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砂土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挤土力,CEL方法,极限土压力,p-y曲线
砂土层论文文献综述
郭东,王建华,范怡飞[1](2019)在《桩靴贯入砂土层时邻近桩挤土压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钻井船插桩时会使邻近平台桩桩身受到挤土荷载作用,这种挤土荷载可能会严重影响平台桩的承载能力。采用CEL方法结合模型试验分析桩靴贯入砂土层时邻近桩受到的挤土压力变化。通过对缩尺试验结果的计算,验证了CEL方法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桩靴贯入砂土层时,邻近桩桩身挤土压力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邻近桩靠近桩靴一面受到的挤土压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直到极限值,在泥面以下10倍邻近桩桩径范围内,桩身最大挤土压力随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其变化范围为1.5~5.0倍的朗肯被动土压力,当土层深度超过10倍邻近桩桩径后,桩身最大挤土压力趋于稳定,约5.0倍的朗肯被动土压力;而远离桩靴一面受到的挤土压力随相对位移增加而不断减小,最终保持在朗肯被动土压力的10%~20%;桩身受到的挤土压力合力随桩土相对位移增加而不断增大直到极限值,在泥面以下10倍邻近桩桩径范围内,桩身极限挤土压力合力随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其变化范围为1.5~5.0倍的朗肯被动土压力;当土层深度超过10倍邻近桩桩径后,桩身极限挤土压力合力趋于稳定,约5.0倍的朗肯被动土压力。最后还定量分析了砂土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净间距的变化对插桩挤土力变化关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富春,蒋永春,吕松青[2](2019)在《临海地区珊瑚礁砂土层渗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临海地区珊瑚礁砂土现场基坑集水明排试验,表明土层渗流稳定,并分别采用集水廊道计算公式及"大井法"计算公式,反算了珊瑚礁砂土层的渗透系数。同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珊瑚礁砂土层的渗透性,对临海地区珊瑚礁砂土层的基坑降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童祖玲,孙巍[3](2019)在《论富水砂土层基坑降止水方法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浦口大道地铁十号线临江站地下过街通道工程位于长江边,基坑采用SMW工法桩支护,基坑内设有多口降水井,工作井采用叁轴深搅桩满堂加固或裙边加固,通道基坑采用叁轴深搅桩抽条加固,基坑开挖穿越多层富水砂层。在1#、2#通道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了涌砂涌水现象,并采用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文章主要阐述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涌砂涌水现象,并对产生涌砂涌水现象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控制涌砂涌水现象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张明明[4](2019)在《逆作法施工在厚砂土层深大基坑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老城区改造及城市环保扬尘治理的要求,逆作法施工技术以对环境影响小、节约工期等优势,得到行业青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逆作法在厚砂土层深基坑设计中的应用提出相关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7期)
糜瑞杰[5](2019)在《太原粘质粉土及砂土层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征研究与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线隧道施工相互影响,导致的地表沉降不仅关系着隧道自身的安全与可靠,而且会对邻近地下管线和地表的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地表沉降沿横向演变规律是隧道施工扰动效应的重要体现,是掌握隧道稳定性状况以及对周围影响程度的基础。论文针对太原地区地质条件,研究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横向变化规律,探索双线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预测方法,为双线隧道的空间位置、预测方法、稳定性控制措施等合理确定提供依据。本文以二号线中心西街站—南中环街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明确定义隧道净埋深与净间距的区别,以隧道最外边缘到地面的最小距离为净埋深,以双线隧道外边缘之间最小距离为净间距(以隧道中心到地面的最小距离为埋深,以双线隧道中心之间最小距离为间距),通过现场地质调研、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灰色关联分析、实测数据回归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太原粘质粉土及砂土层的双线盾构隧道开挖过程中土层条件、地下水、隧道断面、净间距、净埋深对地表沉降的变化特征,分析了这些因素与地表沉降间的相关性,掌握了这些因素的主要和次要关系,并且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对研究区段的Peck法预测地表沉降的关键参数取值进行了研究,从设计、环境和施工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措施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对太原中心西街站—南中环站区间粘质粉土及砂土层的土体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地铁施工区段存在粘质粉土及砂土层厚度占比不同,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渗透性较强,液化层以及其他较差的土层条件,容易在施工中引起开挖面失稳、地表沉降较大,以及管涌流沙等事故。(2)通过对中外的已有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从机理、过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方法等方面对双线隧道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规律。