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重分析论文-高国强,王琥,李光耀

近似重分析论文-高国强,王琥,李光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似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接法,近似法

近似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国强,王琥,李光耀[1](2015)在《基于组合近似法及直接法的几何非线性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组合近似法和直接法的混合重分析计算方法,采用组合近似法求解,提高计算效率,采用直接法构造新的基向量,提高计算精度,构造新的缩减方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高国强,王琥,李光耀[2](2013)在《基于组合近似法的自适应几何非线性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的Newton-Raphson解法,结合应用比较广泛的组合近似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几何非线性重分析方法。由于组合近似法适应于刚度矩阵改变量为小改变或中等改变,针对几何非线性中大变形,刚度矩阵改变量过大的情况,在加载步中,根据结构改变的大小和误差分析,自适应构造迭代组合近似法的迭代次数,保证组合近似法的计算精度,在整个几何非线性过程中,根据迭(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王学强[3](2013)在《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中迭代终止性判定与基向量的自适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结构重分析算法及其在结构优化中重要作用。针对基于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的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结合误差范数的概念,实现了CA算法中迭代过程终止性判定与基向量数目的自适应选定,并对精确性、收敛性及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3年14期)

黄观新,王琥,高国强,李光耀[4](2011)在《修正组合近似法及其在车架刚度重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分析是指在结构修改之后不需要重新求解平衡方程,仅需要根据初始计算结果对修改后的问题进行求解,并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针对重分析法在有限元计算中可能出现的奇异性问题,通过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对重分析法中的组合近似法(Combined approximation,CA)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重分析算法,能够解决刚度矩阵奇异的问题,并能够保持CA法的重分析精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采用修正后的重分析方法对圆柱壳和车架刚度分析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重分析方法在解决奇异性问题的同时,能够保证重分析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由两个数值算例的结果对比可知,当刚度矩阵奇异性比较高时,常用的以矩阵的伪逆代替逆的方法不可行。由此可知,修正后的重分析算法在解决奇异性问题时具有相当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8期)

张昊[5](2011)在《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的自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值算法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结构优化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价值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了涉及力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它工程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然而,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反复计算修改后的结构响应值(如位移、频率等),有时需要求解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得到最优解,对于计算复杂度较高的结构来说,分析成本往往会非常昂贵,运算时间令人无法接受,这个缺陷制约了许多优化算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所以,计算大规模结构在优化过程中的小修改问题时,非常有必要引入重分析技术,即采用原先设计方案中已经计算出的结构信息(如刚度阵、质量阵、位移、振型等)对修改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快速分析。到目前为止,所研究出的各种近似算法分为全局近似法、局部近似法、组合近似法。其中,组合近似法是将局部近似法的高效率与全局近似法的高质量相结合的有效求解方法,近年来,该算法在结构重分析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静力问题、非线性动力问题、还是拓扑优化问题,采用该算法进行重分析,都能够得到较精确的结果,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热点。组合近似法假定修正设计中的位移向量可以通过s个线性无关的基向量来线性逼近,进而将大规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转化为求解s阶线性方程组,由于基向量个数s比结构自由度小很多,所以大幅度减小了计算量。但随着基向量个数的增加,缩减后的线性方程组会呈现病态特征,计算难度增大,因此基向量个数应该取临界值,即再增加也不会使误差有大幅度的减少。然而优化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迭代过程,且每次迭代都需要确定基向量的个数,所以如何根据结构修改量自适应的选取s值,就成为了解决结构修改问题的关键步骤,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是从组合近似法的数学基础出发,研究了其基向量的本质属性以及与计算精度的关系。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结构修改量的评价标准,及其对收敛速度的影响,分析了组合近似法与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在Krylov子空间上的等价性。在此基础上,参考以往学者对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收敛策略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实现了根据结构修改量提前判断基向量个数的功能。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对如何近似求解系数矩阵的K条件数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及其自适应性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重点内容。第二章对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进行深入阐释,详细介绍了该算法在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经典的10杆桁架结构算例系统研究了结构修改量对基向量个数的影响,明确了修改量大小的评价标准,论证了组合近似法与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在Krylov子空间上的等价性,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叁章提出了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中基向量个数的预估计方法。首先证明了K条件数与谱范数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K条件数判断预处理共轭梯度法迭代次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参考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策略和组合近似法的特点,对收敛准则进行了改进,推导出根据结构修改量计算基向量个数的公式。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适用于组合近似法的近似计算K条件数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第四章通过10杆桁架结构和357梁框架结构验证了算法在静力重分析和模态重分析中的有效性;以自由度较多的货车车身结构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第五章是本文的总结和展望,对全文的研究工作做出系统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6-01)

