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分析表

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分析表

一、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行情分析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晋雅[1](2021)在《我国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转债是可转换债券的简称,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合型筹资工具,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与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很多发行公司与投资者的喜爱,发行公司为了规避筹资风险和财务风险而发行可转债代替普通债,投资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可转债的独特优势。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到2020年11月底,我国证券市场上已经有381只可转债存在,可转债市场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可转债价值偏离的文献较少,对于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不全面,加上证券市场与可转债市场的快速发展,之前的研究数据较为陈旧,研究结果与现在数据所得结果略有不同,所以基于目前可转债市场上的最新数据以及多角度做其价值偏离的影响因素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梳理了可转债价值偏离的相关理论体系后,对选择的可转债整体样本的价值偏离现象进行分析,特别加入了发行日分析,通过计算其溢价率数值来看其价值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最近两年以来整体样本多数趋于溢价的情况,少数样本表现为折价情况。本文选择多个角度的指标进行实证,较为全面地分析它们对影响可转债样本价值偏离的情况,结果显示纯债价值、可转债成交金额、距离到期日的期限、公司各类指标等因素对其价值偏离的影响效果显着,市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影响其价值,且市场趋于良好状态时更容易出现溢价情况。分样本来看,发行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可转债价值,多数低估了可转债的价值,发行溢价率受到纯债价值的反向作用影响、受转债剩余期间的反向作用影响,公司的财务和盈利状况对可转债发行溢价率的影响不是很显着。从行业来看,可转债活跃程度对工业行业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效果是显着程度较大的,发行公司的指标对各个行业可转债价值偏离都有影响,这与当前新时代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各行业的发展前景有较大关系。分规模来看,发行公司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对中小盘的影响比对大盘的影响更显着,而发行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对大盘可转债的价值偏离更显着,此外,可转债距离到期日的期限对中小盘的影响高于对大盘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本文建议应该创新可转债市场交易要求,完善其监管方案,发行公司应该积极提高运作效率并优化财务指标,积极参与可转债市场,投资者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投资。

周玉亭[2](2021)在《HD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1996年至今,我国的钢铁产量始终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钢铁产量已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整治环境污染,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低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别是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钢材市场也受到冲击,使许多钢铁企业经营面临困境。HD公司是北京一家大型钢材贸易公司,业务以批发为主,经营上采取薄利多销策略。近些年来,年销售几十万吨钢材,但毛利微薄。为了满足日常经营需要,公司月平均钢材库存13000吨,库存量相对较大。在钢材价格上涨和基本趋于稳定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可维系正常的经营活动。但近年来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呈现跌多涨少的局面,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和国家去产能政策、环保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给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公司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套期保值相关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风险对冲理论、期货套期保值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量价关系理论、风险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钢贸公司业务实际,分析了HD公司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开展钢材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组织结构、前期筹备工作、套保业务制度设计、套期保值策略、套期保值效果评估、PDCA循环制度等层面提出了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路径,从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法。通过对HD公司套保业务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分析,提出了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的具体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钢材期货套期保值相关理论,解决了大型钢铁贸易公司经营中面临市场行情变化、钢材价格剧烈波动时所带来的亏损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HD公司的经营风险,提升公司绩效,实现管理创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刘凌云[3](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李孟琦[4](2020)在《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LS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住不炒”、“去工具化”等概念的提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而且,银保监会方面不断加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监管,银行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秉持“审慎、择优”原则并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门槛,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正在面临着破产、重组兼并等形势,而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随之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行业集中度也将大幅提高。