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限环颤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极限,亚音速,壁板,间隙,分岔,理论,活塞。
极限环颤振论文文献综述
何东平,黄文韬,王勤龙[1](2019)在《二元机翼系统的极限环颤振与混沌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分支理论对不可压缩流中具有二次非线性俯仰刚度的二元机翼系统在非零平衡点发生极限环颤振和混沌运动进行探讨。首先应用中心流形理论将四维系统进行降维,用高维Hopf分支定理确定系统发生Hopf分叉的分叉点;然后通过计算系统焦点量的值来判别分叉点的稳定性和类别,并用分支问题的Liapunov第二方法给出了系统发生Hopf分叉的类型;最后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理论分析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两者结果是一致的,通过数值分析法,得到了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以及在混沌区域存在周期为5的周期运动。结果表明:系统的分叉点为一阶稳定细焦点且发生超临界Hopf分叉,产生稳定极限环;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为倍周期分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长青,张志田,张伟峰[2](2018)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桥梁后颤振极限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桥梁断面的试验颤振导数,采用阶跃函数模拟了自激力的时域表达式,并推导了便于时域分析的自激力递推公式.采用APDL语言编制了颤振时域分析的程序并在ANSYS中实现.时域分析表明,几何非线性效应对桥梁颤振临界状态影响甚微,而对其后颤振性能影响很大.线性理论揭示的后颤振响应是一种典型的发散现象,而计入几何非线性效应后,后颤振响应最终演变为小振幅的极限环振动(LCO).此外,能量分析表明,线性发散振动的结构储能不断增加,而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结构储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LCO状态).相比线性发散造成的灾难性毁灭而言,LCO只会对结构产生累积损伤;鉴于此,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及疲劳特性等因素,才能进一步评估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郭斌斌[3](2018)在《基于极限环颤振的悬臂板结构的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面受风的悬臂板在亚音速风洞中的极限环颤振响应,探索对结构缺陷进行损伤识别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亚音速悬臂板结构在气动弹性系统中的损伤识别以及损伤定位问题。主要开展了以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设计了受单侧亚音速流作用的二维悬臂板实验,验证了固有频率、颤振频率、颤振临界流速等动力特性对悬臂板的损伤识别不敏感。理论分析了二维悬臂完整板及损伤板的固有频率、颤振频率以及颤振临界流速。采用激光测振方法与应变测量方法,获得悬臂板的各种气动弹性响应特性。对比了缺陷悬臂板及完整悬臂板的固有频率、临界颤振速度、颤振频率、振动幅值随流速变化的规律,研究这些特性与损伤的关联性。(2)悬臂板在极限环颤振状态下,实验得到的位移模态对损伤识别不敏感。通过实验测定的完整板与损伤板的位移模态对比,发现损伤对位移模态没有明显影响,不宜作为损伤识别特征。通过应变电测法获得悬臂板在极限环颤振状态下的应变,分析得到应变模态,对比发现可以作为板的损伤识别特征。损伤处的局部应变频率与损伤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发现此振动频率其幅值在悬臂板损伤处最大,距离损伤位置越远其幅值越小。(3)通过光学DIC技术,非接触测量悬臂板在极限环颤振状态下的全场应变。利用VIC-3D软件进行应变的相关性计算,获得板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全场应变云图。通过对比完整板与损伤板的全场应变云图,可以明显发现损伤以及损伤位置。同时,对悬臂板全场应变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选取多点的幅频曲线,发现同样存在局部应变频率与损伤的关联性。验证了DIC技术在气动弹性系统中,对板结构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唐怀平,杨翊仁[4](2015)在《等效线化方法分析亚音速壁板非线性极限环颤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受集中质量与非线性运动约束联合作用下的二维亚音速壁板的极限环颤振问题。采用Galerkin方法将非线性壁板运动方程离散为常微分方程组。分析了集中质量大小及其位置对壁板系统失稳特性的影响;采用等效线化方法研究了系统的分叉特性及极限环颤振稳定性。结果表明:系统会产生颤振失稳,质量块的大小及其位置对颤振临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系统会经历超临界的Hopf分叉而处于稳定的极限环运动;等效线化方法可在一定范围内较为精确地对极限环稳定性及其幅值进行判定。(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史伟,魏道高,胡美玲,潘之杰,陈浙伟[5](2015)在《干摩擦诱发汽车制动系统颤振时多极限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动初速度、制动压力和摩擦因数是影响制动干摩擦力的主要参数,而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的干摩擦力是可能诱发制动颤振时出现多极限环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制动器系统单自由度模型,结合Wojewoda迟滞环摩擦力模型,寻找构成干摩擦力的3个参数诱发多极限环特性机理。基于上述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组参数组合下出现了多极限环,而且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减小,稳定极限环的幅值增加,不稳定极限环幅值减小;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稳定极限环与不稳定极限环的幅值均增加;随着动摩擦因数增加,稳定极限环的幅值增加。(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许军,马晓平[6](2014)在《带外挂机翼的极限环颤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基于哈密顿原理推导带外挂机翼的弯扭动力学方程。利用Dirac函数考虑外挂位置的影响;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方法考虑梁模型轴向不可伸缩的约束;带外挂机翼的动力学方程考虑了结构非线性、气动非线性和外挂非线性,并将非线性的阶数扩展为3阶。其次引入无量纲化参数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基于梁模型的边界条件,利用伽辽金方法及主振型的正交性将偏微分方程离散为常微分方程,并改写成矩阵和状态方程的形式。利用k方法进行线性颤振的计算;选取弯曲运动速度为零的点作为Poincare截面点,基于分叉图来研究带外挂机翼弯曲、扭转的极限环颤振特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4年06期)
