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论文_焦晓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流动人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动人口,城市,少数民族,民族,国家民委,经济,东北地区。

城市流动人口论文文献综述

焦晓云[1](2019)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英国观照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和最先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其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先后出现过。为解决城市贫困和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问题,英国政府由开始的被动应对到后来的主动作为,综合采取系列措施后较为妥善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其他国家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借鉴。英国城镇化经历了叁个阶段: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阶段、实现高度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发展与完善阶段。英国政府采取了废除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藩篱、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和发展、通过立法改善居民生活、以"田园城市"理念同步解决城市和农村问题等措施,大大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英国的政策措施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启迪: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积极高效的政府干预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条件、社会福利制度均等化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教育是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治本之策。(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汤夺先,刘辰东[2](2019)在《族裔特色经济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郭郡郡,刘玉萍[3](2019)在《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使用模糊数学法对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并采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的"两步法"估计框架,实证检验了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好,但政治参与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差,且不同城市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具有显着差异;可行能力不仅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当前居留选择有显着影响,亦是流动人口在进行居留时限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9年11期)

彭建军,刘荣[4](2019)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突出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10个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应体现均等化、以人为中心的目标。外来人口从进入城市到获得市民待遇、融入城市生活还面临较多障碍,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城市化和市民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特定群体。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应关注叁个突出问题:一是城市政府如何在城市化、市民化的环境和空间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协调民族关系,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责任;二是如何做到既考虑到民族因素,又不突显民族身份,实现普惠性、均等化、长期性以及公平而有差异的市民化和社会治理目标;叁是新时代如何贯彻党和政府民族民生政策,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人人共享的城市社会"目标。面对新时代对城市民族工作的要求,需要提升城市行政职能、公平配置公共资源,优化和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姜茂敏,郭佩佩,叶俊[5](2019)在《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实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流动人口的幸福感更多来自所在城市的被尊重和生活上处处体现的公平。因此,重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设计,重点是以"公平"为原则,赋予流动人口平等享有参与政治、就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等权利。建议利用好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机制,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本文来源于《科学发展》期刊2019年11期)

陈雪玉[6](2019)在《人才效益视角下城市流动人口治理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政府作为重要责任主体,以权利逻辑为主线,逐渐推动形成了以服务为中心的城市流动人口治理体系,有力保障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迈入新时代,面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流动人口服务缺口扩大、民生支出压力增加等多重挑战,城市基层政府应当把效益标准与权利逻辑融合起来,优化调整流动人口服务政策,着力发挥高素质流动人口的人才效益,促进流动人口治理实现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奇松,高爽,陈倩,谢小芳[7](2019)在《正确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促进大连经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很多外地人才进入大连,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正确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有利于大连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集聚,满足政府、社会、企业的多(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9-11-19)

刘金凤,魏后凯[8](2019)在《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流动已经由劳动力个人流动模式转变为家庭流动模式,进入了人口迁移的第二个过程,即劳动力及其家庭成员在流入城市长期定居,进行永久迁移。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289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研究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城市公共服务显着影响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越强。通过群体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更强,而在农民工群体内,与第二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影响更强。进一步通过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入时间越长、收入水平越高、拥有自有住房、家属随迁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需求更大,永久迁移意愿更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趋势,进而遏制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镇规模两极分化,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马晓云[9](2019)在《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鉴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构成多样、分布地域广泛、敏感性强的特点,以及这一群体治理面临的制度、管理及群体自身的制约,铜陵市应依据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总要求,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模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题,平衡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协调好民族问题与民间信仰关系,多管齐下、协同治理,大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城市民族关系。(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姜雯媛[10](2019)在《南宁市探索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2月,南宁市户籍总人口有773.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48.7万,登记在册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73.5万人,占总流入人口的63.8%。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南宁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0-25)

城市流动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流动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1].焦晓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英国观照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2].汤夺先,刘辰东.族裔特色经济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J].西北民族研究.2019

[3].郭郡郡,刘玉萍.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9

[4].彭建军,刘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突出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10个城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姜茂敏,郭佩佩,叶俊.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实证考察[J].科学发展.2019

[6].陈雪玉.人才效益视角下城市流动人口治理创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张奇松,高爽,陈倩,谢小芳.正确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促进大连经济发展[N].大连日报.2019

[8].刘金凤,魏后凯.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9

[9].马晓云.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9

[10].姜雯媛.南宁市探索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N].中国民族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活力魔方”,打工子弟集装箱社区活...本地市民与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趋势对...年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方向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异质...六城市流动人口来到所在城市的...不同方向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异...

标签:;  ;  ;  ;  ;  ;  ;  

城市流动人口论文_焦晓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