化发展过程,地位最高、作用最大的是产业政策,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的转移、产业规模政策对环境的影响,以此作为开展产业政策SEA的工作基础。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根本前提,可持续发展包涵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叁个基本内容,叁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一个系统整体。产业政策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系统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政策SEA的关系基础之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产业政策SEA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比较了产业政策SEA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与区别的基础之上。本文系统构建了基于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产业政策SEA技术框架,围绕产业政策如何分析、评价目标如何确定、评价重点如何识别、指标体系如何构建、评价标准如何设定以及产业低碳化发展目标是否可达等问题而展开。特别是对产业低碳化发展潜力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通过PEST模型框架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方面因素分析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潜力。此外还建议通过DPSIR框架模型来构建产业政策SEA指标体系。为了验证提出的技术框架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最后选取了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SEA作为实证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案例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路线和内容框架在实践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 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支持系统[D]. 侯小阁.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 侯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3].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D]. 尚广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 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 陈冲.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 固体废物处理(置)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 徐建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的有效性研究[D]. 王会芝. 南开大学. 2013

[7]. 战略环境评价在过程工业(硼行业)应用研究[D]. 钱洪伟. 东北大学. 2009

[8]. 城市交通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 王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9]. 环境决策失误研究[D]. 孟萌. 厦门大学. 2008

[10]. 基于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 马晓利. 南开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