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试规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试,规模,氧化氮,过氧化氢,紫外光,流化床,芽孢。
中试规模论文文献综述
张尚强,南军,张景成,谢建榕,陈秉辉[1](2019)在《300kg/a规模流化床制碳纳米管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i-Mg-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流化床甲烷催化裂解法制碳纳米管的中试实验,研究了主要操作变量对甲烷转化率、催化剂产碳率、产品团聚率及催化剂损失率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烷进气流速16~19 cm/s、催化剂粒径150~220μm、催化剂加入量50~60 g、反应温度650~700℃、反应时间120~140 min。多批次重复性实验表明,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甲烷转化率约为30%,催化剂产碳率约为10 gCNTs/gCAT。对纯化后的产品进行SEM及TEM形貌表征显示,制得的碳纳米管管径均匀,中空结构明显,碳纳米管的外径为10~30 nm,内径为2~5 nm。(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杨建蒙,于涛,鲁许鳌,郭志城[2](2019)在《中试规模铁基化学链燃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进气速度对铁基载氧体化学链燃烧的影响,以体积分数各为50%的H_2和CO作为混合气燃料,Fe_2O_3为载氧体,分析了不同进气速度(0.2~0.6 m/s)对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流化质量、气体组分分布、燃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加,床层高度提高,床层中气泡体积增大,流化质量提高;气体燃料上升高度和相同高度处燃气摩尔分数均与进气速度呈正比,当进气速度从0.2 m/s提高至0.6 m/s时,CO摩尔分数从1.3%增加至7.2%,H_2摩尔分数从0.2%增加至2.6%,燃料转化率下降。(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韩向磊,王志,李旭,刘莹莹,李保安[3](2019)在《中试规模耐氯抗菌海水反渗透膜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反渗透膜生物污染和易被氯化问题,开发了中试规模耐氯抗菌海水反渗透膜制备技术。研制了具有二次界面聚合单元的幅宽0.4 m反渗透膜生产线.利用该生产线将海因衍生物聚3-烯丙基-5,5-二甲基海因-共-乙烯基胺引入到膜表面,实现了膜片快速改性.最优条件下,改性膜较未改性膜具有高的选择透过性能和高且可再生的耐氯抗菌性能.利用所制膜卷制了2514型膜元件.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膜元件具有高的选择透过性能和可再生的耐氯抗菌性能.利用小型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36天的连续运行考察,结果显示,改性膜元件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工业规模耐氯抗菌反渗透膜的制备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徐黎鑫,张军,谢文霞[4](2018)在《中试规模喷淋塔中UV/H_2O_2工艺脱除NO》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行设计搭建的中试规模的光化学喷淋塔上,考察了烟气流量、H_2O_2浓度、紫外光强度、NO初始浓度、液气比等过程条件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工况下,H_2O_2浓度和紫外光强度对NO脱除效率影响显着,随着H_2O_2浓度和紫外光强度的提高,NO的脱除效率起初均会急剧升高,而后增势变缓,脱除效率可达到50%~60%;而增大烟气流量,提高NO初始浓度,均会导致NO的脱除效率明显下降。伴随着液气比的提高,NO的脱除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试验工况下,液气比为10 L/m3时,NO脱除效率达到最高。(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8年04期)
徐黎鑫[5](2018)在《中试规模光化学喷淋系统构建及同时脱硫脱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O和SO_2是燃煤锅炉烟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两者的大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酸雨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湿法烟气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脱硝结合的手段来控制大型锅炉排放。但这种分级治理存在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不足,并且中小型锅炉因技术和经济问题很难像大型锅炉一样采取分级治理同时安装脱硫脱硝装置。而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能克服这些不足,成为当前燃烧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课题组实验室规模紫外灯-鼓泡床的基础上自行构建了中试规模光化学喷淋系统,对(真空紫外光)V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一体化脱硫脱硝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添加剂对此过程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自行构建了中试规模光化学喷淋系统,并对喷淋系统进行调试和整改,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有效用于实验研究。研究了V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脱除NO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O初始浓度和烟气流量是两个不利于NO脱除的因素,提高初始NO浓度和烟气流量都会造成NO脱除效率的大幅度下降。溶液温度对NO脱除影响轻微,提高溶液温度会使得NO脱除效率出现略微下降。提高紫外光强度和H_2O_2溶液浓度有利于NO脱除,NO脱除效率会呈现先大幅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随着液气比的增加,NO脱除效率先提高后下降,在实验中存在一个最佳的液气比。