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配合物论文-孙延杰,蔡正国

钛配合物论文-孙延杰,蔡正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钛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乙烯,降冰片烯,环烯烃共聚物

钛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孙延杰,蔡正国[1](2019)在《桥联胺基芴基二甲基钛配合物制备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t-BuNSiMe_2(3,6-t-Bu_2Flu)]TiMe_2 (A),[(1-金刚烷胺基)NSiMe_2(3,6-t-Bu_2Flu)]TiMe_2 (B),[t-BuNSiMe_2(3,6-OMe_2Flu)]TiMe_2 (C),[(1-金刚烷胺基)NSiMe_2(3,6-OMe_2Flu)]TiMe_2 (D)4种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以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助催化剂,研究了胺取代基和芴基取代基改变对降冰片烯与乙烯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A,B,C,D能有效催化共聚反应得到环烯烃共聚物,A,B催化活性、产物分子量均高于催化剂C,D。降低助催化剂含量,B仍能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产物分子量分布为单峰,共聚反应为单活性中心体系。通过13C-NMR谱图表明催化剂B催化所得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降冰片烯插入率,插入率可高达46.6%。(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程兰云,杜立永,丁玉强[2](2019)在《脒基钛(Ⅲ)配合物制备N/C-TiO_2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iCl_3(3THF)为原料合成脒基钛(Ⅲ)配合物1,将其作为前驱体通过LPCVD沉积N/C-TiO_2薄膜。利用1HNMR、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TGA)探究配合物1的结构和热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合适的挥发性,满足CVD的要求。通过EDS和UV-Vis吸收光谱表征了薄膜的成分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沉积温度为350℃时,N/C-TiO_2薄膜的N、C质量分数最高,其禁带宽度降低为2. 82 e V,对可见光的吸收最强。与纯的二氧化钛薄膜相比,N/C-TiO_2薄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显着提高到9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程兰云[3](2018)在《含氮钛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先进的钛工业是综合国力的重标要志。钛基薄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在世界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化学气相沉积(CVD)是一种先进的制膜工艺,已被用于制备各种各样的钛基薄膜材料,前驱体是CVD沉积薄膜的关键因素。目前制备N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需要引入额外氮源,而纯钛薄膜的制备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前驱体已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因此需要合成新的前驱体是非常有意义的。合成了两种含Ti-N键的低价态钛配合物,分别是叁(N,N′-二异丙基-正丁基脒基)钛(III)配合物(2),N,N’-二叔丁基-α-二亚胺基钛(0)配合物(3)。通过熔点、核磁、元素分析和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纯度与结构。单晶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为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金属中心Ti与脒配体上的六个N原子成键形成叁个四元环,鳌合效应提高了化合物2的热稳定性以及降低了对水汽的敏感性。热重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化合物3均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都能用于CVD过程。与化合物2相比,化合物3的挥发性更好,即120℃就能挥发,这可能是因为化合物3的分子质量比2小得多。薄膜沉积实验证明化合物2或3可以作为CVD前驱体沉积N/C-TiO_2薄膜沉积,即含Ti-N键的前驱体沉积N/C-TiO_2薄膜的合理性。