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鸡LPL基因PCR-RFLP分析

六种鸡LPL基因PCR-RFLP分析

一、6个品种鸡LPL基因的PCR-RFLP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柳明正,徐志强,豆腾飞,王坤,刘丽仙,谷大海,程志斌,曹振辉,黄英,李琦华,贾俊静,葛长荣[1](2019)在《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及LPL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文中认为为研究云南地方鸡种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mRNA表达差异,屠宰同批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测定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LPL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粗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艾维茵肉鸡,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水分的含量显着低于艾维茵肉鸡,且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LPL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98、5.72,均高于艾维茵肉鸡的3.70、3.54。可见,大围山微型鸡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LPL基因促进脂肪沉积,因此LPL基因可作为影响家禽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张雄[2](2017)在《从江香猪肌内脂肪预测模型构建及LPL基因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为探索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含量的超声活体预测方法,选取110头从江香猪育肥猪开展活体测定,测定性状包括体重、背膘厚和眼肌深度,以第1011肋间,距背中线5cm处,大小为50*50像素区域的超声波图像为分析对象,利用Matlab R2015b图像分析软件提取灰度梯度及4个方向灰度共生矩阵共31个图像纹理特征参数。以实际测定肌内脂肪含量为因变量,体重、背膘厚、眼肌深度和图像特征参数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IMF含量预测模型,再将此模型应用于42头从江香猪,根据实测肌内脂肪含量与预测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进行模型验证。构建回归拟合方程如下:预测肌内脂肪含量(PIMF)=6.443+0.064×背膘厚+0.031×灰度平均-7.421×梯度熵(F=14.826,P<0.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灰度平均和梯度熵3个参数指标达到显着水平(P<0.05),回归预测模型确定性系数(R2)为0.369,经相关分析得出PIMF与IMF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和0.640(P<0.001)。结果提示,本试验所构建的拟合回归模型可用于从江香猪IMF活体预测。(2)为探究LPL基因的调控功能,揭示其对从江香猪肉质性状的影响,以从江香猪为试验动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从江香猪LPL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通过PCR-RFLP方法对从江香猪LPL基因第5内含子AfaⅠ、第6内含SmaⅠ位点进行群体遗传效应及关联性分析,运用qRT-PCR技术分析不同月龄阶段从江香猪背最长肌组织中LPL m RNA表达发育规律,并研究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江香猪LPL基因CDS区全序列长1437 bp,共编码478个氨基酸,构成具有PLAT/LH2结构域的稳定亲水性蛋白。不同品种猪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其中从江香猪与挪威长白猪和陆川猪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8%,与贵州白香猪同源性最低,为99.2%。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AfaⅠ位点中CG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C和G频率分别为35.05%和64.95%,CC基因型的皮厚显着高于CG型(P<0.05);SmaⅠ位点中AG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44.29%和55.71%,GG基因型的背膘厚、眼肌深度指标均显着高于AA和AG型(P<0.05)。时序表达谱显示,不同月龄阶段从江香猪背最长肌组织中LPL mRNA表达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LPL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LPL基因可作为影响从江香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候选基因之一,试验结果为提高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含量提供分子选育手段。

王彦钦[3](2016)在《功能基因多态性对拜城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拜城油鸡为研究对象,AA肉鸡作对照,选取MSTN、MyoG、Myf5、LPL和H-FABP基因为候选功能基因,比较功能基因多态性对拜城油鸡和AA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差异,探寻可用于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随机选取96只6周龄的拜城油鸡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90只健康的AA肉鸡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在拜城油鸡12、18和24周龄时以及AA肉鸡30、36和42日龄时对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及测序技术检测功能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试验用鸡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拜城油鸡公鸡中MSTN基因存在多态性,发现3种基因型;在AA肉鸡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未检测到多态性。在12周龄时,AA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显着高于GA基因型(P<0.05);在18周龄时,GA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腿肌率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5);在24周龄时,AA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和半净膛重极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1),全净膛重和腿肌重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5),GA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和腿肌重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两个试验群体中MyoG基因存在多态性,发现3种基因型。在拜城油鸡18周龄时,TC基因型个体的腿肌重显着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AA肉鸡30日龄时,T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和半净膛重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胸肌率极显着高于TC基因型(P<0.01);在36日龄时,CC和TC基因型个体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极显着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1),CC基因型个体的屠体重显着高于TT基因型(P<0.05),屠宰率显着高于TT和TC基因型(P<0.05),TC基因型个体的腿肌重显着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拜城油鸡公鸡和AA肉鸡群体中均未检测到Myf5基因第一外显子区段内的多态性。在两个试验群体中LPL基因存在多态性,发现3种基因型。在拜城油鸡12周龄时,GG和G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和腹脂重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AA肉鸡30日龄时,CC基因型个体的屠体重和屠宰率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的肌间脂宽极显着高于CC基因型(P<0.01);在36日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G和GC基因型个体的胸肌重和胸肌率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C和CC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极显着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CC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着高于GC基因型个体(P<0.05);在42日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极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1),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两个试验群体中H-FABP基因存在多态性,发现3种基因型。