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颗粒饲料论文_于朝磊,常青,秦帮勇,王新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颗粒饲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饲料,舌鳎,大黄鱼,消化酶,研究进展,海水。

微颗粒饲料论文文献综述

于朝磊,常青,秦帮勇,王新星[1](2014)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仔稚鱼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添加0,0.10%,0.33%精胺的微颗粒饲料(F1、F2、F3)和活饵料卤虫(F4)饲喂初始体长为2 cm左右的半滑舌鳎稚鱼。养殖28d后结果表明,卤虫组(F4)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组中F2组特定生长率要显着高于F1和F3组(P<0.05)。F3组的存活率仅为60.27%,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中,F2组在14d和28d时都含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比活力,较低的亮氨酸-丙氨酸肽酶比活力。卤虫组的肠道发育情况最好,微绒毛长度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黏膜厚度略小于F2组,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饲料组中F2组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都显着大于F1和F3组(P<0.05)。研究表明,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0%的精胺(F2组)对半滑舌鳎稚鱼肠道发育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于朝磊,常青,秦帮勇,王新星[2](2013)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仔稚鱼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添加0%,0.10%,0.33%精胺的微颗粒饲料(F1、F2、F3)和活饵料卤虫(F4)饲喂初始体长为2cm左右的半滑舌鳎稚鱼。养殖28d后结果表明,卤虫组(F4)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组中F2组特定生长率要显着高于F1和F3组(P<0.05)。F3组的存活率仅为60.27%,显着低于其它各组(P<0.05)。实验结束时,饲料组鱼体内精胺含量依次为:F3>F2>F1(P<0.05)。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中,F2组在14天和28天时都含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比活力,较低的亮氨酸-丙氨酸肽酶比活力。CCK水平在14天时各饲料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8天时饲料组中F2组鱼体内含有CCK最多。卤虫组的肠道发育情况最好,微绒毛长度显着大于其它各组(P<0.05);黏膜厚度略小于F2组,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饲料组中F2组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都显着大于F1和F3组(P<0.05)。研究表明,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0%的精胺(F2组)对半滑舌鳎稚鱼肠道发育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12)

