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山论文_曹放,付振华,蒲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鹧鸪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隧道,鹧鸪,地质,瓦斯,超前,数值,围岩。

鹧鸪山论文文献综述

曹放,付振华,蒲超[1](2019)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鹧鸪山隧道断层带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大深埋隧道断层带地质灾害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少有体系完整的应用范例,以汶马高速控制性工程鹧鸪山隧道为例,以地质分析为核心,综合物探与地质分析相结合,洞内外结合,长短距离预测结合,多物性参数互补,完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在长大深埋隧道断层带的应用。通过实际开挖,证明了预报的准确性,协助施工方及时控制掘进进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次塌方的突发性。鹧鸪山案例具有良好的典型性,全程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借鉴性强,可供钻爆法施工环境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5期)

吴瑾[2](2018)在《鹧鸪山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威胁着隧道施工安全,由于隧道施工是在封闭的环境进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隧道建设施工事故可知,瓦斯爆炸事故在隧道施工事故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爆炸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本文以新建鹧鸪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的瓦斯分布规律以及通风方案优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鹧鸪山隧道工程实际,建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研究了两种通风方案优劣。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可知,改造后的隧道通风方案排污效果提升很大,能够满足瓦斯出现后隧道的施工安全要求。(2)通过数值模拟总结了瓦斯分布规律,发现瓦斯由一侧掌子面涌出时,不会对于另一侧隧道掌子面及其附近区域造成污染;瓦斯容易聚积于横通道、射流风机侧前方,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该区域的监测;掌子面局部风管布置对于瓦斯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掌子面附近,当距掌子面距离超过一定值后,隧道内瓦斯分布均匀,各工况差距不大。(3)射流风机最好布置在与横通道距离为5m的气流上风向,该处瓦斯的排出效果最佳。射流风机的布置位置较低时,瓦斯易聚积在隧道下方,反之,瓦斯易聚积在隧道上方,因此,射流风机布置在较高处,瓦斯沿着隧道上部空间排出,有利于隧道内作业人员的安全。风管末端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距离太近,会造成掌子面两侧风速差异过大;距离太远,射流未能到达掌子面,并在掌子面附近形成涡流区,使得掌子面处瓦斯未能与新鲜空气混合。风管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一定时,提高风管出风口风速能够加快瓦斯排出。风管布置在较高的位置,掌子面总体风速分布更为均匀,并且由于瓦斯密度相比空气小,易聚积于隧道顶部,将风管布置在高处,有利于隧道顶部的瓦斯排出,减少瓦斯聚积。(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3](2018)在《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2月4日,历时5年,全长8.8 km的鹧鸪山隧道全面贯通,标志着汶马高速公路建设重大节点工程实现新突破。这是目前全国在海拔3 000 m以上贯通的最长高速公路隧道。汶马高速公路全长172 km,总投资约287亿元,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的横断山脉区域,面临极其复杂的地形、地质、气候、生态、施工条件,以及30多个世界性重大技术难题的挑战,是我国桥隧比高、(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汪耀,汤印,陈子全[4](2017)在《鹧鸪山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与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鹧鸪山隧道所穿岩层主要为千枚岩、板岩及变质砂岩,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采用现场判断和工程类比对该隧道大变形进行预测,对存在的初级和中级隧道大变形采取相应施工技术措施,并对隧道大变形的预测和处治进行效果检验。(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孟陆波,潘皇宋,李天斌,张文居[5](2017)在《鹧鸪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支护时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成因复杂,只有分清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原因,才能对其提出合理的处治对策,以保证隧道施工、运营安全。文章以某高速公路(炭质)千枚岩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出口段二次衬砌开裂特征,结合现场监控量测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该隧道二次衬砌开裂主要原因是围岩地质条件差、围岩级别低且二次衬砌施作过早。然后进一步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不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下的应力特征,结果表明:二次衬砌施作过早导致边墙和拱腰附近二次衬砌内侧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且二次衬砌施作越早,拉应力越大,这将导致二次衬砌张拉开裂;在初期支护变形量为隧道最终变形收敛值的65%~70%之后施作二次衬砌较适宜。建议在类似隧道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支护时机。(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李晓洪,郑金龙,马洪生[6](2016)在《鹧鸪山隧道施工中有害气体来源分析及处治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出口段体倭组地层中施工时出现含瓦斯、硫化氢的有害气体涌出情况,通过宏观地质分析、现场检测及专业机构鉴定,评定了隧道瓦斯等级,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可为类似复杂地质工程隧道勘察、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6年04期)