在拜城油鸡群体18周龄时,CC和CD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极显着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1),CC基因型个体的胸肌重和腿肌重极显着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1),在24周龄时,C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和胸肌重极显着高于CD和DD基因型个体(P<0.01),屠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极显着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1),屠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显着高于CD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AA肉鸡群体30日龄时,C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腿肌重、肌间脂宽、腹脂重和腹脂率极显着高于CD基因型个体(P<0.01),在42日龄时,CC和CD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极显着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1),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时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着(P>0.05)。MSTN、MyoG、LPL和H-FABP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部分生产性能指标密切相关,推测以上基因可能是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

吴琼,荣敏,邢秀梅,杨福合[4](2015)在《A-FABP和LPL基因多态性及聚合基因型与中国环颈雉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环颈雉脂肪型-脂肪酸合成酶(A-FABP)和脂蛋白酶(LPL)基因多态性,并对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聚合基因型与中国环颈雉的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A-FABP基因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LPL基因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均产生3种基因型,关联性分析表明:A-FABP基因和LPL基因的3个位点与中国环颈雉胸肌IMF含量显着相关(P<0.05),AA、CC和EE为有利单基因型。3种有利单基因型聚合个体中的AACC和AAEE的胸肌IMF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基因型聚合个体(P<0.05)。

夏安琪[5](2014)在《江西不同地方品种鸡apoA-Ⅰ、apoB基因多态性与其脂肪代谢的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崇仁麻鸡、余干黑鸡、海蓝褐蛋鸡、绿壳蛋鸡、宁都三黄鸡、安义瓦灰鸡和泰和乌骨鸡各50羽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已公布鸡的apoA-Ⅰ、apo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apoA-Ⅰ、apoB基因SNPs和基因型分析,探讨apoA-Ⅰ、apoB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脂肪代谢的关系。结果如下:1、在apoA-Ⅰ基因序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63bp处存在一个A/T突变,该突变产生AA、AB、BB基因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余干黑鸡以AB基因型为主导基因型,绿壳蛋鸡、安义瓦灰鸡和宁都三黄鸡以BB基因型为主导基因型;余干黑鸡和泰和乌骨鸡以A基因为主要等位基因,绿壳蛋鸡、安义瓦灰鸡和宁都三黄鸡以B基因为主要等位基因;不同品种鸡apoA-Ⅰ基因的突变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2、在apoB基因序列的第26个外显子123bp处产生T/G突变,并产生TT、TG、GG基因型。其中崇仁麻鸡和泰和乌骨鸡以TT基因型为主导基因型,余干黑鸡、绿壳蛋鸡、安义瓦灰鸡和宁都三黄鸡的TG基因型为主导基因型;不同品种鸡均以T基因为主要等位基因;不同品种鸡apoA-B基因的突变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3、关联性研究表明含有B等位基因的崇仁麻鸡和余干黑鸡的肝脂率、腹脂重、腹脂比率显着高于海蓝褐蛋鸡,且差异显着(P<0.05),初步推断B等位基因与崇仁麻鸡和余干黑鸡的肝脂率和腹脂重有一定相关性;含有G等位基因的余干黑鸡的腹脂重、腹脂比率显着低于崇仁麻鸡的腹脂重、腹脂比率,且差异显着(P<0.05),说明G等位基因与崇仁麻鸡和余干黑鸡的腹脂重和腹脂比率有一定相关性。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推断apoA-Ⅰ基因和apoB基因与崇仁麻鸡和余干黑鸡的脂肪代谢具有显着相关性;并可应用于鸡脂肪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案中。

王晶[6](2013)在《广西三黄鸡肉质性状分析及LPL、H-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以广西三黄鸡和AA鸡为对象,利用qPCR技术分别对7、28、56、90、120日龄(d)的三黄鸡和7、14、21、28、35、42、56日龄的AA鸡的LPL、H-FABP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并检测上市日龄的两种鸡(三黄鸡120d,AA鸡56d)的肉质性状指标,检测不同日龄两种鸡胸肌和腿肌的LPL酶活性、肌内脂肪(IMF)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两种鸡肌肉LPL和H-FABP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1.上市日龄的两个品种鸡肉质性状指标存在品种和肌肉间的显着性差异。2.得到两个品种鸡生长发育过程中IMF含量的变化趋势,随日龄增长,无论是品种还是性别,胸/腿肌IMF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达到上市日龄的三黄鸡IMF含量高于AA鸡。3.成功克隆广西三黄鸡LPL和H-FABP基因全编码区序列(GehBank NO. JX090309、JX090310),长度分别为1473bp和402bp。4.两个品种鸡胸/腿肌的LPL酶活性随日龄的增长而增高;鸡胸/腿肌肉中LPL酶活性与IMF含量成正相关。5.本研究得到LPL与H-FABP基因在两个品种鸡胸/腿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6.无论是品种还是部位,LP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LPL酶活性与IMF含量的发育性变化之间存在一致的正相关;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的发育性变化之间呈显着负相关。

吉文林[7](2013)在《黑羽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GH、LPL基因克隆表达与遗传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所饲养的肉用型鸭主要是樱桃谷鸭、北京鸭,虽然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但存在脂肪含量高、肉质不够理想等缺点,难以满足已经实现小康的消费者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小型优质肉鸭的需求,我们利用国内外番鸭资源进行杂交培育,开展了瘦肉率高、肉质好、体型适中、羽色纯黑的优质番鸭新品系---黑羽番鸭的培育工作,目前该品系遗传特性已基本稳定。本研究以黑羽番鸭为试验素材,测定了不同周龄体重,13周龄体尺、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同时对黑羽番鸭生长激素(GH)和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及多态性检测,分析了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屠宰性能的关联性及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能的关联性,检测了2个基因在肌肉组织中mRNA发育性表达。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黑羽番鸭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初生重在公母之间没有显着差异,随着周龄的上升,公鸭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母鸭(P<0.05),13周龄时,公鸭体重为3149.6g,母鸭体重为1916.9g,公鸭是母鸭体重的1.64倍,公鸭日增重极显着大于母鸭(P<0.01);13周龄体尺测定结果发现,公鸭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胫长、胫围、半潜水长等7个体尺指标均极显着大于母鸭(P<0.01);体重与体尺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2、对黑羽番鸭早期体重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3种曲线模型均能较好拟合黑羽番鸭的生长曲线,其中Gompertz模型在估计黑羽番鸭早期体重效果更优。