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今本竹书纪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纪年,古本,天体,卜辞,甲骨,日食,天文学。
今本竹书纪年论文文献综述
吴璐瑶[1](2018)在《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店简《唐虞之道》和古本《竹书纪年》皆为未经秦火的先秦古书,两者都涉及了尧舜禹古史禅让的传说,但二者对其的记述和态度却大相径庭。本文试从当时历史大环境、政治背景、儒道墨思想融汇变化及史实书写等角度分析研究两者成书时代所隔不远但对于同一件古史史实描述完全不同的原因,并讨论人类思想文化对历史史实的浸透程度和历史真实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12期)
胡斌[2](2018)在《今本《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一座战国墓出土大量古简。经当时学者整理、考订,成书75篇,其中《纪年》12篇,史称《汲冢纪年》或《竹书纪年》。《竹书纪年》记述夏代至战国史事,西周以后采用晋国纪年,叁家分晋后则用魏国纪年,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7-24)
高行之[3](2018)在《今本《竹书纪年》作者及成书年代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平山先生的《百年来〈竹书纪年〉真伪与价值研究述评》比较客观、全面地了总结了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古、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观点争论,文章建议跳出"《竹书纪年》本身以及将《竹书纪年》条文分离地和其他文献比较"的思维模式局限,作"在翔实数据下的系统研究",相信"全面系统地研究《竹书纪年》仍会有新的发现"。倪德卫认为今本"完好保存了""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竹简古书的原貌,以此来重订了夏商两代的纪年,并欲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古、今本《竹书纪年》没有价值者,盖因其所记载的舜继尧位、太甲杀伊尹和益启之争等与传统记载不符,从而判定系后世伪作。显然,如果能够确定今本《竹书纪年》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的话,不但对研究本身更加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使研究更加务实而简捷。因此,今本《竹书纪年》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之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把今本与古本的主要不同总结为在纪年方式、舜继尧位和益启之争、"帝王之崩皆曰陟"的表述叁个主要方面,其中"帝陟"的表述是今本最大、最显着却又一直没有被研究者所注意的一个特点,而前两者则反映了今本作者强调道统的思想。本文从"陟"的释义和使用切入,深入剖析韩愈《黄陵庙碑》一文,发现"帝陟"的表述与韩愈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韩愈就是今本《竹书纪年》最初的原创作者。(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邱奎[4](2017)在《今本《竹书纪年》所载西周郑国史地问题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天一阁刊今本《竹书纪年》言郑桓公居"洛",伐"鄫",居"郑父之丘",经由对此叁事的详考,可推桓公初居之洛在今陕西洛南一带;幽王初桓公伐鄫,即《国语·郑语》史伯所说的"缯",亦即曾,地近今河南南阳一带;因伐鄫之功,桓公立为诸侯,都郑父之丘,故国名郑,其地可能近于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一带。故今本《竹书纪年》所载桓公立国事与《国语》《史记》《汉书》之说实微异而大同,未必纯出杜撰,可为探讨早期郑国史地问题提供一重要参考,对解读清华简等新出土文献也不无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7年04期)
王奥[5](2016)在《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与流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史官所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西晋初年出土于战国魏古冢中。秦始皇焚书,除《秦纪》外,列国史书均遭焚毁,而当时此书埋藏地下,躲过一劫。古本《竹书纪年》在西晋、南北朝流传过程中即出现多种版本,约在宋代亡佚。本文便主要针对《竹书纪年》的出土、成书、整理、流传四方面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孙俊[6](2015)在《徐宗元未刊稿《古今本竹书纪年合校》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徐宗元为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校勘了《竹书纪年》,即《古今本竹书纪年合校》。他以今本《竹书纪年》现存最早版本明天一阁本为底本,校以明人刊本及清人校注本十馀种,逐字校勘其异同,逐一条疏其出处。徐氏认为今本《竹书纪年》虽伪,但其什九亦有所本,其与古本同者又什之叁四,因而不否定今本的价值。《古今本竹书纪年合校》是《竹书纪年》整理研究的基础成果,但因历史原因尘封半个多世纪而无人知晓。虽然此稿尚有文字脱误,但已接近出版面貌,亟待稍加整理以飨学界。(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期刊2015年00期)
