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冰厚观测分析

2016年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冰厚观测分析

论文摘要

极区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固定冰普遍存在于其沿海地区,中山站周边固定冰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达到最厚。海冰厚度是海冰的重要参数之一,2016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3个站点(S1、S2、S3站点)共布放了4套温度链浮标,包括1套SIMBA (Snow and Ice Mass Balance Array)温度链浮标和3套太原理工大学温度链浮标(TY温度链浮标),SIMBA温度链浮标每天观测4次,TY温度链浮标每小时观测1次。利用浮标观测的温度剖面以及海冰和海水间不同介质温度差异计算得到海冰厚度。在S3站点,同时布放了SIMBA温度链浮标和TY温度链浮标。温度链浮标计算冰厚和人工钻孔观测冰厚比较结果显示,S1站点TY温度链浮标计算的海冰厚度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3 cm和14.7 cm,S2站点和S3站点分别为6.6 cm、6.9 cm以及4.0 cm、4.8 cm。S3站点的SIMBA温度链浮标计算冰厚和人工观测冰厚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8.2 cm和9.7 cm。因而S3站点TY温度链浮标计算的海冰厚度更接近人工观测的结果。进一步对Stefan定律海冰生长模型进行对比,模型计算得到的海冰生长率为0.1~0.8 cm/d,生长率快于TY温度链浮标的结果,且受积雪影响明显。相比于卫星遥感反演冰厚的误差和观测时段的限制以及有限的人工观测,2种温度链浮标未来对于中山站附近海冰的长期监测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现场观测与仪器介绍
  •   2.1 观测现场介绍
  •   2.2 SIMBA温度链浮标
  •   2.3 TY温度链浮标
  •   2.4 算法介绍
  • 3 观测结果分析
  •   3.1 S1站点观测结果
  •   3.2 S2站点观测结果
  •   3.3 S3站点观测结果
  • 4 站点数据比较
  • 5 Stefan定律海冰生长模型
  • 6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郝光华,杨清华,赵杰臣,邓宵,杨勇,段培法,张林,李春花,崔丽琴

    关键词: 海冰温度链浮标,固定冰,厚度,温度,南极,普里兹湾

    来源: 海洋学报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

    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休宁县气象局,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A0605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212),极地考察后勤保障

    分类号: P731.15

    页码: 26-39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2149K

    下载量: 85

    相关论文文献

    • [1].极地多点低温低功耗高精度柔性温度链的设计[J]. 传感技术学报 2019(05)
    • [2].利用温度链对南海内波振幅的观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 [3].疫苗冷链供应的扩大策略受控温度链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09)
    • [4].一种海洋水体温度垂直方向插值方法[J]. 内江科技 2018(09)
    • [5].基于温度链浮标获取南极普里兹湾积雪和固定冰厚度的研究[J]. 海洋学报 2017(11)
    • [6].科学监管提高疫苗可及性[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20)
    • [7].自繁自养猪的人工授精[J]. 山东畜牧兽医 2014(06)
    • [8].中国海南岛东部海域内波特性观测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9)
    • [9].基于单片机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J]. 水力发电 2017(09)

    标签:;  ;  ;  ;  ;  ;  

    2016年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冰厚观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