Gompertz模型估计公鸭拐点体重和时间分别为1309.9g、5.3w,母鸭拐点体重和时间分别为754.7g、4.2w。Gompertz曲线模型结果可以为黑羽番鸭培育提供参考。3、黑羽番鸭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除腹脂重外,黑羽番鸭公鸭所有屠宰指标及比率均极显着高于母鸭(P<0.01)。肉品质测定结果发现,公鸭胸肌剪切力和腿肌失水率显着高于母鸭(P<0.05);公鸭胸肌铁、铜含量显着高于母鸭,腿肌4种矿物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母鸭(P<0.05);胸肌中铁、铜、镁含量显着高于腿肌,锌含量显着低于腿肌(P<0.05)。母鸭腿肌中肌苷酸含量显着高于公鸭(P<0.05)。肌肉中部分氨基酸含量在不同性别的组织中有显着差异(P<0.05)。这些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不同性别会影响肌肉肉品质。4、利用同源克隆策略,获得了黑羽番鸭生长激素基因(GH)761bp的cDNA序列,包括651bp的编码区,编码216个氨基酸。与禽类GH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上,与人和哺乳动物同源性在55%-77%之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GH基因在第2周龄肌肉中mRNA表达量最高;第4周龄发生了大幅度下降;在第6周龄时胸肌中表达量有所回升,腿肌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以后的周龄中维持在一定水平。5、利用同源克隆策略,获得了黑羽番鸭脂蛋白脂酶基因(LPL)1515bp的cDNA序列,包括1485bp的编码区,编码494个氨基酸。与禽类LPL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上,与人和哺乳动物同源性在70%-75%之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LPL基因在第2周龄肌肉组织中mRNA表达量较低,在第4周龄出现大幅度上升;在第6周龄公鸭胸、腿肌中表达量继续上升,然后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母鸭腿肌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起伏变化,胸肌维持在较低水平。6、利用PCR-SSCP技术,在GH基因第1内含子上发现了A1251C、A1322G、T1378C、 G1440A、G945A,T1039G共6个SNP,群体平均纯合度为0.5030,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5。前4个点突变形成了AA、AB、BB3种基因型,在番鸭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BB型公鸭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高值;在13周龄屠宰时,公鸭BB型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着高于AA型和AB型(P<0.05);在内脏组织中,BB型腹脂重、心重显着高于AB型(P<0.05);AA型、AB型、BB型3种基因型间屠宰指标百分比无显着差异(P>0.05);母鸭所有指标在3种基因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后2个点突变形成了CC、CD、DD3种基因型,在番鸭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CC型公鸭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高值;在13周龄屠宰时。公鸭CC型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腺肌胃重显着高于CD型和DD型(P<0.05);CC型心重显着高于CD型(P<0.05);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间屠宰指标百分比无显着差异(P>0.05)。母鸭所有指标在3种基因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这些关联分析表明B、C基因可能是公鸭早期增重的有利基因,在母鸭上还需进一步验证。7、利用PCR-SSCP技术,在LPL基因第3内含子上发现了A4G, G120A、A128G共3个SNP,群体平均纯合度为0.5028,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6。前1个点突变形成了EE、EF、FF3种基因型,EF型母鸭腿肌失水率显着高于FF型(P<0.05,下同)。EF型公鸭腿肌中镁含量显着高于FF型。EE型公鸭胸肌中Ala含量显着性高于EF型、FF型;FF型母鸭胸肌中Asp、His含量显着性高于EF型;FF型公鸭腿肌中Ser、Pro含量显着高于EE型;EE型母鸭腿肌Lys含量显着高于EF型,EF型Cys、Met含量显着性高于FF型(P<0.05)。后2个点突变形成了HH、HI、Ⅱ3种基因型,Ⅱ型公鸭胸肌中Pro含量显着高于HI型,Ⅱ型Val、Met、Phe含量显着高于HH型;HI型母鸭胸肌中His含量显着性高于Ⅱ型;Ⅱ型公鸭腿肌中Asp含量显着高于HI型,HH型His含量显着高于Ⅱ型,Ⅱ型Pro含量显着高于HH型,Ⅱ型Ile、Phe含量显着高于HH型、HI型;HI型母鸭腿肌中Gly含量显着高于Ⅱ型,HI型Arg含量显着高于HH型(P<0.05)。这些结果推断LPL可作为公鸭胸肌中Ala、Pro、Val、Met、Phe含量,公鸭腿肌中镁、Ser、Pro、Asp、His、Ile、Phe含量,母鸭胸肌中Asp、His含量,母鸭腿肌中失水率、Lys、Cys、Met、Gly、Arg含量的辅助选择标记。

温彦涛[8](2013)在《优质型肉鸡品系(S3系)MSTN、PPAR和LPL基因多态性与屠宰及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江苏省家禽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型肉鸡品系S3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以MSTN、 PPAR和LPL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候选基因的多态性,探讨不同基因型以及基因型组合与屠宰性状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获得相应分子遗传标记,为优质肉鸡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积累理论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发现MSTN基因第一外显子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为序列中第195bp处G→C的突变及第234bp处A→G的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变化。与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在G195C位点处,母鸡CC基因型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和腿肌重显着高于GG型(P<0.05);在A234G位点处,公鸡GG基因型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着高于AG型(P<0.05)。结果提示MSTN基因是控制屠宰性状的功能基因,可作为S3系屠宰性状的分子标记。2.发现PPAR基因第六外显子C71438078T同义突变。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母鸡CT型在系水力上显着高于CC型(P<0.05);CT基因型棕榈一烯酸含量显着高于CC型(P<0.05),TT基因型十六碳二烯酸含量显着高于与CT型(P<0.05)。公鸡CT基因型棕榈酸含量显着高于CC型(P<0.05)。3.发现LPL基因第十内含子A54352843G突变。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母鸡GG基因型的花生四烯酸含量显着高于AG型(P<0.05),AA基因型的肌内脂肪含量显着高于GG型(P<0.05);公鸡AA基因型的肌肉嫩度显着高于GG型(P<0.05)。4.对PPAR基因第六外显子突变位点和LPL基因第十内含子突变位点进行组合效应分析,9个组合中AG/CT和AA/CT组合效应最显着,对S3系的嫩度、肌苷酸和维生素B1具有最优影响。因此可将PPAR和LPL基因作为影响优质鸡肉质性能的候选基因,将优势基因型AG/CT和AA/CT组合作为S3系肉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依据。

吴琼[9](2011)在《中国环颈雉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环颈雉具有独特的肉质特点,目前饲养量较大,因此,如何在保持中国环颈雉特有肉质风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国环颈雉的生产性能,改善其肉质性状,成为中国环颈雉研究工作的重点。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与肌肉嫩度、风味密切相关,是影响肉质的主要指标,因此,将参与IMF和IMP含量代谢的基因都可以归纳为潜在的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试验以A-FABP、H-FABP、LPL、ADSL和ATIC基因作为影响中国环颈雉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RT-PCR、PCR-SSCP和Real-time PCR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试验所得结论如下:1.中国环颈雉胸肌和腿肌IMF含量低于三黄鸡和AA白羽肉鸡。2.中国环颈雉A-FABP、H-FABP、LPL、ADSL和ATI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禽类亲源关系较近。A-FABP和H-FABP具有Lipocalin家族结构域特征,LPL具有Esterase-lipase家族结构域特征,ADSL具有Lyase家族结构域特征,ATIC具有AICARFT家族结构域特征。