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分子量聚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滤膜,分子量,聚醚,吡咯烷酮,超滤,聚乙烯,催化剂。
低分子量聚醚论文文献综述
许浩,顾凯锋,李韵浩,周勇,高从堦[1](2019)在《低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醚砜(PES)为原料,均苯叁甲酸(TMA)为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醚砜超滤基膜,之后将聚乙烯醇(PVA)溶液涂覆在膜表面,经加热交联得到低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醇浓度升高,截留分子量先减小再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水通量减少,截留分子量减小。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0.1%,80℃加热10 min,膜的截留分子量为900,纯水通量为6.10 L/(m~2·h)。红外光谱分析证实PVA与TMA反应生成了交联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永忠,朱新宝,吕耀武[2](2018)在《低分子量端羟基聚醚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i-Cu-Cr系胺化反应催化剂,在固定床原粒度连续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对低分子量端羟基聚醚氢化氨化制备端氨基聚醚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BET、XRD、SEM等对镍系胺化反应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制备条件、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适宜条件为:n_(Ni):n_(Cu):n_(Cr)=20∶5∶1,金属盐浓度1mol/L,Na_2CO_3溶液浓度0.5mol/L,沉淀温度60℃,共沉淀时间7min,老化温度70℃,老化时间0.5 h,105℃干燥10h,载体:γ-Al_2O_3,加入量10%;3次重现制备出的催化剂性能稳定,且其伯胺收率均达到35.00%,优于国内某样。模仿工业条件评价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性能超过了工业化性能要求,能满足工业需要。(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3期)
马凯[3](2016)在《低分子量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制备及在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金属氰配合物(DMC)是一种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共聚的高效催化剂,其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过程不仅可充分利用温室气体CO_2,而且能耗较较低;同时,以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酯-聚醚型聚氨酯兼具有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的优良特性,如耐磨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本论文围绕以下叁个部分开展工作,一是添加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制备的DMC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的研究;二是双酚类化合物为链转移剂条件下,DMC催化环氧丙烷(PO)与CO_2共聚制备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研究;叁是以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和蓖麻油为混合软段制备聚氨酯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了四种DMC,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催化CO_2与PO共聚,对上述DMC的催化活性及催化产物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筛选出了用于制备低分子量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催化剂DMC-1。2、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制备研究。首先考察了链转移剂种类对低聚反应的影响,然后以优选的双酚A(BPA)为链转移剂,系统研究了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产物结构以及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多元醇的分子量同加入的PO/BPA摩尔比成正比,低温和高压条件利于产物中碳酸酯单元(f_(PPC))的提高,但会降低反应活性。所得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M_n)可控制在2400 g/mol以下,f_(PPC)最高可达53%,催化剂活性在反应条件为20mg DMC、150 mL PO、95 ~oC、4.0 MP_a和6 h时可达7.6 Kg/g DMC。以该多元醇为软段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的聚氨酯有阻燃性能。3、以市售的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和蓖麻油为混合软段制备了聚氨酯。蓖麻油组分的引入可提高聚碳酸酯-聚醚型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但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未添加蓖麻油制备聚碳酸酯-聚醚型聚氨酯时,Cat 2制备的弹性体力学性能优于其它催化剂,而添加蓖麻油制备混合软段聚氨酯弹性体时,Cat 1制备的弹性体力学性能优于其它催化剂。以莫卡为扩链剂时,在一定添加范围内,增加莫卡的用量可同时提高混合软段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范艳层,张宁,刘俊,刘伟,郝挺宇[4](2016)在《不同分子量聚醚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量及其分子构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不同分子量的聚醚合成出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醚对最佳酸醚比、最佳聚醚与链转移剂摩尔比(E/T)、最佳聚羧酸减水剂平均分子量及分子构象的影响。发现最佳酸醚比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佳聚醚与链转移剂摩尔比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最佳聚羧酸减水剂平均分子量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最佳分子构象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卷曲。因此,对于不同分子量的聚醚,可通过调节合成工艺,使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量及构象适中,样品的性能将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研究与应用新进展2016年科隆杯优秀论文汇编》期刊2016-04-01)
马德杰[5](2014)在《新型单官能度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丙烯醇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方法。采用了丙烯醇作为起始剂、环氧丙烷作为聚合单体、氢氧化钾和双金属催化剂作为双催化剂,采用二次聚合方式,通过选择适合的聚合反应条件,从而制得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单官能度高分子量丙烯醇聚醚多元醇。并对其反应条件及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4年11期)
