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化作用论文-周海燕,邓一荣,林龙勇,曹梦华,钟立荣

稳定化作用论文-周海燕,邓一荣,林龙勇,曹梦华,钟立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锰氧化物(FM),土壤,砷,水分条件

稳定化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燕,邓一荣,林龙勇,曹梦华,钟立荣[1](2019)在《铁锰氧化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土壤As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铁锰氧化物(Fe-Mn,FM)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我国南方3种砷(As)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质量分数30%)水分对于抑制土壤As的毒性浸出具有积极作用,但水分过高(淹水条件)则会引发As的大量活化释放.淹水条件下,FM对As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能使韶关、河池和常德这3种土壤毒性浸出质量浓度均显着下降99. 00%以上,使其土壤有效态As含量分别显着降低55. 40%、40. 05%和16. 92%,并增加专性和非专性吸附态As向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的稳定化. FM能使韶关、河池和常德土壤有效态磷(P)含量分别降低0. 60%~6. 67%、15. 74%~50. 00%和32. 48%~40. 39%,这有可能会限制缺P区域农产品对酸性或中性土壤的P摄取. FM对3种供试土壤p H值影响的变化幅度仅为0. 04~0. 07,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非常小. FM在我国淹水As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湘茗,任学昌,万建新,王建钊,郭梅[2](2019)在《碳酸钙对污染土壤中Pb、Zn、Cd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碳酸钙对污染土壤中Pb、Zn、Cd的稳定化作用,以甘肃省白银东大沟Pb、Zn、Cd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碳酸钙进行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轻度污染土壤中,当CaCO_3的添加量由1%增加至15%时,pH值由初始7.45升高至7.91,浸出浓度降低;用水平振荡法浸出时,Pb、Zn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48.93%、51.18%;用硫酸硝酸法浸出时,Pb、Zn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50.48%、21.40%。在重度污染土壤中,当CaCO_3的添加量由2%增加至18%时,pH值由初始6.76升高至7.16,浸出浓度降低;用水平振荡法浸出时,Pb、Zn、Cd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48.07%、74.21%、99.19%;用硫酸硝酸法浸出时,Pb、Zn、Cd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42.32%、65.55%、78.39%。添加碳酸钙后土壤pH值略有升高,这是由于CaCO_3在土壤溶液中溶解产生OH-,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了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沉淀,有效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起到重金属稳定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鑫[3](2018)在《亚铁盐对固废/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铁盐在稳定化重金属方面具有绿色、经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固废、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中。与水污染治理相比,由于固相介质的复杂性,重金属污染固废和土壤的的安全处理难度较大,反应机制更为复杂。本文将亚铁盐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固废/土壤的稳定化处理中,重点研究了处理对象固有特性对重金属稳定化效果和机理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高浓度、高毒性的铬渣为处理对象,提出了亚铁盐和硫酸协同稳定化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铬渣固有特性对Cr(VI)稳定化效果、长效稳定性和稳定化机理的影响。通过对比养护7天和400天的铬渣样品的Cr(VI)浸出浓度发现,相比于单独FeSO_4稳定化,FeSO_4/H_2SO_4稳定化技术具有更高的稳定化效率,且处理后的铬渣具有更好的长效稳定性。二者在稳定化效率和长效稳定性上的差异缘于矿物赋存态Cr(VI),这部分Cr(VI)由于传质限制不易与Fe(II)接触反应。FeSO_4/H_2SO_4的联合使用可促使铬渣中矿物赋存态Cr(VI)加速释放,进而与Fe(II)充分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酸对Cr(VI)赋存矿物的溶解作用和硫酸根对矿物赋存态Cr(VI)的离子交换作用是促进铬渣中矿物赋存态Cr(VI)充分释放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结合XRD、XPS和碱消解等分析手段,阐明FeSO_4/H_2SO_4稳定化铬渣中Cr(VI)的主要机理包括:矿物赋存态Cr(VI)的释放和Cr(VI)的还原-沉淀。(2)分别以锑冶炼行业产生的砷碱渣和硫酸生产行业产生的含砷污泥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亚铁盐对这两类高浓度含砷固废的稳定化处理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不同来源含砷固废的不同特性对As稳定化效果和机理的影响。