3. A-FABP基因检测到4个突变位点,对活体重、屠体重和胸肌IMF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 H-FABP基因检测到4个突变位点,对胸肌IMF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LPL基因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对活体重和屠体重有显着影响(P<0.05);ADSL基因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对屠宰性状均有显着影响(P<0.05);ATIC基因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对胸肌IMF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中国环颈雉群体两两位点合并,AAAA基因型个体胸肌IMF含量最高。4. A-FABP基因存在16种单倍型,单倍型组合H9H11和H1H4有利于屠宰性状和IMF含量的增长;H-FABP基因存在14种单倍型,单倍型组合H3H6和H4H6有利于屠宰性状和IMF含量的增长;LPL基因存在7种单倍型,单倍型组合H1H5、H3H6、H1H1和H1H2有利于屠宰性状和IMF含量的增长。5. A-FABP、LPL、ADSL和ATIC基因均在150d时表达量最大,H-FABP基因在60d时表达量最大。脂肪为A-FABP基因的优势表达组织,心脏为H-FABP基因的优势表达组织,胸肌为LPL基因和ADSL基因优势表达组织,肝脏为ATIC基因优势表达组织。6.肝脏A-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胸肌IMF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肝脏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腿肌IMF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脂肪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腿肌IMF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脂肪LPL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腿肌IMF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脂肪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活体重呈显着负相关。

黄爱霞[10](2011)在《浙江省主要鸡种肉品质分析及Leptin receptor基因对鸡脂肪代谢影响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地方鸡种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地方品种培育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肉鸡是优质鸡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对浙江省主要鸡种的体尺、屠宰性能、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了leptin receptor(LEPR)在鸡胸肌中表达量及其与肌内脂肪的相关性,通过建立鸡前脂肪细胞培养模型,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了LEPR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和增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同时研究了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其他基因,如PPARγ等7个基因的表达规律,探讨了LEPR基因对脂肪代谢关键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脂肪代谢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萧山鸡×广西黄鸡×仙居鸡(浙南黄鸡2号,ZNY2)配套系综合屠宰性能均优于其亲本,说明杂交优势明显。体尺和屠宰性能表型间呈中等或强的相关。2.肉质测定结果肌内脂肪:文昌鸡×哈伯特鸡(WHC)的肌内脂肪含量最高,仙居鸡(XJC)的最低,日龄对萧山鸡×仙居鸡(浙南黄鸡1号,ZNY1)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影响显着(P<0.05);肌苷酸:萧山鸡×仙居鸡(浙南黄鸡1号,ZNY1)胸肌肌苷酸含量最高、萧山鸡(XSC)含量最低,80日龄和120日龄ZNY1肌苷酸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脂肪酸组成:各测定品种的肌肉脂肪酸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文昌鸡(WCC)、萧山鸡×广西黄鸡×仙居鸡(浙南黄鸡2号,ZNY2)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仙居鸡(XJC)的最高。日龄对ZNY1的脂肪酸组成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ZNY2的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ZNY1氨基酸的总量有下降的趋势。3.胸肌中LEPR和UCP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胸肌中LEPR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的含量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UCP基因含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弱的负相关。4.脂肪细胞中LEPR等基因的表达规律LEPR、UCP、PPARy、FAS、ATGL和Adiponectin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脂肪细胞的分化逐渐升高,分别在第6、4、10、6、6、10天达到高峰;IGF-Ⅰ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脂肪细胞的分化逐渐升高。5.LEPR基因干扰后PPARγ等基因的表达量LEPR基因干扰后UCP、PPARy、FAS、LPL和ATGL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IGF-Ⅰ和Adiponectin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6.油酸对脂肪细胞中LEPR等基因的影响油酸诱导后LEPR、UCP、PPARy、LPL和Adiponectin的表达量上升,而ATGL和IGF-Ⅰ的表达量则降低。LEPR基因干扰后,油酸对脂肪细胞分化调控因子的诱导作用减弱,表明LEPR基因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6个品种鸡LPL基因的PCR-RFLP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个品种鸡LPL基因的PCR-RFL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及LPL基因表达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1.3 LPL mRNA表达水平检测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2.2 LPL mRNA表达水平比较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从江香猪肌内脂肪预测模型构建及LPL基因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香猪简介
    1.2 从江香猪遗传资源研究进展
    1.3 超声波活体构建猪肌内脂肪预测模型
        1.3.1 猪肌内脂肪与肉质关联性
        1.3.2 超声波在猪性状改良中应用原理
        1.3.3 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1.3.4 超声波图像预测猪IMF含量研究进展
    1.4 LPL基因研究进展
        1.4.1 LPL基因定位及结构特点
        1.4.2 LPL基因多态性在生产育种中应用
        1.4.3 LPL基因表达调控与IMF沉积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从江香猪肌内脂肪预测模型构建相关研究
    2.1 试验动物
    2.2 饲养管理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B超扫描前准备
        2.4.2 超声图像采集与性能测定
        2.4.3 肌内脂肪含量测定
        2.4.4 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提取
        2.4.5 数据处理分析
        2.4.6 预测模型验证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从江香猪B超活体测定结果
        2.5.2 超声图像采集
        2.5.3 肌内脂肪含量测定
        2.5.4 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提取
        2.5.5 构建回归预测模型
        2.5.6 回归模型验证
    2.6 讨论
第三章 从江香猪LPL基因CDS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试验动物
    3.2 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药品及试剂
        3.2.3 溶液配制
    3.3 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软件
    3.4 试验方法
        3.4.1 总RNA提取
        3.4.2 RNA质量检测
        3.4.3 第一链c DNA合成
        3.4.4 引物设计
        3.4.5 LPL基因CDS区PCR扩增
