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套袋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套袋,时期,果实,品质,烟碱,油桃,苹果。
套袋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雁,赵艳,钟再洋,徐秀红[1](2018)在《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对烤烟K326上部叶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烤烟K326上部烟叶叶片僵硬、内含物转化不充分、工业可用性低的问题,研究不同时期套袋对K326烤后烟叶产量和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为探索降低K326上部叶烟碱含量,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提高上部烟叶品质的顶端优势调控新技术提供依据。试验以烤烟K326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材料进行套蓝黑袋和常规打顶以及不打顶处理,共设置8个处理,随机区组,4次重复。对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碱含量和腋芽等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中心花套蓝袋处理最好,说明提高上部烟叶质量在中心花套蓝袋为最佳的套袋处理。(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8年04期)
李刚波,樊继德,赵林,张婷,张梅[2](2018)在《不同时期套袋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熟梨‘苏翠1号’作为研究材料,研究2种纸袋[复合双光袋(F1)、黄白袋(H)]3个时期[5月9日(T1)、5月19日(T2)、5月29日(T3)]套袋果实的外观色泽、果径、果皮硬度、单果质量、糖组分(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质量分数、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SSC)、糖酸比以及果实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套袋果实的SSC、糖酸比明显低于CK,而果径、果形指数、果心/果肉、果皮硬度及单果质量均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T1时期套袋果实光洁度与亮度l值最高,从大到小表现为T1>T2>T3>CK。(2)HT1处理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显着高于FT1处理,总糖质量分数较FT1处理高8.28%,较CK处理低17.29%。套黄白纸袋果实柠檬酸、奎尼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着,而套复合双光纸袋则达到了显着水平。(3)T1时期套袋可以有效降低氯氰菊酯残留量,HT1、FT1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57.63%、30.98%,而对降低溴氰菊酯和氟胺氰菊酯农药残留的作用不大。综上,2种纸袋均宜选择在5月9日左右(盛花期后35d)套袋,套黄白纸袋果实SSC质量分数、糖酸比及总糖质量分数大于套复合纸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鸿雁[3](2017)在《不同时期套袋对丹霞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套袋能大大提高苹果果实的内外在品质,然而套袋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会对苹果果实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套袋时间的合理选择对苹果品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丹霞苹果为试验材料,从花后30-60天每隔5天对果实进行一次套袋处理,以当地果农套袋时间为对照,在成熟期对不同时期套袋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套袋时间对丹霞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丹霞苹果果实单果重逐渐增加,花后60d套袋单果重最大(208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时期套袋丹霞苹果果实果形指数为0.912-0.932,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果形指数逐渐升高,但处理间并无显着性差异。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丹霞苹果果实日灼指数和黑点指数逐渐变小,花后60d套袋果实的日灼指数和黑点指数最低,分别为(0.3和0.4);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丹霞苹果果实表面粗糙指数和果锈指数不断升高,花后60d套袋果皮粗糙指数达到最大值(0.8和 0.6)。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丹霞苹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花后60d套袋果实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高(0.8 μg · g-1和0.60 μg · g-1),显着高于其他各个时期;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花后50d达到最高值(0.70mg · g-1),花后55d略有下降,花后60d再次达到最大值。2.不同套袋时间对丹霞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套袋时间的早晚对丹霞苹果果实硬度的影响较小,而且不同时间套袋对果实硬度的影响差异不显着;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丹霞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断增加,花后50d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7%),显着高于其它处理;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丹霞苹果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不断下降,花后50d套袋,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358%,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在花后50d-60d套袋,套袋对丹霞苹果的内外品质影响达到平衡,在此期间套袋,丹霞苹果单果重较大、果面光洁度高、果皮花青素含量高、固酸比高,风味好。因此,综合看来,在晋中地区以花后50d-60d(6月5日-6月15日)为最佳套袋时间。(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顾琴,贾永华,邓恩征,李晓龙,王春良[4](2016)在《我国套袋果除袋时期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有显着影响,总结了不同时期除袋对不同品种的苹果、梨、葡萄等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除袋时期对套袋果病果率及贮运性的影响,以供广大栽培者根据当地套袋情况适期除袋,提高果实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6年04期)