在砷碱渣的稳定化研究中,通过对比亚铁盐和石灰两种稳定化技术的差异,揭示了砷碱渣中As赋存形态和共存组分对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亚铁盐稳定技术明显优于石灰法,为达到砷碱渣中As浸出浓度低于2.5 mg/L的安全填埋标准,亚铁盐的用量仅为石灰用量的十分之一。结合XRD、XPS、As形态分析和化学平衡模型进一步论证了砷碱渣中As的赋存形态和共存的可溶性碳酸盐是影响稳定化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砷碱渣中As的赋存形态主要为可溶性As(V),易于形成难溶的砷酸盐矿物;大量共存的可溶性碳酸盐不影响Fe(II)-As(V)矿物的生成,但会抑制Ca-As(V)矿物的生成。对含砷污泥稳定化处理的研究发现,亚铁盐稳定化处理含砷污泥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其对砷碱渣的作用机理,这是因为两种含砷固废中As的赋存形态和价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含砷污泥中As主要以钙结合态的As(III)存在。通过XRD、XPS和As形态分析等手段表明,亚铁盐稳定化含砷污泥中As的主要机理包括:(1)将可溶态As和不稳定的钙结合态As转化为稳定的铁氧化物结合态As;(2)Fe(II)活化分子氧所产生的活性氧化剂将As(III)氧化为As(V)。结合砷碱渣和含砷污泥的亚铁盐稳定化结果,说明含砷固废的固有特性对稳定化技术的适用性、稳定化效率和稳定化机理均有显着影响。(3)研究了在亚铁盐稳定化处理砷污染土的应用中,土壤介质高岭土对Fe(II)有氧氧化-稳定化As(V)的作用。对比研究发现,单独高岭土体系和单独亚铁体系均不能降低反应后滤液(<0.45μm)中As浓度,而高岭土/亚铁共存体系中滤液中As浓度可随Fe(II)氧化而逐渐降低,说明高岭土参与了有氧条件下Fe(II)与As(V)的反应。通过Zeta电位、丁达尔效应、TEM、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测定等研究手段发现:(a)高岭土因表面带负电而对As无吸附/稳定作用;(b)无高岭土存在时,Fe(II)在有氧条件下与As(V)反应会生成纳米级的Fe(III)-As(V)胶体颗粒,粒径大小为30-300 nm,不能被0.45μm滤膜截留,极易随水迁移;(c)高岭土存在时,Fe(II)在有氧条件下与As(V)的反应产物为微米级的K-Fe(III)-As(V)大颗粒,粒径大小为3-7μm,易于沉降和过滤,显着降低As的可迁移性。进一步通过等温吸附实验、XRD、XPS等手段证实,高岭土的参与使Fe(II)与As(V)之间的均相反应转变为非均相反应,从而影响了固相反应产物的特性。通过调控高岭土含量和环境pH,并对溶液相、纳米颗粒、微米颗粒中As进行分离,进一步阐明高岭土含量和pH共同影响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进行的相对比例,而固相反应产物中As/Fe摩尔比由pH控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健,夏鹏,张志昊,王学江,赵建夫[4](2018)在《鸟粪石负载硅藻土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锌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拟氮磷废水中制备回收了一种鸟粪石负载硅藻土复合材料(MAP-D材料)用于土壤中锌的稳定。通过SEM-EDS、XRD和FTIR表征以及重金属各形态、土壤酸中和能力、土壤速效磷和酶活性测定等分析手段,探讨了MAP-D材料对土壤中锌的稳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AP-D材料主要成分为负载有鸟粪石的硅藻土,当投加10%的MAP-D材料,稳定8周后,土壤中锌的可交换态含量降低56.9%,残渣态增加50.5%,土壤酸中和能力提升1倍,并提升了被锌抑制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由此说明,MAP-D材料对土壤中的锌存在一定的稳定能力,进而实现废水中回收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费杨,阎秀兰,李永华[5](2018)在《铁锰双金属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对土壤As和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H是影响土壤As和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稳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人工合成的铁锰双金属材料(FMBO)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pH条件下对3种A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作用,同时探讨了材料添加对土壤pH和酸碱缓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s、Pb元素分别在土壤pH 3~9的中性偏酸性条件、pH 5~10的中性偏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Cd、Zn、Cu在pH为7~11的碱性条件下浸出浓度较低.在碱性条件下,FMBO材料自身稳定性及稳定化作用均优于酸性条件,在As和重金属稳定的最适pH范围内,随着材料添加量增加,稳定化效率逐渐升高,其对As、Pb、Cd、Zn、Cu的稳定化效率最高分别能达到92.7%、100%、97.0%、88.7%、82.7%.添加FMBO材料可使土壤pH值升高,并能够提高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对As和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性有促进作用,而对土壤碱缓冲作用影响较小.从浸出元素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Fe元素对土壤中As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Pb、Cd、Zn、Cu的稳定性受土壤pH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杨蕙[6](2017)在《不同脱酯方法制备低酯果胶及其对大豆蛋白溶液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种复杂非均一多糖,因其具有高度安全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起到稳定、增稠和凝胶化等作用。