琴载元[7](2014)在《从“西戎杀秦仲”条看古本《竹书纪年》的版本问题——以《史记·秦本纪》与《后汉书·西羌传》比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竹书纪年》中以《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用的条文为例,与从《史记·秦本纪》找到同样的内容比较,来分析与秦仲死亡年度相关的问题。在《史记·秦本纪》和《后汉书·西羌传》的系年之间发生两年的误差,一般认为《后汉书·西羌传》的记录来源于古本《竹书纪年》,与《史记·秦本纪》相比更有信赖性。但是,《集解》徐广注、《索隐》以及李贤注所说的"竹书纪年"并不一定是同样的版本。徐广注所引用的可能是自西晋至东晋、刘宋传承的南朝系列版本;《索隐》和李贤注所说的是自西晋经过五胡十六国、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北朝系列版本,这两种版本一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集解》徐广注和《索隐》并没有提到《史记·秦本纪》的错误,怀疑在古本《竹书纪年》是否记载秦仲死亡年度。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后汉书·西羌传》里的相关条文来自于《竹书纪年》,所以还不能以这些资料来修正《史记·秦本纪》的错误,而还要信赖《史记·秦本纪》,充分肯定其本身所含的史料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张健,张培瑜[8](2012)在《古本今本《竹书纪年》的天象记载和纪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竹书纪年》记载的天象和纪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今本《竹书纪年》中新增的天象如日食等,并非汲冢出土佚书的原有内容,而为宋元以后学者所加.(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李旸[9](2011)在《今本《竹书纪年》版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竹书纪年》是一部出土于西晋年间的先秦史着作。其史料价值可以说与《春秋》相比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战国时期魏国的编年史。但因其出土年代较早,几经流转,原简早已无法觅其踪迹。《竹书纪年》现行的本子分为古本与今本两个系统。所谓的“古本”是辑佚历代征引《竹书纪年》的文段而成;“今本”是指明代嘉靖年间范钦所刊刻的天一阁《范氏奇书》本。由于今本《纪年》现世比较晚,研究者多以其书为伪。为了充分挖掘今本《纪年》丰富的史料价值,本文从版本的角度入手对今本《纪年》进行研究。本文绪论部分依次论及了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等叁个问题,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正文分为四大部分,对今本《竹书纪年》的版本做了综合研究。首先,在《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流传一章中,简要介绍了《竹书纪年》的发现和其在各个时代的流传情况。其次,在第二章中详细论述了天一阁范氏刻本系统的各个版本的现世情况及版本特点。通过对归属于范氏刻本系统的各版本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补充今本《纪年》的史料,肯定其价值。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再次,在第叁章中,在对今本《纪年》给予肯定的基础上论及了今本《竹书纪年》的整理。此章中主要研究了几位清代学者对今本《竹书纪年》的校勘、疏证等工作。最后,结语部分在前文缜密论述的前提下,得出了几点认识。今本《纪年》是研究上古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其价值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但在今本《纪年》研究的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董刚[10](2010)在《古本《竹书纪年》所谓太甲杀伊尹与甲骨卜辞不协》一文中研究指出伊尹是殷商立朝者汤(经籍作汤,又称天乙,甲骨文称其为唐、大乙)的重要助手,商代初期的右相。史传他辅佐商室几代国王,功绩卓着,曾将不遵汤法的商王太甲放逐,使太甲悔过叁年,改过之后又以大政奉还,嗣后传为美谈,子孙永享商祀。有关的记录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01期)
今本竹书纪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一座战国墓出土大量古简。经当时学者整理、考订,成书75篇,其中《纪年》12篇,史称《汲冢纪年》或《竹书纪年》。《竹书纪年》记述夏代至战国史事,西周以后采用晋国纪年,叁家分晋后则用魏国纪年,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今本竹书纪年论文参考文献
[1].吴璐瑶.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J].中国民族博览.2018
[2].胡斌.今本《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3].高行之.今本《竹书纪年》作者及成书年代考[J].管子学刊.2018
[4].邱奎.今本《竹书纪年》所载西周郑国史地问题考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
[5].王奥.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与流传考[J].文化学刊.2016
[6].孙俊.徐宗元未刊稿《古今本竹书纪年合校》述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5
[7].琴载元.从“西戎杀秦仲”条看古本《竹书纪年》的版本问题——以《史记·秦本纪》与《后汉书·西羌传》比较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8].张健,张培瑜.古本今本《竹书纪年》的天象记载和纪年[J].天文学报.2012
[9].李旸.今本《竹书纪年》版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0].董刚.古本《竹书纪年》所谓太甲杀伊尹与甲骨卜辞不协[J].青年文学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