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子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属,原位,原子,纳米,层状,界面,结构。
原子尺度论文文献综述
段嗣斌,王荣明[1](2019)在《贵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界面调控及原子尺度原位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贵金属纳米晶或单原子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等)形成的复合纳米材料,在能源、催化、信息等诸多领域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贵金属与过渡金属化合物间界面结构的尺寸、电子结构和缺陷态分布等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从可控合成、原子水平表征、构效关系一体化研究贵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间的界面结构是推进其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贵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界面结构的可控合成和原子水平原位表征。重点介绍了通过原位转换和吸附方法制备界面结构可控的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利用先进的环境气氛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表征平台结合多种谱学手段,在原子水平研究其界面结构信息和其在模拟使役条件下的演变过程。并结合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望了贵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9年11期)
孙蓟策,朱朕,郑浩,贾金锋[2](2019)在《拓扑半金属AuTe_2Br,YbMnBi_2和ZrSiSe的原子尺度表面形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拓扑"这一数学概念引入物理领域起,拓扑物理学引发了人们广泛的研究热潮,许多拓扑材料被理论预言并得到实验验证。拓扑材料依据能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拓扑半金属根据能带交叉简并度和维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狄拉克半金属、外尔半金属和节线半金属。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别研究了狄拉克半金属AuTe_2Br、外尔半金属YbMnBi_2和节线半金属ZrSiSe材料表面原子结构。(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谊忠,王立华,张泽,韩晓东[3](2019)在《单晶Pt裂纹前端位错行为的原位原子尺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原位实验技术,在透射电镜中实现了对高层错能金属单晶铂(Pt)拉伸变形的原位原子尺度观察。研究了单晶Pt裂纹前端的塑性机制。原位原子尺度观察发现,在裂纹扩展的初始阶段,裂纹前端应力较小,此时塑性变形方式主要为60°全位错形核和运动。随着应力的增大,裂纹前端的位错行为不仅是60°全位错的形核、运动以及消失,而且全位错之间会发生反应形成Lomer位错锁。这种裂纹前端的塑性变形方式与其它低层错能金属裂纹前端的塑性行为(偏位错,孪晶)不同。本实验对人们理解金属裂纹前端塑性变形机制,以及层错能对裂纹前端塑性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赫,曹凡,胡帅帅,孟爽,李雷[4](2019)在《低维材料原子尺度动态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高能电子束对低维材料在应力场、温度场或电场作用下的动态结构演变进行实时观察及表征:(1)应力场作用下Au纳米线塑性和赝弹性形变,以及CuO纳米线滞弹性行为;(2)高温条件下Fe/Fe_3O_4氧化还原反应以及ZnO纳米线的生长过程;(3)电场作用下CuO电极材料的Na离子嵌入与脱嵌。随后,利用高能电子束辐照对低维材料的结构进行原子尺度的调控。文章旨在揭示外场作用下低维材料微结构演变机制,为其潜在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曾帅,郑士建,马秀良[5](2019)在《层状金属结构材料原子尺度界面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纳米晶金属材料晶界上原子呈无序排列,晶界能高,因此纳米晶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很差。研究发现通过界面调制作用制备纳米多层复合金属材料能够显着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和抗辐照损伤等综合性能。本文综述了通过迭加轧制法制备得到的多层Cu-Nb复合板材的界面结构与性能。由于材料内部高密度半共格界面的调控作用,此层状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抗辐照损伤性能。例如,经500℃退火1 h此层状材料硬度基本不变。同时,本文对退火引起的层状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演化机理做了系统分析。此外,辐照研究发现当辐照剂量低时,界面的局部高能区域为空洞形核提供了有效位点;当辐照剂量高时,界面可以显着抑制空洞的生长并调控空洞分布特征。