孙睿珩,徐涛,张昊,吕岗,邱冰[6](2009)在《组合近似重分析方法的ANSYS二次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将C++强大的字符操作能力和MATLAB方便的矩阵处理功能结合起来,采用混合编程的方法开发了一个重分析模块,将精确高效的组合近似算法应用到ANSYS软件中,扩展了该软件在快速重分析方面的能力,实现了二次开发,为处理大型结构的重分析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9年S2期)

董永强,王国志[7](2008)在《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近似重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传统的结构近似重分析技术的缺点与不足,介绍BP网络的原理、算法,利用BP网络能够实现从n维设计空间到m维任意非线形映射的特点,通过不同设计变量的训练样本集对BP网络进行训练,然后输出拟合值。经过分析,证明在结构近似重分析中,采用BP神经网络能很好地实现从设计变量到结构响应之间的映射。(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8年10期)

杨志军,陈塑寰,吴晓明[8](2004)在《结构静态拓扑重分析的迭代组合近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拓扑修改的静态重分析的迭代组合近似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是两步法。首先,将新增加的自由度通过Guyan缩减方法凝聚到原始自由度上,形成凝聚方程.其次,用迭代组合近似方法求出原始自由度的近似位移,从而求出原结构自由度的位移.新增加自由度的位移可以通过恢复得到。通过板结构的加筋布局优化设计的数值例子表明,该方法对拓扑修改较大时仍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宋旭军[9](2002)在《汽轮机基础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及灵敏度近似重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力优化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振型迭加法作一次动力响应及其敏度分析会耗费大量计算时间,这样大大降低了动力优化设计的求解效率。本文即是基于此目的而提出了基于上次信息量的近似动力响应及其灵敏度的近似重分析方法,本文简称近似重分析法。文中推导了具有索氏阻尼的框架结构近似响应及其敏度的表达式;针对响应及其敏度的复数形式,作者对近似基底也取了相应的复数形式。作者结合汽轮机框架式基础实例把该近似方法应用于结构的动力优化过程,取得了满意结果。文中还讨论了近似响应重分析效果受结构优化设计变量变化的影响,及近似响应敏度重分析受载荷工况的影响。 基于工程实际问题,作者对汽轮机基础框架结构动力优化程序QJDU-C(C语言)程序进行相应的完善和维护,改进了前、后处理模块,增加图形化输出功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2-06-22)

顾宏斌,樊发芬,孙坚石[10](1994)在《结构承载能力分析中的迭代法近似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简单迭代法近似重分析技术用于复合材料结构承载能力分析之中,将简单迭代法收敛本身作为步长限制之一引入带步长限制的变步长增量载荷法,所得分析格式节约机时50%以上。存贮单元增加很少而结果却与完整分析一致。还给出了在结构重分析中简单迭代法收敛的一个必要条件。从结构力学角度来看.剩余结构不能出现运动自由度。(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近似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非线性的Newton-Raphson解法,结合应用比较广泛的组合近似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几何非线性重分析方法。由于组合近似法适应于刚度矩阵改变量为小改变或中等改变,针对几何非线性中大变形,刚度矩阵改变量过大的情况,在加载步中,根据结构改变的大小和误差分析,自适应构造迭代组合近似法的迭代次数,保证组合近似法的计算精度,在整个几何非线性过程中,根据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似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高国强,王琥,李光耀.基于组合近似法及直接法的几何非线性重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2].高国强,王琥,李光耀.基于组合近似法的自适应几何非线性重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3].王学强.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中迭代终止性判定与基向量的自适应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4].黄观新,王琥,高国强,李光耀.修正组合近似法及其在车架刚度重分析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1

[5].张昊.组合近似重分析算法的自适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

[6].孙睿珩,徐涛,张昊,吕岗,邱冰.组合近似重分析方法的ANSYS二次开发[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7].董永强,王国志.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近似重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

[8].杨志军,陈塑寰,吴晓明.结构静态拓扑重分析的迭代组合近似方法[J].力学学报.2004

[9].宋旭军.汽轮机基础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及灵敏度近似重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2

[10].顾宏斌,樊发芬,孙坚石.结构承载能力分析中的迭代法近似重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

标签:;  ;  

近似重分析论文-高国强,王琥,李光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