研究了V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一体化脱除NO和SO_2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脱除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SO_2均能实现完全脱除。烟气流量和NO初始浓度的增加会使NO脱除效率会大幅度下降,而紫外光强度和H_2O_2溶液浓度的提高会使NO脱除效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平稳的趋势。液气比的增加会使NO脱除效率先提高后下降。溶液温度的上升会使NO脱除效率略有下降。SO_2的存在会对NO脱除产生影响,随烟气中SO_2浓度增加,NO脱除效率略有降低。反应产物硫酸和硝酸对NO的脱除存在影响,且影响方式与产物的浓度有关,两产物低浓度时对NO脱除过程具有微小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时对NO的脱除过程却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V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主要通过H_2O_2溶液自身的氧化脱除,紫外光照射H_2O_2溶液产生的·OH自由基氧化脱除以及反应产物对NO和SO_2的影响等叁条路径实现一体化脱除。探究了氧化钙、尿素和过硫酸铵等叁种添加剂对V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一体化脱除NO和SO_2过程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添加剂下,SO_2均能实现完全脱除,并且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升高SO_2脱除达到平衡的时间变短。叁种添加剂对NO脱除都具有强化作用,随着氧化钙浓度和尿素浓度增加,NO脱除效率会先提高后变缓并达到不变。过硫酸铵浓度增加会使NO脱除效率先快速增加后增幅变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随叁种添加剂浓度升高,会使NO脱除达到平衡的时间变短。通过比较分析叁种添加剂,得到最佳的添加剂为过硫酸铵。(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黄竹,刘东平,牛金海,牛春杰,吕梦尧[6](2018)在《中试规模下微等离子体对甲苯的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高效、低能耗降解大流量下低浓度的污染物,在中试规模常温常压下采用了微等离子体技术对大流量的甲苯废气进行处理。从废气气体流量、甲苯浓度、相对湿度、微等离子体反应器输入能量密度等方面,对甲苯降解性能进行评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仪对降解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微等离子体降解甲苯的机理及反应途径。结果表明:在废气气体流量为100 Nm~3·h~(-1)、甲苯浓度为50 ppm、相对湿度为1%~3%、输入能量密度为30 J·L~(-1)时,微等离子体对甲苯的降解率达到74.4%。甲苯分子在微等离子体中的降解主要是通过高能电子轰击和活性物种氧化,甲基C-H键易受到高能电子的轰击生成一系列含氧有机中间产物,醛类、酚类、醇类、羧酸类、以及带苯环的衍生物等。(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成志,曹鹏,颜鑫,孔伟[7](2018)在《中试规模下蜂窝式Mn-Ce/Al_2O_3脱硝催化剂的低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行设计的反应装置,研究中试规模条件下关键参数对蜂窝堇青石Mn-Ce/Al_2O_3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以及抗硫抗水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测试仪(BET)研究催化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空速、氨氮比对催化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同时,催化剂对氮氧化物浓度有较强适应性,NO浓度在134~469mg·m~(-3)区间内脱硝效率均可保持在75%以上。催化剂在100℃,空速3 336h~(-1),[NH_3]/[NO]为0.9,烟气量20m~3·h~(-1)条件下连续反应168h,其催化效率可以稳定保持在75%~80%,说明蜂窝式Mn-Ce/Al_2O_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催化剂在含5%H_2O气氛中催化效率由80%减少至60%,在去除H_2O后抑制作用消失。反应气中通入143mg·m~(-3)SO_2后催化效率由80%降低至62%,停止通入SO_2后活性不能恢复。同时通入143mg·m~(-3)SO_2和5%H_2O,催化效率下降并维持在53%左右,停止通入后活性恢复至67%。通过对SO_2中毒前后的催化剂表征分析可得,SO_2存在条件下生成的硫酸铵盐堵塞了20nm孔径以下的部分孔道,覆盖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是引起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Torsten,Brinkmann,Jelena,Lillep?rg,Heiko,Notzke,Jan,Pohlmann,Sergey,Shishatskiy[8](2017)在《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性的聚环氧乙烷基薄膜的发展——从实验室到中试规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膜分离法是从气流中分离二氧化碳(CO_2)的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例如,采用该技术对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CO_2捕集和封存的目的。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膜分离技术,如Pebax~?或Poly Active~(TM)。本文采用Poly Active~(TM)作为复合薄膜的选择层。在环境温度下,当CO_2/N_2选择性超过55时,这种薄膜的CO_2渗透率高达4 m~3(STP)·m~(–2)·h~(–1)·bar~(–1)(注:1 bar=105 Pa)。这种薄膜可以按照中试规模进行生产放大,而且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平面膜组件。采用单一气体渗透数据作为唯一的实验输入而开发出的仿真工具可以准确预测这种膜组件的性能。在不同的中试研究中,我们利用烟气和沼气作为原料气流,反复检测这些膜和膜组件的性能。Poly Active~(TM)在检测中显示出了稳定的分离性能,表明Poly Active~(TM)非常适用于作为膜材料进行工业规模气体处理。(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7年04期)
