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片测量论文_周乾坤,牛国旗,刘路坦,周功,陈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片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关节,骨关节炎,倾角,颈椎,踝关节,置换术。

线片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乾坤,牛国旗,刘路坦,周功,陈辉[1](2019)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X线片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指标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通过腰椎矢状位MRI进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曲线指数、腰椎Cobb角、骶骨倾斜角、椎体后缘切线角及椎间隙高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firrmann分级与X线片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firrmann分级增加,患者腰椎曲线指数、腰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Pfirrmann分级患者的骶骨倾斜角、椎体后缘切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曲线指数、腰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椎曲线指数(P=0.002)、腰椎Cobb角(P=0.001)、椎间隙高度(P=0.001)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上测量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侧位X线片上腰椎曲线指数、腰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厦,王君玲,曹光磊,安帅,杨光中[2](2019)在《胫骨高位截骨术相关角度的X线片测量及3D重建测量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与3D重建测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拟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22例合并胫骨内翻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计23膝,分别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及3D重建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及后倾角,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X线片测得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为(84.5±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MPTA为(8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片测得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为(87.7±2.7)°,与3D重建后测量的LDFA(88.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测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为(11.4±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PSA(12.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中,正常的解剖角度测量,单纯通过X线片测量即可提供相对可靠的结果,但是对于胫骨近端内侧角,尤其是该角度可能影响手术选择、手术预案及术后疗效等方面,3D重建后的测量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褚虹宇,薛浩文,武珂卉,杨艳艳,程凯亮[3](2019)在《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踝关节X线片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患可导致关节运动异常、活动受限、疼痛、负重障碍等,进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往临床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踝关节融合术,这种术式可造成关节运动消失、术中组织结构损伤过大、临近关节退行性改变及骨骼应力改变等~([1,2])。近年来,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关节融合术的重要替代方(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涛,孙正明,凌鸣,黄范利[4](2018)在《陕西省汉族成年人正常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陕西省汉族成年人正常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并与其他地区人群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收集自2015-01—2017-06完成的120例正常成年人踝关节X线片,男60例,女60例。测量以下参数:踝穴前后距(APG),踝穴弧长(TiAL),踝穴前后倾斜角度(APA),胫骨下段最厚处长度(MTiTh),踝穴前点与胫骨下段最厚处平面的距离(MDA),踝穴顶点与胫骨下段最厚处平面的距离(MDV),距骨滑车长度(TaAL),距骨滑车的半径(SRTa),踝穴宽度(TiW),距骨宽度(TaW),踝部宽度(MalW),胫骨面长宽比(MTiTh/TiW),距骨面长宽比(TaAL/TaW),踝部宽度与踝穴宽度比(MalW/TiW)。将测量参数与韩国人及中国西南地区人群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陕西省汉族成年人男性与女性正常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中TiW、TaW、MalW、TiAL、MTi Th、APG、MDA、MDV、TaAL、MTiTh/TiW、TaAL/TaW、MalW/Ti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PA、SR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韩国人比较,陕西省汉族人群MDA值更小;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比较,陕西省汉族人群TaAL/TaW值更小;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汉族成年人正常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存在性别差异,大部分参数与韩国人及中国西南地区人群参数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栋,苏秀云,王华琼,孙大炜,赵鹏[5](2018)在《基于髋关节正位X线片可测量髋臼假体方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回顾以往基于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方位的方法,提出更加可靠的测量工具。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基于髋关节正位X线片拟合臼杯开口椭圆的新方法,并测量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臼杯的前倾角和倾斜角。由4名骨科医生完成信度实验,评价该测量方法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信度。结果椭圆二次导数函数图可知,椭圆切线斜率的变化率在长短轴附近最小,距离长短轴端点越近,所选拟合点对拟合椭圆形态的影响也最小。观察者内信度表明:前倾角和倾斜角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16(95%CI:0.858~0.954)和0.948(95%CI:0.910~0.972)。观察者间信度结果为:前倾角和倾斜角的组间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93(95%CI:0.821~0.941)和0.937(95%CI:0.892~0.966)。结论基于椭圆导数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方位的新方法,可以用于临床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位置。(本文来源于《分子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6](2018)在《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高度,提出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3种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测量侧位X线片上C2~7椎间盘高度。根据Pfirrmann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解剖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Ⅰ~Ⅱ级)、自然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Ⅲ级)和病理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Ⅳ~Ⅴ级),比较分析3组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9.6)岁,男性57例,女性39例;59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为混合型颈椎病。解剖高度组椎间盘平均高度为(7.7±1.2)mm,自然高度组为(7.1±0.9)mm,病理高度组为(5.9±1.0)mm,3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3~4、C4~5、C5~6、C6~7椎间盘解剖高度和自然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的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 mm(0.62,0.65)、6.95 mm(0.63,1.00),7.75 mm(0.49,0.85)、6.10 mm(0.89,0.43),7.75 mm(0.59,0.77)、6.95 mm(0.66,0.91)和7.85 mm(0.61,0.89)、5.95 mm(0.86,0.73)。