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者亚系统论文_郭金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解者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解者,生态系统,系统,能量,生产者,养分,生物。

分解者亚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郭金明[1](2019)在《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分解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分解者是指将失去产权保护的复杂创新知识逐步分解为简单创新知识并最终分解为常识的创新组织。知识分解者是完成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循环和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环节。现有的知识分解者比较典型的有职业教育机构、科学技术普及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此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知识生产者以及企业等知识消费者也承担部分知识分解的功能。现有的知识分解者维持了目前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循环,但是它们对专利知识的分解还不充分。建议成立国家专利分解基金会专门分解全球专利知识。(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韩娜,马振兴,张伟,周长发[2](2018)在《对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生物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外文献对分解者这一概念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说法不一。本文综合前人观点,提出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为真正的分解者,因为它们具有不摄食到体内、向体外分泌酶进行消化和吸收营养的特征。动物和异养性植物为消费者,生产者则包含植物和一些细菌。(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8年10期)

辛光珠,潘龙龙[3](2018)在《探析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解者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分解者生物常见分类及各自主要作用,分解者能否出现在食物链中以及分解者在能量流动中的质疑展开探讨,厘清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分解者的一些认识误区。(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8年07期)

朱彦霞,王莹[4](2015)在《生态系统中小小分解者的大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是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将生物群落中有机物分解后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分解者的种类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生物。(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优秀作文》期刊2015年16期)

林考焕,叶功富,高伟[5](2012)在《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分解者类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种林龄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林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16年生人工林中放线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0.65%;25年生人工林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4.26%。细菌、真菌在2种人工林中表现出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则相反。土壤功能细菌中氨化细菌所占比例最大,16年生和25年生分别为91.61%、86.42%;随林龄增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急剧增加,而有机磷分解菌、硝化细菌和纤维分解菌3类功能细菌数量逐渐减少。2种林分中共出现表层土壤动物6目13科22种。(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曲国辉[6](2004)在《羊草草原分解者亚系统氮、磷、碳动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分解者亚系统氮、磷、碳动态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分解者亚系统氮、磷、碳流动模型,定量描述了3元素输入、转移和输出过程。 凋落物输入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幂函数形式,10月份出现最大值为213.39g·m~(-2)。凋落物的积累量季节变化与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到生长季末期出现最大值为203.00g·m~(-2),年损失量为28.52g·m~(-2)。在一年内,凋落物分解主要在4~10月份,该阶段凋落物损失了近30%,分解量约占一年分解量的90%左右。死根现存量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次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为403.74g·m~(-2),最低值出现8月为190.36g·m~(-2),到生长末期出现第二次峰值。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从5月份开始生物量逐渐上升,到8月出现最大值为24.97mg·g~(-1)·土,进入生长末期,逐渐下降。 凋落物氮输入量季节变化规律,呈逐渐增加趋势。最低值出现在5月份为2.29mg·m~(-2);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为892.04mg·m~(-2)。死根氮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6月份为1412mg·m~(-2),第二个峰值出现在9月份为1171 mg·m~(-2),氮含量的季节变化范围在704~1412 mg·m~(-2)之间。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季节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份为27.81mg·100g~(-1)土,10月末出现最低值为14.36 mg·100g~(-1)土。土壤全氮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上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445.8g·m~(-2),最低值在9月份为333.7 g·m~(-2)。 凋落物磷输入量和积累量季节动态一致,年输入量为125.31mg·m~(-2),因分解的凋落物磷年损失量为18.37 mg·m~(-2),年积累量为119.77mg·m~(-2)。死根中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5月,第二个峰值出现在9月,其变化范围在268.45~133.25 mg·m~(-2)之间。微生物磷含量季节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份为1.53mg.1009一‘土,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为0.262mgloog一‘土。土壤全磷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上是呈下降趋势,5月份含量最高为0.“lmgg一’土,7月份含量最低为0.479 mgg一‘土,最大差值仅为0.1 82 mgg-’土。土壤速效磷季节变化趋势与不同植物生长发育期需磷相关,5月份含量最高为10.9ug扩土,7月份最低为5.21ug·g一’土,与全磷呈对数相关关系。 凋落物碳输入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逐渐增加趋势。5一7月输入量很低,5月份最低仅为0.165g’m一2,从8月份碳含量逐渐增加到10月份达最大值为101.1 gm一“。死根碳含量的季节变化波动较大,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为144.04gm一,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为68.91g’m一2,死根碳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死根现存量相似。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季节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为3.16 mg·1009一‘土,最小值出现在10月份为1.63 mg10og一,土。土壤全碳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上呈L型,5月份含量最高为6.29 kgm一2,然后逐渐下降到8月份出现最低值为3.98kg·m一2,9月份开始回升到较高水平上。 凋落物和死根氮、磷、碳含量与其能量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说明了枯死体为微生物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是同步的。枯死体能量与微生物氮、磷、碳均呈显着负相关,说明微生物在吸取营养元素时,需要一定能量的供给。枯死体能量与土壤氮、磷为负相关,可能因通过微生物间接影响枯死体元素向土壤释放的速率。 凋落物氮、磷、碳之间和死根氮、磷、碳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并与微生物氮、磷、碳均为负相关达到显着水平。微生物氮、磷、碳之间均为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氮、磷、碳多数为负相关。土壤氮、磷、碳与凋落物和死根氮、磷、碳大部分为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差。氮、磷、碳在各组分分配的规律一致,顺序为土壤>微生物>死根>凋落物。 每年因植物死亡,氮输入到分解者亚系统的总量为19.77kg·hm一2,凋落物为8.92kg·hm一“,死根为1085kg·hm一“。从凋落物和死根转移到微生物中的量为n.17kg·hxn一。从微生物转移到土壤的量为557kg·hm一2,土壤的输出量为1120kg·bm一“。磷输入到分解者亚系统的总量为38kg·hm一2,凋落物为1.25kg·hm一2,死根为2.55kg·hm一2。从凋落物和死根转移到微生物中的量为1.88kg·hm一“。从微生物转移到土壤的量为“.7kg·hm一2,土壤的输出量为551 kg.hln一2 碳输入到分解者亚系统的总量为2176 kg.hm一“,凋落物为1011kg·hm一“,死根为1165kg·hm一2。从凋落物和死根转移到微生物中的量为1 1 1 7 kg·加n量为21300一2。从微生物转移到土壤的量为65o6kg·hxn一2,土壤的输出kg·hm一2。关键词:羊草草原分解者亚系统氮素磷素碳素/歇(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10-01)