夏和平[7](2015)在《高高的鹧鸪山》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少年时代,我生活在川西北高原的大山里。那时,在我的心目中,除了高高的鹧鸪山,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什么山。鹧鸪山巍峨地矗立在我从小生活的那个小镇的东南面,离小镇有几公里路。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小镇上能清晰地看见鹧鸪山白雪皑皑的山峰刺入苍青色的天穹,一副君临天下的模样;天色阴晦的时候,鹧鸪山被一团团的云、一层层的雾包裹着,偶尔露出一个峻峭的峰峦,又迅急遮掩起来,显得虚无缥缈、神秘莫测。(本文来源于《草地》期刊2015年05期)

张海生,陈寿根,孟景辉[8](2015)在《鹧鸪山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监测及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奥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隧道动态监测设计施工方法,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的监测,研究了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并运用回归分析进行了拟合,估算出围岩的最终变形量,推断出二次衬砌的合理时机,防止施工中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宋涛,潘皇宋,张航[9](2014)在《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鹧鸪山隧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断层、破碎带易发生涌突水和坍塌等地质灾害,因此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阐述了TSP预报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试验,并将预报结果和实际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4年12期)

徐正,李天斌,孟陆波,许钟元,陈国庆[10](2014)在《鹧鸪山隧道地应力反演模型与叁维地应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四川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地应力现场测量资料,分析与之紧邻的317国道鹧鸪山隧道实测地应力资料,采用Surfer软件为过渡平台,生成更为快速精细的叁维地质模型。通过ANSYS对地层划分和浅表层生成处理后导入FLAC3D,同时考虑了河谷下切时空演变过程对山体地应力的影响,对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地应力反演与研究获得了初始应力场资料。通过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实测数据和以往研究成果,经多次试算后得出,在重力场模型上,在两个水平方向的竖向边界上同时施加对称梯度应力,所取得的拟合效果最好。数值模拟也验证该隧道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在N50°W~N70°W,隧道埋深0.8~1.35 km范围内存在高地应力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鹧鸪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威胁着隧道施工安全,由于隧道施工是在封闭的环境进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隧道建设施工事故可知,瓦斯爆炸事故在隧道施工事故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爆炸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本文以新建鹧鸪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的瓦斯分布规律以及通风方案优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鹧鸪山隧道工程实际,建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研究了两种通风方案优劣。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可知,改造后的隧道通风方案排污效果提升很大,能够满足瓦斯出现后隧道的施工安全要求。(2)通过数值模拟总结了瓦斯分布规律,发现瓦斯由一侧掌子面涌出时,不会对于另一侧隧道掌子面及其附近区域造成污染;瓦斯容易聚积于横通道、射流风机侧前方,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该区域的监测;掌子面局部风管布置对于瓦斯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掌子面附近,当距掌子面距离超过一定值后,隧道内瓦斯分布均匀,各工况差距不大。(3)射流风机最好布置在与横通道距离为5m的气流上风向,该处瓦斯的排出效果最佳。射流风机的布置位置较低时,瓦斯易聚积在隧道下方,反之,瓦斯易聚积在隧道上方,因此,射流风机布置在较高处,瓦斯沿着隧道上部空间排出,有利于隧道内作业人员的安全。风管末端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距离太近,会造成掌子面两侧风速差异过大;距离太远,射流未能到达掌子面,并在掌子面附近形成涡流区,使得掌子面处瓦斯未能与新鲜空气混合。风管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一定时,提高风管出风口风速能够加快瓦斯排出。风管布置在较高的位置,掌子面总体风速分布更为均匀,并且由于瓦斯密度相比空气小,易聚积于隧道顶部,将风管布置在高处,有利于隧道顶部的瓦斯排出,减少瓦斯聚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鹧鸪山论文参考文献

[1].曹放,付振华,蒲超.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鹧鸪山隧道断层带的应用[J].人民珠江.2019

[2].吴瑾.鹧鸪山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贯通[J].现代隧道技术.2018

[4].汪耀,汤印,陈子全.鹧鸪山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与施工技术研究[J].路基工程.2017

[5].孟陆波,潘皇宋,李天斌,张文居.鹧鸪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支护时机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17

[6].李晓洪,郑金龙,马洪生.鹧鸪山隧道施工中有害气体来源分析及处治措施探讨[J].西南公路.2016

[7].夏和平.高高的鹧鸪山[J].草地.2015

[8].张海生,陈寿根,孟景辉.鹧鸪山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监测及回归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

[9].宋涛,潘皇宋,张航.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鹧鸪山隧道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

[10].徐正,李天斌,孟陆波,许钟元,陈国庆.鹧鸪山隧道地应力反演模型与叁维地应力[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斜列或交汇应力集中国道317线鹧鸪山隧道鹧鸪山隧道风机实时监控界面6-14鹧鸪山隧道地理位置及交通...鹧鸪山隧址位置鹧鸪山隧道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标签:;  ;  ;  ;  ;  ;  ;  

鹧鸪山论文_曹放,付振华,蒲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