于海瑞,艾庆辉,麦康森,马洪明,José,Luis,Zambonino-Infante[3](2012)在《微颗粒饲料与冷藏桡足类对大黄鱼稚鱼消化酶活力、肠和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初始体重(13.80±0.40)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稚鱼为对象,在室内系统内进行饲养试验,研究了新开发的3种微颗粒饲料(Diet 1–Diet 3)、混合饲料(Diet 4:Diet 3和冷藏桡足类)与冷藏桡足类(Diet 5,对照组)对25—60日龄大黄鱼稚鱼消化酶活力、肠和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35和60日龄时,微颗粒饲料组鱼苗间的胰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较25日龄时高,而混合组和对照组无显着变化。除对照组鱼苗35日龄时的胰淀粉酶活力显着(P<0.05)高于25和60日龄外,其他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随着鱼苗的生长,除混合组和对照组外,各组间鱼苗肠道氨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逐渐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混合组35日龄鱼苗前中肠黏膜上有大量脂滴,而其他各组鱼苗则没有。微颗粒饲料组鱼苗肠黏膜褶皱比混合组和对照组多且深,直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可见脂滴积累,而对照组鱼苗直肠几乎没有褶皱,并缺乏脂滴。微颗粒饲料组鱼苗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胞核移向细胞外周。混合组鱼苗35日龄时肝细胞内也有脂滴,但数量在60日龄时减少。对照组鱼苗肝脏中可见类似于饥饿状态的胞间隙、细胞质塌陷和胞核固缩。以上结果表明,合适的微颗粒饲料可促进大黄鱼稚鱼消化道的发育。基于Diet 1效果优于Diet 2和Diet 3,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大黄鱼稚鱼营养和微颗粒饲料的基础配方。(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于海瑞[4](2012)在《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Ⅱ):仔稚鱼营养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国内海水鱼仔稚鱼育苗使用的人工微颗粒饲料仍依赖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微颗粒饲料的开发需要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消化特征的知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加快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和人工微颗粒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于海瑞,麦康森,马洪明,艾庆辉,段青源[5](2012)在《微颗粒饲料与冰冻桡足类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估叁种新开发的微颗粒饲料(Diet 1,Diet 2和Diet 3)、一种混合饲料(Diet 4:Diet 3和冰冻桡足类混合投喂)和冰冻桡足类(Diet 5)对25–60日龄大黄鱼稚鱼的饲喂效果。Diet 1组大黄鱼稚鱼的特定生长率(SGR,7.97%/d)和成活率(40.0%)最高,而Diet 5组稚鱼的SGR(4.15%/d)和成活率(20.4%)最低。Diet 4组稚鱼的成活率与Diet 1组差异不显着,但其SGR低于后者。从稚鱼的SGR和成活率看,叁种微颗粒饲料中,Diet 1要优于Diet 2和Diet 3。各处理组中每桶稚鱼的生物量与SGR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各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体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低于Diet 4组,但高于Diet 5组。而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脂肪含量(10.6%–13.3%)均显着高于Diet 4组(7.6%)和Diet 5组(7.2%)。尽管冷冻桡足类中C20:4n–6(AA)的含量稍低于微颗粒饲料,但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AA含量均显着高于微颗粒饲料组。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C22:6n–3(DHA)分别高于其相应饲料中的含量。相反地,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C20:5n–3(EPA)低于微颗粒饲料中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Diet 4和Diet 5组稚鱼体内AA、DHA和EPA的沉积效率高于微颗粒饲料组。研究表明,大黄鱼稚鱼可用微颗粒饲料"断奶"。基于Diet 1优于Diet 2和Diet 3,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配方。此外,有必要对各处理组大黄鱼稚鱼消化酶和消化道的变化进行研究以综合评估微颗粒饲料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于海瑞[6](2011)在《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Ⅰ):微颗粒饲料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海水仔稚鱼用微颗粒饲料开发的研究进展。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微颗粒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刘峰,艾庆辉,刘春娥[7](2011)在《水产动物微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产动物幼体微颗粒饲料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中综述了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几种微颗粒饲料造粒工艺,包括微黏合工艺、微包膜工艺、聚合反应工艺、相分离技术造粒工艺、物理机械法造粒以及混合法造粒工艺。微颗粒饲料制粒工艺是微颗粒饲料产业乃至水产育苗行业的关键技术,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制粒工艺技术研究和水产动物幼苗营养及消化生理研究的综合进展。(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1年12期)

