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氢键吸附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氢键,树脂,吸附剂,热力学,作用,疏水,弱碱。
氢键吸附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袁新华,刘敦舜,刘怡,易敏,唐坤[1](2019)在《苦参碱分子印迹氢键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参碱为模板分子,通过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分子印迹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MIP),同时制备了非分子印迹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IP).测试了MIP树脂和NIP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形貌特征,研究了MIP在水溶液中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的静态平衡吸附行为和对苦参碱的吸附选择性,并与NIP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NIP,MIP的比表面积有所下降,而孔径和孔容有所增大,且MIP树脂上的孔洞比NIP树脂更为规则;MIP在水溶液中对苦参碱的选择系数较高,最高可达到15.67,MIP对苦参碱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静态平衡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结果表明MIP树脂比NIP树脂更有利于吸附苦参碱.(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麻宁[2](2013)在《氢键吸附树脂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然产物化学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化学发展的基础,同时它制约着天然产物的应用。而大孔吸附树脂以其高吸附容量,简单的工艺流程,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商品化大孔吸附树脂以苯乙烯等单体为骨架,其吸附作用以强疏水性为主,选择性较低,在工业应用上以天然产物的粗提取为主,无法进行更精细的分离提纯。为了使树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应用,必须对传统树脂进行改进,引入更多的吸附作用,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优化其解吸条件。本论文从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的需求出发,合成了以氢键吸附为主的几个系列吸附树脂,系统性的研究了以氢键作用为主的弱吸附作用应用于不同层次的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两种方法在疏水骨架的树脂上引入极性的酯基链段,通过对其红外的表征,验证了极性基团成功引入。然后,以汉防己生物碱为模型对两系列树脂及商品化树脂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其中DM和NDM系列树脂的吸附量均随极性单体的加入不断提高,但当其疏水骨架疏水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吸附量随之减小,这证明了疏水-偶极协同作用的存在,而NDM系列树脂因为极性链段相对集中大大增强了其偶极作用,所以其吸附量比DM系列树脂有明显增加。随后,在总碱的纯化过程中上述疏水-偶极协同作用再次得到验证,经NDM-20树脂纯化后,汉防己总生物碱的浓度达到93.2%。并通过精细调控pH和解吸附条件,根据汉防己甲素乙素PKa的差异设计了在不同pH下的分离试验,从而得到在pH=5.75时,其分离效果最好,因为这时处于分子态的汉防己甲素和离子态的乙素的比例最大,使得其在树脂上的保留能力出现明显的差别。最终得到汉防己甲素的纯度为93%以上。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疏水-偶极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疏水-协同作用为对照,研究了疏水-氢键的协同作用。合成了DE、DV两系列树脂,并以甜菊糖总苷的提取为实例,在静态吸附下计算了其等量吸附焓,发现疏水-氢键协同的DV系列树脂吸附焓明显高于疏水-偶极协同的DE系列树脂,证明在疏水作用相同时,疏水-氢键协同作用比疏水-偶极协同作用力强,增加其吸附作用。动态吸附中DV-20表现出了更高的吸附量更好的解吸附能力,与商品化树脂相比较,其吸附量增加了近一倍,而纯化后甜菊糖总苷纯度较商品化树脂有所提高。疏水-氢键协同树脂适合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天然产物从动植物原料中大规模提取,由于疏水作用的存在,无法消除疏水作用广谱的吸附,所以不适合对单一组分的分离。第叁部分:为了进行单一组分的分离我们需要摆脱疏水作用的限制,突出氢键吸附选择性吸附的优点,我们合成了以单一氢键吸附为主的树脂。