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药剂论文_宁硕瀛,瞿佳,王璐,杨慧园,冯纪年

导读:本文包含了杀虫药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杀虫药剂,抗药性,高效,棉蚜,乙酰胆碱,寄主,烟碱。

杀虫药剂论文文献综述

宁硕瀛,瞿佳,王璐,杨慧园,冯纪年[1](2019)在《杀虫药剂对不同寄主葱地种蝇的亚致死效应及田间药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8种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分别测定其对3种寄主品系葱地种蝇1龄、3龄幼虫的毒力,研究亚致死浓度处理条件下各药剂对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并选取不同剂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均对葱地种蝇幼虫的发育历期、幼虫质量、蛹期、蛹质量、化蛹率、羽化率、产卵前期、成虫寿命、繁殖力有不利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44kg/hm~2毒死蜱、1.20kg/hm~2噻虫胺、1.20kg/hm~2噻虫嗪、1.20kg/hm~2灭蝇胺对不同寄主品系葱地种蝇的药后7d、14d防治效果均在87.15%、90%以上,防治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单提升,张慧慧,许国升,王翠翠,史雪岩[2](2018)在《胡椒基丁醚对2种杀虫药剂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结果]药后1 d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都有显着的增效作用,在药后3、7、14 d无增效作用。与胡椒基丁醚预处理后再施药相比,胡椒基丁醚与药剂桶混施药的防效差异不显着。[结论]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在短时间内具有显着的增效作用,且增效作用与胡椒基丁醚的使用方式无关。(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11期)