韩然勤,陆金鹏,龙玉宁,潘化仁,陈莉莉[5](2016)在《不同套袋时期对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套袋是蜜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控制痛虫为害,提高蜜柚品质。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时期套袋对蜜柚含糖量、果皮厚度、平均单果重、果实密度和净肉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荔波县,蛮柚套袋以6月21日及以后最佳。(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6年03期)
郭东花,白红,石佩,杨艳青,李高潮[6](2016)在《不同时期套袋对“瑞光19号”油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及着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时期套袋对油桃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对陕西关中主栽油桃品种"瑞光19号"进行了3个不同时期的桃专用果袋套袋实验。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供试桃共检测到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特征香气物质的总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盛花后40 d套袋(2014年5月14日)>盛花后45 d套袋(2014年5月19日)>盛花后50 d套袋(2014年5月24日)。与不套袋果实相比,不同时期套袋果实均提高了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但降低了醛类、酯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本实验共检测到3种内酯类和2种萜类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芳樟醇和γ-癸内酯存在显着相关性;此外,套袋主要影响了"瑞光19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和果面着色情况,果实套袋时间越早着色越好,其中盛花后40 d套袋后果实的着色好并且果香味浓,综合表现最佳。(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邹利人,申海林,陈蕾,温景辉[7](2014)在《不同时期套袋、解袋对‘着色香’果实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了不同时期套袋、解袋对露地栽培‘着色香’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果实适期套袋、解袋有利于果实发育,增加穗重、粒重,有利于果面光洁度提高、减少果面不同部位着色差异,有利于果粒大小发育的一致性。公主岭地区适宜的套袋时期为7月中下旬(即花后一个月),适宜的解袋时期为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祝毅娟,李桂珍,李贵利,黄云[8](2014)在《攀枝花石榴的套袋时期与材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个不同时期使用4种材料的果袋对石榴进行套袋处理,以研究套袋对石榴品质的影响;取袋后连续调查果实,以确定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套袋处理的时期以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为佳;而单层白纸袋和单层黄褐色条纹袋对提高果实综合品质的效果最好;取袋后第10—14d为适宜采收期。(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期刊2014年08期)
庄卫东,郑金水,林河通,林钟铨,陈梦茵[9](2013)在《采前套袋时期对‘立冬本’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 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白志怀[10](2012)在《苹果套袋的最佳时期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套袋时间苹果套袋时期宜在花后35~40天开始,10天内完成。一天中套袋时间应在早晨露水已干、果实不附着水滴或药滴时,一般在9~12时和15~19时进行,避开中午强光时段和雨天。套袋方法套袋前3~5天将整捆果袋放于潮湿处,使之返潮、柔韧。选定幼果后,左手托住果袋,(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2012年05期)
套袋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早熟梨‘苏翠1号’作为研究材料,研究2种纸袋[复合双光袋(F1)、黄白袋(H)]3个时期[5月9日(T1)、5月19日(T2)、5月29日(T3)]套袋果实的外观色泽、果径、果皮硬度、单果质量、糖组分(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质量分数、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SSC)、糖酸比以及果实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套袋果实的SSC、糖酸比明显低于CK,而果径、果形指数、果心/果肉、果皮硬度及单果质量均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T1时期套袋果实光洁度与亮度l值最高,从大到小表现为T1>T2>T3>CK。(2)HT1处理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显着高于FT1处理,总糖质量分数较FT1处理高8.28%,较CK处理低17.29%。套黄白纸袋果实柠檬酸、奎尼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着,而套复合双光纸袋则达到了显着水平。(3)T1时期套袋可以有效降低氯氰菊酯残留量,HT1、FT1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57.63%、30.98%,而对降低溴氰菊酯和氟胺氰菊酯农药残留的作用不大。综上,2种纸袋均宜选择在5月9日左右(盛花期后35d)套袋,套黄白纸袋果实SSC质量分数、糖酸比及总糖质量分数大于套复合纸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套袋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雁,赵艳,钟再洋,徐秀红.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对烤烟K326上部叶质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8
[2].李刚波,樊继德,赵林,张婷,张梅.不同时期套袋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8
[3].李鸿雁.不同时期套袋对丹霞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
[4].顾琴,贾永华,邓恩征,李晓龙,王春良.我国套袋果除袋时期的研究现状[J].中国果树.2016
[5].韩然勤,陆金鹏,龙玉宁,潘化仁,陈莉莉.不同套袋时期对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J].植物医生.2016
[6].郭东花,白红,石佩,杨艳青,李高潮.不同时期套袋对“瑞光19号”油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及着色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
[7].邹利人,申海林,陈蕾,温景辉.不同时期套袋、解袋对‘着色香’果实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4
[8].祝毅娟,李桂珍,李贵利,黄云.攀枝花石榴的套袋时期与材料比较研究[J].福建农业.2014
[9].庄卫东,郑金水,林河通,林钟铨,陈梦茵.采前套袋时期对‘立冬本’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
[10].白志怀.苹果套袋的最佳时期及方法[J].落叶果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