化合物2在250 ~o C就能沉积N/C-TiO_2薄膜,随着沉积温度升高至400 ℃时,薄膜的最大吸收边红移至437 nm,带隙降低为2.84 eV。以化合物3为前驱体时,探究了温度和衬底对薄膜性能的影响。随着沉积温度从200 ℃升高至500 ℃,在石英衬底上薄膜的Ti、O和N含量均升高,最大吸收边从370 nm红移至409 nm。当沉积温度为500 ~o C时,在氧化硅衬底上薄膜的N含量(5.56%)最高;而在硅衬底上薄膜的C含量(6.84%)最高,这说明温度和衬底都会影响薄膜的生长。探究了低价态化合物2和3与还原剂的溶液相反应,筛选出合适的前驱体组合。溶液相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与还原剂N_2H_4或1,4-二(叁甲基甲硅烷基)-2-甲基-1,4-环己二烯(6)在室温下能快速反应,具备沉积Ti薄膜的潜力。由于对薄膜纯度要求较高,所以要求前驱体具有非常高的纯度,因此合成了高纯度的还原剂,即1,4-二(叁甲基甲硅烷基)-1,4-二氢吡嗪(5)和1,4-二(叁甲基甲硅烷基)-2-甲基-1,4-环己二烯(6),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纯度。(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罗德荣[4](2018)在《非茂类水杨醛亚胺型双核钛配合物催化乙烯原位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由乙烯与α-烯烃经催化共聚得到,由于聚合物中带有支链结构使其性能较普通聚乙烯更加优良,因此倍受市场青睐;LLDPE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步共聚法和原位共聚法,原位共聚法指在同一反应器中,乙烯为唯一原料,在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先催化乙烯齐聚得到共聚单体α-烯烃,不经分离直接继续与过量乙烯共聚得到乙烯/α-烯烃共聚物;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还可以制备新结构和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因而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提出了在同一配体中同时构建两种不同配位环境,经过一步配位得到同时具有齐聚/共聚两种催化活性中心的双功能催化剂的思想;提出了通过两步Sonogashira偶联反应制备非茂类不对称双核钛配合物的新方法,成功合成了两种新型结构的乙炔基桥联水杨醛亚胺型不对称双核钛配合物;以不同结构的非茂类水杨醛亚胺叁齿双核钛配合物作为双功能催化剂,在同一助催化剂作用下,催化乙烯原位共聚制备支链聚乙烯。主要内容如下:(1)以叁种不同边臂取代基的亚甲基桥联水杨醛亚胺[ONS]叁齿双核钛配合物10a-10c,分别与含氟的吡啶二亚胺铁配合物17组成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在助催化剂MMAO作用下,成功催化乙烯原位聚合制备LLDPE,发现该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齐聚/共聚催化剂匹配性好、催化活性高、聚合物分子量和支链度可调、共聚过程存在正共单体效应和双金属协同作用;这是首次关于非茂类双核配合物作为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催化乙烯原位共聚的研究。(2)以邻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先通过甲酰化和碘化反应高纯度高产率合成3-叔丁基-5-碘水杨醛,然后分别与甲硫基苯胺和甲氧苯基苯胺反应得到含碘的水杨醛亚胺[ONS]和[ONO]型叁齿配体,再通过Cu/Pd共同催化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乙炔基桥联的不对称水杨醛亚胺[ONO-ONS]叁齿配体24,最后与四氯化钛直接一步配位得到酚氧邻位为叔丁基取代的不对称双核钛配合物25,合成的化合物通过氢谱、碳谱、红外、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发现配合物25能够高活性的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最高达4.18×10~6g/mol?Ti?h,所得聚合物为分子量达百万级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3)以对溴苯酚和邻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逐步合成[ONO]型芳基端炔和[ONS]型芳基碘化物,经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不对称叁齿配体31,最后与四氯化钛一步配位得到酚氧邻位为金刚烷基的不对称双核钛配合物32;在MAO作用下,配合物32可高活性地催化乙烯聚合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活性最高达1.11×10~6g/mol?Ti?h,分子量达2000195 g/mol,含金刚烷结构的配合物32所得聚合分子量远高于叔丁基结构配合物25所得聚合物分子量。(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10)