为得到具有氢键吸附能力的聚乙烯醇链段我们选择了醋酸乙烯酯为聚合单体,选用与其结构相近的叁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进行悬浮聚合,聚合完成后进行水解得到具有聚乙烯醇链段的VT系列树脂。通过红外表征发现醋酸乙烯酯树脂成功合成,并成功水解得到聚乙烯醇链段。以去除茶多酚提取物中的咖啡因为例,静态吸附表明:茶多酚上的酚羟基可与聚乙烯醇链段形成较强的氢键吸附作用,而咖啡因不能形成,与商品化树脂对照发现在咖啡因与树脂之间的吸附作用力为疏水吸附,而茶多酚既可以和树脂以疏水作用结合,也可以以氢键作用结合。因此,为了特异性的吸附茶多酚而去除咖啡因,应尽量降低树脂的疏水作用,同时增加其氢键作用。吸附热力学试验进一步说明VT树脂与茶多酚之间的氢键作用。我们利用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VT-80树脂的动态吸附曲线,确定了其最佳上柱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梯度解吸。据此我们建立了基于VT-80树脂用来去除茶多酚提取物中的咖啡因的生产工艺。最后,我们检测了不同比例的茶多酚提取物中咖啡因的去除试验,并检测了树脂的再生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最终产物中茶多酚的回收率大于92%,而其中咖啡因则被完全去除。第四部分:为了进行更为精细的分离,水体系下,由于水分子对氢键的干扰氢键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对形成氢键能力相近的物质单一氢键吸附不能满足其分离的要求,因此需要在非水体系下进行多氢键协同吸附。为此我们选择了较为亲水的骨架,为了便于合成不同链长的功能基链,我们以丙烯酸酯系交联剂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聚合,通过调节交联剂的比例,选了合适的交联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致孔剂的比例和用量,得到环氧含量最大的GT-3-4树脂作为树脂前体。首先以不同的功能基团对环氧开环,发现胺基作为受体能与羟基形成较强的氢键作用。通过不同长度柔性多胺链对树脂进行功能基化,得到GTN系列树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发现在柔性链增长时树脂接枝链和甜菊糖总苷糖环间可形成多氢键协同吸附作用,形成氢键的个数与接枝链长和糖环个数有关。同时,研究了各种不同链长的低级醇溶剂对树脂氢键作用的影响,发现随着溶剂醇链长的增加,树脂与甜菊苷(SS苷)之间的氢键吸附焓绝对值越来越大,而在水溶液中其吸附焓为正值,说明水是树脂与SS苷之间氢键良好的破坏剂。在对甜菊糖总苷溶液动态分离实验中,选用了不同溶剂的上柱液研究溶剂对其分离性能有明显影响,通过不同比例的水作为氢键的破坏剂可特异解吸SS苷和RA苷(莱鲍迪苷A),但水对氢键的破坏过于强烈使得分离不容易控制,于是选用破坏能力稍弱的甲醇作为其破坏溶剂,进行解吸附,最终得到SS苷纯度为92.3%,RA苷纯度为91.4%,收率为73.2%。综合以上,疏水-偶极、疏水-氢键协同树脂适合对天然产物的大规模提取,但由于疏水作用的存在树脂对单体分离的难度较大,为了进行天然产物单体分离,我们设计了以氢键吸附作用为主的VT系列树脂,并用它成功的去除了茶多酚提取物中的咖啡因,但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干扰势必影响氢键的发挥,同时对氢键形成能力相近但氢键个数不同物质的分离,单一氢键吸附很难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在非水体系下,合成并研究了柔性多胺链的接枝树脂对甜菊糖总苷中SS苷与RA苷的分离,证明了多氢键协同吸附的存在,并在此体系下优化其分离工艺,最终得到较纯的RA苷。叁种不同类型的树脂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3-05-01)
刘睿,王芃,施荣富,王春红[3](2010)在《氢键吸附树脂的合成及高纯度沙棘叶黄酮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酮分子的酚羟基结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了4种结构不同的商品化树脂,考察了它们对沙棘叶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树脂结构设计方案,合成了具有氨基功能基、可形成氢键作用、疏水性可调变的大孔吸附树脂.以沙棘叶粗提物为原料,考察了树脂骨架疏水性、功能基间隔臂长短等对树脂纯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吸附发生在水体系中,一定强度的疏水性作用是树脂与吸附质之间形成氢键的必要条件,对于尺寸较大的黄酮分子,氢键功能基的间隔臂长短也显着影响了树脂对它的吸附能力.最后,我们选择了疏水性和氢键功能基间隔臂长短适宜的XM20-2树脂,对吸附和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将其用于沙棘叶粗提物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纯化,可将黄酮纯度从粗提物中的10.4%提高到50%以上,且树脂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袁新华,刘黎明,雷燕,程晓农[4](2008)在《化学修饰制备氢键型吸附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酚羟基、胺基、羰基、羧基和酯基等多种化学修饰的氢键型吸附树脂的国内外研究,总结了氢键型吸附树脂中氢键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成新型氢键高分子吸附剂提供了研究思路。