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冲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翼型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基于脉冲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翼型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流动分离现象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许多负面效应的产生,这对于飞行器而言尤为常见。该现象不但会影响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带来能源的浪费,甚至可能造成飞行事故,因此对飞行器的流动分离现象进行主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应用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主动控制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主流主动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飞行器的升力,减小阻力,同时增大失速角,这对于飞行器性能提升以及能源节省有重要意义。虽然该控制方法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机翼的控制效果,我们对传统的激励器进行了形状以及激励模态的改进,并基于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本文应用非稳态正弦激励下的锯齿型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失速后NACA0015翼型的表面流动分离现象进行主动控制,主要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包括改进后的激励器在静止空气中的工作特性探究、对于机翼升阻比提升效果的探究,并重点探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优化后的控制机理。针对这些目标,我们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对于其对机翼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提升,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内容,包括雷诺数(Re)为0.77×105的机翼阻力系数以及雷诺数为1.0×105的升力与阻力系数测量。经研究发现,采用非稳态激励方法能有效提升NACA0015翼型失速后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在雷诺数为0.77×105时,最优控制参数为F+=0.6(F+=fbc/U∞,其中fb,c与U∞分别为脉冲频率,机翼弦长及来流速度),占空比DC=5%,此时达到最优控制效果即失速角α延迟3度,升阻比CL/CD提升155.4%,且相较于稳态节约了95%的能量输入。在雷诺数为1.0×105时,最优控制参数变为F+=1.0、DC=60%,此时,失速角延迟2°,最大升力系数增大15%,升阻比提升176.9%,且相较于稳态节约了30%的能量输入。为了探究非稳态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带来以上性能提升的控制机理,我们展开了二维图像测试(PIV)以及热线实验。研究发现,在静止空气中,非稳态控制能够使锯齿形激励器产生不同于稳态控制下的周期性变化漩涡结构。当深入探究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在6m/s的来流速度以及不同非稳态工况下的控制机理时,我们发现,对于F+=0.6,DC低于10%工况,机翼吸力面存在偏向于机翼表面周期性变化的大尺度拟序结构,这些结构的存在充分的增强了来流与机翼表面的动量传输,因此大幅度提升了机翼的升力。而对于F+=0.6,DC大于50%工况,则是实现了层流到湍流的提前转捩,同时机翼表面的周期性变化漩涡结构虽然给其带来了升力的提升,但相较于前者,这些结构的位置更偏向于流向平面,因此提升效果有所减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实验设备及方案
  •   2.1 引言
  •   2.2 风洞及NACA0015 机翼模型
  •   2.3 等离子体激励器结构及激励模态
  •   2.4 等离子体激励器升阻力测量
  •   2.5 PIV测量
  •   2.6 热线的测量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稳态锯齿型激励器静止空气中PIV结果
  •   3.1 引言
  •   3.2 静止空气中X-Y面非稳态激励下的涡量分析
  •   3.3 静止空气中X-Y面非稳态激励下的速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下的机翼空气动力学性能与机理分析
  •   4.1 引言
  •   4.2 非稳态等离子激励器对机翼升阻力的影响
  •   4.3 非稳态等离子体激励器热线测量结果
  •   4.4 非稳态等离子体激励器PIV测量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姜大吉

    导师: 黄志伟(Wong Chi Wai)

    关键词: 流动分离控制,等离子体激励器,非稳态激励,漩涡脱落,控制机理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力学,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

    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类号: V211.41

    DOI: 10.27061/d.cnki.ghgdu.2019.003159

    总页数: 57

    文件大小: 5345K

    下载量: 32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温环境辅助进气合成射流的激励器性能[J].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1)
    • [2].电磁激励器屏幕发声系统的数理模型[J]. 应用声学 2019(06)
    • [3].等离子体激励器的静特性与高速特性仿真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0(01)
    • [4].大气层不同高度气压对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性能影响的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0(04)
    • [5].等离子体电弧激励器特性及减阻的仿真研究[J]. 宇航总体技术 2020(04)
    • [6].数字电视发射机激励器原理分析与故障排查[J]. 电视指南 2017(12)
    • [7].新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与诱导流动特性实验[J]. 电工技术学报 2016(24)
    • [8].调频发射机数字激励器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J]. 通讯世界 2017(18)
    • [9].浅析调频发射机数字激励器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J]. 通讯世界 2016(02)
    • [10].调频激励器浅谈[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05)
    • [11].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激励器维修实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08)
    • [12].浅析模拟调频激励器原理与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5(05)
    • [13].关于调频激励器技术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5(09)
    • [14].临近空间螺旋桨等离子体激励器试验研究[J]. 直升机技术 2015(03)
    • [15].调频发射机激励器自动切换原理及故障判断[J].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03)
    • [16].数字调频激励器的原理与故障检修[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8)
    • [17].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平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J]. 航空学报 2016(04)
    • [18].纳秒脉冲电源作用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特性[J]. 高电压技术 2016(09)
    • [19].浅议电视发射机数字激励器的技术改造[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7)
    • [20].RVR PTX-100LCD/S调频激励器的检修[J]. 视听 2013(04)
    • [21].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激励器的技术改造与运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7)
    • [22].大功率狭缝式活塞激励器流场测量与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2)
    • [23].微波电台数字调频激励器锁相电路的维护[J]. 硅谷 2012(07)
    • [24].不同结构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流场特性实验研究[J]. 航空学报 2011(09)
    • [25].全数字调频激励器的设计与实现[J]. 微型电脑应用 2011(09)
    • [26].10kW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双激励器故障处理[J].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02)
    • [27].单通道电视激励器原理分析与故障快速判断[J]. 声屏世界 2009(09)
    • [28].数字调频激励器的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8(06)
    • [29].浅议电视发射机数字激励器的技术改造[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5)
    • [30].激励器[J]. 数字传媒研究 2019(10)

    标签:;  ;  ;  ;  ;  

    基于脉冲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翼型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