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区域内的压力场分布图、列车离开隧道后压力波传播规律,并获得洞内各测点的最大正负压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对隧道内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及叠加密切相关,且隧道交会压力波随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列车等速隧道中央交会处的压力最值明显大于隧道内其他位置,是洞口附近位置的2.0~2.7倍;隧道长度为1.0,2.5,5.0和10.0 km时,列车速度为400 km·h-1时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是其为250和350 km·h-1时的2.7~4.1倍和1.3~1.5倍。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梅元贵,李绵辉,郭瑞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气动载荷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公路与水路运输
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轨道交通力学应用工程实验室
基金: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6T004-A)
分类号: U451.3
页码: 60-67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861K
下载量: 170
相关论文文献
- [1].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 2014(09)
- [2].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J]. 中国测试 2016(07)
- [3].线间距对高速列车隧道内交会压力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20(21)
- [4].高速列车隧道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5(04)
- [5].增压6缸柴油机排气压力波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11(02)
- [6].压力波作用下输油管道动态特性研究[J]. 石油矿场机械 2011(10)
- [7].地震压力波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J]. 山西建筑 2015(30)
- [8].热声压力波放大器的湍流模型及实验验证[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10)
- [9].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与车速关系的模拟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0].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2)
- [11].深圳地铁11号线隧道空气压力波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 2011(05)
- [12].空气压力波治疗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7)
- [13].压力波在粘性流体中的传播[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3(11)
- [14].发动机排气压力波性能仿真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10(02)
- [15].输水管道中压力波波速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32)
- [16].高速列车隧道内交会压力波基本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6(03)
- [17].列车通过引起轨侧脉动压力波的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08)
- [18].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特性[J]. 机械工程学报 2014(24)
- [19].高速列车隧道交会压力波特性[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5(05)
- [20].空气压力波治疗对骨科患者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护理体会[J]. 河北医学 2012(07)
- [21].隧道压力波模拟加载系统遗忘开闭环高阶控制[J]. 中国测试 2019(01)
- [22].基于GT-SUITE的发动机排气压力波仿真分析[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9(05)
- [23].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压力波特性试验研究[J]. 铁道机车车辆 2014(05)
- [24].基于物联传感网压力波油管泄漏温差虚报警解决[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2(08)
- [25].线间距对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12)
- [26].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1)
- [27].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腹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18(14)
- [28].基于SPS软件的原油管道压力波传递特性分析[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06)
- [29].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外科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8)
- [30].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