为此,需要做好房地产企业的价值评估从而把握房地产企业市场行情、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剩余收益模型不关注企业净现金流量,更关注企业财富分配过程,可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数据,经改进的剩余收益法对于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更为适用。本文将选用剩余收益模型对房地产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以期为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探寻更准确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对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概念及方法的发展进行整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剩余收益模型的起源与改进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并对包括剩余收益法在内的我国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案例进行探究。其次对房地产行业的特征、现状及前景进行概括,总结在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及常用方法。再次,由于原始剩余收益模型运用起来较为困难,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数据,而引入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点;同时针对无限期预测的弊端,本文也提出改进方法,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的相关特性进行适用性评价。最后,结合房地产企业LS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改进的剩余收益模型进行具体应用分析,并结合敏感性分析对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利用剩余收益模型对评估对象评估时需要多加关注的相关指标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同时也可提醒管理层对相应指标多加注意以方便决策、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经过研究、计算与分析,利用改进的剩余收益模型得到的价值与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相比高出3.4%,差别不大,说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LS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尝试将该模型用于其他房地产企业;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权益资本成本r、销售净利率MOS、总资产周转率ATO和权益乘数EM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较大,值得管理层的关注以及资产评估专业人员运用剩余收益法对该公司进行评估时仔细考量。该论文有图7幅,表23个,参考文献91篇。

陈欣培[5](2020)在《哈尔滨机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工程项目规模持续扩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行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建筑施工企业在民用住宅类项目上的利润越来越透明,部分有资质条件的大型施工单位将投标的重点转向火车站、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等市政公用类项目。目前,像机场航站楼项目这种具有独特性、造型复杂、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并施等特点的市政公用类项目,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参考依据和施工经验还不多。本文将以哈尔滨机场航站楼工程的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方法的应用,探索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针对性措施,以获取项目的最大利润,将对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本文在阅读研究了国内外成本管理的理论及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在目标成本管理相关理论基础上,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新建T2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阐述项目概况,分析本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重点与难点。在确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机场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从组织体系、管理流程构建等角度,阐述机场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模式和框架。再次,按照机场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流程,详细阐述项目整个施工阶段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及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阶段计算施工图预算量、目标成本测算、目标成本分解等管理流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主动与被动控制方法实施成本管理措施,并根据机场项目真实成本数据,依据挣值法原理分析项目过程成本管理的效果;在完工后核定项目最终实际施工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得到机场项目最终目标成本管理效果。最后,针对哈尔滨机场新建T2航站楼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效果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王姗姗[6](2020)在《建筑工程材料套期保值绩效比较研究 ——以螺纹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建筑工程材料价格上浮和下调频率非常明显,面对巨大的价格波动建筑企业经营暴露出巨大的风险。原材料费用占建筑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运用期货等衍生品金融工具对工程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是建筑企业实现目标利润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尽管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建筑工程材料有关期货,但由于期货波动较大,且建筑企业对金融衍生品的不熟悉会导致经常有套期保值过程失控的情况发生,总体来看建筑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并不得心应手。本文研究了现有套期保值的理论体系和一些有关案例,发现传统套期保值研究的核心是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但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例研究发现,择时问题才是套期保值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择时形成一套新的套期保值理论体系,目的是规避风险的同时增加利润,实现策略优化。论文以螺纹钢为代表分析了建筑工程原材料的基本面,重点解决套期保值的择时问题,并和传统的套期保值绩效进行比较。在研究方法上,通过产业链分析法发现宏观上的供需不平衡以解决套期保值的择时问题,但是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供求不平衡到价格变化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在产业链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螺纹钢期货价格进行预测,解决套期保值期货端具体到开仓节点的择时问题,确保套期保值成功的可能性。

