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降解率论文-曹迪,单荣,刘安娜,陈梦晨,白琳

石油降解率论文-曹迪,单荣,刘安娜,陈梦晨,白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油降解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石油降解菌,表面活性剂

石油降解率论文文献综述

曹迪,单荣,刘安娜,陈梦晨,白琳[1](2019)在《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石油能力的菌株,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石油降解菌株,通过血平板筛选对其进行产表面活性剂能力的初步测定,并利用紫外法和称重法来测定其降解石油的能力。其中低温石油降解菌株DDX82的溶血圈直径为19.47 mm,紫外法测定其降解率为60.69%,称重法测定其降解率为47.92%,较其他石油降解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更强,降解石油的效果更明显,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等,确定菌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实验表明,该菌株的最佳降解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DDX82第8天时降解率最高达到64.98%。(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雒晓芳,樊国庆,王瑾,田丹妮[2](2014)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利用盆栽进行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石油和培养天数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的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石油降解率影响均较大.当石油污染物的最适浓度大于5.0%而小于10.0%时,菌剂浓度4.0%,植物与微生物联合降解石油污染物时效果明显,降解率可达78.7%.当石油浓度超过10.0%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有的甚至直接杀死微生物.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贾洪柏,曲丽娜,王秋玉[3](2014)在《真菌漆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株石油降解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漆酶活性、菌丝干重、原油降解率及石油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漆酶在原油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探讨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基础液体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菌丝干重和漆酶活性差异较大,培养7 d后菌株DQ7(Aspergillus sp.)的菌丝干重最大,培养15 d后菌株D2(Actinomucor sp.)的漆酶活性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菌株的菌丝干重与漆酶活性相关不显着。在原油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菌株D2对原油的降解率和漆酶活性最大,分别为42.41%和48.26 IU/ml;菌株DQ5(Fusarium sp.)和DQ7对原油的降解率及漆酶活性最低;不同菌株对石油组分降解情况不同;仅菌株D2的漆酶活性与原油的降解速率相关性较大(r=0.869),但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结论]漆酶是影响真菌降解原油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提高真菌对原油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率,但真菌对原油的降解率还与菌株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等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张秀霞,武海杰,白雪晶,郭云霞,张守娟[4](2014)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优化降解条件下投加高效石油降解菌,在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用花盆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28d模拟原位修复。考察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石油降解率的变化,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相关性非常显着,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9、0.977、0.994、0.964和0.988;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相关性显着,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44和0.934;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与石油降解率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4年01期)

王金成,井明博,段春艳,卜婷,贾海燕[5](2013)在《黄土高原长庆油田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纯化后得到10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复筛得到6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分别为CQA52、CQA42、CQA87、CQA18、CQA21、CQA54,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降解6d后的原油回收率及其降解率.结果表明,6株石油降解菌6d后平均石油降解率达72.25±2.85%.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并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谷学涛,韦俨修[6](2013)在《川庆钻探:“益生菌”分解钻井固体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谷学涛 通讯员韦俨修)“形象地说,它们就像‘益生菌’,可以无害化处理钻井固体废物。”8月4日,川庆钻探技术专家陈立荣说。 钻井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是石油行业面临的难题。在国外,利用微生物处理钻井固体废物的方法已推广,但国内鲜有实践。川(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3-08-07)

刘芳明,缪锦来,臧家业,董春霞,王以斌[7](2009)在《影响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海水海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一株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并对影响其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pH、温度、盐度、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希瓦氏菌NJ49可作为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生物修复的菌源,其生长和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7.5,温度15℃,盐度6%,摇瓶装量80ml,最佳氮源硝酸铵,最佳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和生物降解率。(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常志州,何加骏,R.W.Weaver[8](1998)在《两种土壤上接种微生物对提高石油降解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实验室中,研究了两种土壤上接种不同来源微生物对增加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就土壤而言,接种微生物,在培养的第11d,增加了土壤中异养微生物与石油利用菌的数量,显着提高了CO2释放量;培养40d,接种微生物使石油碳氢化合物消失量上升24.06%;接种微生物对粉砂土中石油生物降解没有影响;这表明土壤生境条件影响接种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保护》期刊1998年01期)

史乐文[9](1986)在《气相色谱法在筛选微生物对石油降解率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将气相色谱法用于高效解烃菌的筛选工作。模拟碳源为樟脑、萘、十六烷和十氢化萘。并讨论了在不同柱温的载气流量条件下的总分离效能与理论塔片数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1986年04期)

石油降解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利用盆栽进行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石油和培养天数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的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石油降解率影响均较大.当石油污染物的最适浓度大于5.0%而小于10.0%时,菌剂浓度4.0%,植物与微生物联合降解石油污染物时效果明显,降解率可达78.7%.当石油浓度超过10.0%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有的甚至直接杀死微生物.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油降解率论文参考文献

[1].曹迪,单荣,刘安娜,陈梦晨,白琳.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率的测定[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

[2].雒晓芳,樊国庆,王瑾,田丹妮.不同处理条件下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变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贾洪柏,曲丽娜,王秋玉.真菌漆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4

[4].张秀霞,武海杰,白雪晶,郭云霞,张守娟.土壤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4

[5].王金成,井明博,段春艳,卜婷,贾海燕.黄土高原长庆油田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率的测定[J].陇东学院学报.2013

[6].谷学涛,韦俨修.川庆钻探:“益生菌”分解钻井固体废物[N].中国石油报.2013

[7].刘芳明,缪锦来,臧家业,董春霞,王以斌.影响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研究[J].极地研究.2009

[8].常志州,何加骏,R.W.Weaver.两种土壤上接种微生物对提高石油降解率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8

[9].史乐文.气相色谱法在筛选微生物对石油降解率上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1986

标签:;  ;  ;  ;  

石油降解率论文-曹迪,单荣,刘安娜,陈梦晨,白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