        3.4.6 PCR产物胶回收与验证
        3.4.7 回收产物与载体连接
        3.4.8 重组质粒的转化与蓝白斑筛选
        3.4.9 菌体PCR鉴定
        3.4.10 从江香猪LPL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RNA提取结果
        3.5.2 从江香猪LPL基因CDS区克隆鉴定
        3.5.3 LPL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3.5.4 LPL蛋白理化性质及疏水性分析
        3.5.5 LPL蛋白结构功能分析
        3.5.6 从江香猪LPL同源性分析
    3.6 讨论
第四章 从江香猪LPL基因多态及其与胴体肉质性状关联分析
    4.1 试验动物
    4.2 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4.2.1 主要仪器设备
        4.2.2 药品及试剂
    4.3 试验方法
        4.3.1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4.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4.3.3 LPL基因PCR-RFLP检测
        4.3.4 胴体性状测定
        4.3.5 肉质性状测定
    4.4 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基因组DNA提取检测
        4.5.2 从江香猪LPL基因第5内含子AfaⅠ位点酶切结果
        4.5.3 AfaⅠ位点基因型频率及遗传效应分析
        4.5.4 AfaⅠ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4.5.5 从江香猪LPL基因第6内含子SmaⅠ位点酶切结果
        4.5.6 SmaⅠ位点基因型频率及遗传效应分析
        4.5.7 SmaⅠ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4.6 讨论
第五章 从江香猪LPL基因表达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关系研究
    5.1 试验动物
    5.2 设备及试剂
        5.2.1 主要仪器设备
        5.2.2 药品及试剂
    5.3 生物软件
    5.4 试验方法
        5.4.1 总RNA提取、检测
        5.4.2 第一链c DNA合成
        5.4.3 引物设计与合成
        5.4.4 qRT-PCR扩增体系及反应程序
        5.4.5 标准曲线建立
        5.4.6 数据分析
        5.4.7 从江香猪LPL基因表达及其与IMF相关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总RNA提取及检测
        5.5.2 qRT-PCR产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分析
        5.5.3 从江香猪不同组织间LPL基因表达差异
        5.5.4 从江香猪LPL基因时序表达差异及相关分析
    5.6 讨论
        5.6.1 LPL基因在从江香猪各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分析
        5.6.2 LPL基因时序表达图谱构建及其与IMF相关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功能基因多态性对拜城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拜城油鸡研究进展
    1.3 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1.4 分子标记及PCR-SSCP、PCR-RFLP方法
    1.5 本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MSTN基因
    3.2 MYOG基因
    3.3 MYF5基因
    3.4 LPL基因
    3.5 H-FABP基因
第4章 讨论
    4.1 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4.2 MYO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4.3 MYF5基因多态性
    4.4 LP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4.5 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A-FABP和LPL基因多态性及聚合基因型与中国环颈雉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2 引物序列
    1. 3 PCR - SSCP 分析与序列测序
    1. 4 肌肉 IMF 含量测定
    1.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 1 PCR - SSCP 分析
    2. 2 A - FABP 和 LPL 基因 SNP 位点基因型和组合基因型效应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江西不同地方品种鸡apoA-Ⅰ、apoB基因多态性与其脂肪代谢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1 分子标记技术
    2 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2.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2.2 SNPs 的检测方法
        2.2.1 PCR-RFLP
        2.2.2 PCR-SSCP
        2.2.3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
        2.2.4 DNA 芯片技术(DNA chip)
        2.2.5 PCR-DNA 直接测序
    3 apoA-Ⅰ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apoA-Ⅰ的结构特点
        3.2 apoA-Ⅰ的分布特点
        3.3 apoA-Ⅰ的功能特点
    4 apoB 基因的研究进展
        4.1 apoB 的结构特点
        4.2 apoB 的功能特点
    5 江西地方鸡种概述
        5.1 崇仁麻鸡
        5.2 余干黑鸡
        5.3 海蓝褐蛋鸡
        5.4 绿壳蛋鸡
        5.5 安义瓦灰鸡
        5.6 宁都三黄鸡
        5.7 泰和乌骨鸡
    6 研究对不同品种鸡的选育的原因
    7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0 材料来源
        1.1.1 试验方法
        1.1.2 饲养管理
        1.1.3 试验仪器
        1.1.4 试验试剂
        1.1.5 常用试剂的配制
        1.1.6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1.2 试验流程
        1.2.1 血液 DNA 的提取
        1.2.2 DNA 浓度测定
        1.2.3 引物的设计、合成和稀释
        1.2.4 PCR 扩增
        1.2.5 PCR 扩增产物鉴定
        1.2.6 测序
        1.3 遗传学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 扩增产物
        2.2 apoA-Ⅰ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2.2.1 崇仁麻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2.2 余干黑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2.3 海蓝褐蛋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2.4 绿壳蛋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2.5 安义瓦灰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2.6 宁都三黄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2.7 泰和乌骨鸡 apoA-Ⅰ基因测序图谱
        2.3 apoB 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2.3.1 崇仁麻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3.2 余干黑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3.3 海蓝褐蛋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3.4 绿壳蛋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3.5 安义瓦灰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3.6 宁都三黄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3.7 泰和乌骨鸡 apoB 基因测序图谱
        2.4 apoA-Ⅰ基因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2.4.1 apoA-Ⅰ的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品种鸡群中的分布
        2.4.2 apoA-Ⅰ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