矫健[7](2020)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票作为证券市场中最重要的有价证券,其价值大小在个人投资者与宏观经济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对于宏观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当今国家战略的倡导下,汽车制造业显现出其重要地位,作为我国经济的重点产业,在股票市场中发挥着较大的能动性,因此加强汽车产业相关研究,为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整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选取广汽集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汽集团的基本概况、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其行业政策与会计政策,使用财务分析手段与各种股票估值模型如相对估值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与股利折现模型,对广汽集团的股票投资价值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定性与定量的参考。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汽车行业股票具有越来越好的投资机会。而广汽集团作为汽车产业中的中上游企业,具有专业化、技术研发等各种优势,再加上公司员工基础强大,汽车销量稳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与同行业公司相比,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较强,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速度较快,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一家值得投资者关注和投资的上市公司。而计算出的广汽集团合理价值区间在10.76元到13.64元之间,投资者可以在考虑各项投资风险因素后,选择机会进行投资,从而为投资者投资广汽集团股票提供必要的参考。

熊辛格[8](2020)在《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文中认为物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物流业则是按照他人的物流需要,有偿提供物流服务的行业。中国近代物流业可以根据它在不同领域所具备的功能不同,分为两大类,即以运输为主的企业和以运输代理及相关业务为主的企业,主要包括公路物流业、铁路物流业、航运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和货栈业等。在列强物流企业凭借条约特权占据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衰败到曲折发展的嬗变过程,形成了以码头货栈业、航运物流业、公路物流业和铁路物流业为主体的体系,为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近代物流类不平等约章的订立为列强入侵我国近代物流业提供了特权庇护。对外扩张物流业,是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实现侵略野心,尽快在中国建立政治及经济上的支配地位,订立物流类约章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首要策略。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外商物流业入侵我国经济创造了特权上的基础。根据不同内容,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可以分为货物税率类、码头货栈类、物流交通设施类与电信通讯类四种。随着对华入侵的增强,欧美各国将提高货物流通速率、降低运输成本和增加货物数量等问题视为辅助各国势力的重要步骤。无论是货物税率类,还是码头货栈类和交通设施类约章,都体现了列强在中国扩大近代物流业的野心。通过税率类约章,列强攫取了协定关税特权,降低了进出口及内地税税率,为外商在华扩大商品运输量创造了条件。码头货栈类约章的订立,使得外商在通商口岸广泛建立商品集散地,推动物流运输业向内地扩张。除此之外,良好的物流交通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也是近代外商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列强通过不平等约章,不仅攫取了修筑公路和铁路的权利,也获得了在我国沿海及内河航行的权利,为外商物流交通的入侵创造了条件。而电信类准条约的签订,令外商获得在华设立现代通讯机构的权利。随着外商在华水线和陆线铺设的完成,提高了商业信息流通效率,为外商在华物流业的扩张创造更多便利。在物流类约章特权的庇护下,外商物流业在我国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列强控制了我国内地及进出口商品的流通量,为外商货栈业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外商码头货栈业逐渐成为支配我国货物流通的主要势力,经历了从沿海蔓延至内河通商口岸的过程。受码头货栈业的推动,外商轮船公司也逐渐占据了我国沿海及内河水域航运物流业市场的主导权,不仅加速了我国传统航运物流业的衰败,而且为列强进一步加深侵略创造了条件。于此同时,外商陆路物流交通运输业也逐渐形成主导势力。修筑公路设施是公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租界成为列强入侵我国公路物流的前哨,在工部局的规划和监督下,不仅出现了新式公路,而且还引进了汽车,使外商公路运输处于优势地位,并随着租界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铁路投资权则为列强侵略我国铁路物流业创造了基础设施上的条件。通过各类筑路合同,各国不仅攫取了我国铁路的经营权,而且还聘请客卿、购买器材和设计线路等,进一步促进了在我国铁路物流业规模的形成。在外商物流业的刺激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化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以及与外商争利的诉求,是推动近代民族物流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首先发生转变的是近代航运物流业。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官办航运物流企业率先摒弃传统的帆船运输方式,依靠自身努力逐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势力。华商企业也纷纷采用轮船参与航运物流,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都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并推动了码头货栈业的发展。码头货栈业是我国近代民族货栈业的先导者。不管是轮船招商局,还是华商航运公司,均在各大通商口岸基本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码头货栈,为我国货物的流转提供了必要的设施。随着民族电信业的逐渐完善,使华商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具备一定条件,电报和电话遂成为物流公司的配套设置,促进了民族物流业的发展。无独有偶,公路的修筑和汽车的引入,为我国近代民族公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军工筑路和地方自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省逐渐认识到汽车运输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路物流业格局的形成。