陈笑冰[8](2011)在《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北方重要的人工养殖海水品种,属于鲆鲽鱼类的大菱鲆稚鱼(Scophthatmus maxim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稚鱼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统进行为期30天左右的生长试验,通过对微颗粒饲料中添加不同的粘合剂以及改变微颗粒饲料的加工条件,探讨粘合条件及加工工艺的改变对微颗粒饲料物理性状及养殖对象生长、存活、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分别为褐藻酸钠(SA)、卡拉胶(Car)、黄原胶(Xan)、明胶(Gel)、魔芋胶(Kon),以初始体重为48.47±10.9mg的25日龄大菱鲆稚鱼为研究对象,并以添加淀粉组(Cont)和鲜活饵料(LF)作为对照进行了35天的养殖试验。探讨不同的粘合剂对微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如悬浮性、溶失率及大菱鲆稚鱼的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菱鲆稚鱼终体长Gel组(2.66±0.1cm)显着高于Xan组(2.40±0.05cm)和LF组(2.30±0.03cm) (P<0.05),和其余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而在大菱鲆稚鱼终重上,Gel组(525.63±36.3mg)显着高于Car组(401.80±35.7mg)、Xan组(379.80±25.4mg)、Kon组(432.58±32.1mg)、Cont组(417.26±28.6mg)和LF组(306.19±9.4mg) (P<0.05),但和SA组(448±15.6mg)相比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特定生长率上,Gel组(6.7±0.2%day~(-1))显着高于Car组(6.0±0.2%day~(-1))、Xan组(5.9±0.2%day~(-1))、Cont组(6.2±0.2%day~(-1))和LF组(5.3±0.1%day~(-1)) (P<0.05),和Kon组(6.3±0.3%day~(-1))、SA组(6.4±0.1%day~(-1))差异不显着(P>0.05)。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Gel组和SA组在60日龄肠段和刷状缘膜亮氨酸氨肽酶(ANP)和碱性磷酸酶(AP)比活力均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LF组和Xan组在60日龄刷状缘膜AP酶比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根据以上结果,本文提出明胶和褐藻酸钠适宜作为大菱鲆稚鱼微颗粒饲料的粘合剂。2.研究5种不同的包膜材料,玉米醇溶蛋白(Zein)、乙基纤维素(EC)、明胶(Gel)、硬脂酸(Ste)、软脂酸(Pal)对同一基础配方微包膜饲料的物理性状和半滑舌鳎稚鱼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重为31.35±5.28mg的28日龄半滑舌鳎稚鱼为研究对象,试验周期为30天,并以生物饵料(LF)和商业饲料(RQ)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LF组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效果最佳,在半滑舌鳎稚鱼终末体重上,EC组(192.40±20.55mg)和LF组(226.83±5.97mg)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高于Zein组(161.31±5.42mg)和Gel组(163.66±4.57mg)(P<0.05)。Ste组(166.54±8.79mg)、Pal组(156.58±15.61mg)、RQ组(182.18±17.0mg)和EC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低于生物饵料组(226.83±5.97mg)(P<0.05)。在半滑舌鳎稚鱼肥满度上,EC组(5.22±0.56)和LF组(6.21±0.23)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高于Zein组(4.38±0.15)和Gel组(4.17±0.12)(P<0.05)。Ste组(4.52±0.24)、Pal组(4.25±0.42)RQ组(4.85±0.75)和EC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低于生物饵料组(6.21±0.23)(P<0.05)。在微颗粒饲料溶失率上,Zein组和Gel组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EC组在58日龄稚鱼肠段和刷状缘膜亮氨酸氨肽酶(ANP)和刷状缘膜碱性磷酸酶(AP)比活力上和RQ组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低于LF组(P<0.05),但显着高于其余各饲料组(P<0.0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乙基纤维素(EC)较为适合做微颗粒饲料的包膜材料。3.通过两种不同的制粒工艺,挤压造粒(EG)和旋转造粒(RG)制成两种微粘合饲料,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硬脂酸包膜制成两种微包膜饲料(EGC,RGC),研究这四种微颗粒饲料物理性状和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状况的影响,探索能够改进微颗粒饲料物理性状及投喂效果的加工工艺,并以生物饵料(LF)和商业饲料(RQ)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投喂LF的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效果最好,在半滑舌鳎末体长、末体重、存活率、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上均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在微颗粒干物质保留率上,RG组和RQ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显着低于EGc组和RGc组(P<0.05),并均显着高于EG组(P<0.05)。微颗粒饲料的沉降速度RG组和RQ组差异不显着(P>0.05),均显着低于其余各饲料组(P<0.05)。在58日龄稚鱼肠段和刷状缘膜亮氨酸氨肽酶(ANP)和膜碱性磷酸酶(AP)比活力上,EG、RG和RQ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显着高于EGc组和RGc组(P<0.05),均显着低于LF组(P<0.0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文认为旋转造粒能够改善饲料的水稳定性和悬浮性,包膜工艺能够提高饲料的水稳定性,但在半滑舌鳎28日龄用微颗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取得了较差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6-01)

陈笑冰,王小洁,麦康森,艾庆辉,张文兵[9](2011)在《添加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对微颗粒饲料物理性状及大菱鲆稚鱼生长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5种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分别为褐藻酸钠(SA)、卡拉胶(Car)、黄原胶(Xan)、明胶(Gel)、魔芋胶(Kon)对微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如悬浮性、溶失率及大菱鲆稚鱼的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并以添加淀粉组(Cont)和鲜活饵料(LF)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大菱鲆稚鱼终体长Gel组显着高于Xan组和LF组,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不显着。而在大菱鲆稚鱼终重上,Gel组显着高于Car组、Xan组、Kon组、Cont组和LF组,但和SA组相比并没有显着差异。在特定生长率上,Gel组显着高于Car组、Xan组、Cont组和LF组,与Kon组、SA组差异不显着。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Gel组和SA组在60日龄肠段和刷状缘膜亮氨酸氨肽酶(ANP)和碱性磷酸酶(AP)比活力均显着高于其余各组。LF组和Xan组在60日龄刷状缘膜AP酶比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各组。根据试验结果,明胶和褐藻酸钠适宜作为大菱鲆稚鱼微颗粒饲料的粘合剂。(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1年10期)