李晓倩,张亚鑫,解晓平,高希武[3](2018)在《两种麦蚜对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对北京市上庄镇等地的监测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0.95~14.64,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0.26~1.40,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为0.36~3.67,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0.28~7.20,对抗蚜威的抗性倍数为0.91~2.92,对氧化乐果的抗性倍数为0.06~1.71。其中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涿州市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分别产生14.64和10.23的抗性倍数,河南省许昌市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7.20的抗性倍数,故应加强其抗药性治理。麦长管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0.05~7.41,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0.03~0.18,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为0.98~3.34,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0.37~9.17,对抗蚜威的抗性倍数为0.20~20.05,对氧化乐果的抗性倍数为0.24~1.15。其中湖北省枣阳市的麦长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9.17的抗性倍数,河南省许昌市的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产生20.05的抗性倍数,应加强抗药性治理,控制麦长管蚜的抗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艳斌[4](2017)在《7种药剂对白蚁杀虫效果测定及降解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危害建筑物和林业的主要种群,其灭治与预防迄今为止仍以化学药剂的使用为主。毒死蜱、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辛硫磷和吡虫啉均属于常用的白蚁防治药剂,目前被广泛使用。本试验选用海口市建筑物周围3种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土壤,即红壤土、滨海沙土和带状潮沙泥,作为试验用的土壤,用药膜法和毒土穿透法测定了以上7种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生物活性,包括白蚁的接触毒性及白蚁在土壤中的穿透性。同时研究了每种药剂在室内外3种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如下:1.标准药剂药膜法对白蚁的测试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致死中浓度LC50最低的是98.4%辛硫磷,达到了 1.677mg/L,最高的是98.6%高效氯氰菊酯,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16.545mg/L; 99.0%毒死蜱、98.7%高效氯氟氰菊酯,98.5%联苯聚酯、95%阿维菌素、98.0%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769mg/L、3.673mg/L、3.822mg/L、7.006m/L以及10.280mg/L。由此可知供试药剂的标准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生物活性顺序依次为:98.4%辛硫磷> 99.0%毒死蜱> 98.5%联苯菊酯> 98.7%高效氯氟氰菊酯>95%阿维菌素>98.0%吡虫啉>98.6%高效氯氰菊酯。2.标准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死亡率及击倒率试验表明:99.0%毒死蜱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7.813mg/L, KT50在1h~2h; 98.6%高效氯氰菊酯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6.250mg/L, KT50小于0.5h; 98.7%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3.125mg/L, KT50小于0.5h; 98.5%联苯菊酯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25mg/L, KT50在0.5h~1h; 95%阿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60mg/L,KT50在0.5h~1h; 98.4%辛硫磷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3.125mg/L,KT50在3h~12h; 98.0%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的 MEC 为 62.500mg/L,KT50 大于 12h。3.商品药剂药膜法对白蚁的测试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致死中浓度LC50最低的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达到了 1.123mg/L,最高的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达到了 117.975mg/L; 45%毒死蜱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联苯聚酯乳油、40%辛硫磷乳油以及5%阿维菌素乳油对台湾乳白蚁的致死中量LC50分别为9.057mg/L、4.909mg/L、27.422mg/L、17.516mg/L 以及 4.813mg/L。由此可知供试药剂的商品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生物活性顺序依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40%辛硫磷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毒死蜱乳油>5%阿维菌素乳油>10%联苯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商品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死亡率及击倒率试验表明:45%毒死蜱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7.031mg/L, KT50小于0.75h; 4.5%高效氯氰菊酯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1.406mg/L, KT50在0.5h~1h;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6.250mg/L, KT50在0.5h~1h; 10%联苯菊酯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62.500mg/L,KT50大于3h; 5%阿维菌素乳油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15.625mg/L,KT50在12h~24h; 40%辛硫磷乳油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6.250mg/L, KT50在3h~6h;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台湾乳白蚁的MEC为62.500mg/L, KT50小于0.5h。5.在标准药剂毒土穿透试验中,7种供试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MEC分别为99.0%毒死蜱62.500mg/kg、98.6%高效氯氰菊酯100mg/kg、98.7%高效氯氟氰菊酯200mg/kg、98.5%联苯菊酯 25mg/kg、95%阿维菌素 250mg/kg、98.4%辛硫磷 100mg/kg 和 98.0%吡虫啉500mg/kg,其对白蚁的生物活性顺序依次为:98.5%联苯菊酯>99.0%毒死蜱>98.4%辛硫磷> 98.6%高效氯氰菊酯> 98.7%高效氯氟氰菊酯> 95%阿维菌素> 98.0%吡虫啉。6.在商品药剂毒土穿透试验中,7种供试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MEC分别为45%毒死蜱乳油7.031mg/k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mg/kg、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2.500mg/kg、10%联苯菊酯乳油 125mg/kg、5%阿维菌素乳油 15.625mg/kg、40%辛硫磷乳油6.250mg/kg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5mg/kg,其对白蚁的生物活性顺序依次为:40%辛硫磷乳油>45%毒死蜱乳油>5%阿维菌素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联苯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农药残留与降解试验表明:(1)室内7种标准药剂在土壤中降解趋势是一致的,在灭菌土壤中降解速度慢于不灭菌土壤中。99.0%毒死蜱、98.5%联苯菊酯、98.7%高效氯氟氰菊酯、98.6%高效氯氰菊酯、95%阿维菌素、98.4%辛硫磷以及98.0%吡虫啉在红壤土有菌和无菌环境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在4.076d~6.930d、6.930d~13.860d、4.620d~7.700d、2.166~3.850d、2.475~3.647d、3.647~4.950d 和 2.038~2.475d;在滨海沙土有菌和无菌环境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在1.359d~9.900d、1.873d~3.647d、1.359d~3.465d、1.733d~4.950d、1.690d~1.873d、2.163d~2.235d 和 2.038d~4.076d;在带状潮沙泥有菌和无菌环境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在4.620d~8.663d、7.700d~13.860d、3.647d~9.900d、2.888d~3.300d、1.612d~2.475d、2.272d~3.150d 和 1.925d~3.647d。(2)在室外试验中7种商品药剂在叁种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受土壤理化性质、天气状况等的影响会出现波动。45%毒死蜱乳油、10%联苯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阿维菌素乳油、40%辛硫磷乳油以及10%吡虫啉可湿性乳剂在红壤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4.969d、50.707d、79.962d、43.313d、71.690d、47.250d和39.226d;在滨海沙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9.981d、33.532d、32.484d、31.985d、39.226d、29.700d和35.845d ;在带状潮沙泥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34.082d、56.189d、51.975d、33.532d、69.300、54.711 和 51.975。(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廖如燕,何凤侠,裴景超,李家祺,胡佳[5](2016)在《广州口岸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广州口岸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方法采用点滴法,使用微量点滴仪,分别将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ES-生物烯丙菊酯5种杀虫药液点滴于试虫第2、3对足基节间的胸部腹板上,每个药物浓度处理10只试虫,正常饲养条件下,24 h后记录死亡数。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新沙口岸德国小蠊对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ES-生物烯丙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63、5.17、2.87、3.47、2.42;芳村口岸的德国小蠊对5种药物的抗性倍数分别4.27、9.77、3.40、3.87、4.88。两个口岸的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出中度抗性,其余均表现为低度抗性。结论国境口岸应加强对德国小蠊抗药性的监测,以便有效地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王继堂,刘善勇[6](2016)在《中药沼液复合型药剂杀虫抑菌增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了栀子、黄芩、黄连、金银花、厚朴、白芍、叁颗针、丁香、苏木、决明子、高良姜、花椒、合欢皮、蓖麻叶几种中药材,进行浸泡熬制,然后分别按照一定比例与沼液进行混合。在平菇、金针菇、香菇叁种食用菌生产发育时期,进行喷施,观察杀虫抑菌情况。结果表明:黄连浸泡熬制液+沼液、合欢皮浸泡熬制液+沼液、叁颗针浸泡熬制液+沼液、黄连浸泡熬制液+叁颗针浸泡熬制液+沼液、黄连浸泡熬制液+合欢皮浸泡熬制液+沼液、叁颗针浸泡熬制液+合欢皮浸泡熬制液+沼液,表现出良好杀虫抑菌增产的效果,黄连+合欢皮+叁颗针浸泡熬制液+沼液表现出显着的试验效果。(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6年03期)

