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华裔英语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裔,英语,美国,文学,形象,族裔,中国。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花,李红琴[1](2019)在《西方语境叙事结构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多视角拷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西方语境叙事结构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特征,阐述了美国主流社会里的中国形象与华裔英语文学的反话语权,从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叁个维度对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所表达的中国形象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8期)
王俊英[2](2018)在《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中的唐人街形象和族裔自传的中国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作品是中国形象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在西方的中国形象史中扮演了重要而特殊的角色。本文以英语写作的中国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唐人街形象和族裔自传的中国形象以及其流变史,阐述了文学作品的中国文化书写所形成跨文化对话空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8期)
王娟,孙妮[3](2017)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华裔美国新移民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裔美国"新移民文学"代表作家的英语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新移民英语文本中的中国故事与中国情怀,展现当代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精神风貌与民族特质,从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开放、和平、共享"的大国形象,为中国文化融入全球化语境提供了典型范例,也为弥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差异提供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杨明晨[4](2017)在《作为世界文学研究的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在美国民权运动语境下兴起以来,中美两国学者的批评研究集中呈现出一种"国家/族裔"视角与"世界"想象之间的矛盾。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由此渐成气候的世界文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启发美华英语文学批评的新资源借鉴,从而使得美华英语文学的世界性文化潜质得以更加充分发挥,并由此解决国族与世界两种话语逻辑的混乱。(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苏蕊[5](2013)在《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以汤亭亭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第一个进入美国主流的亚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因为《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的出版而蜚声美国文坛,并因此获得多项殊荣,如,美国及全国书评奖和安士菲尔德·任尔夫种族关系奖和女教师杂志奖;美国《现代》周刊七十年代最优秀(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3年03期)
华霞[6](2012)在《西方语境视野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解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重点话题,而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也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而被公众所认识。这对于学术界而言,这是一种跨学科范畴的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对话。对于当前华裔英语文学作品所呈现出(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13期)
刘芳[7](2005)在《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回译问题——《喜福会》及其中译本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是一种跨文化写作,承载着文化翻译的职能。将其译为中文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譬如回译。本文拟对《喜福会》及其中译本进行个案研究,旨在揭示原文独特的语言技巧的回译对当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所构成的挑战,以及原文的中国文化专有项回译过程中译者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05年06期)
卫景宜[8](2001)在《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下 ,各高等院校中专攻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研究生们 ,无疑是我们这一新兴学科中极富创新意识的生力军 ,而作为其学业水平标志的学位论文 ,更常常是创意迭出 ,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新辟的“学位论文摘要”专栏 ,旨在及时向学界介绍这些青年学子们所关注的前沿课题。为此 ,我们特邀约饶子教授所指导的 4位研究生作为首期嘉宾。希望在他们的“闪亮登场”之后 ,能有更多的青年才俊相继加盟。由于标明“摘要” ,字数敬请遵照约定 :硕士论文 30 0 0字 ;博士论文 60 0 0字。来稿还请注明级 (届 )别和指导教师姓名。(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01年04期)
卫景宜[9](2001)在《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书写是表述华人的重要途径。美国华裔写作与美国主流话语的“华人形象”之间存在着对立、持续的互文关系。早期华裔写作可谓隐性的辩白;六、七十年代崛起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则以公开的质疑与抗争 为其特色。汤亭亭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性突破。汤亭亭文本大量使用中国文化符码及频繁讲述中国故事的现象,构成跨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她的写作具有边缘文化属性的鲜明特征——既不认同父母辈的传统文化,又对美国意识形态表示质疑,这与她文化接受及“他者”身份密切相关。汤亭亭的写作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挪用和改写中国故事,演绎美国时空的华裔生存状态,构建新的华裔文化形象。她笔下的中国故事常常受到族裔意识与女权主义意识的重新观照,显示其“拿来主义”的现实取向。她运用中国故事重塑华裔英雄形象,寓言式地描述了华人移民经验的种种状况,并以“西方梨园”的杂化意象表述她对华裔文化身份的构想。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形成跨文化对话的空间,展示了中国文化在西方语境的书写态势及调适策略。中国文化是美国华裔作家标榜族裔特性的一块特有的文化想象空间。美国华裔英语写作在客观上起到异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实验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境遇中的丰富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1-05-01)
卫景宜[10](2001)在《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的确定 近20多年来,美国华裔英语文学发展迅猛,颇具影响力的华裔作家及作品不断涌现。美国学术界围绕着族裔、移民和多元文化的问题对华裔英语文学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对于中国学术界,美国华裔英语文(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01-03-13)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作品是中国形象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在西方的中国形象史中扮演了重要而特殊的角色。本文以英语写作的中国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唐人街形象和族裔自传的中国形象以及其流变史,阐述了文学作品的中国文化书写所形成跨文化对话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花,李红琴.西方语境叙事结构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多视角拷问[J].海外英语.2019
[2].王俊英.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中的唐人街形象和族裔自传的中国形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
[3].王娟,孙妮.“一带一路”背景下华裔美国新移民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书写[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杨明晨.作为世界文学研究的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苏蕊.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以汤亭亭作品为例[J].文艺争鸣.2013
[6].华霞.西方语境视野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解构研究[J].芒种.2012
[7].刘芳.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回译问题——《喜福会》及其中译本个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
[8].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J].华文文学.2001
[9].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
[10].卫景宜.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