指出了氢键型吸附树脂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5](2007)在《氢键吸附树脂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基础研究延伸出来的应用研究成果。南开大学科研人员在"氢键吸附剂的合成、结构和吸附性能研究"中,合成出了叁类氢键吸附树脂,包括ADS-15,ADS-17,ADS-F8(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07年10期)
段家铁[6](2003)在《含氧原子氢键受体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在综述氢键吸附与氢键吸附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将D301树脂氧化改性,合成了氧化叔胺树脂,测定了氧化叔胺树脂D301树脂对正己烷溶液和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氧化叔胺树脂比D301树脂能够更有效地吸附正己烷溶液中的苯酚,但吸附机理仍为氢键作用,只是氧化叔胺树脂与苯酚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更强;氧化叔胺树脂还能够比D301树脂更有效地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在水溶液中的吸附是基于氢键与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 第二大部分,合成了两种不同骨架的含有多醚键的大孔树脂——大孔交联聚苯乙烯键联聚乙二醇和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键联聚乙二醇,研究了它们对正己烷溶液和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大孔树脂键联聚乙二醇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能有效地吸附,吸附机理为氢键作用;对水溶液中的苯酚也能够吸附,吸附机理主要为疏水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12-01)
黄贱苟[7](2003)在《含有氢键受体的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体系或非水体系中通过吸附分离清除或回收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机理越单一,吸附选择性越高。氢键在吸附分离中很有应用价值,氢键较低的键能保证了氢键吸附的可逆性,氢键的方向性与短程性赋予了氢键吸附的选择性。因此,将氢键供/受体负载到高分子吸附剂的骨架结构上,将氢键作用引入到吸附分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在综述氢键吸附与氢键吸附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研究了D301树脂和大孔交联酰胺基树脂对环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D301树脂和大孔交联酰胺基树脂都能够通过氢键对环己烷溶液中的苯酚进行吸附。同时还研究了这两种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热力学,结果发现,这两种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是基于氢键与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 合成了含有悬挂醚键的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研究了它们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树脂都能够通过氢键对正己烷溶液中的苯酚进行吸附。利用微分吸附焓的计算值及微分吸附焓的之间差别,明确了大孔交联聚(苯基对乙烯基苄基醚)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过程中存在叁中心氢键。同时,这几种醚类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也进行了讨论。 第二大部分,合成了叁种交联度分别为4%、8%和12%的凝胶型交联酰胺基树脂,将这叁种树脂应用到正己烷溶液中吸附分离苯酚、间甲酚、2,3,5-叁甲基苯酚、双酚A、β-萘酚和酚酞。结果表明,由于交联度不同,凝胶型交联酰胺基树脂在正己烷溶液中的溶胀度也不同,这叁种不同交联度的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的苯酚,间甲酚,2,3,5-叁甲基苯酚,双酚A,β-茶酚以及酚酞表现出不同的吸附性能。交联度越低,吸附量越大,选择性越低,交联度越高,吸附量越小,选择性越高;交联度12%的凝胶型酰胺基树脂对正己烷 溶液中分子体积较大的酚酞不吸附,但对分子体积较小的酚类物质 有吸附,表现出了分子筛效应。