甄丛爱[7](2015)在《绿盲蝽对常用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及其抗药性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广泛种植导致处于次要地位的棉盲蝽猖獗跃居为棉田主要害虫并为害多种作物。在田间,防治棉盲蝽过度依赖杀虫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抗药性问题。本文针对棉田常用杀虫剂对我国棉区冀鲁皖豫四省六个地区绿盲蝽种群的抗性水平及其解毒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监测,旨在明确绿盲蝽对常用药剂的抗性发展动态。同时对室内选育的绿盲蝽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品系进行抗性机理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绿盲蝽的高效和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1.绿盲蝽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根据敏感基线确立的杀虫剂的LD99诊断计量,通过玻璃管药膜法在2013及2014年对冀鲁皖豫四省六个地区的田间绿盲蝽种群进行抗性监测。其中,2014年山东滨州绿盲蝽种群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灭多威及硫丹LD99诊断计量下的死亡率分别为45%、60%、67%与8%,表明该地区绿盲蝽种群已对上述四种杀虫剂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2014年河北邱县、安徽望江、安徽无为及河南西华四个田间种群在硫丹诊断剂量下死亡率为50%左右,暗示这4个种群已对硫丹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点滴法测定2013年及2014年冀鲁皖豫四省六地区的绿盲蝽种群的抗性水平。与室内敏感种群相比,2014年六个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倍数较2013年略有上升;2014年安徽无为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为7.8倍;2014年六个种群对硫丹的抗性倍数较2013年显着上升;2014年山东滨州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倍数高达29.9倍,而其他种群的抗性倍数仅为1.3-2倍之间;2014年田间种群对灭多威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六个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较2013年略有上升。通过动力学法比较田间种群与室内敏感品系的解毒酶活性水平差异。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田间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分布在600-800 mOD/(min-头)区段的个体频率偏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布在>18mOD/(min头)区段的个体频率偏高于敏感品系,这与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有关。2.绿盲蝽钠离子通道的克隆及特征采用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将绿盲蝽钠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可变剪接模式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全长为6858bp的绿盲蝽钠离子通道,其中开放阅读框ORF框为6087bp,共编码2028个氨基酸,命名为AlVSSC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R139855)、523bp的5’UTR区和248bp的3’UTR区。A1VSSC蛋白具有钠离子通道蛋白所有保守结构及特征。绿盲蝽AlVSSC基因编码区包含六个可选择外显子(A、B、C、D、E、F)与一对互斥型外显子(K/L)。3.绿盲蝽抗高效氯氟氰菊酯品系与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室内绿盲蝽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品系中相关的解毒代谢基因P450进行表达量的验证,结果表明CYP6X2、CYP6JB1、CYP6HM1及CYP395H1均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发生显着性上调(2.5-21.6倍),其中绿盲蝽的CYP6X2表达量较敏感品系上调达21.6倍;在高效氯氟氰菊酯LD20剂量下,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的CYP6X2 mRNA水平均能够被诱导,分别为诱导前的1.8与1.6倍。4.解毒酶P450基因(CYP6X2、CYP6JB1、CYP6HM1、CYP395H1)的真核表达通过昆虫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对可能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有关的4个P450基因(CYP6X2、CYP6JB1、CYP6HM1、CYP395H1)进行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是否表达验证,最后检测ECOD活性,上述4个P450蛋白的脱乙基活性分别为115.46±5.06、95.3±7.4、61.94±10.48及148.8±8.54pmoles 7-羟基香豆素/min/mg protein,从而为蛋白代谢高效氯氟氰菊酯奠定基础。5. CYP6X2的启动子初探采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绿盲蝽CYP6X2的5’侧翼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916 bp。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其上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例如HSF、Dfd、Bcd、GATA、GCM及XRE-AhR等。构建至报告基因载体pGL-4.1basic检测不同长度启动子的荧光素梅活性,发现1820bp的启动子活性最高。6.山东滨州绿盲蝽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机制的研究对比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在山东滨州种群与室内敏感种群的差异,未发现显着性差异。比较两种群钠离子通道序列,发现经典点突变L1015F仅存在于山东滨州种群,该地区种群野生纯合型、杂合型、突变纯合型的频率分别为33.87、53.23与12.9%,且该基因的突变组合型处于Hardy-Weinberg (H-W)平衡。7.2014年河北沧州种群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采用点滴法对河北沧州种群进行毒死蜱及马拉硫磷的抗药性监测。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该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及马拉硫磷产生的抗性分别为10.7与15.5倍。通过解毒酶活性比较与靶标乙酰胆碱酯酶序列的对比,明确该田间种群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原因是在AlAChEl中的A216S,且在河北沧州和山东滨州种群中,突变纯合型的频率分别为100与80%。(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11-01)