(3)基于太原河漫滩地层粘质粉土和砂土互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运用数值仿真模拟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粘质粉土与砂土厚度比值、不同地下水位、不同隧道开挖直径、不同净埋深和净间距取值的情况下双线隧道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各因素对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扰动范围、曲线形状和沉降最大值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地表沉降间的相关性,得到一些为类似双线隧道施工提供参考的地表沉降规律。(4)通过上文的研究,基于Peck经验公式,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太原地区的Peck经验公式中的关键参数取值,并且得到了双线隧道不同扰动区间下的地表沉降预测公式,以便于快速、便捷的为类似地铁施工预测地表沉降,并从设计因素、环境因素和施工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措施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国强[6](2018)在《从1000千伏北石线基坑砂土层坍塌处理过程看现场安全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7""5·14"事故及处理情况进行再学习、再反思,我们发现,由于野外施工的特殊环境,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遇到与设计图纸不符或现场情况与施工方案有出入的情况在所难免。因此,需要从现场施工人员方面和施工技术措施角度加强管理,通过增强现场施工人员发现问题的责任心和通过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的方式,来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时刻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可控,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严格落实现场安全作业必备条件。"人、机、料、法、环"是现场安全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关,不达条件不施工。(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田野,陈萌萌,杨飞,侯绪研,唐钧跃[7](2018)在《用于砂土层连续采样的柔性软袋式钻取采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是地球表面常见的一种覆盖物,由于风力和水力的搬运作用导致传统浅层采样器所采集的样芯信息量不足,并且由于砂土颗粒之间的内聚力小流动性大,传统环刀压入方法无法采集到长度大于20 cm并且具备连续层序信息的样品。为此提出一种柔性软袋式取芯技术,采用内置柔性袋取芯机构的外螺旋钻具对砂土进行钻取采样,以提高采样的样芯长度并保持层序信息。分析了取芯钻具与砂土相互接触的机理以及对采样样芯的扰动情况,通过仿真模拟的比对揭示了传统环刀压入法对样芯扰动的原因。搭建了试验台并针对传统环刀压入法与柔性软袋式取芯方法的采样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后者取芯率随转速增加下降10. 4%,前者随压力增加提高16. 4%,使用柔性软袋方法取芯率均值从13. 08%提高到84. 08%,并能保持连续的样芯层序信息。(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世杰,刘人太,李术才,张连震,姜鹏[8](2018)在《砂土层注浆引起地表隆起机制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穿越砂土层易发生涌水涌沙、塌方等灾害,注浆是软弱砂土地层常用的加固方式,但浅埋隧道的预注浆极易引起地表隆起。笔者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实验与现场试验系统研究了注浆抬升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砂土层注浆引起地层抬升的体积由于地层压缩而逐步耗散,地表显现部分按高斯函数的形状分布。依据砂土层抬升模拟试验与现场监测数据,将抬升过程分为砂土体压缩、裂缝产生与发展、圆台抬升3个阶段,通过试验研究砂土层抬升过程压力、位移变化规律,得到地表隆起曲线与注浆量、加固宽度、地层埋深、地层力学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估算公式,并依托青岛地铁2号线开展现场试验进行验证,希望能够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郝彦超[9](2018)在《砂土层深层搅拌钻进的研究及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层搅拌桩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等实际工程中,但是深层搅拌桩搅拌钻进土体的理论研究远不及工程实践。在深层搅拌桩的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深层搅拌钻机进尺困难、搅拌土层缓慢等工程问题,当在深层处遇见砂层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深层搅拌桩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解决和施工工艺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深层搅拌桩现场施工进行全程跟踪,分析了钻机钻进土层过程变化,并通过对钻具钻进土层时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利用颗粒流模拟软件PFC3D对深层搅拌钻进土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搅拌钻进土层的受阻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深层搅拌桩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给出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叶片钻进土层的运动轨迹以及钻具钻进砂土层的受力分析,得出叶片的运动轨迹为不规则的螺旋线,总结了砂土层搅拌钻进的影响因素。(2)由颗粒流模拟分析得到,随着钻具钻进深度的增加,钻具受到的阻力和阻力矩快速增长,在钻进砂土层4.2倍桩径处,砂土体孔隙率变化幅度减小,对砂土的搅拌打散效果明显降低,对叶片的旋转阻力变大,与钻杆之间的挤压作用增强。(3)通过改变模型的相关参数分析了深层搅拌钻进过程中钻具受到的力和弯矩的变化,以及土体的孔隙率、位移场的变化。多方面探究深层搅拌钻进砂土层过程宏细观内在机制,并提出工程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根据砂土层深层搅拌钻进的分析,提出了圆形钻杆,对其进行了颗粒流模拟,结果显示可有效减少钻杆受到的阻力矩。(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8-06-06)
