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生[1]2006年在《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风景游憩林建设、抚育与管理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近自然为基础,追求“结构、功能、效益同步,美景度、可及度、舒适度并举”,要“因城而异、因地而异、因林而异”,其抚育实质在于冠层景观的提升与游憩空间的优化;斑块抚育法以目标森林斑块为抚育作业单元,以斑块重要性评价、林木等级评价为关键步骤,以单株标号、单株择伐、丛(团、块)状择伐、定位补植为主要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较高的灵活度。北京西山(小西山)风景区是北京五大绿色生态功能区之一,位于北京市民最喜欢的20个京郊旅游景点之首。建好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满足广大首都市民的休闲游憩之需求对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实现北京建设“四个城市”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侧柏、黄栌叁个树种的纯林占17.78%,叁个树种分别与其它树种构成的混交林占82.22%,混交林比例呈增长趋势;油松林密度大,偏冠、重迭、枯枝现象严重,调查林分中75.58%的林分实际密度超出目标密度、76.74%的林分发生重迭,薄土立地上的油松重度偏冠率比例大,超出90%的为成熟林,整体上已越过了“第25-35年间”生长高峰期;侧柏林的主体是幼、中龄林,密度普遍偏大,树冠重迭现象特别严重,偏冠现象普遍,但总体上无枯率的比例较高,调查林分中实际密度超出目标密度的平均超出率为42.77%、最高超出率达132.15%,平均死枝下高为1.86m,平均活枝下高为2.55m;黄栌林密度大,枯枝、老化现象特别严重,调查林分中平均密度为每公顷2550株,活冠率平均值略高于60%,精细管护与透光充足对黄栌叶片质量影响显着。北京西山地处华北大平原西北端,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带性顶极群落是落叶阔叶林,北京西山深山区风景游憩林主要培育远视景观,应减少人工干预,促进自然演替;浅山区风景游憩林主要培育近赏景观,应加大森林培育措施、园林措施与园艺措施等人工干预。在“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尊重自然、突显特色,艺术性、功能性、科学性相结合,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兼顾”的抚育原则下,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林本着“调整密度、提高无枯率、塑造冠形”的目标,分“偏冠型油松林与圆满冠型油松林”两种抚育模式,采取“低强度、多次数、常作业”的抚育策略,通过间伐、修枝、割灌等作业,使保留林分“密度在每公顷525-925株(低阳薄)、550-925株(低阴薄)、400-850株(低阳厚)、325-1375株(低阴厚)之内;树冠特色突出,枯枝率在5%以内,活枝下高在2.5-4.0米间;林下灌高在0.3-0.5米间”。侧柏林本着“降低密度、促进生长”的目标,分“景观型侧柏林(分
张荣[2]2003年在《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的研究》文中提出风景游憩林抚育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风景游憩林抚育同其他林种有所不同,其目的在于景观的培育和可及度的增加。 北京西山的森林基本上都是50年代以后营造的以防护和水源涵养为目的人工林,主要树种为侧柏、油松、刺槐等。目前林分风景点太少,风景没有吸引力。由于小西山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小西山森林经营定位必须是建设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兼顾其它效益的风景游憩林,对原有森林按照风景游憩林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抚育势在必行。 本文利用西山林场资源清查资料和样地调查,运用数量化方法对影响侧柏、刺槐和油松林分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进行了分析,根据林龄、地类、郁闭度和主导立地因子进行了林分经营类型划分;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灌木林立地进行了划分;按照风景游憩林的要求探讨了抚育措施;定量分析了侧柏、刺槐和油松3个林分的生长合理密度;探讨了针叶林和阔叶林美景度同抚育措施的关系;分析了林分抚育如何影响林分光、热、水等生态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厚度是影响侧柏、刺槐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坡位、土壤厚度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导因子;侧柏、刺槐、油松和灌木林的经营类型分别划分为7类、12类、15类和3类;根据每一种经营类型的特点确定了相应的抚育强度;侧柏、油松林分在不同土壤厚度、刺槐林在阳坡薄土层条件下胸径同年龄相关关系显着,从而计算出不同年龄、不同郁闭度下林分生长的合理密度;针叶林的美景度同树高、枝下高、通透性和灌木数呈正相关,同密度、郁闭度、灌木高度呈负相关;阔叶林的美景度同树高、枝下高、通透性和灌木高呈正相关,同郁闭度、灌木数量呈负相关;林分抚育后生态因子发生了明显变化:光照增加,空气温度增高,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增加。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对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做了探讨,在风景林林木分级、间伐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针对西山风景游憩林的特点,较深入讨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中应该强调的安全、私密性、景观多样性和园林措施应用等若干技术问题。