张莉[5](2018)在《β-酮亚胺型双核钛配合物催化乙烯及苯乙烯的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聚烯烃行业发展迅速,伴随着行业中低档产品产能的过剩,急需高档聚烯烃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而催化剂决定了聚烯烃性能。我们结合β-酮亚胺叁齿钛配合物的配位环境开阔、催化性能易调控的优点和双金属钛配合物的协同作用,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桥联的β-酮亚胺双金属配合物Ti~2L_1-Ti~2L_4,并研究其催化性能,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桥联双-β-酮亚胺叁齿配体及对应双核钛配合物Ti~2L_1-Ti~2L_4。配体及相应的双核钛配合物经过核磁氢谱、碳谱以及红外表征确认。β-酮亚胺型叁齿双核钛配合物在MMAO作用下,均能以10~6 g/(molTi.h.atm)以上的高活性催化乙烯聚合。配合物边臂的大小明显影响着催化性能,随着边臂硫原子上烷基链的增长及位阻增大,该系列双核催化剂聚合活性下降明显,且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边臂位阻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除了含丙硫基边臂的双核钛配合物外,其他双核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均较窄,与单核配合物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相近,都在3左右,基本为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说明该系列β-酮亚胺型叁齿双核钛配合物可能具有对称结构。2、研究了双-β-酮亚胺双核钛配合物Ti~2L_1-Ti~2L_4催化乙烯与α-烯烃、降冰片烯或极性单体9-癸烯-1醇的共聚性能。.双核钛配合物能以10~6 g/(molTi.h.atm)以上的极高活性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共聚时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正共单体效应,即随着共聚单体用量的增大,催化活性提高,最高活性达乙烯均聚活性的两倍以上;随着边臂硫上取代基由甲基至丙基和辛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共聚活性及共聚单体插入率均有所降低;双核钛配合物Ti~2L_1与对应单核钛配合物TiL相比,所得共聚物中1-己烯插入率更高,说明双核钛配合物中存在一定的双金属协同作用。双核钛配合物也能以较高活性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或者极性单体9-癸烯-1-醇的共聚;说明双核钛配合物对大位阻的共聚单体和极性单体有一定的容忍性,边臂硫上的烷基对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活性影响较大,而对乙烯与9-癸烯-1-醇共聚活性影响不明显,说明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时位阻效应明显,而乙烯与9-癸烯-1-醇共聚时主要受配合物电子效应的影响。3、研究了双核钛配合物催化苯乙烯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的性能。所得聚合物为间规度接近100%的间规聚苯乙烯。苯乙烯本体聚合的活性明显高于溶液聚合,而所得聚合物的间规度稍有所降低,但仍达98%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本体聚合的活性也逐渐升高,但是聚合物的熔点和间规度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苯乙烯插入活性中心的速率提高,使得活性中心控制链立构规整度的能力下降,同时温度升高使得链转移和苯乙烯自由基聚合也加快。双核钛配合物与对应的单核钛配合物相比,催化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所得聚合物具有更高的间规度。(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10)