果胶结构特征的变化会引起果胶理化性质变化,从而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目前,不同脱酯方法对果胶结构与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比不同来源果胶的流变学性质差异,缺乏系统性和对实际应用的指导性。本文以商业橘皮果胶为原料,采用碱法和酶法进行脱酯,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酯化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果胶样品,并对其粘度变化和形成宏观凝胶的条件进行表征,最后研究了不同脱酯方法制备得到的果胶分别对大豆蛋白溶液和大豆蛋白--大豆油乳液体系的稳定化作用。首先研究了不同脱酯方法(4℃碱法、20℃碱法和果胶甲酯酶法)对果胶酯化度(DM)和果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碱法脱酯过程中,在pH 11.0条件下,反应5 h后果胶DM值降低至50%以下,提高pH至12.0,最终DM值维持在15%左右。20℃碱法脱酯过程中,同样在pH 11.0条件下,仅脱酯10 min即可使DM值降低至46.89±0.51%,且在pH 12.0条件下最终可降低至6%左右。酶法脱酯过程中,果胶DM值与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呈负相关,其DM值下限约在15%左右。此外,不同脱酯方法除了降低果胶DM值外,对果胶分子链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结果表明,脱酯方法降解分子链的强弱顺序依次为20℃碱法>4℃碱法>酶法。然后对不同脱酯方法制备得到的果胶样品的凝胶特性和粘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碱法脱酯样品中酯化度较低(DM 9.36%)的果胶更易于形成宏观凝胶,而酶法脱酯果胶由于分子链降解程度低,因此凝胶效果优于碱法脱酯样品。同时,果胶稀溶液粘度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高酯果胶(HMP)相比,叁种不同脱脂方法制备的果胶样品的比浓粘度(ηred)与特性粘度([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HMP的[η]约为1400 mL/g,碱法脱酯样品的ηred与[η]下降了约50%,而酶法脱酯样品的粘度更接近HMP,说明果胶分子链越长,其稀溶液的粘度越大。此外,随着果胶DM值的降低,其ηred与[η]均有所回升,说明DM值的降低有利于果胶分子在稀溶液中的伸展,从而提高其稀溶液粘度,其中,酶法脱酯样品LMP3-4(DM 14.67±0.89%)的[η]甚至超过了HMP,达到1700 mL/g。最后就不同脱酯方法制备得到果胶样品对大豆蛋白溶液和大豆蛋白--大豆油乳液体系的稳定化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DM值越低、分子链越长的果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作用,其中酶法脱酯样品LMP3-4对大豆蛋白溶液的稳定性效果最好,能将溶液的离心沉淀率从空白组的83.97±2.49%降低至32.56±2.73%,体系Zeta-电位从-30.7 mV降低至-41.9 mV,同时显着减小了体系的粒径分布范围。在大豆蛋白--大豆油乳液体系中,类似的实验结果证明LMP3-4对乳液体系依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志昊,陈杰,夏鹏,王浩,王学江[7](2016)在《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模拟污水中回收制备了一种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Zeo-str材料)并用于土壤中铅的稳定。通过SEM/EDS和XRD表征、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和酶活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该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Zeo-str材料的主要组成为鸟粪石负载的铵饱和沸石,且相比于沸石具有更好的铅稳定化能力;当施加10%的Zeo-str材料,稳定28 d后,土壤中铅的可交换态含量降低了83%,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分别上升了8.7倍和2.5倍,并使得被铅抑制的蔗糖酶活性上升,被铅激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由此可见,Zeo-str材料可以稳定土壤中的铅,进而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张志昊,陈杰,夏鹏,王浩,王学江[8](2016)在《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模拟污水中回收制备了一种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Zeo-str材料)并用于土壤中铅的稳定。通过SEM/EDS和XRD表征、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和酶活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该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Zeo-str材料的主要组成为鸟粪石负载的铵饱和沸石,且相比于沸石具有更好的铅稳定化能力;当施加10%的Zeo-str材料,稳定28 d后,土壤中铅的可交换态含量降低了83%,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分别上升了8.7倍和2.5倍,并使得被铅抑制的蔗糖酶活性上升,被铅激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由此可见,Zeo-str材料可以稳定土壤中的铅,进而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6-10-14)