广泛筑路的兴起与铁路机构的成立,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铁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随着关税自主权的收回、谋划航权自主运动的深入和收回邮权运动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一系列必要的措施,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裁厘加税是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中货物通过税的裁撤,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物流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航业实力,提高码头货栈能力,则是保障我国顺利收回航权的前提之一。受此谋划的影响,我国民族航运物流业及码头货栈业也获得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电信业在此浪潮中亦获得长足进步,不仅电信辐射范围扩大,而且物流商业用户对其依赖剧增,遂成为民族物流业体系形成的重要辅助。因此,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运营规模,都显示了南京政府时期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受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中国近代物流业呈现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近代化与封建传统杂糅的格局。在外商物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商业、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但整体依然处于依附的地位,无法实现独立发展。

孟铂林[9](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广泛的失灵,具体表现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失真;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自利性;以及,普通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体系,运用调查问卷、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披露规定层面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的模糊性降低了违规披露的成本,相关规定的分散性则增加了合规披露的成本,且细化规定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在披露信息层面上,不断增加的披露信息不仅导致了监管上成本收益的失衡,而且导致了投资者吸收和运用披露信息上成本收益的失衡,此外海量的披露信息还扭曲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并且引发了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监管监督层面上,上市公司、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关,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个“伞形”利益关联体系,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俘获”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监督很有可能出现缺位问题。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路径,规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法律机制方面,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事前法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司法机关、监管机关和监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操作空间;在事中法律机制方面,应该着重保证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在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中增设同行评审环节,在审计业务和资信评级业务中重构委托-代理关系;在事后法律机制方面,应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完善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与此同时,立足于“法律+技术”的视角,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缓解披露信息的“数量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监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合作、强化监管制约。

干伟明[10](2020)在《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资产定价理论和模型是现代金融学中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证目前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为主导。现有研究虽然已相当深入,取得了大量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因此本文从多因子定价模型为切入点,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了公式推导与实证研究:(1)影响A股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因素有哪些?(2)A股市场最佳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是由哪些定价因子所组成?(3)这些定价因子背后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在公式推导方面,本文以FF多因子模型中股利折现模型中的股票收益率公式为参考,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成因分析,进而从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的角度出发推导出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一般形式,并对其背后的经济含义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A股市场中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的因子组成设想,即一个有效的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至少应当包含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当前优劣程度、未来增长潜力和个股投资者情绪等三方面的因素。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A股20072018年月度数据为样本,验证了公式推导中得出的一系列设想和结论,得到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结果:在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因素方面。本文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因素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着联系;A股上市公司分红率与其市净率(PB,即账面市值比倒数)存在较强负相关关系;A股小市值公司较大市值的规模增长速度更快主要不是来源于其自身业绩内生增长而是更多的来源于收购、并购、增发等外源式增长;此外本文还从A股市场整体经营基本面的视角发现了A股市场整体走势对于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具有一定“晴雨表”预测作用。在投资者情绪因素方面。