李曦玉,杨翊仁[7](2013)在《带间隙约束的二维悬臂亚音速壁板极限环颤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带间隙约束的二维悬臂壁板在亚音速气流作用下的极限环颤振。采用微分求积法对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间隙处的弹簧刚度能减小系统极限环颤振幅值;间隙大小不影响系统响应的拓扑结构。(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9期)
鲁丽,杨翊仁[8](2013)在《基于粘性流非线性板状梁的极限环颤振》一文中研究指出板状迭层结构在反应堆燃料元件的结构设计及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类结构中,板与板之间常呈非线性约束,在工作时板与板、板与支承之间可能发生碰撞,是该类结构出现噪声及部件发生磨损的根源。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板状迭层结构会呈现出许多复杂的现象如极限环颤振等,了解非线性因素对板状迭层结构复杂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建立轴向粘性流体作用下的板状梁流固耦合模型,研究系统在非线性约束下的响应及极限环(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期刊2013-05-10)
陈科文,赵海,周立杰,赵娜,曹登庆[9](2012)在《超声速流中二元机翼的颤振与极限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沉浮和俯仰自由度上具有间隙立方结构非线性的二元机翼模型为例,考虑系统的结构阻尼,建立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通过修正的叁阶活塞理论模拟了超声速流中机翼的非定常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引入无量纲参数将系统动力学方程无量纲化,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二元机翼的时域响应和系统的相轨迹变化规律.通过系统的分岔图得到了无量纲参数和系统周期运动振幅幅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无量纲流速增大至临界颤振速度时出现极限环振动,系统由稳定运动过渡到周期振动,继续增大无量纲流速会有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陈科文,赵海,周立杰,曹登庆[10](2011)在《超声速流中二元机翼的颤振与极限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翼颤振是飞行器飞行中常见的动力学现象,是在弹性力、惯性力和空气动力作用下的自激振动。揭示其定性和定量规律,对飞行器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实际工程中由于制造工艺,装配误差以及使用过程中结构磨损,在铰链连接处无可避免地会出现间隙。本文针对沉浮和俯仰自由度上具有间隙立方结构非线性的二元机翼,应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修正的叁阶活塞理论模拟超声速流中机翼的非定常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引入无量纲参数将系统动力学方程无量纲化,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二元机翼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系统的相图。通过分岔图得到了无量纲参数和系统周期运动振幅幅值的关系,发现随着无量纲流速的增大,到达临界颤振速度时两个自由度开始同时出现极限环,继续增大无量纲流速会有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1-03-25)
极限环颤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桥梁断面的试验颤振导数,采用阶跃函数模拟了自激力的时域表达式,并推导了便于时域分析的自激力递推公式.采用APDL语言编制了颤振时域分析的程序并在ANSYS中实现.时域分析表明,几何非线性效应对桥梁颤振临界状态影响甚微,而对其后颤振性能影响很大.线性理论揭示的后颤振响应是一种典型的发散现象,而计入几何非线性效应后,后颤振响应最终演变为小振幅的极限环振动(LCO).此外,能量分析表明,线性发散振动的结构储能不断增加,而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结构储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LCO状态).相比线性发散造成的灾难性毁灭而言,LCO只会对结构产生累积损伤;鉴于此,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及疲劳特性等因素,才能进一步评估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限环颤振论文参考文献
[1].何东平,黄文韬,王勤龙.二元机翼系统的极限环颤振与混沌运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吴长青,张志田,张伟峰.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桥梁后颤振极限环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郭斌斌.基于极限环颤振的悬臂板结构的损伤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唐怀平,杨翊仁.等效线化方法分析亚音速壁板非线性极限环颤振[J].振动工程学报.2015
[5].史伟,魏道高,胡美玲,潘之杰,陈浙伟.干摩擦诱发汽车制动系统颤振时多极限环特性[J].汽车工程学报.2015
[6].许军,马晓平.带外挂机翼的极限环颤振分析[J].机械强度.2014
[7].李曦玉,杨翊仁.带间隙约束的二维悬臂亚音速壁板极限环颤振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鲁丽,杨翊仁.基于粘性流非线性板状梁的极限环颤振[C].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2013
[9].陈科文,赵海,周立杰,赵娜,曹登庆.超声速流中二元机翼的颤振与极限环[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2
[10].陈科文,赵海,周立杰,曹登庆.超声速流中二元机翼的颤振与极限环[C].第十叁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