可望应用于结构类似而分子体积大 小不同的有机物特别是天然有机物的吸附分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冯晓萍[8](2002)在《氢键型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对中草药水煮液中溶解成分的吸附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二氯乙烷作溶胀剂、无水叁氯化铝作催化剂、使氯球(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珠粒)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适度的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再分别以盐酸甲胺、二甲胺、六亚甲基四胺、叁乙烯四胺、盐酸羟胺等作胺化剂进行胺化反应,合成一系列带有适量弱碱性基团的大孔吸附树脂。测定了树脂的一般理化性能及其对中药水煮液中溶解成分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能力,并系统研究了树脂合成条件和吸附条件对树脂性能及其对多种中药水煮液中溶解成分的吸附能力和分离效率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该类树脂对中药水煮液中溶解成分的吸附分离机理。 结果显示,当控制溶胀剂/氯球的配比为3.5/1(v/wt.)、采用多次批量方式加入的后交联催化剂总量为氯球的12%(wt./wt.)、后交联温度为55±2℃、时间为6h、胺化剂为5倍理论量的叁乙烯四胺、胺化时间为24h时,所得树脂的比表面积为180m~2/g,平均孔径为20nm,弱碱交换容量为2.17mmol/g;控制流速为2BV/h、温度25℃时,树脂对总黄酮浓度为1700mg/L的黄芩水煮液中总黄酮的工作吸附量和吸附效率分别为45.9mg/mL和79.3%。 研究结果显示,该树脂所带胺基与中药水溶解成分之间可能存在氢键结合的形式,从而对非极性聚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5-01)
氢键吸附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天然产物化学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化学发展的基础,同时它制约着天然产物的应用。而大孔吸附树脂以其高吸附容量,简单的工艺流程,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商品化大孔吸附树脂以苯乙烯等单体为骨架,其吸附作用以强疏水性为主,选择性较低,在工业应用上以天然产物的粗提取为主,无法进行更精细的分离提纯。为了使树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应用,必须对传统树脂进行改进,引入更多的吸附作用,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优化其解吸条件。本论文从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的需求出发,合成了以氢键吸附为主的几个系列吸附树脂,系统性的研究了以氢键作用为主的弱吸附作用应用于不同层次的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两种方法在疏水骨架的树脂上引入极性的酯基链段,通过对其红外的表征,验证了极性基团成功引入。然后,以汉防己生物碱为模型对两系列树脂及商品化树脂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其中DM和NDM系列树脂的吸附量均随极性单体的加入不断提高,但当其疏水骨架疏水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吸附量随之减小,这证明了疏水-偶极协同作用的存在,而NDM系列树脂因为极性链段相对集中大大增强了其偶极作用,所以其吸附量比DM系列树脂有明显增加。随后,在总碱的纯化过程中上述疏水-偶极协同作用再次得到验证,经NDM-20树脂纯化后,汉防己总生物碱的浓度达到93.2%。并通过精细调控pH和解吸附条件,根据汉防己甲素乙素PKa的差异设计了在不同pH下的分离试验,从而得到在pH=5.75时,其分离效果最好,因为这时处于分子态的汉防己甲素和离子态的乙素的比例最大,使得其在树脂上的保留能力出现明显的差别。最终得到汉防己甲素的纯度为93%以上。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疏水-偶极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疏水-协同作用为对照,研究了疏水-氢键的协同作用。合成了DE、DV两系列树脂,并以甜菊糖总苷的提取为实例,在静态吸附下计算了其等量吸附焓,发现疏水-氢键协同的DV系列树脂吸附焓明显高于疏水-偶极协同的DE系列树脂,证明在疏水作用相同时,疏水-氢键协同作用比疏水-偶极协同作用力强,增加其吸附作用。动态吸附中DV-20表现出了更高的吸附量更好的解吸附能力,与商品化树脂相比较,其吸附量增加了近一倍,而纯化后甜菊糖总苷纯度较商品化树脂有所提高。疏水-氢键协同树脂适合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天然产物从动植物原料中大规模提取,由于疏水作用的存在,无法消除疏水作用广谱的吸附,所以不适合对单一组分的分离。第叁部分:为了进行单一组分的分离我们需要摆脱疏水作用的限制,突出氢键吸附选择性吸附的优点,我们合成了以单一氢键吸附为主的树脂。