顾康博,管成,许家慧,李淑兰,罗远婵[9](2016)在《中试规模纯化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旨在建立经济可行的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的中试规模纯化工艺。对包括酸化沉淀、甲醇浸提、溶剂沉淀、盐析、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Z806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在内的可放大的成熟单元工艺进行反复试验,考察脂肽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对单元工艺的影响。严格遵循以高收率为前提循序渐进逐步减少杂质的原则,组合上述单元工艺对目标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并最终获得高纯度脂肽样品。新工艺可从1 t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 B-9987的发酵液中,以百克量级的规模制备87.51%–100%纯度的脂肽类化合物样品,收率>81.73%。本研究首次实现了高纯度的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的百克量级制备;允许发酵生产阶段使用天然培养基,缓解了脂肽中游发酵生产和下游大规模纯化之间的矛盾;且各单元工艺规避了脂肽类化合物水溶液的乳化起泡和不经济的大体积水溶液蒸发浓缩。新工艺实用可行,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刘春,张晶,张静,陈晓轩,张磊[10](2016)在《中试规模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行中试规模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对其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中试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原水时,平均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57.0%和2.68 kg·(m~3·d)~(-1),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7.4%和0.17 kg·(m~3·d)~(-1),平均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5.8%和0.21 kg·(m~3·d)~(-1),平均氧利用率达到100%.采用中试系统处理可生化性较差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平均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46.0%和1.53 kg·(m~3·d)~(-1);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7.1%和0.32 kg·(m~3·d)~(-1);平均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4.1%和0.28 kg·(m~3·d)~(-1);平均氧利用率高于50%.由于微气泡曝气能够加速氧传质过程并提高氧利用率,因此相同进水条件下,中试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显着优于传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中试规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进气速度对铁基载氧体化学链燃烧的影响,以体积分数各为50%的H_2和CO作为混合气燃料,Fe_2O_3为载氧体,分析了不同进气速度(0.2~0.6 m/s)对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流化质量、气体组分分布、燃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加,床层高度提高,床层中气泡体积增大,流化质量提高;气体燃料上升高度和相同高度处燃气摩尔分数均与进气速度呈正比,当进气速度从0.2 m/s提高至0.6 m/s时,CO摩尔分数从1.3%增加至7.2%,H_2摩尔分数从0.2%增加至2.6%,燃料转化率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试规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尚强,南军,张景成,谢建榕,陈秉辉.300kg/a规模流化床制碳纳米管中试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2].杨建蒙,于涛,鲁许鳌,郭志城.中试规模铁基化学链燃烧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19
[3].韩向磊,王志,李旭,刘莹莹,李保安.中试规模耐氯抗菌海水反渗透膜制备[J].膜科学与技术.2019
[4].徐黎鑫,张军,谢文霞.中试规模喷淋塔中UV/H_2O_2工艺脱除NO[J].工业锅炉.2018
[5].徐黎鑫.中试规模光化学喷淋系统构建及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黄竹,刘东平,牛金海,牛春杰,吕梦尧.中试规模下微等离子体对甲苯的降解性能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
[7].王成志,曹鹏,颜鑫,孔伟.中试规模下蜂窝式Mn-Ce/Al_2O_3脱硝催化剂的低温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8
[8].Torsten,Brinkmann,Jelena,Lillep?rg,Heiko,Notzke,Jan,Pohlmann,Sergey,Shishatskiy.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性的聚环氧乙烷基薄膜的发展——从实验室到中试规模[J].Engineering.2017
[9].顾康博,管成,许家慧,李淑兰,罗远婵.中试规模纯化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J].生物工程学报.2016
[10].刘春,张晶,张静,陈晓轩,张磊.中试规模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性能评估[J].环境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