        2.4.3 apoA-Ⅰ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2.4.4 apoA-Ⅰ基因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2.5 apoB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2.5.0 apoB 的 3 种基因型在不同品种鸡群中的分布
        2.5.1 apoB 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2.5.2 apoB 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2.5.3 apoB 基因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2.6 apoA-Ⅰ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肝重、肝脂率、腹脂重、腹脂比率的关联性分析
        2.6.1 apoA-Ⅰ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肝重的关联性分析
        2.6.2 apoA-Ⅰ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肝脂率的关联性分析
        2.6.3 apoA-Ⅰ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腹脂重的关联性分析
        2.6.4 apoA-Ⅰ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腹脂比率的关联性分析
        2.7 apoB 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肝重、肝脂率、腹脂重、腹脂率的关联性分析
        2.7.1 ApoB 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肝重的关联性分析
        2.7.2 ApoB 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肝脂率的关联性分析
        2.7.3 ApoB 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腹脂重的关联性分析
        2.7.4 ApoB 不同基因型与四个品种鸡的腹脂比率的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3.1 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3.2 apoA-Ⅰ基因和 apoB 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3.3 apoA-Ⅰ基因和 apoB 基因不同基因型及遗传学研究
        3.4 apoA-Ⅰ基因和 apoB 基因与脂肪代谢的关联性研究
    4 小结
        4.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广西三黄鸡肉质性状分析及LPL、H-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肉品质研究进展
    2 家禽脂肪组织的发育与代谢调控
    3 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
    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广西三黄鸡和AA肉鸡肉质性状的测定
    1 实验材料
    2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鸡LPL和H-FAB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LPL基因克隆结果分析
        2.2 H-FABP基因克隆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两个品种鸡LPL和H-FABP基因时空表达规律的研究
    1 LPL和H-FABP基因定量表达研究
    2 肌肉组织中LPL酶活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建立GAPDH、LPL和H-FABP基因表达的标准曲线
        3.2 两个品种鸡LPL基因定量结果
        3.3 两个品种鸡肌肉组织中LPL酶活性检测结果
        3.4 两个品种鸡H-FABP基因表达结果
        3.5 两个品种鸡候选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分析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黑羽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GH、LPL基因克隆表达与遗传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略缩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番鸭描述与特性介绍
        1.1 番鸭品种描述
        1.2 番鸭种质特性
        1.3 番鸭性状特点
    2 黑羽番鸭培育进展
        2.1 黑羽番鸭培育背景
        2.2 黑羽番鸭培育目标
        2.3 黑羽番鸭培育已取得的工作进展
    3 番鸭育种研究进展
        3.1 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3.2 肉鸭资源的杂交改良
    4 相关功能基因在水禽育种中的应用
        4.1 生长激素基因
        4.2 脂蛋白脂酶基因
    5 基因筛选技术在水禽育种中的应用
    6 畜禽经济性状候选基因DNA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6.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6.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6.3 双链构象多态性(PCR-DSCP)
        6.4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7 分子标记在番鸭中的研究进展
    8 本研究意义、目标及技术路线
        8.1 研究意义
        8.2 研究目标
        8.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黑羽番鸭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2 番鸭营养需要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内容
        1.5 体重生长曲线函数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羽番鸭早期体重测定结果
        2.2 不同周龄体重之间的相关分析
        2.3 番鸭日增重变化规律分析
        2.4 黑羽番鸭第13周龄体尺测定
        2.5 黑羽番鸭13周龄体尺、体重的相关分析
        2.6 不同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
        2.7 体重测定与估计值之间的比较
    3 讨论
        3.1 早期体重分析
        3.2 绝对生长速度分析
        3.3 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
        3.4 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
第三章 黑羽番鸭屠宰性能、肉品质、矿物元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屠宰测定
        2.2 常规肉品质测定
        2.3 矿物元素测定
        2.4 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3 讨论
        3.1 屠宰测定分析
        3.2 肉品质测定分析
        3.3 矿物元素测定分析
        3.4 肌肉营养物质测定分析
第四章 黑羽番鸭GH和LP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引物设计
        1.6 试验步骤及方法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完整性检测
        2.2 GH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2.3 LPL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2.4 GH基因在组织中mRNA表达
        2.5 LPL基因在组织中mRNA表达
    3 讨论
        3.1 GH基因克隆
        3.2 GH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
        3.3 LPL基因克隆
        3.4 LPL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
第五章 黑羽番鸭GH和LPL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引物设计
        1.6 试验步骤及方法
        1.7 统计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GH基因多态性检测
        2.2 LPL基因多态性检测
    3 讨论
        3.1 PCR-SSCP的影响因素
        3.2 黑羽番鸭GH基因SNPs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3.3 黑羽番鸭LPL基因SNPs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优质型肉鸡品系(S3系)MSTN、PPAR和LPL基因多态性与屠宰及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词语缩写
一、前言与综述
    1 肉品质概况
        1.1 肉色
        1.2 嫩度
        1.3 pH值
        1.4 系水力
        1.5 肌内脂肪