张大克[7](2003)在《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房室模型和微分方程理论,对绿色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亚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学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绿色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平衡态是渐进稳定的。即该平衡态的稳定性机制为负反馈机制,该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和保持系统平衡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确保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最后,通过解微分方程,给出了该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拟公式。(本文来源于《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S1期)

刘增文,潘开文,李雅素[8](2003)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分解者养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养分关系,是一种既互利又竞争的复杂关系。通过构建初级生产者-分解者系统的养分流动模型,分析分解者增长受碳限制或受养分限制的判断标准。在假定整个系统封闭的前提下,讨论初级生产者与分解者实现共存并保持长久稳定的条件:一是分解者必须受碳限制,这要求分解者较之初级生产者对养分吸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二是矿化系数与碎屑化系数之比(a41/a23)要足够大于在初级生产者中的碳/养分与在分解者中的碳/养分之比(α/β)。这表明,从化学计量论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的持续和稳定,对碳/养分之比和植物与微生物的竞争能力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03年04期)

王娓[9](2002)在《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东北羊草草地典型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2000-2001两年的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完成了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工作。应用收获法和重量损失法对枯枝落叶输入与分解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应用静态气室法测定了土壤总呼吸和凋落物呼吸,应用土壤呼吸量与地下生物量线性回归趋势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根呼吸的贡献量,运用相关分析法建立了土壤总呼吸、根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凋落物呼吸季节动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型;应用灰色分析比较了两群落土壤呼吸季节动态产生差异的原因;应用干重换算法对土壤微生物能量积累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土壤微生物能量积累量与环境因子的数学模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利用分室模型,对两群落枯枝落叶与微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测定和稳定性分析。 1.羊草群落枯枝落叶年输入量为124.8g.m~(-2),碱茅群落为99.8g.m~(-2),两群落枯枝落叶输入量的季节动态均与温度、降水量和地上绿色体生物量呈负相关。两群落枯枝落叶分解速率均于8月达最大值,分别为4.285mg.g~(-1).d~(-1)和8.109mg.g~(-1).d~(-1),均与地温、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呈负相关。 2.羊草群落昼夜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为0.3908gC.m~-(2).hr~(-1),碱茅群落为0.83gC.m~(-2).hr~(-1),两群落均于11-13时达最大值,1时达最小值,均与地表温度呈对数正相关;羊草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于8月份出现最大值12.66gC.m~(-2).d~(-1),碱茅群落于7月份达最大值11.4gC.m~(-2).d~(-1);两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地温、降水量、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绿色体生物量、枯枝落叶分解速率呈正相关,与土壤碳氮比和地表凋落物量呈负相关;羊草群落的灰色关联序为:pH(0.4702)>风速(0.4194)>0-10cm土壤含水量(0.397)>10-20cm土壤含水量(0.3932)>20-30cm土壤含水量(0.3764)>孔隙度(0.3705)>相对湿度(0.3576)>有机质(0.306)>C/N(0.2776)>10Clll地温(0.2422)>降水量(0.1716);碱茅群落的灰色关联序为:0-10cm土壤水分含量(0.4835)>洲(0.3999)>风速(0.3877)>孔隙度(0.3559)>有机质(0.3473)>10cm地温(0.3386)>10-20cm土壤水分含量(0.3287)>C/N(0.2915)>相对湿度(0.2661)>2030cm土壤水分含量(0.256)>降水量(0.1892)。 3.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根呼吸占土壤总呼吸比例在生长季节内分别为52%和49%,其变化幅度分别为38%-71%和31%-73%;羊草群落根呼吸在8月达最大值5.37gC.f‘.d-‘;碱茅群落于6月达到最大值4.52gC.nf’.d-‘;两群落根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 4.