结论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有解剖高度、自然高度(退变高度)和病理高度3种状态。颈椎病前路手术时应关注术前椎间盘高度,撑开至自然高度为宜。(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孔庆波,李宝林,陈福来,赵巍,马立学[7](2018)在《X线片测量髌骨外倾角在髌股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髌股关节病患者,髌骨外倾角的大小范围对髌股关节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实验组收集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50±4)岁。临床上就诊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科患者,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及屈伸活动受限,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感染,关节外伤,符合髌股关节病诊断标准病例214例,共计214膝。拍摄X光下膝关节屈膝髌骨30°时轴位片,测量髌骨外倾角的大小。对照组收集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1±3)岁,无膝关节病及疼痛的病例60例,共计60膝,拍摄X光下膝关节屈膝髌骨30°时轴位片,测量髌骨外倾角的大小。结果实验组测得髌骨外倾角在18.5°~35.2°之间,髌股关节病患者X光下膝关节屈膝髌骨30°时轴位片髌骨外倾角增大。对照组测得髌骨外倾角在7.7°~18.7°之间,X光下膝关节屈膝髌骨30°时轴位片髌骨外倾角在正常范围。结论髌骨外倾角的测量对于髌股关节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X光下膝关节屈膝髌骨30°时轴位片见髌骨外倾角增大并伴有关节疼痛患者可以考虑髌股关节病诊断,可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陈康[8](2018)在《一种新的在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在前后位X线片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前倾的简便方法,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模拟拍摄髋臼假体不同前倾角度的前后位X照片,叁位测量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新方法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将测量值与标准前倾角进行比较以评估本方法的准确性。由同一测量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和已报道的4种不同的方法(Lewinneck、Hassan、Liaw、Pradhan)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与标准前倾角比较,评价5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27例病人27例髋关节拍摄双髋关节CT和X线片,同一测量者在X线片上使用自行设计的方法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以CT测量值作为金标准,将测量值与CT测量值进行比较来评估自行设计方法在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准确性。模拟拍摄投照中心在耻骨联合的骨盆正位片和投照中心在髋臼的髋臼正位片,由同一测量者使用自行设计的方法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来研究投照中心在髋臼和耻骨联合测量值的差异。结果:1.应用自行设计的新方法叁位测量者的测量值与标准前倾角的误差分别为(0.04±0.57)、(0.07±0.47)、(0.11±0.55);测量值与标准前倾角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同一测量者把自行设计的方法与4种不同的方法(Lewinneck、Hassan、Liaw、Pradhan)比较,Lewinneck、Liaw和自行设计的方法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小,是相对比较准确的,Hassan和Pradhan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误差较大,是相对不准确的。Lewinneck、Liaw两种测量方法误差分别为(-0.09±0.42)、(0.21±0.60),测量值与标准前倾角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assan、Pradhan两种测量方法误差分别为(1.14±0.87)和(1.48±1.24),测量值与标准前倾角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使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在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值与在CT上测量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应用自行设计的方法测量的投照中心在髋臼的测量值比投照中心在耻骨联合的测量值大,二者差值在3.16°-5.88°范围内,且二者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不能在以耻骨联合为投照中心的X线片上测量值简单加上一个数值就等于是标准前倾角。结论:应用新设计的方法在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是准确的。与已报道的4种测量方法(Lewinneck、Hassan、Liaw、Pradhan)相比,我们自行设计的方法测量的结果准确,误差较小,测量过程简便,为临床工作中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提供了一个选择。(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武建运[9](2017)在《膝骨性关节炎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与分析,明确该组人群下肢解剖和力学轴线的特征性变化。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数据和具有血管病变而无膝关节病史患者下肢CTA扫描数据。将具有血管病变而无膝关节病史患者作为正常人组,共20例40膝,男7例,女13例,年龄24-72岁,平均63.2岁;将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关节炎组,并将关节炎组分为内翻膝组和外翻膝组,共53例100膝,男10例,女43例,年龄52-80岁,平均64.7岁。测量股骨角(F角)、胫骨角(T角)、关节间隙角(JS角)、股胫角(FT角)、髋-膝-踝角(HKA角)、膝生理外翻角(KPV角)及股骨头颈偏距(offset)。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人组为F角79.9°±2.3°,T角93.8°±3.7°,JS角1.7°±1.0°,FT角175.4°±4.0°,HKA角181.4°±4.1°,KPV角6.0°±1.0°,股骨头颈偏距38.5mm±6.5mm;骨关节炎组为F角81.4°±3.5°,T角94.6°±2.7°,JS角2.1°±2.5°,FT角178.1°±6.3°,HKA角184.3°±6.9°,KPV角6.2°±1.5°,股骨头颈偏距38.1mm±9.2mm。KPV角在内翻膝(6.5°±1.4°)和外翻膝(5.5°±1.5°)之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6,P=0.005);KPV角与患者年龄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41,p=0.016)。股骨偏心距与KPV角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946,p=0.000)。结论膝骨关节炎平均膝关节生理外翻角为6.2°,并且与年龄、股骨偏心距呈正相关。内翻膝的平均膝关节生理外翻角大于外翻膝约1°。膝骨关节炎下肢力学参数的改变可能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对患者的下肢全长等比例X线片进行测量评估,取得下肢力学轴线数据作为参照,可使得TKA术中截骨策略变得更加合理、个体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武建运,左建林,刘潼,高忠礼[10](2016)在《膝骨性关节炎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与分析,明确该组人群下肢解剖和力学轴线的特征性变化。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数据和具有血管病变而无膝关节病史患者下肢CTA扫描数据。将具有血管病变而无膝关节病史患者作为正常人组,共20例40膝,男7例,女13例,年龄24~72岁,平均63.2岁;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关节炎组,并将关节炎组分为内翻膝组和外翻膝组,共53例100膝,男10例,女43例,年龄52~80岁,平均64.7岁。测量股骨角(F角)、胫骨角(T角)、关节间隙角(JS角)、股胫角(FT角)、髋-膝-踝角(HKA角)、膝生理外翻角(KPV角)及股骨头颈偏距(offset)。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人组F角(79.9±2.3)°,T角(93.8±3.7)°,JS角(1.7±1.0)°,FT角(175.4±4.0)°,HKA角(181.4±4.1)°,KPV角(6.0±1.0)°,offset(38.5±6.5)mm;骨关节炎组F角(81.4±3.5)°,T角(94.6±2.7)°,JS角(2.1±2.5)°,FT角(178.1±6.3)°,HKA角(184.3±6.9)°,KPV角(6.2±1.5)°,offset(38.1±9.2)mm。KPV角在内翻膝(6.5±1.4)°和外翻膝(5.5±1.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P=0.005);KPV角与患者年龄之间有相关性(r=0.241,P=0.016);股骨偏心距与KPV角之间有相关性(r=0.946,P=0.000)。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平均膝关节生理外翻角为6.2°,并且与年龄、股骨偏心距呈正相关。内翻膝的平均膝关节生理外翻角大于外翻膝约1°。膝骨性关节炎下肢力学参数的改变可能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在TKA术前对下肢全长等比例X线片进行测量评估,取得下肢力学数据作为参考,可使得术中截骨变得更加合理、个体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6年09期)