蒋婷婷[9](2016)在《不同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其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化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稳定化材料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效的、低廉的稳定化处理材料,既能提高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又能有效地降低修复工程的费用。本论文以天然蒙脱土为材料,采用酸、热、有机和无机等改性方法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的蒙脱土改性材料,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土壤研究了叁类改性蒙脱土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理效果。首先将蒙脱土进行提纯、分离及钠基化改性,获得高反应活性的钠基化蒙脱土,然后采用酸、热、有机和无机等多种改性方法对钠基化蒙脱土进行改性。利用X衍射射线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Zeta电位仪等对所制备的改性蒙脱土的结构、比面积、表面电荷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显示:(1)蒙脱土经过酸、热、有机和无机等方法改性后均出现特征峰,层间距发生变化,表明改性成功;(2)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特别是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后的蒙脱土,层间距增大、膨胀明显、表面平滑;比表面积变小;随HDTMA改性量增加,改性蒙脱土表面电荷由负变正;(3)Al柱撑改性蒙脱土的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电荷变化明显;(4)Fe-Al柱撑改性蒙脱土的柱撑结构明显,层状结构剥离分解成薄晶片,随Fe含量增加,比表面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HDTMA改性蒙脱土的稳定化实验表明:(1)HDTMA改性剂用量为蒙脱土阳离子交换量(CEC)的2倍时,改性蒙脱土对土壤中Cr(Ⅵ)的稳定化率均超过95%; (2)HDTMA改性蒙脱土对Cr(Ⅵ)稳定化机理主要是交换性吸附作用。Al柱撑改性蒙脱土的稳定化实验表明:(1)羟基铝(ALOH)柱撑改性蒙脱土对土壤中Cr(Ⅵ)的稳定化率高达70%,而铝聚合体(Al13)和热改性的铝聚合体(H-Al13)蒙脱土对Cr(Ⅵ)的稳定化率分别为18%、16%;(2)叁种Al柱撑改性材料对阳离子型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由高到低顺序为:H-Al13> Al13>ALOH,其中H-Al13、Al13和ALOH对镍的稳定化处理率分别为80%、72%、32%,对铜的稳定化率分别为75%、65%、24%,对锌的定化处理率分别为69%、43%、18%,而对镉的稳定化率则分别为3%、2%、1%。Fe-Al柱撑改性蒙脱土的稳定化实验表明:(1)Fe-Al柱撑改性能显着提高蒙脱土的稳定化处理效果,对Ni、Cr、Zn、Cd和Cu的稳定化效果相对于钠化蒙脱土分别提高了890%、600%、100%、90%和80%;(2)热处理可有效提高Fe-Al柱撑改性蒙脱土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经300℃焙烧后Fe-Al柱撑改性蒙脱土,其结构被破坏,表面出现较多孔隙。(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5)