高进,艾庆辉,麦康森[10](2010)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初始体质量为(2.75±0.31)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稚鱼(15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60%、1.20%和1.80%的谷氨酰胺,并用甘氨酸调节总蛋白质水平一致,制作而成4种粗蛋白58%左右、粗脂肪16%左右的实验微颗粒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投喂大黄鱼稚鱼30 d,研究饲料谷氨酰胺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鱼稚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随饲料中谷氨酰胺含量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饲料中谷氨酰胺的添加未对大黄鱼稚鱼肠段、胰段胰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肠段氨基肽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产生显着的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未能对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产生显着的影响,可能与基础饲料中鱼粉、鱼肉水解蛋白等蛋白源所含有的谷氨酰胺已经达到或超过稚鱼吸收、利用谷氨酰胺的阈值,额外添加的谷氨酰胺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未能表现出促进效果。本实验条件下,大黄鱼稚鱼基础饲料中无需额外添加谷氨酰胺即可满足稚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S1期)

微颗粒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仔稚鱼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添加0%,0.10%,0.33%精胺的微颗粒饲料(F1、F2、F3)和活饵料卤虫(F4)饲喂初始体长为2cm左右的半滑舌鳎稚鱼。养殖28d后结果表明,卤虫组(F4)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组中F2组特定生长率要显着高于F1和F3组(P<0.05)。F3组的存活率仅为60.27%,显着低于其它各组(P<0.05)。实验结束时,饲料组鱼体内精胺含量依次为:F3>F2>F1(P<0.05)。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中,F2组在14天和28天时都含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比活力,较低的亮氨酸-丙氨酸肽酶比活力。CCK水平在14天时各饲料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8天时饲料组中F2组鱼体内含有CCK最多。卤虫组的肠道发育情况最好,微绒毛长度显着大于其它各组(P<0.05);黏膜厚度略小于F2组,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饲料组中F2组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都显着大于F1和F3组(P<0.05)。研究表明,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0%的精胺(F2组)对半滑舌鳎稚鱼肠道发育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颗粒饲料论文参考文献

[1].于朝磊,常青,秦帮勇,王新星.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4

[2].于朝磊,常青,秦帮勇,王新星.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C].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3].于海瑞,艾庆辉,麦康森,马洪明,José,Luis,Zambonino-Infante.微颗粒饲料与冷藏桡足类对大黄鱼稚鱼消化酶活力、肠和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

[4].于海瑞.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Ⅱ):仔稚鱼营养生理[J].潍坊学院学报.2012

[5].于海瑞,麦康森,马洪明,艾庆辉,段青源.微颗粒饲料与冰冻桡足类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12

[6].于海瑞.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Ⅰ):微颗粒饲料的开发[J].潍坊学院学报.2011

[7].刘峰,艾庆辉,刘春娥.水产动物微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1

[8].陈笑冰.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的相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9].陈笑冰,王小洁,麦康森,艾庆辉,张文兵.添加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对微颗粒饲料物理性状及大菱鲆稚鱼生长状况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1

[10].高进,艾庆辉,麦康森.微颗粒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论文知识图

显微镜下4种微颗粒饲料(60~80目...投喂不同量的微颗粒饲料后水中...投喂不同量的微颗粒饲料后水中...投喂不同量的微颗粒饲料后水中...4种微颗粒饲料浸泡过程粗蛋白含...4种微颗粒饲料浸泡液中有机氮D...

标签:;  ;  ;  ;  ;  ;  ;  

微颗粒饲料论文_于朝磊,常青,秦帮勇,王新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