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倒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倒塌破坏机制,对策
倒塌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欢,麻琳[1](2019)在《RC框架结构基于抗连续倒塌破坏机制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连续倒塌的过程十分复杂,本文总结了RC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破坏模式及失效准则,并且阐述在竖向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受力机理。基于连续倒塌破坏机制,从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和钢筋、增加多余约束、增强柱的侧移刚度、增强纵筋的锚固和加强板的连续性五个方面展开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对策研究,为控制和预防RC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提供思路,促进了结构连续倒塌研究的系统化和定量化。(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8期)
黄远,陈桂榕,胡晓芳[2](2019)在《装配整体式结构抗连续倒塌受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压拱和悬链线阶段的受力机理,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装配整体式框架(PCF)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模型,选取A2模型对这2个阶段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将该阶段承载力与经典塑性铰理论承载力相比,定义了压拱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提高系数η和ξ,研究了跨高比、层数、配筋率等参数对结构抗倒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筋率由0.44%增加到0.88%后,压拱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_(u.a)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_(u.c)分别增加了37%和88.7%,η由1.25减少到1.22,ξ由1.06增加到1.45;顶部配筋率由0.66%增加到1.03%后,F_(u.a)增大了25%,η由1.25减少到1.20,而F_(u.c)变化很小,ξ由1.57减少到1.16;改变跨度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_(u.a)和F_(u.c)分别减小了67%和59%,η由1.33减小到1.18,ξ由1.44增加到1.59;改变梁高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_(u.a)和F_(u.c)分别减小了87.7%和59.9%,η由1.35减少到1.08,ξ由1.44增加到3.85;层数增加时,η减小,ξ增大;侧向约束的刚度对悬链线效应的影响较大,当柱相对抗弯刚度大或侧向约束的跨数多时,悬链线效应对抗力的提高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杨秋宁[3](2019)在《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文章建立典型的收进式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以备用荷载路径法为基础,采用竖向静力非线性Pushdown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备用荷载路径内力变化分析,研究了剩余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表明:除了角柱和角支座外,其他底层框架柱和隔震支座失效后其备用荷载路径均会经历梁机制、机制转换及悬链线机制3个阶段;隔震层较小的侧向约束,导致隔震支座失效后其备用荷载路径的悬链线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抗倒塌作用;初始失效位置的不同也会导致剩余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差异,对于结构中位置较为特殊的构件应予以专门设计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华,黄敏,郭洁娜,郭梦雪[4](2018)在《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影响因素与破坏机制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倒塌事件时有发生,并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当前影响结构倒塌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倒塌破坏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楼板对结构抗连续倒塌的作用不可忽略;柱失效位置和柱距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与不考虑节点影响时相比,考虑节点影响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降低;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有益;框架梁上先后作用梁机制(压拱机制)和悬链线机制,板上先后作用压膜机制和拉膜机制,但不同构件作用机制之间的耦合作用和度量指标等研究不足;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试验测试工作和倒塌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并体现到设计方法中,同时要加强偶然荷载的碰撞冲击对结构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林健康,杨文伟,包超[5](2018)在《竖向刚度不同的混合结构连续倒塌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这类竖向刚度不同的混合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利用拆除构件法,应用ANSYS/LS-DYNA对初始失效后的剩余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Pushdown方法)分析,研究其剩余结构的倒塌破坏模式、荷载变形关系,以及初始失效柱位置的不同和钢框架层数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剩余结构的倒塌破坏模式带有典型的延性变形特征,且在倒塌过程中出现位移和应力分布不连续现象;除边柱失效后剩余结构的倒塌过程仅经历了梁机制外,其余剩余结构的倒塌过程均经历了梁机制、压拱机制和悬链线机制;剩余结构的竖向承载力与初始失效柱高度呈负相关,与钢框架层数呈正相关;为剩余结构提供足够的侧向约束作用以及提高结构冗余度和备用荷载路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毛云雪[6](2018)在《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影响显着,准确分析现浇梁板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本文引入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利用此法对单柱失效的四层RC空间框架结构抗倒塌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其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势。