姜金璞[3]2008年在《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森林游憩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及低效林改造成为林业最薄弱的环节,森林结构和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从而影响了森林游憩业的发展,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阻滞森林向健康方向发展。关于林木抚育的种类和方式,国内外有多种,在本质上大同小异。确定这些种类和方法的理论依据,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用材林为培育目的,以达到主伐利用目标为培育前提。然而,在当今对森林有多种效益需求的形式下,尤其是风景游憩林的抚育措施,原来的抚育规程与标准显然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借鉴国内外对风景游憩林的研究成果及对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的研究进展,结合北京市对风景游憩林的研究及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的抚育管理技术并对抚育效果进行了评价。本论文根据北京市西山地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林地特征的森林类型,按照“风景林”和“游憩林”的不同分类,以油松林、落叶松林、侧柏林、栓皮栎林作为抚育对象,通过建立风景游憩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及景观评价模型得到:影响风景林景观美景度景观指标大小顺序是“色彩丰富度”>“色彩变异程度”>“林分整齐度”>“林内透视距离”>“林分物种丰富度”>“林分平均胸径”>“郁闭度”;影响游憩林景观美景度景观指标大小顺序是“林内卫生状况”>“平均枝下高”>“林内透视距离”>“树干叶的色彩度”>“林分整齐度”>“林窗的分布”>“灌草覆盖度”。因此,针对影响景观美景度的指标,提出相对应的风景林和游憩林的抚育管理技术;再按照抚育管理技术采取不同抚育强度对不同的油松林、落叶松林、侧柏林、栓皮栎林进行抚育,对抚育效果进行研究,得到不同抚育间伐对风景游憩林的胸径、树高和树冠生长、林下物种丰富度影响很大;弱度抚育强度比较适合风景林,中度的抚育强度比较适合游憩林。因此,对风景游憩林应该采取一定强度的抚育措施,来提高林分的胸径生长、树高生长、树冠生长、林下物种丰富度,从而增加风景游憩的景观的美景度。最后,对风景林和游憩林的抚育效果分别进行了的评价,验证景观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抚育技术的景观效果。结果证实提出的抚育管理技术确实能很大程度提高风景游憩林的美景度,同时针对油松、落叶松风景林和侧柏、栓皮栎游憩林,采取了不同的抚育强度,进一步确定了弱度的抚育强度比较适合风景林,中度的抚育强度比较适合游憩林。因此,本项目通过对北京市西山地区林木现状调查、抚育管理实践、抚育指标评价、抚育效果分析以及抚育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立起适合北京地区风景游憩林的抚育管理的优化配套技术,以及为今后北京地区科学合理地开展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示范作用。
李效文[4]2008年在《北京低山主要风景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京山区蕴含着丰富的风景游憩林资源,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到山区森林中健身、赏景、游憩。但是,北京山区大部分风景游憩林在景观构成和层次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缺少亮点景观,景观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通过何种抚育技术营建高景观质量的风景游憩林,提高北京山区森林的吸引力和游憩承载力,使居民在森林游憩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恢复,为实现北京市构建和谐社会和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发挥独特的作用。本研究首次以北京低山、厚土、25°以下坡度上的山桃、黄栌风景林和中龄侧柏、油松游憩林的景观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SBE美景度评价法分别建立标准化得分值与景观要素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得到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再通过风景林的样地调查、游憩林的抚育和游憩者问卷调查,验证景观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抚育技术的景观效果。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SBE评价法和数量化理论Ⅰ,采用SPSS 13.0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北京低山厚土地区山桃、黄栌与针叶树混交风景林和阴阳坡中龄侧柏、油松游憩林景观评价模型,并得到各景观要素在模型中贡献率的大小顺序。(2)根据某景观要素在系数值最大的类目时会使得林分具有更高的美景度或喜好度,得到北京低山山桃、黄栌风景林和阴阳坡中龄侧柏、油松游憩林抚育技术。(3)通过对山桃、黄栌风景林样地的调查,分析得到山桃、黄栌胸(地)径与冠幅之间的曲线拟合方程,进一步得出不同径阶山桃、黄栌在不同郁闭度纯林内的密度。再结合北京低山厚土侧柏、油松的胸径与冠幅拟合方程和林分郁闭度,得到景观中主色彩与常绿色面积比例在2∶1时的山桃株数n_山、黄栌株数n_黄与针叶树株数n_针。另外通过山桃混交林调查分析,低密度的林分内单株山桃的着花密度显着比低、高密度大,而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中单株山桃着花密度之间无显着差异;证明兼有密集和分散分布的综合型主色彩布局会使山桃景观具有更高的景观质量。