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霞(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采集的200份血标本,观察血标本的放置时间、采集部位、血液标本量以及送检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00份血标本的检测中出现误差的有20份,占总标本量的10.0%,其中放置时间、采集部位、血液标本量以及患者心理均为产生误差的因素。结论:血液检验质量与所采集的血标本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医院工作人员需实施积极地干预措施提高血标本质量,从而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血液检验质量;影响;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大型自动化分析仪器在各个检验科室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血液检验的准确度以及可靠度也越来越高。采集血标本是进行血液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采取合格的血液标本对于血液检验的准确度具有关键作用[1]。为了探讨研究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以及干预措施,本研究特对我院采集的200份血标本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我院采集的血标本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46.52±4.67)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部门审核并批准。
1.2方法
采集每位患者的静脉血,完成静脉穿刺后立即松开患者身上的止血带,10min后进行第二次抽血。采集完血标本之后立即使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器进行检测,观察血标本的放置时间、采集部位、血液标本量以及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200份血标本的检测中出现误差的有20份,占总标本量的10.0%,其中放置时间、采集部位、血液标本量以及患者心理均为产生误差的因素,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3.1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3.1.1血标本放置时间:采集完血标本如果没有立即送检,在放置过程中光照以及放置时间等因素均容易导致血标本中的红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红细胞中钾离子外移以及钠离子好血糖下降,进而对血液检验的准确度产生了影响。
3.1.2血标本采集部位:采集血标本时所选取的部位对检测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对小儿采血时通常会选择耳后静脉、额静脉以及枕静脉等,而对成年人采血时则通常选择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
3.1.3血液标本量:如果血标本量过多或者过少,会导致抗凝管中的血液发生凝固以及促凝管中的血液不凝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血液检验的可靠性。
3.1.4患者心理:通常在为患者采集血标本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从而改变了其呼吸频率和心率,而呼吸加快的话会导致其体内pH值增加、瞬间屏气则会导致其体内pH值降低。
3.2干预措施
3.2.1及时将血标本送检:当对患者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轻轻反转试管,保证血液和抗凝剂完全混合,反转过程中避免过度用力,防止损坏血液中的细胞;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导致无法及时送检,需将血标本防止在4℃的冰箱中进行保存;送检过程中应保证试管不受撞击、振动以及阳光直射,避免血标本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影响血液检验质量[2]。
3.2.2规范选取采血部位:应选取弹性较大、便于固定并且血流丰富的静脉血管进行血标本的采集,通常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贵要静脉等。若患者采血穿刺较为困难,则应在采血前对其采血部位进行热敷或轻拍,从而保证静脉血充盈以及利于穿刺。此外,若在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采血,则采取的样本为稀释后的样本,血标本的成分因药物作用而发生了改变,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3]。
3.2.3控制血液标本量:按照要求对患者血标本的采集量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对添有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更应进行控制,从而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度。若患者血压粘稠度较高,并且血液容易聚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采血操作时应保证动作的准确和迅速。在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结束时,应首先拔除穿刺的针头,随后拔除插入试管中的针头,从而保证血液标本能够完全流入试管中[4]。
3.2.4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对患者机芯血标本采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可向其讲解血液检验的目的以及采血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缓解其焦虑以及紧张等负性心理,从而有效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提升[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必须在采血以及送检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查看患者的检查项目,并对其进行完整标记,应包含患者姓名、病床号、病历号以及血标本采集时间等基本信息[6];(2)采集完血标本后立即将其送至检验室,避免血标本中部分成分出现降解以及受到污染等[7];(3)血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应为早上的7:00-8:00之间,而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应为发热初期或者发热的高峰期,复检标本的采集时间最好与第一次的采集时间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8,9]。总之,采集的血标本的质量对于血液检验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能够有效提高血标本采集的质量,进而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姜玉慧.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2(31):22-23.
[2]毛素胜.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9(04):46.
[3]孙月娥,韩君儒.血标本采集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3(10):31.
[4]张益民.关于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03(01):170.
[5]张生吉.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2009,20(7):25.
[6]焦连亭,耿洁.真空采血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J].2002,25(6):376.
[7]赵立民,容桂荣,欧镔进,杨俊,周玲,黄明炜,钱玉兰.数字技术在护士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培训中的应用[J].2009,24(19):17.
[8]白忠荣.检验标本11647份不合格原因分析[J].2009,9(10):24.
[9]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2005:95-107.
收稿日期: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