通过对十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在底层内柱、边柱和角柱失效叁种工况下竖向抗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结构变形图、位移等值线图和位移云彩图等定性分析梁板柱协同抗倒塌过程与破坏形态,得到结构即将破坏时梁板相接处的撕裂破坏以及部分边框架梁明显的扭转效应。综合叁种工况下失效柱及相接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定量分析梁、板、柱的竖向位移变化得到不同柱失效后梁板协同变形特点以及结构变形存在明显区域性规律。从叁种工况下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在梁板协同作用下底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底层“九宫格平面”从X向划分(边柱X、Y双向划分)为6个关键截面,绘制叁种工况下Y(X)向梁板钢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具体分析柱失效后底层梁板协同受力情况;从与失效柱同层部分柱、与失效柱同轴线上部2-10层柱的两种荷载-轴力曲线图,分别得到在结构底层、在整个结构竖向基于梁板柱协同作用下的轴力重分配规律;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在坍塌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现“压拱”和“悬链线”特征,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以及梁板柱呈空间协同竖向传力方式和整体抗倒塌机制等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30)
滕楠[7](2018)在《考虑悬链线机制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极可能遭遇极端荷载,如地震、爆炸、冲击,不可避免地造成建筑结构局部损伤或者破坏,从而极可能导致大规模结构破坏或连续倒塌的连锁反应,如英国的Ronan Point公寓和美国的世界贸易中心。目前普通建筑结构一般不采用抗连续倒塌设计,且国内外对叁维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机理研究甚少。已有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抗连续倒塌机制由梁机制发展至空腹桁架机制,最后发展至材料强非线性以及几何大变形的悬链线机制。然而现有模型未能很好的考虑悬链线机制。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RC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破坏机理,揭示RC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强非线性反应的特征和规律,为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发展RC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模拟方法,开发一种可以考虑悬链线机制的抗连续倒塌分析模型。主要工作包括:(1)以漩口中学教学楼为原型结构,设计了3个单层2×2跨1/3缩尺模型。包括2个带楼板子结构和1个纯框架子结构。通过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RC框架结构在拆除中柱状态下的连续倒塌破坏过程,分析了子结构的力-位移关系受力机理和关键截面的应变发展规律。(2)对比分析了带楼板子结构与纯框架子结构试验结果,考虑楼板与纯框架相比,梁机制峰值承载力提高了145%,悬链线机制峰值承载力提高了75%。楼板显着提高了梁机制和悬链机制的承载能力,提高了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3)研究了板厚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增加板厚会导致楼板刚度大大增加,增加了梁板“压拱效应”,极大提高了梁机制承载力,然而大变形下梁板开始不协同作用,板发生冲切破坏,降低了悬链线阶段的承载力和延性。(4)利用OpenSees平台,开发出一种考虑悬链机制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模型:基于共旋坐标法的力插值纤维单元。基于共旋坐标法的力插值纤维单元的优点是在坐标转换中考虑几何非线性,在局部坐标系内考虑材料非线性,从而实现单元中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完全分开考虑。经过两个算例的验证,证明本文开发的连续倒塌分析模型能够较准确的模拟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梁机制和悬链机制,梁机制阶段主要是材料非线性起控制作用,悬链线机制阶段主要是几何非线性起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左烨,孙广俊,李鸿晶[8](2018)在《混凝土梁桥地震倒塌失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倒塌失效是混凝土梁桥地震破坏的一个重要极限状态,揭示其机制对于提高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对3种混凝土梁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倒塌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结构体系转化、桥墩受力及梁-墩碰撞作用等方面揭示了3种类型桥梁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及连续倒塌机制。研究表明:梁-墩相对位移过大是造成落梁的前提条件,而落梁时梁-墩撞击作用进一步推动加剧了桥墩破坏和整体倒塌过程。连续梁桥的地震倒塌失效是一个整体连续的过程,简支-连续梁桥和简支梁桥的倒塌失效是一个局部连续过程。简支梁桥地震倒塌过程中桥墩受到的碰撞力在3种混凝土梁桥中最大。(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杜永峰,段好才,徐天妮[9](2018)在《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和结构不同参数对倒塌机制的影响。首先通过单榀隔震框架结构的竖向推覆试验对有限元软件Seismo Struct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之后利用该软件采用非线性Pushdown分析方法,对含不同楼板类型、不同隔震支座、不同抗震设计的多组有限元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楼板增强了梁机制作用下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而对悬链线机制下的增强取决于楼板参与宽度;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梁机制、悬链线机制下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都有提高,但梁机制下的提高幅度更明显;与非隔震结构相比,由于隔震层约束的减弱,有些工况下结构梁机制的失效会延迟,而隔震层水平刚度的提高对隔震结构的竖向相对承载力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5期)