本文研究表明:A股市场整体投资者情绪变化总体上与组合或个股的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个股投资者情绪重要代理变量换手率、上月超额收益率等指标与个股股票收益率的负相关关系相当显着;进一步分析还表明A股小市值公司更易受到投资者情绪因素的影响,A股中存在针对小市值公司较为明显的投机炒作现象和较为明显的短周期反转效应。在定价因子分析方面。本文从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和投资者情绪两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A股市场中包含股票价格变动信息较多的因子有:反映上市公司当前优劣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因子、反映上市公司规模增长的市值Smb因子、反映上市公司内生增长的净利润增长Net因子、综合现金分红率和市净率因素后对FF模型中Hml因子补充和完善的HmlR因子;同时研究表明反映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因素的因子对反映投资者情绪因素的因子可以发挥主要解释作用,这表明驱动A股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因素。在A股市场多因子定价模型方面。本文研究表明:总体而言,A股市场的最佳多因子定价模型是三因子模型Mkt+Smb+Net组合;最佳四因子模型是Mkt+Smb+Net+HmlR组合;最佳五因子模型则是Mkt+Smb+Net+HmlR+Cma/Roe组合;不同定价因子组成的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的不同时期的表现则证明了A股市场整体定价效率在得到逐步提升,这说明A股市场在逐渐走向成熟和有效。此外,本文还通过将定价模型和定价因子纳入配对交易的改进中,研究表明:依靠本文提出的A股市场Roe、Smb、Net和HmlR等定价因子作为控制变量进行配对交易策略设计,配对组合的均衡关系描述更加稳定和全面,模型发散的风险得到了规避,从而能够显着减少套利风险,提高配对交易的盈利。本文关于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中的上述研究成果一方面与金融学理论中的有关思想吻合,另一方面也可对资产定价研究,投资实践和市场建设提供借鉴和补充。

二、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行情分析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行情分析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可转债价值
        1.2.2 可转债价值偏离现象
        1.2.3 可转债价值偏离影响因素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本文创新
第2章 可转债价值偏离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2.1 可转债
        2.1.1 可转债内涵
        2.1.2 可转债特点
        2.1.3 可转债类型
        2.1.4 可转债要素及其条款
    2.2 可转债价值偏离
        2.2.1 可转债价值偏离内涵
        2.2.2 可转债价值偏离度量
    2.3 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因素
        2.3.1 自身附带的因素
        2.3.2 发行公司因素
        2.3.3 其他相关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可转债价值偏离的现状分析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确定
        3.1.1 可转债样本选择
        3.1.2 样本数据确定
    3.2 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基本情况
        3.2.1 平均溢价率
        3.2.2 可转债溢价率变动趋势
    3.3 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差异性分析
        3.3.1 发行日差异性
        3.3.2 行业差异性
        3.3.3 发行规模差异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可转债价值偏离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4.1 实证设计
        4.1.1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4.1.2 模型设计
    4.2 实证检验
        4.2.1 描述性统计和ADF检验
        4.2.2 模型选定及结果分析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2.4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可转债价值偏离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5.1 发行日分析
        5.1.1 发行溢价率影响因素回归
        5.1.2 市场溢价率影响因素回归
        5.1.3 回归检验分析
    5.2 分行业分析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模型选定及结果分析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2.4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5.3 分发行规模分析
        5.3.1 平稳性检验
        5.3.2 模型选定及结果分析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3.4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2)HD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期货套期保值基础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2 期货套期保值基础知识
第三章 HD公司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3.1 HD公司管理现状
    3.2 HD公司现存问题分析
    3.3 HD公司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性
第四章 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系统设计
    4.1 套期保值业务总体制度设计
    4.2 行情分析内容及其方法
    4.3 套期保值策略
    4.4 套期保值效果评估
    4.5 通过PDCA循环完善优化制度
第五章 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5.1 套期保值业务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5.2 套期保值业务风险评估
    5.3 套期保值业务风险控制方法
    5.4 其它控制措施
第六章 HD公司套保业务实务解析
    6.1 HD公司套保业务实施过程
    6.2 HD公司套保业务实施效果及总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LS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房地产行业及其企业价值评估
    2.1 房地产行业
    2.2 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
3 剩余收益模型的改进与适用性评价
    3.1 剩余收益模型概述
    3.2 剩余收益模型的优劣势分析
    3.3 改进的剩余收益模型
4 改进模型在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4.1 评估对象与评估基准日
    4.2 参数的分析与预测
    4.3 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4.4 敏感性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哈尔滨机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2.1 目标管理理论