(4)对侧柏、油松游憩林采取不同程度的抚育措施组合。通过对抚育后样地景观的评价,对景观模型预测能力和同一样地抚育前后景观质量得分值提高情况的检验,认为所建立的阴阳坡侧柏、油松游憩林景观模型是科学、实用的,所采用的几种抚育技术的景观效果是十分明显的。(5)根据景观评价、样地调查、样地抚育和游憩者问卷调查结果,得到定量化的山桃、黄栌风景林和阴阳坡侧柏、油松游憩林林内抚育技术模式。本研究成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北京市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和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北京周边山地相似地区的山桃、黄栌风景林和侧柏、油松游憩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章志都[5]2010年在《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游的增加,以及城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北京市近郊森林无疑将成为容纳居民休闲游憩和锻炼的重要场所,恢复、提高和完善北京近郊森林景观已成为北京市森林经营工作的核心之一。本研究从单木景观、林内景观、视域近景、视域中远景等4个景观尺度对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对京郊低山典型风景游憩林的林木质量与生长动态、林分质量与生长动态和景观斑块结构合理性进行研究;从上述4个尺度构建北京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从单木质量调控、林分质量调控和斑块合理配置等方面提出北京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调控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不同林分密度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山桃(Prunus davidiana)的树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密度油松平均木和优势木枝长的轴向生长过程遵循“S”型曲线,优势木的轴向生长明显优于平均木但年际间变幅大;林分密度影响着山桃的树冠结构特征和开花量。高密度林分山桃的活枝下高分别比中(2500株/hm2-3500株/hm2)、低(<2500株/hm2)密度林分林木高20.0%和14.3%,树冠率则低于中、低密度林分个体16.7%,高密度(>3500株/hm2);林分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级侧枝的各种树冠形态参数产生影响,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着,而对较高序级枝条的枝长度、基径、枝角和侧枝密度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各序级枝条的基径随密度提高而增大,且与枝角呈负相关,与枝长度呈显着正相关;山桃总花量和花密度均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但不同林分密度之间的花密度差异不显着,不同密度林分中,各序级枝条的花密度均表现为低密度较高;在低密度(<2500株/hm2)林分中,各树冠层次中的枝条结构均有利于光的吸收,长短枝比例相对比较合理,建议山桃风景林的经营密度应控制在2500株/hm2以内。(2)分别对油松人工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和山桃人工林的合理竞争指数指标进行筛选,其中,油松林和侧柏林适宜采用RCS竞争指数来拟合冠幅的生长,山桃林适宜CI_(CV)竞争指数作为因变量拟合树冠的生长。(3)在对油松、侧柏的直径和树高生长动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长量修正法对油松林、侧柏林的单木树冠半径生长动态进行模拟,建立不同立地指数侧柏、油松人工林不同竞争强度下林分密度表,并以油松林为例对间伐起始期、间伐量和间伐间隔期进行分析。(4)以油松和侧柏林木、林内景观、视域近景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各研究对象的主要美学质量影响因子;利用各景观要素的主成分得分值作为各研究对象类型划分新指标,用欧氏距离衡量各景观要素的差异大小,采用类平均法对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聚类,将油松林木和侧柏林木分为4个美学质量等级,将美景度值较高的林分景观、春景林和秋景林分别分为5、4和6种类型;并提出了5种林内景观经营模式、4种春景林经营模式和6种秋景林经营模式。(5)以各个尺度的景观要素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基础,并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单木景观、林内景观、视域近景和视域中远景等4个尺度(共41个景观要素)构建了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对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西山试验林场昌华景区风景游憩林的风景质量进行评价,该风景游憩林风景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综合值为32.33分,属于接近较好水平的一般等级,需进行质量调控。(6)提出了单木质量调控技术、林分质量调控技术和景观斑块配置的一般性原则。本研究成果可为京郊低山风景游憩质量评价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并为国内其他地区风景游憩林质量提升和低效风景游憩林的评定提供参考。