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均在7月达最大值分别为5.64gC./.d-‘和5.06gC.矿.d-‘,羊草群落土壤微生物能量损耗速率与地表温度、降水及土壤表层含水量(0-20CC)、绿色体生物量呈正相关;碱茅群落能量损耗速率同降水量、土壤表层含水量(0-20cm)、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两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均为在生长发育初期贡献率最大,在生长发育末期最小。 5.羊草群落、碱茅群落凋落物呼吸均在7月达最大值,分别为0.88 gC.In’.d-‘和1.59 gC.In’.d-‘,5刁月期间凋落物呼吸速率羊草群落为:-0.001 gC。《.d叫,碱茅群落为 0.618 gC.才.d\ 羊草群落凋落物呼吸与温度、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碱茅群落凋落物呼吸速率与地温呈线性正相关。 6.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能量积累量均于8月份达最大值,分别为183.67U.m-‘和180.86kJ.卜’,羊草群落与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和枯枝落叶分解速率呈线性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均呈对数负相关。碱矛群落与土壤含水量呈线形正相关。 7.羊草群落枯枝落叶中能量含量为 1834.02 kJ.In‘.a‘,被微生物利用的能量为652.93 kJ.m”.a-‘,微生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的能量为 469.26 kJ.In’.a‘,构成微生物生物量的能量为 183.67 kJ.m’.a‘;每年积累的枯枝落叶约需8年可全部分解;碱茅群落枯枝落叶中能量含量为 1357.84 kJ.m’.a’,被微生物利用的能量为 7朋.15 k1 m’.a-‘, IV 一微生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的能量为552.29 kJ.m’.a-‘,构成微生物生物量的能量为 IS0.86 kJ。‘.a‘;每年积累在地表的95%凋落物分解约需4年。(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3-01)

黄福贞[10](1996)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分解者起着关键的作用。分解者需分泌胞外酶水解动植物残骸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然后吸收水解产物,作为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最终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1996年12期)

分解者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外文献对分解者这一概念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说法不一。本文综合前人观点,提出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为真正的分解者,因为它们具有不摄食到体内、向体外分泌酶进行消化和吸收营养的特征。动物和异养性植物为消费者,生产者则包含植物和一些细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解者亚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郭金明.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分解者[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韩娜,马振兴,张伟,周长发.对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生物的探讨[J].生物学教学.2018

[3].辛光珠,潘龙龙.探析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若干问题[J].中学生物教学.2018

[4].朱彦霞,王莹.生态系统中小小分解者的大大作用[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

[5].林考焕,叶功富,高伟.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分解者类型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

[6].曲国辉.羊草草原分解者亚系统氮、磷、碳动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7].张大克.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分析[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

[8].刘增文,潘开文,李雅素.森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分解者养分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

[9].王娓.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10].黄福贞.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J].生物学通报.1996

论文知识图

不同营养级生物类群的生产效率[3]羊草不同生育时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羊草群落中蚁丘与对照样方的地下生物...不同季节B C $B.1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 细菌...陆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一般...

标签:;  ;  ;  ;  ;  ;  ;  

分解者亚系统论文_郭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