线片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与3D重建测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拟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22例合并胫骨内翻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计23膝,分别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及3D重建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及后倾角,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X线片测得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为(84.5±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MPTA为(8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片测得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为(87.7±2.7)°,与3D重建后测量的LDFA(88.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测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为(11.4±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PSA(12.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中,正常的解剖角度测量,单纯通过X线片测量即可提供相对可靠的结果,但是对于胫骨近端内侧角,尤其是该角度可能影响手术选择、手术预案及术后疗效等方面,3D重建后的测量更为准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片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周乾坤,牛国旗,刘路坦,周功,陈辉.腰椎间盘突出症与X线片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吴厦,王君玲,曹光磊,安帅,杨光中.胫骨高位截骨术相关角度的X线片测量及3D重建测量差异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

[3].褚虹宇,薛浩文,武珂卉,杨艳艳,程凯亮.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踝关节X线片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及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4].王涛,孙正明,凌鸣,黄范利.陕西省汉族成年人正常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测量[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5].李栋,苏秀云,王华琼,孙大炜,赵鹏.基于髋关节正位X线片可测量髋臼假体方位[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8

[6].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

[7].孔庆波,李宝林,陈福来,赵巍,马立学.X线片测量髌骨外倾角在髌股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8].陈康.一种新的在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方法[D].河北医科大学.2018

[9].武建运.膝骨性关节炎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测量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7

[10].武建运,左建林,刘潼,高忠礼.膝骨性关节炎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测量与分析[J].中国骨伤.2016

论文知识图

1X线片测量示意图手术前后患者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测2-4CBCT灰度值计算图Fig...不同部位X线片测量方法侧位X线片测量指标示意图

标签:;  ;  ;  ;  ;  ;  ;  

线片测量论文_周乾坤,牛国旗,刘路坦,周功,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