张峰[6]2009年在《北京山区风景游憩林健康经营效果评价》文中认为论文采用林分健康指标综合评价法和健康经营效果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风景游憩林已经实施过的健康经营技术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价,旨在为北京山区风景游憩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林分健康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白皮松和油松等几个树种人工林进行了健康经营前后健康水平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经营前刺槐、元宝枫、黄栌、白皮松、油松人工林健康水平均为亚健康;而侧柏人工林健康水平为不健康。而经过健康经营后刺槐、元宝枫、黄栌、油松人工林健康状况均达到健康水平;侧柏人工林的健康水平为亚健康,但较之健康经营前的不健康状态,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白皮松人工林仍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等级尚未发生变化,其健康经营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加以确定。(2)选择具有林学知识背景的青年学生(以下简称FPS)及无林学知识背景的青年学生(以下简称NFPS)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景观健康经营前后的满意度进行了模糊评价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景游憩林健康经营前,FPS对林内景观的满意度仅为5.4%,NFPS的满意度仅为5.5%,满意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健康经营后FPS的满意度为52.2%,比经营前提高了46.8个百分点,NFPS的满意度为63.9%,比经营前的提高了58.4个百分点,经营效果显着。(3)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考察了游客对风景游憩林区健康经营后整体景观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健康经营后大众对风景游憩林区整体景观的满意度达到了61.4%,具较高满意度。以上各项分析结果均表明,健康经营效果得到了专业人员及大众的认可,已采取的健康经营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7]2004年在《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文中同时也指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刘洪林[8]2013年在《不同抚育措施对山东鲁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美景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化的迅速进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森林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多样化。人们不但期望城市森林能够改善日趋恶化的城市环境,也期望城市森林能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及低效林改造成为林业最薄弱的环节,森林结构和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从而影响了森林游憩业的发展,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阻滞森林向健康方向发展本论文以山东省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SBE美景度评价法分别建立标准化的景观评价值与景观要素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得到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再通过风景林的调查和游憩者问卷调查,验证景观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抚育技术观效果。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研究林分进行不同程度的间伐、修枝、补植的抚育管理措施,来调整林分的密度、郁闭度、透视距等林分因子,再结合林分调查,研究林分内的密度、平均胸径、枝下高、郁闭度等因素对林分美景度的影响。通过不同程度的抚育管理,找到最优的林分抚育管理指标,其中林分密度为500-700株/公顷,林分内的林木枝下高为树高的1/3-1/2为优,林木的胸径以大为佳,林分的郁闭度调整为0.6-0.7。(2)根据SBE评价法和数量化理论I,采用SPSS13.0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建立林分因子景观评价模型,并得到各景观要素在模型中贡献率的大小顺序,其顺序为密度>郁闭度>枝下高>胸径。针对影响景观美景度的指标,提出相对应的风景林和游憩林的抚育管理技术,再按照抚育管理技术采取不同抚育强度对不同的景观林进行抚育。
陈乔婧[9]2010年在《京西山区杂灌木林地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北京西山地区以杂灌木林地为主的林分状况与现实立地条件,从香山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立足项目区现有景观格局的分析、景观游憩林树种选择及其树种配置,结合FRAGSTATS工具,综合各类数学统计方法,研究建立适应项目区风景游憩林建设的树种选择评价体系模型、树种配置决策模型,以期为杂灌木林地的景观游憩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利用FRAGSTATS3.3对项目现有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得出现有林分的景观格局破碎,斑块间离散度高,观赏性低下等问题。结合旅游发展规划目标研究提出了景观游憩林规划模式。在景观游憩林的营建中,针对树种选择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适应北京西山地区的主要树种的观赏与生态特征,并建立了以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观赏性、抗病虫性、生态效益为依据的景观游憩林树种的选择评价体系。