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夜间配戴的角膜塑形镜(OK镜)在低、中度近视青少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90例(17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平均年龄(10.5±2.2)岁。分别于配戴OK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定期随访。戴镜后18个月进行二次验光。观察戴镜前及戴镜18个月后等效球镜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E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K1、K2、平均K)、眼压等,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患者的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46例88眼,-0.5~-3.0 D)和中度近视组(44例88眼,-3.25~-5.75D),比较两组间屈光度增加和眼轴增长的差异。按照年龄分为3组,A组(≤9岁)、B组(9岁<年龄<12岁)和C组(≥12岁),比较屈光度增加和眼轴增长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在低度和中度近视组中再以年龄分组,分别比较屈光度增加和眼轴增长在组间的差异。结果患者戴镜前屈光度为(-2.93±1.09)D,眼轴长度为(24.73±0.78)mm。戴镜后各个复查时间点的裸眼视力均优于戴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18个月后患者眼轴长度、屈光度、K1、K2及平均K与戴镜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眼轴增长量和屈光度增加量与初始年龄、初始角膜E值、初始眼轴长度、初始屈光度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低度近视组的屈光度增加和眼轴增长显著大于中度近视组(P<0.01)。按照年龄分组后,屈光度增加,A组>B组=C组;眼轴增长,A组>B组>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低度近视组中,无论是屈光度增加还是眼轴增长在最低龄患者(≤9岁)中都是变化最快的。结论配戴OK镜具有一定矫正近视效果,低龄、低度近视患者的屈光度增加和眼轴增长均更为迅速。

论文目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镜片
  •     1.2.2 检查仪器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资料
  •   2.2 检查结果
  •     2.2.1 裸眼视力
  •     2.2.2 二次验配和初次验配比较
  •     2.2.3 各个参数和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增加的相关性分析
  •     2.2.4 低度和中度近视组屈光度增加及眼轴增长
  •     2.2.5 不同年龄组屈光度增加及眼轴增长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徐建敏,张士胜,刘佳成,吴彦霖,胡起维,张琼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眼轴,屈光度,青少年

    来源: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

    分类号: R778.11

    页码: 246-251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46K

    下载量: 15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