        2.1.1 目标管理的概念
        2.1.2 目标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2.2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2.2.1 施工项目成本的概念
        2.2.2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的概念
        2.2.3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含义
        2.2.4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
    2.3 常用成本管理方法
        2.3.1 目标成本预测方法
        2.3.2 WBS工作分解法
        2.3.3 主动控制法与被动控制法
        2.3.4 挣值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哈尔滨机场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项目概况与特点分析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成本管理难点
        3.1.3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现状
    3.2 机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3.2.1 节约原则
        3.2.2 全面管理原则
        3.2.3 动态管理原则
        3.2.4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3.3 机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
        3.3.1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总体思路
        3.3.2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与职责分工
        3.3.3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哈尔滨机场项目开工初期目标成本确定与分解
    4.1 机场项目施工图预算量复核
        4.1.1 机场项目复核施工图预算量作用
        4.1.2 施工图预算工程量复核方法
    4.2 机场项目目标成本确定
        4.2.1 拆分工程量清单
        4.2.2 目标成本询价
        4.2.3 编制二三次经营策划
        4.2.4 目标成本确定
    4.3 机场项目商务策划书编制
        4.3.1 机场项目商务策划书编制原则
        4.3.2 机场项目商务策划书编制流程及内容
    4.4 机场项目基于WBS工作分解法的目标成本分解
        4.4.1 按施工工序分解目标管理责任
        4.4.2 按组织职能分解目标管理责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哈尔滨机场项目施工过程目标成本管理及考核
    5.1 项目过程成本管理
        5.1.1 项目成本管理影响因素
        5.1.2 项目基于主动控制法的成本管理措施
    5.2 项目过程成本管理动态考核及纠偏
        5.2.1 项目基于挣值法原理的成本数据考核
        5.2.2 项目基于被动控制法的成本管理纠偏
        5.2.3 项目过程成本管理数据汇总
    5.3 项目最终目标成本考核
        5.3.1 项目最终成本核定方法
        5.3.2 机场项目最终成本数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建筑工程材料套期保值绩效比较研究 ——以螺纹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套期保值理论基础
    2.1 套期保值理论
        2.1.1 套期保值原理
        2.1.2 套期保值基本原则
        2.1.3 套期保值流程
        2.1.4 套期保值的风险问题
    2.2 套期保值和工程的联系
3 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3.1 钢铁产业链总览
    3.2 钢铁企业现状分析
    3.3 螺纹钢价格的影响因素
        3.3.1 铁矿石和焦炭
        3.3.2 螺纹钢消费用途
        3.3.3 市场因素
        3.3.4 季节因素
    3.4 钢材产业利用套期保值工具避险必要性分析
4 模型的构建和对比
    4.1 样本数据选取及指标分析
    4.2 传统套期保值模型..最小二乘法模型(OLS)
    4.3 择时套期保值模型--产业链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4.3.1 成本分析
        4.3.2 产业链分析模型
        4.3.3 BP神经网络模型
5 在工程单位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5.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5.2 基于择时套期保值的建材采购模型
    5.3 实例分析
        5.4.1 传统套期保值
        5.4.2 择时套期保值
        5.4.3 套期保值绩效对比
6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7)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相关理论
    2.1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理论
        2.1.1 风险管理理论
        2.1.2 内在价值理论
        2.1.3 价值投资理论
    2.2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基本方法
        2.2.1 相对价值法
        2.2.2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2.2.3 股利贴现模型
    2.3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
        2.3.1 国外研究情况
        2.3.2 国内研究情况
        2.3.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广汽集团基本情况及发展目标
    3.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基本信息
        3.1.2 经营现状
        3.1.3 财务状况
        3.1.4 公司股权情况
        3.1.5 职工情况
    3.2 公司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3.2.1 市场地位
        3.2.2 竞争优势
    3.3 公司发展目标情况
        3.3.1 经营目标
        3.3.2 财务目标
第四章 广汽集团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4.1 行业政策分析
        4.1.1 基本情况分析
        4.1.2 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4.2 会计政策分析
        4.2.1 金融工具
        4.2.2 营业收入
        4.2.3 政府补助
    4.3 财务报表分析
        4.3.1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4.3.2 盈利能力分析
        4.3.3 偿债能力分析
        4.3.4 营运能力分析
        4.3.5 发展能力分析
    4.4 价值估值分析
        4.4.1 市盈率与市净率法估值分析
        4.4.2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估值分析
        4.4.3 股利贴现模型估值分析
    4.5 投资风险分析
        4.5.1 外部环境面临的风险
        4.5.2 二级市场带来的风险