王铁石,陈建军,叶霖,张爱英,冯增国[6](2018)在《杂环膦亚胺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杂环膦化合物R-PPh_2[R=2-吡啶基(3a),2-噻吩基(3b),2-呋喃基(3c)]和Ph_2P-R'-PPh_2[R'=2,6-吡啶基(6a),2,5-噻吩基(6b),2,5-呋喃基(6c)].然后与迭氮叁甲基硅烷发生Staudinger反应生成相应的杂环膦亚胺配体R-PPh_2(NSiMe_3)和(Me_3SiN)Ph_2P-R'-PPh2(NSiMe_3).最后与环戊二烯叁氯化钛反应脱去叁甲基氯硅烷后得到具有烯烃聚合催化活性的杂环膦亚胺钛配合物.所有配合物结构都经过核磁的确认,为了进一步确定配合物分子结构,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了所有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活化作用下,双钛中心配合物6a~6c比单钛中心类似配合物3a~3c表现出更高的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宽分子量分布呈双峰分布,6b在较低聚合温度下就可以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铁石,陈建军,叶霖,张爱英,冯增国[7](2018)在《叁叔丁基膦亚胺苯氧钛配合物及其乙烯聚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种不同基团取代的苯酚锂盐分别与叁叔丁基膦亚胺叁氯化钛进行反应,制得相应叁叔丁基膦亚胺苯氧钛配合物(t-Bu_3)PNTi(OAr)Cl_2[OAr=O-C_6H_5(4a),O-2,6-Me_2C_6H_3(4b),O-2,6-i-Pr_2C_6H_3(4c)和O-2,6-t-Bu_2C_6H_3(4d)],产物均借助~1H NMR,~(13)C NMR,~(31)P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叁叔丁基膦亚胺叁氯化钛(3),4b和4d的分子结构.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4a~4d对乙烯聚合均表现出高催化活性,并随配合物空间位阻增加而升高.4c热稳定性好,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条件,由此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产物.(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袁世芳,王丽静,张秋月,孙文华[8](2017)在《叁齿配位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基聚烯烃催化剂不仅满足了价廉和性质优良的聚烯烃生产,而且有望进一步提升聚烯烃品质和发展新型聚烯烃树脂,因而结构可控钛配合物催化剂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提升是聚烯烃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在茂金属催化剂之外,多齿配体的钛配合物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叁齿配体良好地稳定了钛配合物。与此同时,配位原子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配合物合成与催化活性调控,在控制聚合活性的同时改善了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本综述集中讨论了近年来在烯烃聚合催化体系中叁齿配位钛配合物新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取代基对于配合物中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的影响,以及配合物结构变化对于烯烃聚合活性及所得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关系,相关结果有助于指导钛配合物设计合成和催化聚合规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王华金,蔡正国,孙延杰,程海龙[9](2017)在《C_1对称芴基胺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芴基胺钛配合物(1a-1c,2a和2b),采用元素分析、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合成的配合物用于丙烯聚合。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金属钛原子是以η3的方式与芴基进行络合;含枯基胺配体的配合物1a-1c的催化活性要远远大于含萘基胺配体的配合物2a和2b;钛基配合物催化丙烯聚合所得到的均为无规型聚丙烯,1a-1c在0℃催化所得到的聚丙烯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具有活性聚合特征。我们也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张莉,王利伟,罗德荣,陈雄,曾艺[10](2017)在《双-β-酮亚胺型双核钛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烷基边臂的双β-酮亚胺叁齿配体及对应的双核钛配合物Ti2L1-Ti2L3。产物进行了核磁和红外表征,含辛硫基边臂的配合物Ti2L3还通过单晶XRD进一步确定了结构,六个配位原子与一个金属钛原子配位后成为六配位的变形的八面体构型,两个金属钛配位环境不同,双核催化剂在空间上不对称。该系列催化剂均能以105g/mol.Ti.h.atm以上的较高活性催化乙烯聚合,与单核催化剂相比,双核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更好,并且在MMAO用量低至250:1时仍能较高活性地催化乙烯聚合。双核钛配合物能以106g/mol.Ti.h.atm以上的极高活性催化乙烯与1,5-己二烯的共聚,共聚时表现出明显的正共单体效应,共聚单体插入率高且可调;与相应结构的单核钛配合物Ti L及间位的双-β-酮亚胺双核钛配合物Ti2L4相比,Ti2L2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及共聚单体插入率,可能是由于存在更强的双金属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钛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TiCl_3(3THF)为原料合成脒基钛(Ⅲ)配合物1,将其作为前驱体通过LPCVD沉积N/C-TiO_2薄膜。利用1HNMR、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TGA)探究配合物1的结构和热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合适的挥发性,满足CVD的要求。通过EDS和UV-Vis吸收光谱表征了薄膜的成分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沉积温度为350℃时,N/C-TiO_2薄膜的N、C质量分数最高,其禁带宽度降低为2. 82 e V,对可见光的吸收最强。与纯的二氧化钛薄膜相比,N/C-TiO_2薄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显着提高到9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钛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孙延杰,蔡正国.桥联胺基芴基二甲基钛配合物制备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程兰云,杜立永,丁玉强.脒基钛(Ⅲ)配合物制备N/C-TiO_2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程兰云.含氮钛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

[4].罗德荣.非茂类水杨醛亚胺型双核钛配合物催化乙烯原位聚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5].张莉.β-酮亚胺型双核钛配合物催化乙烯及苯乙烯的聚合[D].中南民族大学.2018

[6].王铁石,陈建军,叶霖,张爱英,冯增国.杂环膦亚胺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英文)[J].有机化学.2018

[7].王铁石,陈建军,叶霖,张爱英,冯增国.叁叔丁基膦亚胺苯氧钛配合物及其乙烯聚合性能[J].有机化学.2018

[8].袁世芳,王丽静,张秋月,孙文华.叁齿配位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J].化学进展.2017

[9].王华金,蔡正国,孙延杰,程海龙.C_1对称芴基胺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10].张莉,王利伟,罗德荣,陈雄,曾艺.双-β-酮亚胺型双核钛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标签:;  ;  ;  ;  

钛配合物论文-孙延杰,蔡正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