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预方法分析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预方法分析

(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红安438400)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88例患有抑郁障碍患者,并且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格、症状自评表(scl-90)、和ZUNG氏抑郁自评表等表格对88例患有抑郁障碍青少年以及父母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产生及病情的轻重和父母关爱程度有关系,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产生及病情的轻重和家庭关系或者父母的教育水平有关系。结论:认识这一点,有利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精神疾病学;抑郁障碍;临床特点;青少年;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242-02

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这是诊断儿童和青少年的应用已被广泛接受。其次,是表现为思维迟缓、易怒、易暴躁:我们时常会嘲弄忘东忘西的人,称他们可能得了“青年/中年痴呆症”,这当然是一种误区,但是如果发生这样的状况,我们也不能排除是罹患抑郁症的前兆[1]。健忘除了脑部因外力受损、产后及脑退化等各种情况引起外,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也会表现出健忘,慌神,反应慢的情况等。再者,抑郁症的表现还有运动抑制;这种症状多表现为懒散、拒绝参与群体活动、寡言少语、自我封闭,有些患者还会表现出食欲、性欲下降的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品质[2]。本文是针对88例在门诊诊断为抑郁障碍青少年心理社会特点进行研究,病因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88例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符合CCMD-3抑郁诊断标准并且由医师确定这88例病人符合青少年抑郁障碍研究标准。并且把这88例比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人数分为44组,观察组为双向抑郁,对照组为单项抑郁。以排除;(1)父母以病人有理解和表达困难;(2)病人家属拒接参与本研究;(3)病人有患有多种疾病或者患有严重疾病或者药物过瘾物资依赖史。研究病人患病前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老师对待病人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等。研究病人和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父母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父母对病人教育情况。

1.2方法

针对青少年抑郁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不同,研究者提出不同的预防的干预方法,目前对于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法主要有这些[3]:认知行为干预、人际心理干预、健康促进学校干预和生活技能训练。

1.2.1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4]。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治理青少年抑郁障碍症。

1.2.2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分为两部分,心理辅导和心理门诊。心理辅导可以分为个体、集体、家庭辅导,并且对其家长做心理培训。心理门诊,就是使用药物治疗,对患有严重抑郁障碍的病人使用药物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治疗[5]。抗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合并心理治疗,尤其是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及轻度抑郁或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解释、指导、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主动配合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技术,能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歪曲,矫正患者适应不良行为,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提高患者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满意度,从而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障碍症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纠正其不良人格,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应激的能力,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1.3生活技能训练

生活技能训练是指在新型的建立人际关系,给予抑郁障碍病人合理的协助与服务,让他们清楚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生存环境,以至于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体发展的生活目标,最后史病人能良好的融入社会。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青少年各因子的对照分析,因子可以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和健康适应等,(P<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抑郁程度与青少年活动成正比,即使青少年生活事件越多。青少年SDS与SAS得分情况的比较,青少年SDS得分与SAS得分相关系数为0.817(P<0.01)提示青少年自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明显呈正相关。

表1青少年ASLEC各因子的对照分析

3.讨论

经过本次试验发现,在一般资料中,双相的抑郁发病较早,发作次数较多,病程短,病人在病前的性格大部分都是外向的,具有较为显著的遗传倾向;但是,单相抑郁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同时,患有单向抑郁的患者性格多为内向,在病人发病前,有很多能够诱发起病的精神因素,两组病人在婚姻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进行分析,双相抑郁的临床症状有精神运动性迟滞,同时患有精神病性的征兆,病人的睡眠时间变长,食欲增大,体重有明显增加;但是,患有单相抑郁的患者,则具有焦虑烦躁的现象,同时病人出现躯体化症状,容易早醒,食欲降低,体重减少,并且病人存在自杀观念,自杀行为方面有显著突出。在治疗方式上,两组病人的选择方式也是大不相同的。观察组双相抑郁病人主要选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进行治疗,能够合并少量新型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相抑郁病人则选择才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心境稳定剂的使用则比较少。从治疗效果上看,双相抑郁病人相对比较差,同时复发几率较大,更为容易转相。

双相抑郁病人和单相抑郁病人在临床上还有很多差异,这就说明,这两组也是异源性疾病。所以,本次研究认为,发病较早,发作次数较多,拥有阳性家族史以及性格外向等临床症状不典型,也许会对双相抑郁的诊断有提示的效果,同时其对于预放以及预后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需要对青少年的抑郁问题密切关注,要做到及早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还能够通过采取认知治疗对病人的病态认知进行有效的纠正,引导青少年同时使其人格能够趋向整合,让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融洽,让其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能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减低,缓解社会以及家庭的负担,提升人们的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优秀的人才,增添更多的社会效益。使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对于治疗抑郁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的改善病人的自知力,以及服药的依从性,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朝霞,康妍,李建明.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9-631.

[2]罗新坚,宋乐鸥.青少年抑郁障碍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探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13-114.

[3]谢艳红,李映娟,潘建珠.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612-613.

[4]宋乐鸥,罗新坚,杜亚松,黄乐芳,赵品优,翁晓泽.心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对比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1):25-27.

[5]景璐石,孟婧,蒋宪君,辜慧,冯军,徐涛,徐科,顾荣莉.青少年罪犯抑郁与自杀意念状况及其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38-1139.

标签:;  ;  ;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预方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