        4.5.3 公司层面面临的风险
    4.6 广汽集团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结论及投资建议
        4.6.1 估值结论
        4.6.2 投资对策
第五章 结论及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订立的缘起
    第一节 西方近代物流业的兴起
        (一)西方近代物流业的产生与形成
        (二)辅助外贸扩张的西方近代物流业
    第二节 列强侵华的物流需求
        (一)对华贸易扩张的需求
        (二)外商物流运输违规的行为
        (三)英国武力订约的诉求
    第三节 清政府的对策
        (一)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中国社会物流现状
        (三)传统的御夷之策
第二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的内容
    第一节 货物税率类约章
    第二节 码头货栈类约章
    第三节 物流交通设施类约章
        (一)公路类约章
        (二)航运类约章
        (三)铁路类约章
        (四)航空类约章
    第四节 电信通讯类准条约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特权与外商在华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协定关税特权扩大货物流量
        (一)协定关税前后的货物流量
        (二)进出口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三)协定内地关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第二节 沿海及内河航权与外商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一)沿海航运物流业
        (二)内河航运物流业
    第三节 通商口岸设栈与外商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一)外商货栈入侵沿海口岸
        (二)外商货栈业在内河口岸的扩张
    第四节 租界筑路权与外商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租界道路规划
        (二)租界公路物流的形成
    第五节 铁路筑路权与外商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筑路权益的实现
        (二)铁路物流业的入侵
        (三)外商铁路物流规模的形成
    第六节 经营电线特权与外商电信业的形成
        (一)列强电报系统的建立
        (二)租界电话网络的建立
第四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的雏形
    第一节 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
    第二节 近代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一)对外商航运物流的认识
        (二)官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三)商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第三节 近代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初步规模
        (一)自主设栈意识的萌发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
    第四节 近代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一)对铁路权益的认识
        (二)早期筑路的尝试
        (三)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第五节 近代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初步格局
        (一)对租界公路物流的认识
        (二)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兴起
        (三)公路物流业初步规模的形成
    第六节 近代民族电信业的初步规模
        (一)对电信权益的认识
        (二)近代民族电报业的初步规模
        (三)近代民族电话业的初步规模
第五章 收回主权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裁厘促进民族铁路物流的发展
        (二)强烈的铁路主权意识
        (三)民族铁路联运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裁撤厘金促进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发展
        (二)民族公路联运物流网络的形成
        (三)民族公路物流运输的经营情况
    第三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一)收回航权须发展民族航运业
        (二)航运政策与机构的统一
        (三)民族水陆联运体系的形成
        (四)民族航运物流网络的扩大
    第四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一)实现航权自主的前提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第五节 收回电信权的筹划与民族电讯通信体系的形成
        (一)收回电信权须发展民族电信业
        (二)民族电报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三)民族电话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第六章 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格局
    第一节 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在华物流业
        (一)外商在华物流业规模
        (二)外商物流业的优势地位
    第二节 具有双重性质的民族物流业
        (一)民族物流业的近代化转型
        (二)近代民族物流业的规模
        (三)近代与封建性质的杂糅
        (四)依靠国外技术发展
    第三节 中国近代物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商业的发展
        (二)促进工业的发展
        (三)促进商业信息的传播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9)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自利性
        一、上市公司文字叙述的模糊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盈余管理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报告的失真问题
        一、律师事务所IPO尽职调查报告失真导致“业绩变脸”
        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失真导致“资本消失”
        三、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失真导致“评级失灵”
        四、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失真导致“资产缩水”
    第三节 我国证券散户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
        一、详尽披露导致的“过犹不及”问题
        二、专业性导致的“知识壁垒”问题
        三、散户投资者自身抗拒分析披露信息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模糊且分散
        一、规定模糊导致了低廉的违法成本
        二、规定分散导致了高昂的披露成本
        三、披露立法的困境
    第二节 信息的单向棘轮:“数量至上”的误区
