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引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王保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黄寨中学744200
摘要:中学地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组成,一贯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而今,更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列入三大课程目标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事实上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手段,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学家卢家楣教授就指出: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教师自身对地理科学的情感培养;二、激发学生的情感,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第三,做好课后工作,强化师生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兴奋点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组成,一贯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而今,更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列入三大课程目标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
事实上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手段,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学家卢家楣教授就指出: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的运用,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找出他们的“兴奋点”,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呢?总结这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教师的情感,寻求“共鸣点”
人类的情感具有相互影响和感染的功能,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出现情感的共鸣现象。教学过程也同样如此,师生的情绪状态会彼此影响、相互感染,形成交流回路。由此可见,培养教师的情感,寻求情感的“共鸣点”,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我觉得这方面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一位地理老师,如果不是因为喜欢地理而教地理,而是出于谋生的需要,这样的老师往往对地理学科趣味平平、情感淡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流露出一点点学地理没有意义、没用等消极的情感因素,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相反,优秀老师不止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更是将自己对学科的兴趣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起带给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忱和兴趣,而且能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不论是本身就是学地理的,还是半路出家改行教地理的,抑或是兼职教地理的,都应该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对地理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同身受。
其次,地理老师还要学会对情感进行适当的表达。
适当的情感表达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不适当的情感表达则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不良的效果。比如说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学科,缺乏理解接受地理新概念,新知识的心理认知基础,学生往往出现学地理到底有什么用处的疑问和对学地理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从初一开始我就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七年级上册“经纬线和经纬度”教学中,这个地方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学起来很费劲。这时,我就请学生把经纬线同教室中的排与列相联系、与电影院的排与列相联系,从而掌握经纬线的基本分布;而后通过第几排第几列引申到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最后以某同学在海上遇难,发出求救信号,根据他提供的经纬度实施救援。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我的手势、比喻化繁为简,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将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可以说,情感就像地理学科中的催化剂一样存在于每一节课的始终,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它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找准“兴奋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在短暂的一节课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很值得探讨。其实,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结构,寻求和制造“兴奋点”。所谓兴奋,即精神振奋或激动,“兴奋点”则是能激起学生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景痕迹。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蕴含着复杂的内在机制,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与总体布局,也涉及到教学中各个环节具体的安排以及彼此的联系。
首先,找准新课导入中的“兴奋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找准新课导入的“兴奋点”意义重大。以情感为“兴奋点”,其作用就在于揭开一堂生动活泼课的序幕。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调节好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合乎教材的逻辑性,或者是使情感的蕴酿与教材一致。
情感教学心理学专家卢家楣教授指出:“当被教育者(包括教育者)在一定的环境中时,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涉及的就是情调。而情境教学影响的也主要是被教育者的情调,它通常伴随着知觉而油然发生,更多地受环境刺激的直接影响。”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众多的民族”中,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在这节课中,首先要“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哓之以理”。为此,我首先播放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很自然地就联系到我国众多的民族;而后我们再通过展示一些少数民族中杰出的人物或一些物品,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探索的欲望也更强烈。像这样在教学中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气氛,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产生情感,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如《西北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是短暂的,在良好的开端后如何持续吸引其注意力就是一个很值得细细研究的课题。我想这就要说到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的情感交流,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互相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处于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卢家楣教授的研究告诉我们,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交流中不断地准确地找出学生的“兴奋点”。