为得到具有氢键吸附能力的聚乙烯醇链段我们选择了醋酸乙烯酯为聚合单体,选用与其结构相近的叁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进行悬浮聚合,聚合完成后进行水解得到具有聚乙烯醇链段的VT系列树脂。通过红外表征发现醋酸乙烯酯树脂成功合成,并成功水解得到聚乙烯醇链段。以去除茶多酚提取物中的咖啡因为例,静态吸附表明:茶多酚上的酚羟基可与聚乙烯醇链段形成较强的氢键吸附作用,而咖啡因不能形成,与商品化树脂对照发现在咖啡因与树脂之间的吸附作用力为疏水吸附,而茶多酚既可以和树脂以疏水作用结合,也可以以氢键作用结合。因此,为了特异性的吸附茶多酚而去除咖啡因,应尽量降低树脂的疏水作用,同时增加其氢键作用。吸附热力学试验进一步说明VT树脂与茶多酚之间的氢键作用。我们利用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VT-80树脂的动态吸附曲线,确定了其最佳上柱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梯度解吸。据此我们建立了基于VT-80树脂用来去除茶多酚提取物中的咖啡因的生产工艺。最后,我们检测了不同比例的茶多酚提取物中咖啡因的去除试验,并检测了树脂的再生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最终产物中茶多酚的回收率大于92%,而其中咖啡因则被完全去除。第四部分:为了进行更为精细的分离,水体系下,由于水分子对氢键的干扰氢键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对形成氢键能力相近的物质单一氢键吸附不能满足其分离的要求,因此需要在非水体系下进行多氢键协同吸附。为此我们选择了较为亲水的骨架,为了便于合成不同链长的功能基链,我们以丙烯酸酯系交联剂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聚合,通过调节交联剂的比例,选了合适的交联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致孔剂的比例和用量,得到环氧含量最大的GT-3-4树脂作为树脂前体。首先以不同的功能基团对环氧开环,发现胺基作为受体能与羟基形成较强的氢键作用。通过不同长度柔性多胺链对树脂进行功能基化,得到GTN系列树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发现在柔性链增长时树脂接枝链和甜菊糖总苷糖环间可形成多氢键协同吸附作用,形成氢键的个数与接枝链长和糖环个数有关。同时,研究了各种不同链长的低级醇溶剂对树脂氢键作用的影响,发现随着溶剂醇链长的增加,树脂与甜菊苷(SS苷)之间的氢键吸附焓绝对值越来越大,而在水溶液中其吸附焓为正值,说明水是树脂与SS苷之间氢键良好的破坏剂。在对甜菊糖总苷溶液动态分离实验中,选用了不同溶剂的上柱液研究溶剂对其分离性能有明显影响,通过不同比例的水作为氢键的破坏剂可特异解吸SS苷和RA苷(莱鲍迪苷A),但水对氢键的破坏过于强烈使得分离不容易控制,于是选用破坏能力稍弱的甲醇作为其破坏溶剂,进行解吸附,最终得到SS苷纯度为92.3%,RA苷纯度为91.4%,收率为73.2%。综合以上,疏水-偶极、疏水-氢键协同树脂适合对天然产物的大规模提取,但由于疏水作用的存在树脂对单体分离的难度较大,为了进行天然产物单体分离,我们设计了以氢键吸附作用为主的VT系列树脂,并用它成功的去除了茶多酚提取物中的咖啡因,但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干扰势必影响氢键的发挥,同时对氢键形成能力相近但氢键个数不同物质的分离,单一氢键吸附很难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在非水体系下,合成并研究了柔性多胺链的接枝树脂对甜菊糖总苷中SS苷与RA苷的分离,证明了多氢键协同吸附的存在,并在此体系下优化其分离工艺,最终得到较纯的RA苷。叁种不同类型的树脂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键吸附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袁新华,刘敦舜,刘怡,易敏,唐坤.苦参碱分子印迹氢键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麻宁.氢键吸附树脂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D].南开大学.2013
[3].刘睿,王芃,施荣富,王春红.氢键吸附树脂的合成及高纯度沙棘叶黄酮的制备[J].高分子学报.2010
[4].袁新华,刘黎明,雷燕,程晓农.化学修饰制备氢键型吸附树脂[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
[5]..氢键吸附树脂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7
[6].段家铁.含氧原子氢键受体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3
[7].黄贱苟.含有氢键受体的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3
[8].冯晓萍.氢键型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对中草药水煮液中溶解成分的吸附分离研究[D].四川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