吴莉莉(WU,Lily)[10](2017)在《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工程抗连续倒塌分析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为以桁架为受力主体的空间结构,其体系构成、内力分布与框架结构有所不同,而现有的规范和研究成果对抗连续倒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框架结构,对桁架、网架等空间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桁架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了拆除构件法在空间结构中的运用,以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为工程实例,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连续倒塌分析,研究结构内力重分布的机制,对比了线性静力与非线性动力的分析结果,并研究了桁架体系抗连续倒塌的破坏机制。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探讨了拆除构件法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对线性静力法、非线性静力法、非线性动力法叁种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和对比;整理了 GSA2003、DoD2013与我国《规范》对不同分析方法,在荷载组合和构件失效准则的不同取值。(2)总结并对比了结构重要构件的判断方法,对基于概念判断的敏感性分析法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钢桁架算例进行验证,对比了不同敏感性响应参数的分析结果。(3)以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为工程实例,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构件敏感性分析;根据构件重要性系数分析结果,采用线性静力分析与非线性动力分析对结构进行失效模拟,研究结构的内力重分布机制与抗连续倒塌能力;对比了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我国《规范》中拆除构件法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4)以桁架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静力竖向推覆分析法,研究了桁架结构的失效模式与内力重分布机制,得到了桁架结构的变形-抗力曲线。(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30)
倒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压拱和悬链线阶段的受力机理,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装配整体式框架(PCF)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模型,选取A2模型对这2个阶段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将该阶段承载力与经典塑性铰理论承载力相比,定义了压拱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提高系数η和ξ,研究了跨高比、层数、配筋率等参数对结构抗倒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筋率由0.44%增加到0.88%后,压拱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_(u.a)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_(u.c)分别增加了37%和88.7%,η由1.25减少到1.22,ξ由1.06增加到1.45;顶部配筋率由0.66%增加到1.03%后,F_(u.a)增大了25%,η由1.25减少到1.20,而F_(u.c)变化很小,ξ由1.57减少到1.16;改变跨度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_(u.a)和F_(u.c)分别减小了67%和59%,η由1.33减小到1.18,ξ由1.44增加到1.59;改变梁高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_(u.a)和F_(u.c)分别减小了87.7%和59.9%,η由1.35减少到1.08,ξ由1.44增加到3.85;层数增加时,η减小,ξ增大;侧向约束的刚度对悬链线效应的影响较大,当柱相对抗弯刚度大或侧向约束的跨数多时,悬链线效应对抗力的提高更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塌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欢欢,麻琳.RC框架结构基于抗连续倒塌破坏机制的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
[2].黄远,陈桂榕,胡晓芳.装配整体式结构抗连续倒塌受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杨秋宁.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黄华,黄敏,郭洁娜,郭梦雪.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影响因素与破坏机制的研究现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5].林健康,杨文伟,包超.竖向刚度不同的混合结构连续倒塌机制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
[6].毛云雪.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8
[7].滕楠.考虑悬链线机制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
[8].左烨,孙广俊,李鸿晶.混凝土梁桥地震倒塌失效机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杜永峰,段好才,徐天妮.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10].吴莉莉(WU,Lily).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工程抗连续倒塌分析与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