    2 鸡肉质性状主要的相关基因
        2.1 MSTN基因
        2.2 PPAR基因
        2.3 LPL基因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采样及屠宰、肉质性状指标的测定
        2.2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2.3 引物设计、合成及稀释
        2.4 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建立
        2.5 PCR-RFLP检测
        2.6 PCR-SSCP检测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1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3.2 多态信息含量(PIC)
        3.3 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3.4 基因SNP的遗传效应分析模型
三、结果与分析
    1 MSTN基因
        1.1 PCR测序结果
        1.2 PCR-RFLP电泳检测结果
        1.3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表
        1.4 不同基因型与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2 PPAR基因
        2.1 PCR-SSCP检测结果和分析
        2.2 测序结果分析
        2.3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表
        2.4 胸肌脂肪酸含量与PPARα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2.5 肉质性状与PPARα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3 LPL基因
        3.1 PCR-SSCP检测结果和分析
        3.2 测序结果分析
        3.3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表
        3.4 胸肌脂肪酸含量与LPL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3.5 肉质性状与LPL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4 PPAR基因和LPL基因不同基因型组合与肉质性状的联合分析
        4.1 胸肌脂肪酸含量与两基因不同基因型组合的关联分析
        4.2 肉质性状与两基因不同基因型组合的关联分析
四、讨论
    1 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屠体性状相关性
    2 PPAR基因多态性及其肉质性状相关性
    3 LPL基因多态性及其肉质性状相关性
    4 PPAR基因和LPL基因对肉质性能的联合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环颈雉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雉鸡
        1.1.1 中国环颈雉种质资源
        1.1.2 雉鸡经济价值及国内雉鸡养殖业的发展概况
    1.2 禽类常规肉质研究
    1.3 禽类肉质相关候选基因研究
        1.3.1 与IMF 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
        1.3.2 与IMP 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
    1.4 候选基因法
        1.4.1 候选基因SNP 分析
        1.4.2 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
    1.5 Real-time PCR
        1.5.1 Real-time PCR 原理
        1.5.2 Real-time PCR 技术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IMF 含量比较分析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胸肌IMF 含量
        2.2.2 腿肌IMF 含量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肉质相关候选基因cDNA 的克隆及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提取RNA
        3.2.2 RT-PCR 结果
        3.2.3 PCR 扩增产物的鉴定
        3.2.4 测序结果
        3.2.5 A-FABP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2.6 H-FABP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2.7 LPL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2.8 ADSL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2.9 ATIC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讨论
        3.3.1 A-FABP 基因cDNA 克隆与分析
        3.3.2 H-FABP 基因cDNA 克隆与分析
        3.3.3 LPL 基因cDNA 克隆与分析
        3.3.4 ADSL 基因cDNA 克隆与分析
        3.3.5 ATIC 基因cDNA 克隆与分析
        3.3.6 组织RNA 提取和PCR 反应
    3.4 小结
第四章 候选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4.2.2 A-FABP 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4.2.3 H-FABP 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4.2.4 LPL 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4.2.5 ADSL 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4.2.6 ATIC 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4.3 讨论
        4.3.1 试验材料与候选基因的选择
        4.3.2 采样、样本数量和位点数目
        4.3.3 A-FABP 基因多态性分析
        4.3.4 H-FABP 基因多态性分析
        4.3.5 LPL 基因多态性分析
        4.3.6 ADSL 基因多态性分析
        4.3.7 ATIC 基因多态性分析
        4.3.8 单倍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候选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状及IMF 含量的相关性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
        5.2.1 候选基因单突变位点与屠宰性状相关性
        5.2.2 候选基因单突变位点与IMF 含量相关性
        5.2.3 候选基因单倍型与屠宰性状相关性
        5.2.4 候选基因单倍型与IMF 含量相关性
        5.2.5 合并基因型与IMF 含量相关性
    5.3 讨论
        5.3.1 候选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状和IMF 含量相关性分析
        5.3.2 单倍型与屠宰性状和 IMF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3.3 合并基因型与 IMF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候选基因mRNA 水平定量分析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
        6.2.1 常规PCR
        6.2.2 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
        6.2.3 荧光定量PCR 扩增产物特异性
        6.2.4 候选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
        6.2.5 候选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活体重及 IMF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6.3 讨论
        6.3.1 候选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
        6.3.2 候选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6.3.3 候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表达差异
        6.3.4 候选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活体重和 IMF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10)浙江省主要鸡种肉品质分析及Leptin receptor基因对鸡脂肪代谢影响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肉质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1.1 影响肉品质的主要因素
        1.1.1 风味物质
        1.1.2 肌内脂肪与肉质
        1.1.3 脂肪酸的组成与肉质
        1.1.4 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与肉质