绿洲[8](2014)在《介绍两个食用菌杀虫药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防虫灵防虫灵是一种由放线菌发酵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抗生类杀虫杀螨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渗透性强的特点,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活动,使其麻痹中毒而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杀螨活性高,能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在环境中无累积,对作物、天敌安全,持效期在10天以上。对危害食用菌生长的菇蝇、菇蚊、螨虫、线虫、蛞蝓等害虫的卵、幼虫、成虫均有极强的杀灭效果。(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4年22期)

张帅,邵振润,李永平,李群,徐蕾[9](2014)在《不同杀虫药剂对水稻“两迁”害虫田间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化学防治药剂缺乏的现状,2013年对新烟碱类、叁嗪酮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氨基甲酸酯类等6种杀虫药剂对褐飞虱以及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缩氨基脲类、有机磷类等9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d和10d,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噻虫嗪、吡蚜酮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异丙威和噻嗪酮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吡蚜酮与异丙威、噻嗪酮防效差异显着。施药后14d,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都在80%以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为71.3%,溴氰虫酰胺、稻散·毒死蜱、丙溴磷保叶效果为62.2%~69.9%,茚虫威、四氯虫酰胺与丙溴磷差异显着;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丙溴磷、稻散·毒死蜱杀虫效果都在90%以上,与溴氰虫酰胺防效61.9%差异显着。建议在实践中,可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轮换使用双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氰氟虫腙、有机磷类防治稻纵卷叶螟。(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4年03期)