1.尊重学生情感,以理解为“兴奋点”。
运用这一原理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事例很多,这里举个小李老师的例子:小李老师新到学校的学生比较活跃,活跃到大部分任课老师都觉得头疼———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能充分发挥想象,想得无边无际。针对这种情况,小李老师有所准备后开始上课—地球的形状。果然,上课没多久,学生就开始问他有关外星人的情况。这时候,小李老师就发出感叹:你们知道的真多!知识面可真广!要是我们的古人能有你们这样开阔的知识面就好了,估计他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会缩短很长时间。那么你们知道古人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觉得老师表扬了自己,更觉得应该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立刻,会的同学回答,不会的在书上找,思维转回了课堂。后来,老师们发现,学生们最爱上的课是地理课,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地理老师喜欢我们、尊重我们。原来,交流达到了沟通,理顺了师生间的关系,达到了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师生处于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教学活动的效果就会明显。
2.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交融为“兴奋点”。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经常和学生接触,掌握他们的“脉搏”,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他们的语言或者他们熟悉的语言,往往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兴奋的情绪。在学习八年级上册“34个省级行政区“时,我们学习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每讲一个,我们都请学生说一说当地知名的人和事,并对其稍作点评。比如讲内蒙古的,学生提到了大草原,提到了蒙牛,我就顺便帮他们提到了腾格尔、凤凰传奇的杨魏玲花;讲到广东,学生提到了喜欢煲汤,更提到歌手周笔畅等等,这时候我就提了一下广东话,学生立刻想到粤语,还有的主动表演了粤语歌曲。这样的气氛下,教学的效果、教育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运用幽默的语言,以激情为“兴奋点。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漫长的。地理课安排在下午的比较多,若是教学中使用平淡的语言,昏昏欲睡的同学应该不止一个两个,那些没睡的听起课来也很费力,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句来调节学生疲倦的大脑,效果大有改观。在讲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时,书上略提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时候,我就提到:“夜长梦多”这个成语用在什么季节最适合?为什么到了夏天下午上课的时间比较迟,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同学比较多啊?学生也觉得很奇怪,兴趣立马被勾起来了,睡觉的同学也被邻座的推醒了。然后我们一起思考,得出了结论。最后我还告诉学生:“所以夏天打瞌睡的同学老师舍不得批评他,因为这和昼夜长短有关,又进一步和地球公转有关,自然规律,我没法批评!当然,如果你中午能够休息一下,就可以人定胜天了,保证不会打瞌睡!”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规律,也能把自己的瞌睡虫赶走。另外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运转的方向表现不一致,学生很容易困惑。这时,我们一方面通过地球仪演示,另一方面采用学生学过的诗句作提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提到熟悉的古诗学生精神一下子就来了,再根据观察便理解了方向的不一致其实是因为观察角度的差异。像这样的语言多来几次,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
4.关注课堂情境,以适应为“兴奋点”
实实在在地说,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每个学生来说总有“走神”的时候,问题是怎样及时抓回学生思维的“缰绳”。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应激具有最典型的适应性功能,可通过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来充分调动人体内各种资源,去应付一系列事变。记得有一次上午第四节课是地理课,我正在教“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外面却传来烤肉串的香味,引得不少学生“走神”起来。离下课就十分钟时间,此时学生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于是我做了个深深的闻香动作,同时说:“是烤肉的味道!哪里的烤肉串比较有名?为什么?”学生先是大笑,接着注意力便转移到了课堂上来。
5.实施鼓励政策,以表扬为“兴奋点”。
初中学生,不大不小,情绪波动大,适宜的表扬会使他们心情激奋;相反,在批评状态下,思维受压抑,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冷眼”。手段尽管简单,却很有效。在学习盐城地理时,我请学生举例盐城的农产品。起先没人回答,出现了冷场。后来一个学生犹犹豫豫地说了“伍佑的糖麻花”,我立马伸出大拇指,说:“真棒!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刚表扬了他,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不少的小手,纷纷要求回答,课堂的教学气氛非常热烈。这样,我通过表扬机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过程染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变“苦学”为“乐学”,给学生以“乐此不疲”的力量。
第三,做好课后工作,强化师生的情感。
师生情感交融是一门艺术,短暂的课堂教学后,课后的师生情感强化同样也很重要。
一方面,教师需要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反思。这里的反思不仅需要考虑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善于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情感上的波动,思考能否更为充分地利用一些积极的情感信息,并对出现的一些消极的情感信息能够相机诱导,思考如何将消极转化为积极,在备下一节课时,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备课及课堂教学之中,知学生之所想,释学生之所疑,达到真正感染学生学习情绪的目的。当然,这里的反思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为我们撰写学术论文提供素材。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和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的情感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一个个案。尽管我们地理教师一般课都比较多,但你课后每次只要抽个三两分钟,或答疑解惑,或亲切交谈,或特别表扬某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你会发现那些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只会表现得更好,因为他们觉得被老师重视了,觉得老师喜欢自己、关心自己,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了。这种情感上的交融不仅能使师生情感加深,同时教学效果也会很好,带给我们的将是师生双赢。
总体来说,在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学还需要从方方面面入手,我只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仅作抛砖引玉,有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3]桑艳玲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J].教育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