    第二节 与肌内脂肪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
        2.1 脂蛋白脂酶基因
        2.2 瘦蛋白及其受体基因
        2.2.1 瘦蛋白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
        2.2.2 瘦蛋白受体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
        2.3 解偶联蛋白基因(UCP)
        2.3.1 解偶联蛋白基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2.3.2 解偶联蛋白参与脂肪酸代谢
        2.3.3 解偶联蛋白与畜禽能量代谢
        2.4 脂肪酸合成酶
    第三节 动物脂肪细胞与脂肪沉积的关系
        3.1 动物脂肪组织的发育规律
        3.2 脂肪细胞的分化增殖
        3.3 脂肪细胞分化的标志基因
        3.4 脂肪细胞分化水平的调控
        3.5 脂肪代谢相关酶研究进展
        3.5.1 ATGL研究进展
        3.5.2 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
        3.5.3 甘油三酯水解酶(Triacylglycerol hydrolase,TGH)
        3.5.4 脂联素(Adiponectin)
    第四节 RNA干扰技术(RNAi)技术及其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
        4.1 RNAi作用机制
        4.2 RNAi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
        4.2.1 RNAi对动物病毒病治疗的作用
        4.2.2 RNAi在鸡胚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浙江省主要地方鸡种屠宰性能及肉质的研究
    第一节 浙江省主要饲养土鸡品种体尺及屠宰性能比较
        1.1 引言
        1.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3.1 体尺测量结果
        1.3.2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1.3.3 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1.4 讨论
        1.4.1 体尺指标
        1.4.2 屠宰性能
        1.4.3 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1.5 小结
    第二节 浙江省主要饲养鸡品种肉质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动物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工具
        2.2.4 试验试剂
        2.3 实验结果
        2.3.1 肌内脂肪测定结果
        2.3.2 肌苷酸含量测定结果
        2.3.3 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
        2.3.4 氨基酸测定结果
        2.4 讨论
        2.4.1 肌内脂肪的含量
        2.4.2 肌苷酸的含量
        2.4.3 旨肪酸的组成
        2.4.4 氨基酸的组成
        2.5 小结
第三章 LEPR对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第一节 肌内脂肪含量与胸肌中LEPR和UCP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1.1 引言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1.2.1 试验样品采集
        1.2.2 菌种与载体
        1.2.3 试剂
        1.2.4 主要仪器
        1.2.5 基因组总RNA的提取
        1.2.6 反转录
        1.2.7 LEPR、UCP3及内参β-actin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片段的克隆
        1.3 结果
        1.3.1 内参β-actin、LEPR和UCP基因普通PCR产物电泳结果
        1.3.2 内参β-actin rRNA、LEPR和UCP基因克隆测序结果
        1.3.3 定量PCR扩增效率检测结果
        1.3.4 肌内脂肪含量
        1.3.5 LEPR基因在不同品种鸡的胸肌中表达量
        1.3.6 UCP基因在不同鸡种胸肌中的表达量
        1.3.7 胸肌中LEPR和UCP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相关性的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节 鸡前脂肪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鸡前脂肪细胞的获取
        2.2.3 细胞计数与接种培养
        2.2.4 细胞传代培养
        2.2.5 脂肪细胞增殖情况的检测
        2.2.6 油酸诱导鸡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检测度
        2.2.7 脂肪细胞RNA提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鸡前脂肪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2.3.2 鸡前脂肪细胞传代培养
        2.3.3 鸡前脂肪细胞生长曲线
        2.3.4 油酸诱导鸡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检测
        2.3.5 PPARγ等基因荧光定量引物检测结果
        2.3.6 不同分化阶段各检测基因的表达规律研究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节 有效siRNA筛选及RNAi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鸡脂肪细胞培养
        3.2.3 siRNA干扰引物的合成
        3.2.4 siRNA转染
        3.2.5 干扰条件优化
        3.2.6 脂肪细胞RNA提取
        3.2.7 干扰效果检测
        3.2.8 数据处理与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LEPR有效siRNA筛选
        3.3.2 UCP有效siRNA的筛选
        3.3.3 干扰条件的优化
        3.4 讨论
    第四节 LEPR对鸡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试验设计
        4.2.3 LEPR siRNA转染试验
        4.2.4 脂肪细胞RNA提取
        4.2.5 基因表达检测
        4.2.6 数据处理与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400μM/L油酸对鸡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4.3.2 油酸不同作用时间对LEPR等基因表达的影响
        4.3.3 LEPR-siRNA对鸡脂肪细胞中PPARγ等基因表达的影响
        4.3.4 LEPR-siRNA处理后,油酸对鸡脂肪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6个品种鸡LPL基因的PCR-RFLP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及LPL基因表达差异研究[J]. 柳明正,徐志强,豆腾飞,王坤,刘丽仙,谷大海,程志斌,曹振辉,黄英,李琦华,贾俊静,葛长荣. 中国家禽, 2019(13)
  • [2]从江香猪肌内脂肪预测模型构建及LPL基因相关研究[D]. 张雄. 贵州大学, 2017(04)
  • [3]功能基因多态性对拜城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彦钦.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4]A-FABP和LPL基因多态性及聚合基因型与中国环颈雉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 吴琼,荣敏,邢秀梅,杨福合. 特产研究, 2015(01)
  • [5]江西不同地方品种鸡apoA-Ⅰ、apoB基因多态性与其脂肪代谢的关联性分析[D]. 夏安琪. 江西农业大学, 2014(02)
  • [6]广西三黄鸡肉质性状分析及LPL、H-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D]. 王晶. 广西大学, 2013(03)
  • [7]黑羽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GH、LPL基因克隆表达与遗传效应研究[D]. 吉文林. 扬州大学, 2013(04)
  • [8]优质型肉鸡品系(S3系)MSTN、PPAR和LPL基因多态性与屠宰及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D]. 温彦涛. 扬州大学, 2013(04)
  • [9]中国环颈雉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研究[D]. 吴琼.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浙江省主要鸡种肉品质分析及Leptin receptor基因对鸡脂肪代谢影响分子机制的研究[D]. 黄爱霞. 浙江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六种鸡LPL基因PCR-RFLP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