李良,侯铮迟,陆晓峰,刘忠英[6](2011)在《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研究(Ⅰ)不同添加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两种分子量的聚醚砜(PES)为膜材料,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PEG400、PEG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添加剂,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超滤膜,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及浓度对不同分子量PES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利用相图及铸膜液黏度数据,从热力学、动力学、聚合物聚集体大小角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同种添加剂时,随PES分子量增大制得超滤膜的过滤通量增大、截留率降低.不同添加剂时,PES超滤膜对PEG20000溶液的通量按添加剂为PEG400,PEG6000,PVP K30的顺序依次增大.添加剂为PVP K30、PEG400时PES超滤膜的截留率大于添加剂为PEG6000时PES超滤膜截留率.铸膜液配方相同,添加剂浓度增大时,制得超滤膜的厚度增大,过滤通量增大、截留率降低.(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刘忠英,侯铮迟,陆晓峰,李良[7](2011)在《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研究(Ⅱ)有否无纺布支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3种分子量的PES作为制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作为添加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聚酯无纺布作为支撑材料,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超滤膜.通过超滤实验和爆破强度的测定研究了有否无纺布支撑对不同分子量PES超滤膜过滤性能和抗压性能的影响.根据由凝胶色谱仪得到的PES分子量数据、由浊点滴定法得到的热力学相图以及由同心圆筒黏度计得到的铸膜液黏度数据,深入讨论了导致超滤膜性能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无纺布支撑与无支撑超滤膜相比,无纺布支撑的超滤膜过滤通量较高、截留率较低,其抗压强度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须明玉,彭稳稳,钱智磊,董洁,郭立玮[8](2011)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精制黄连解毒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处理后高分子物质和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药理作用差异,为优选黄连解毒汤超滤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逐级用pes-5w、pes-3w、pes-2w、pes-6k的超滤膜处理黄连解毒汤离心液,测定不同膜处理后渗透液和离心液中高分子物质(果胶和蛋白质)和药用指标性成分(栀子苷、黄芩苷、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质量分数及其对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和改善作用。结果随着膜相对截留分子量的降低,各级渗透液的高分子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降低;指标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除黄芩苷逐级降低外,其他都呈升高趋势;pes-3w的综合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最高;药理实验证明pes-5w渗透液对PC-12细胞缺氧缺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pes-5w超滤膜既能有效去除非药用成分或药用性较差的物质,又能保留有效成分,适合于黄连解毒汤的精制。(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1年05期)
李良,侯铮迟,陆晓峰,刘忠英[9](2010)在《添加剂对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两种分子量的聚醚砜(PES)为膜材料,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PEG400、PEG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添加剂,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超滤膜,系统地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及浓度对不同分子量PES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利用相图及铸膜液粘度数据,从热力学、动力学、聚合物聚集体大小角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同种添加剂时,随PES分子量增大制得超滤膜的过滤通量增大、截留率降低.不同添加剂时,PES超滤膜的介质通量按添加剂为PEG400,PEG6000,PVP K30的顺序依次增大.添加剂为PVP K30、PEG400时PES超滤膜的截留率大于添加剂为PEG6000时PES超滤膜截留率.铸膜液配方相同,添加剂浓度增大时,制得超滤膜的厚度增大,过滤通量增大、截留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6)
刘忠英,侯铮迟,陆晓峰,李良[10](2010)在《有否无纺布支撑对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叁种分子量的PES作为制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作为添加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聚酯无纺布作为支撑材料,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超滤膜.通过超滤实验和爆破强度的测定研究了有否无纺布支撑对不同分子量PES超滤膜过滤性能和抗压性能的影响.根据由凝胶色谱仪得到的PES分子量数据、由浊点滴定法得到的热力学相图以及由同心圆筒粘度计得到的铸膜液粘度数据,深入讨论了导致超滤膜性能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无纺布支撑与无支撑超滤膜相比,无纺布支撑的超滤膜过滤通量较高、截留率较低,其抗压强度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6)
低分子量聚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i-Cu-Cr系胺化反应催化剂,在固定床原粒度连续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对低分子量端羟基聚醚氢化氨化制备端氨基聚醚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BET、XRD、SEM等对镍系胺化反应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制备条件、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适宜条件为:n_(Ni):n_(Cu):n_(Cr)=20∶5∶1,金属盐浓度1mol/L,Na_2CO_3溶液浓度0.5mol/L,沉淀温度60℃,共沉淀时间7min,老化温度70℃,老化时间0.5 h,105℃干燥10h,载体:γ-Al_2O_3,加入量10%;3次重现制备出的催化剂性能稳定,且其伯胺收率均达到35.00%,优于国内某样。模仿工业条件评价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性能超过了工业化性能要求,能满足工业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分子量聚醚论文参考文献
[1].许浩,顾凯锋,李韵浩,周勇,高从堦.低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J].化工学报.2019
[2].吴永忠,朱新宝,吕耀武.低分子量端羟基聚醚加氢催化剂的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
[3].马凯.低分子量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制备及在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范艳层,张宁,刘俊,刘伟,郝挺宇.不同分子量聚醚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量及其分子构象的影响[C].中国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研究与应用新进展2016年科隆杯优秀论文汇编.2016
[5].马德杰.新型单官能度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4
[6].李良,侯铮迟,陆晓峰,刘忠英.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研究(Ⅰ)不同添加剂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11
[7].刘忠英,侯铮迟,陆晓峰,李良.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研究(Ⅱ)有否无纺布支撑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11
[8].须明玉,彭稳稳,钱智磊,董洁,郭立玮.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精制黄连解毒汤效果的研究[J].中成药.2011
[9].李良,侯铮迟,陆晓峰,刘忠英.添加剂对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影响[C].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2010
[10].刘忠英,侯铮迟,陆晓峰,李良.有否无纺布支撑对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影响[C].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