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派运动论文_张怡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左派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左派,社会,霸权主义,英国,托德,美国,媒介。

新左派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怡雯[1](2019)在《探析新闻如何生产——读《做新闻》《什么在决定新闻》和《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德·吉特林在着作《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中曾说道:"尽管媒体不是反映现实的镜子,可它们也不是一副想象中的抽象作品。它们更像是一面哈哈镜,变窄变宽,延长和缩短,扭曲和忽略早已存在的事物。"媒介在生产新闻的过程中并非仅仅将事实搬运至大众的眼前,而是通过其特有的框架和惯例生产新闻,从而不断消解和建构现实社会。(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23期)

胡由之[2](2019)在《美国新左派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六十年代的新左派运动并非是与传统的完全决裂,其思想根源于美国历史上的激进和和平主义传统,并直接受到民权运动的启发。但是,该运动仍然是对传统的突破。它对现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美国体制带来人的自我疏离感,是非人性化和操纵民众心智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新左派主张参与式民主,倡导激进意识革命。美国六十年代女权、同性恋和反文化等进步运动是新左派运动的体现,它们是新左派的运动的一部分,但仍旧保留了各自的特色。虽然新左派运动70年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却给美国政治和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促使美国撤军越战,粉碎了美国民众对美国体制和政府的信任,为平民运动铺平了道路,也给美国音乐和服饰带来了新变化。(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常江,石谷岩[3](2018)在《托德·吉特林:学术与政治从来不是割裂的——新左派运动的学术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知名新闻与传播学者、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托德·吉特林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考察和剖析。本文认为吉特林的学术观和媒介观建基于其关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价值体系之上。结合一手深访资料,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观点的内涵及其之于当代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8年04期)

陈晓烨[4](2017)在《大众媒介的消解和建构——反思《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力图摆脱传统左派教条的年轻左派激进分子发起的学生运动。本文对美国传播学者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一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新左派运动的失败与大众媒介的非难、扭曲的报道有密切的关系,且大众媒介和现实世界存在互动关系。吉特林批判地指出,西方大众媒体崇尚的"客观性"是带有制度性的客观,大众媒介也不是纯粹的"客观中立"。大众媒介和现实世界的互动关系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消逝而消失。本文以罗一笑事件为分析案例,结合吉特林的观点分析大众媒介正在借助新媒体,与现实世界产生互动,进而消解建构现实世界。(本文来源于《北方传媒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李艺[5](2016)在《新闻媒介建构的“真实”与事实有多远——读吉特林的《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吉特林的《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一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西方新闻媒介为大众所建构的事实,并非是本身存在的事实,而是由各层级的"把关人"为人们呈现的事实。人们在这个框架中不断接近事实,同时,又被霸权和现存体制支配。(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期刊2016年08期)

张晓[6](2016)在《英国新左派运动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之争及其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新左派理论家在新左派运动形成之初开展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主要涉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涵、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危机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问题。此次争论促进了新左派运动内部的理论革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推动了英国新左派运动和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这场争论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在英国进行本土化的一次尝试,它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解偏差。(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李函颖[7](2014)在《从哲学运动到政治运动——美国新左派运动的社会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左派运动在美国最具影响力,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具广泛与持久性,延续了数十年之久。这与美国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二战后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伴随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文化都发生了变化。并且美国具备了系统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07期)

姚佩芝,谢文玉[8](2012)在《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左派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角度出发,分析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丰裕对美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剖析美国60年代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左派学生运动爆发的深层原因。(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2年03期)

谢文玉[9](2010)在《美国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衰落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新左派运动一直都是学者们颇为关注的研究领域。"衰落假说"是美国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醒目的解释框架,是该领域的学术权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假说受到年轻一代学者的质疑和挑战。美国史学界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时代变迁与学术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张亮[10](2009)在《英国思想界新左派运动的兴起与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1956年以后,一些欧美国家陆续爆发新左派运动。这其中思想成就最丰硕的要属英国新左派。在该运动实际存在的四分之一世纪(1956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里,英国涌现出一批新左派思想家。他们活跃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理论贫困"面貌的同时,将英国打造为一个堪与德法比肩的新的马(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新左派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六十年代的新左派运动并非是与传统的完全决裂,其思想根源于美国历史上的激进和和平主义传统,并直接受到民权运动的启发。但是,该运动仍然是对传统的突破。它对现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美国体制带来人的自我疏离感,是非人性化和操纵民众心智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新左派主张参与式民主,倡导激进意识革命。美国六十年代女权、同性恋和反文化等进步运动是新左派运动的体现,它们是新左派的运动的一部分,但仍旧保留了各自的特色。虽然新左派运动70年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却给美国政治和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促使美国撤军越战,粉碎了美国民众对美国体制和政府的信任,为平民运动铺平了道路,也给美国音乐和服饰带来了新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左派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怡雯.探析新闻如何生产——读《做新闻》《什么在决定新闻》和《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有感[J].传媒论坛.2019

[2].胡由之.美国新左派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常江,石谷岩.托德·吉特林:学术与政治从来不是割裂的——新左派运动的学术镜像[J].新闻界.2018

[4].陈晓烨.大众媒介的消解和建构——反思《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J].北方传媒研究.2017

[5].李艺.新闻媒介建构的“真实”与事实有多远——读吉特林的《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

[6].张晓.英国新左派运动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之争及其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6

[7].李函颖.从哲学运动到政治运动——美国新左派运动的社会背景[J].黑龙江史志.2014

[8].姚佩芝,谢文玉.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左派运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

[9].谢文玉.美国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衰落假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

[10].张亮.英国思想界新左派运动的兴起与终结[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1施内而夫设计的嬉皮士广告画,资料来...一:l部分极限运动诞生的年代27—2—2,1991至2000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乡村工作室用废旧挡风玻璃建造的社...

标签:;  ;  ;  ;  ;  ;  ;  

新左派运动论文_张怡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