        一、披露信息“大爆炸”的单向棘轮
        二、数量问题导致了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三、数量问题导致了投资者成本收益的失衡
        四、数量问题引发了潜在的其他影响
    第三节 “伞形”利益关联体系下监督的缺位
        一、保荐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二、证券服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三、监管机关所面对的利益诱惑
第三章 中美案例及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典型案例显示信息披露造假技术不断提升
        二、监管趋严以及新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蓝天案件”与“安然、世通事件”
        二、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分析
        一、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三、技术进步对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路径
    第一节 实现立法上的“刚柔并济”
        一、转移立法重心,实现“以柔克刚”
        二、制定标准模板,实现“以刚制柔”
    第二节 保证“看门人”的独立性
        一、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
        二、增加同行评审环节
        三、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三节 完善监管督察机制和证券诉讼制度
        一、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
        二、完善相关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第五章 “法律+技术”视角下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节 完善信息披露评级机制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机制简析
        二、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
    第二节 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
        一、顺应信息披露的单向棘轮
        二、以个性“化繁为简”
        三、双轨体系与双重标准
    第三节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一、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原因
        二、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路
        三、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沪深证券交易所2015年6月1 日—2018年12月31 日间上市公司统计表
    附录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个人投资者中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
致谢

(10)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全文结构
    1.4.主要创新
第2章 资产定价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2.1.资产定价理论回顾
    2.2.资产定价主要方法
    2.3.资产定价文献综述
    2.4.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回顾
    2.5.本章小结
第3章 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和多因子资产定价
    3.1.FF多因子定价模型中的股票收益率
    3.2.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成因分析
    3.3.公司股票收益率公式推导
    3.4.基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多因子定价模型
    3.5.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因子定价模型中经营基本面因素研究
    4.1. “投资异象”的经营基本面因素分析
    4.2.A股经营基本面因素的对经济“晴雨表”的分析
    4.3.经营基本面因素与股票收益率横截面研究
    4.4.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因子定价模型中投资者情绪因素研究
    5.1.投资者情绪表现形式和度量指标
    5.2.A股市场整体投资者情绪指数研究
    5.3.个股投资者情绪因素研究
    5.4.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因子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
    6.1.A股市场发展及数据样本
    6.2.定价因子构建与分析
    6.3.定价因子比较与选择
    6.4.不同多因子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比较和分析
    6.5.稳健性检验
    6.6.本章小结
第7章 多因子定价模型在配对交易中的应用
    7.1.配对交易现状
    7.2.多因子模型在配对交易中的应用
    7.3.实证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8章 论文总结
    8.1.结论与启示
    8.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四、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行情分析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可转债价值偏离的影响因素研究[D]. 王晋雅.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HD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D]. 周玉亭.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LS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李孟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哈尔滨机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研究[D]. 陈欣培.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建筑工程材料套期保值绩效比较研究 ——以螺纹钢为例[D]. 王姗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12)
  • [7]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D]. 矫健. 兰州大学, 2020(01)
  • [8]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D]. 熊辛格.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孟铂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10]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在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D]. 干伟明. 南京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1999年12月钢材市场价格分析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