在对候选的32个常用造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在北京西山挂甲塔地区的风景游憩林营建中,树种选择宜采取针阔混交的方式,以花色、叶色较好的高分树种(山杏、黄栌、元宝枫、栾树、白蜡等)为基调搭配常绿针叶树种(侧柏、油松)营建季相美景为特色的风景游憩林最佳。针对风景游憩林营建中的树种配置的问题,论文以适地适树为理论基础,结合模糊决策法对某一具体立地条件下的各种植物材料未来的生长情况作出定量预测,在通过定量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最佳植物材料选择方案为基础的最优化立地资源配置方案。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研究区的森林生态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采用了近自然模拟的设计思想,综合文化旅游定位、生态景观环境塑造、空间营造因素,以自然野趣、层次多样为特色,打破京西森林旅游规划固有模式,预期将营建一个独具特色、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风景游憩林分,为北京市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度假、休闲旅游的场所。
周璞[10]2017年在《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评价与改造方案》文中研究指明森林的林内景观是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游憩的主要场所,林内景观的评价对风景游憩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实际踏查的基础上,建立了 36块林内景观样地,调查了样地内的植物种类,观测了林内景观结构特征相关数据,采用SBE法对林内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公园的林内景观质量提升和合理建营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对林内景观美景度贡献最大的景观要素依次为:林下层统一度(30.6%)、枯树倒木(20.3%)、趣味性(14.2%)、枯落物(13.4%)、水平透视距离(8.7%)、草本高度(7.0%)、色彩丰富度(5.8%)。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构建了如下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SBE=40.661-39.581X6-2-48.041X6-3-16.735X7-2-11.518X7-3+20.608X8-2+11.953X8-3+23.349X9-2+27.476X9-3-10.409X9-4-15.338X10-2-31.811X10-3+72.540X11-1+2.434X11-2+13.746X15-2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的林内景观质量整体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林分的美景度值在统计上有差异,景观质量由优至劣排列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竹林>竹林。在建立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林分提出切实可行的林内景观改造方案,针叶林采取林间抚育、林下修枝、地被植物培育等措施,提高林下层统一度、减少视域内的枯落物和枯木倒树;阔叶林通过人工整枝、林间清理、林下地被补植与培育、林木更新改造等措施提高林下层统一度、减低草本高度和提高林内的趣味性;针阔混交林可以通过林间抚育、林下种植来提高趣味性;竹阔混交林的改造方案为林下清理、林间抚育和增加地被植物;竹林提高林内质量的的主要改造措施为林下清、抚育间伐和地被植物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吴南生.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 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的研究[D]. 张荣. 北京林业大学. 2003
[3]. 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D]. 姜金璞.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 北京低山主要风景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D]. 李效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5]. 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D]. 章志都.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 北京山区风景游憩林健康经营效果评价[D]. 张峰.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7]. 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J].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8]. 不同抚育措施对山东鲁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美景度影响的研究[D]. 刘洪林. 河北农业大学. 2013
[9]. 京西山区杂灌木林地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的研究[D]. 陈乔婧.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10]. 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评价与改造方案[D]. 周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