沈琪[10](2018)在《深厚风化岩与砂土层中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承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昌区域的地质条件得天独厚,约在20~30米以内,大部分地区存在良好的粘性土、砂性土层,其下卧良好深厚岩层。但由于砂土层富含地下水,水位高,微承压,采用传统钻孔方法施工都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而且岩石强度比较高,钻进有一定的困难,工期比较长。一般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基还需要泥浆护壁,常常产生比较厚的沉渣、泥浆皮问题,影响承载力的发挥,虽然通过后注浆技术得到改善,但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环节、时间和成本,苦无良策。因此迫切需要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这种新的施工技术方法和设计计算方法。本文首先综合分析了嵌岩桩与深厚砂土层钻孔桩的承载机理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整理总结一般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成桩施工工艺,研究分析了基于南昌以至于江西省的实际需要的新法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桩施工工艺特点,为接下来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现场试验及其理论研究提供技术基础。结合两个南昌工程现场试验实例,研究了深厚强、中风化岩层和砂土层中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的承载性状,并且运用ABAQU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分析,进一步比较研究了持力层分别在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和砂层时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荷载传递特性、重要影响因素,探讨了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是否有必要进入中风化层的问题和深厚砂土层中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扩底效果。最后结合工程项目的实践,研究了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承载力规范计算在南昌地区适用性。从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荷载传递模拟计算结果与静载试验基本一致,发现从强风化千枚岩层开始桩身轴力随深度迅速减少,并且沿深度的变化率在强风化千枚岩和中风化岩中几乎相同,桩身轴力突变发生在岩-土交界面处,这说明从强风化岩层就起着嵌岩作用。这个情况将改变过去一般将强风化岩视为土质对待的观点。(2)通过长螺旋钻孔压灌嵌岩桩数值模拟计算发现,中风化岩层和强风化岩层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弹性模量叁种参数对嵌岩桩单桩承载力皆有一定的影响,但黏聚力影响最大,并且对于存在深厚强风化岩层条件下黏聚力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中风化中作用有限。强风化岩层的黏聚力计算取值达到100KPa,超出常规取值一倍以上。进一步表明位于深厚强风化岩层桩侧摩阻力作用非一般粘性土层可比,值得引起足够重视。(3)模拟计算得到的摩阻力与试验结果分析所得侧摩阻力和各规范推荐值也是比较接近。并且可知除了粉质粘土的偏低,其余基本吻合,并大于等于规范推荐值的上限。但在桩基技术规范里面,没有提供中风化层桩侧摩阻力没有提供推荐值,而通过模拟计算可以提取侧摩阻力值,因此这种方法可以为设计提供一些借鉴。(4)与中风化岩持力层比较而言,选择强风化岩作为持力层,模拟计算的桩沉降变形要大些,但总的荷载与沉降关系在现有设计情况下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所以选择进入强风化岩层一定深度作为持力层来替代中风化作为持力层这种设计思路,是可行的。(5)由于新法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桩可以钻进中风化岩层,能够在砂层中扩大直径,而无需泥浆护壁,没有沉渣,通过工程实测与各规范的桩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法计算嵌岩桩承载力结果与实测结果最为接近,因此南昌地区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承载力计算模式仍然可以参照建筑桩基规范公式方法,但摩阻力与端阻力应取规范推荐大值。对比不扩底桩总的极限承载力,黑龙江长螺旋钻孔规范计算直桩时远远大于实测值,其原因是增大系数值偏大,说明不太适合南昌地区的不扩底桩计算。(6)砂土层扩底桩仿真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叁根静载试验的单桩荷载与沉降曲线比较吻合,计算的桩身轴力曲线变化和桩侧摩阻力变化特征很好的反映了桩身直径变化以及与桩周土层变化,进一步论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的合理性与可行性。(7)第一次通过模拟分析从理论上引用承载力概念论证了扩底桩扩大直径的合理比值。过去都是根据混凝土结构刚度确定。底面积约增加200%左右,扩底桩承载力约增加100%为最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26)
砂土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临海地区珊瑚礁砂土现场基坑集水明排试验,表明土层渗流稳定,并分别采用集水廊道计算公式及"大井法"计算公式,反算了珊瑚礁砂土层的渗透系数。同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珊瑚礁砂土层的渗透性,对临海地区珊瑚礁砂土层的基坑降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砂土层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东,王建华,范怡飞.桩靴贯入砂土层时邻近桩挤土压力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2].李富春,蒋永春,吕松青.临海地区珊瑚礁砂土层渗透性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童祖玲,孙巍.论富水砂土层基坑降止水方法的有效性[J].江苏建筑.2019
[4].张明明.逆作法施工在厚砂土层深大基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19
[5].糜瑞杰.太原粘质粉土及砂土层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征研究与预测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9
[6].张国强.从1000千伏北石线基坑砂土层坍塌处理过程看现场安全管理[J].项目管理评论.2018
[7].田野,陈萌萌,杨飞,侯绪研,唐钧跃.用于砂土层连续采样的柔性软袋式钻取采样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8
[8].张世杰,刘人太,李术才,张连震,姜鹏.砂土层注浆引起地表隆起机制分析及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9].郝彦超.砂土层深层搅拌钻进的研究及数值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10].沈琪.深厚风化岩与砂土层中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承载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