郭天凤[10](2014)在《新疆棉区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药剂抗性监测、风险评估及抗性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采用单头反选育的方法,得到了棉蚜吡虫啉(LC50为0.176mg/L)、啶虫脒(LC50为0.180mg/L)敏感种群;相对于田间原始种群(LCso分别为0.346mg/L和0.312mg/L),棉蚜吡虫啉、啶虫脒敏感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的LCs0分别减少了2倍、1.73倍。采取群体汰选的方式,浸药40次选育的棉蚜吡虫啉、啶虫脒种群,相对于敏感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83.27倍(LC50为14.657mg/L)、82.33倍(LCso为14.819mg/L)。采用阈性状分析的方法,获得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478和0.1342。进一步预测其抗性发展速度,预计抗性增长100倍时,吡虫啉、啶虫脒分别可使用30.2-38.1代、30.3-38.2代。2.交互抗性谱的研究结果表明,(1)抗吡虫啉棉蚜种群的交互抗性谱的研究表明,抗性倍数小于5的药剂为吡蚜酮和甲氨基阿维菌素;交互抗性倍数在5-10倍为噻虫嗪、硫丹、阿维菌素、联苯菊酯、毒死蜱、马拉硫磷、丙溴磷和辛硫磷;交互抗性倍数在10-15倍为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叁唑磷;交互抗性倍数大于15的为氧化乐果。(2)抗啶虫脒棉蚜种群的交互抗性谱的研究表明,交互抗性倍数小于5的药剂为吡蚜酮和甲基阿维菌素;交互抗性倍数在5-10倍为噻虫嗪、联苯菊酯、毒死蜱、马拉硫磷、丙溴磷和辛硫磷;交互抗性倍数在10-15倍为硫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叁唑磷和氧化乐果;交互抗性倍数大于15的为毗虫啉。3.抗性监测结果表明,新疆各主要棉区棉蚜对吡虫啉的相对抗性倍数为3.17-4.87倍,对啶虫脒的相对抗性倍数为1.7-22.0倍。2012年和2011年相比,新疆主要棉区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呈上升趋势。4.增效剂实验表明,增效剂磷酸叁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吡虫啉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12、1.09、0.97,在吡虫啉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2.02、1.75、1.05;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TPP和PBO对吡虫啉和啶虫脒有很好的增效作用。5.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棉蚜吡虫啉和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毗虫啉抗性品系叁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3.26倍、1.08倍、1.60倍;啶虫脒抗性品系叁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倍、1.04倍、1.69倍。6.酶标仪法测定单头棉蚜羧酸酯酶(CarE)活性,吡虫啉、啶虫脒抗性品系单头棉蚜羧酸酯酶(CarE)活性明显高于敏感品系。酶标仪法测定单头棉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吡虫啉、啶虫脒抗性品系单头棉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明显高于敏感品系。7.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表明,棉蚜羧酸酯酶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85倍;棉蚜P450单加氧酶CYPCY3-1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60倍;棉蚜P450单加氧酶CYPCY3-2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2.0倍。棉蚜羧酸酯酶基因啶虫脒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91倍;棉蚜P450单加氧酶CYPCY3-1基因在啶虫脒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44倍;棉蚜P450单加氧酶CYPCY3-2基因在啶虫脒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30倍。由此说明,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的产生与羧酸酯酶基因、P450单加氧酶CYPCY3-1基因、P450单加氧酶CYPCY3-2基因的过量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8.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表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0.85倍;在啶虫脒抗性品系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0.36倍,由此说明,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的产生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基因的低水平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9.根据NCBI上登录的棉蚜乙酰胆碱受体β亚基基因序列(GenBank:JQ627836.1),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表明,棉蚜吡虫啉、啶虫脒抗性品系、敏感品系以及新疆农一师、农二师、农叁师、农四师、农五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新疆沙湾、湖北省枣阳市、河南省西华县、安徽省萧县、山西省运城市等地方种群均未检测到突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杀虫药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结果]药后1 d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都有显着的增效作用,在药后3、7、14 d无增效作用。与胡椒基丁醚预处理后再施药相比,胡椒基丁醚与药剂桶混施药的防效差异不显着。[结论]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在短时间内具有显着的增效作用,且增效作用与胡椒基丁醚的使用方式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杀虫药剂论文参考文献

[1].宁硕瀛,瞿佳,王璐,杨慧园,冯纪年.杀虫药剂对不同寄主葱地种蝇的亚致死效应及田间药效[J].西北农业学报.2019

[2].单提升,张慧慧,许国升,王翠翠,史雪岩.胡椒基丁醚对2种杀虫药剂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J].农药.2018

[3].李晓倩,张亚鑫,解晓平,高希武.两种麦蚜对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

[4].王艳斌.7种药剂对白蚁杀虫效果测定及降解动态分析[D].海南大学.2017

[5].廖如燕,何凤侠,裴景超,李家祺,胡佳.广州口岸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6

[6].王继堂,刘善勇.中药沼液复合型药剂杀虫抑菌增产初探[J].食用菌.2016

[7].甄丛爱.绿盲蝽对常用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及其抗药性机制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

[8].绿洲.介绍两个食用菌杀虫药剂[J].农村百事通.2014

[9].张帅,邵振润,李永平,李群,徐蕾.不同杀虫药剂对水稻“两迁”害虫田间药效研究[J].植物保护.2014

[10].郭天凤.新疆棉区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药剂抗性监测、风险评估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黄瑞纶孙云沛熊尧对家蝇的致毒症状黄瑞纶功夫对家蝇的致毒症状A痉挛,示试虫足异...

标签:;  ;  ;  ;  ;  ;  ;  

杀虫药剂论文_宁硕瀛,瞿佳,王璐,杨慧园,冯纪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