胡立芳,龙于洋,沈东升,邓友华[10](2016)在《腐殖酸及钙盐对危险废物焚烧残渣中Cu的协同稳定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危险废物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u的高浸出浓度特性,本研究采用腐殖酸及钙盐作为稳定剂进行协同处理。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腐殖酸与钙盐的添加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残渣中重金属Cu的浸出毒性并满足填埋处置要求,而叁种稳定剂的协同稳定化作用能比各自单因素具有更强的稳定化效果,当富里酸、胡敏酸和钙盐的添加量分别为10%、0.7%和0.35%时具有最佳的Cu稳定化效果。叁种稳定剂的协同稳定化后的固化处理则能进一步降低残渣中重金属Cu的浸出毒性,当水泥添加量为10%时固化块养护7 d后已能满足填埋场标准,降低水泥添加量至5%时固化块则需养护14 d方能满足填埋场标准,不同水泥添加量处理下的固化块均具有较好的酸缓冲能力和无侧压抗压强度,可安全进入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腐殖酸在危险废物的重金属无害化处理具有较大潜力。(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稳定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碳酸钙对污染土壤中Pb、Zn、Cd的稳定化作用,以甘肃省白银东大沟Pb、Zn、Cd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碳酸钙进行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轻度污染土壤中,当CaCO_3的添加量由1%增加至15%时,pH值由初始7.45升高至7.91,浸出浓度降低;用水平振荡法浸出时,Pb、Zn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48.93%、51.18%;用硫酸硝酸法浸出时,Pb、Zn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50.48%、21.40%。在重度污染土壤中,当CaCO_3的添加量由2%增加至18%时,pH值由初始6.76升高至7.16,浸出浓度降低;用水平振荡法浸出时,Pb、Zn、Cd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48.07%、74.21%、99.19%;用硫酸硝酸法浸出时,Pb、Zn、Cd的稳定效率可分别达42.32%、65.55%、78.39%。添加碳酸钙后土壤pH值略有升高,这是由于CaCO_3在土壤溶液中溶解产生OH-,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了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沉淀,有效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起到重金属稳定化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化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周海燕,邓一荣,林龙勇,曹梦华,钟立荣.铁锰氧化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土壤As的稳定化作用[J].环境科学.2019

[2].张湘茗,任学昌,万建新,王建钊,郭梅.碳酸钙对污染土壤中Pb、Zn、Cd的稳定化作用[J].有色金属工程.2019

[3].王鑫.亚铁盐对固废/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王健,夏鹏,张志昊,王学江,赵建夫.鸟粪石负载硅藻土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锌的稳定化作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8

[5].费杨,阎秀兰,李永华.铁锰双金属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对土壤As和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J].环境科学.2018

[6].杨蕙.不同脱酯方法制备低酯果胶及其对大豆蛋白溶液的稳定化作用[D].江南大学.2017

[7].张志昊,陈杰,夏鹏,王浩,王学江.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作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

[8].张志昊,陈杰,夏鹏,王浩,王学江.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作用[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6

[9].蒋婷婷.不同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其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10].胡立芳,龙于洋,沈东升,邓友华.腐殖酸及钙盐对危险废物焚烧残渣中Cu的协同稳定化作用[J].科技通报.2016

标签:;  ;  ;  ;  

稳定化作用论文-周海燕,邓一荣,林龙勇,曹梦华,钟立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