此结果为通过合理设计界面结构使材料同时实现高热稳定性,高耐辐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江浩,李勇,吴翔,吴鹏,韩文龙[6](2019)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煤岩微尺度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微观尺度下煤岩力学特性以及影响因素,以保德地区烟煤样品(Ro=0.80%)为研究对象,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的力学性能量化模块,通过测量煤岩表面不同位置的杨氏模量与黏附力,利用NanoScope Analysis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煤岩表面形貌图、杨氏模量图、黏附力图和形变量图,并进一步分析表面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扫描区域的杨氏模量平均值为7.62 GPa,测量结果大于传统岩石力学测试方法的试验结果,其中有机质的弹性模量约为2GPa,黏土矿物的弹性模量平均值在15 GPa左右;黏附力范围在10~40 n N,影响杨氏模量和黏附力的主要因素为粗糙度,同时孔隙的分布也影响着黏附力的大小,其所在的位置有较大的黏附力。(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艳,郭福明,杨玉军[7](2019)在《高次谐波发射的亚原子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高次谐波是产生超短阿秒脉冲和相干高频XUV光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产生高强度的XUV光源,需要对谐波产生机制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计算了不同空间位置的含时偶极矩进而得到不同空间位置的高次谐波发射.对不同空间位置的谐波发射谱的分析发现,谐波发射的主要空间位置在核区附近,不同空间位置的谐波中奇次和偶次谐波均能被观察到,整数阶谐波能量辐射强度较大.进一步研究不同空间位置的谐波相位发现,在x=0左右两侧发射的奇次谐波相位相同,偶次谐波相位相反.通过滤波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的相同次谐波的含时偶极矩信息,发现该相位特征导致了奇次谐波的增强,偶次谐波的消失.(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蔡嵩骅[8](2019)在《新颖二维氧化物薄膜与功能器件的原子尺度透射电镜原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表征材料微观结构最为有力的工具。随着球差校正技术的发展,透射电镜可以实现亚原子尺度的分辨能力。材料与器件在服役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类结构变化是理解其工作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新材料与器件的开发及改进的重要条件。透射电镜原位技术就是通过在透射电镜中对样品施加各类作用,从而获得样品在外场下动态行为的表征技术,是将样品结构与性能相联系的重要手段。目前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透射电镜原位光电技术仍然不甚成熟,难以满足原子分辨表征的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原位MEMS芯片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芯片上设置微型LED与电极,成功开发了原位光电芯片。并通过芯片与原位样品杆、源测量单元以及控制电脑的集成,搭建了完整的原位光电测试平台。在实际样品测试中,该平台具备稳定性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很好地满足了亚原子尺度表征及各类谱学分析技术的应用要求。基于这一平台,我们开展了材料与器件工作机制的原位研究。在结构为Graphene/MoS2-xOx/Graphene的纯二维材料忆阻器中,我们不仅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忆阻性能,更有着高达340℃的耐高温性能。为研究其工作机制,我们在原位光电芯片上集成了忆阻器的截面样品,并在透射电镜中通过外加电压控制忆阻器的开关状态。利用扫描透射成像与X射线能谱分析相结合,我们在器件进入低阻态(开启)之后在MoS2-xOx层中找到了导电沟道的位置,并发现了开/关状态下O与S元素比例的变化。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总结了基于空位迁移的载流子浓度变化模型,对器件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来源进行了解释。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器件内的二维材料始终保持了完整的层状结构,该忆阻器也具备较高的循环寿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铁电存储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存储机制之一。利用原位光电测试平台,我们对PZT/LSMO氧化物薄膜异质结进行了铁电极化翻转和界面耦合的研究。通过精确控制外加电场强度调控极化翻转过程中的铁电畴壁的移动速率,实现了对动态畴壁的原子分辨直接成像。对运动畴壁的极化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畴壁处存在极化梯度,极化翻转需要通过多层单胞逐渐完成。同时在缓慢移动的运动畴壁中存在由沿<-101>、<001>和<100>方向的数个单胞组成的一系列台阶,说明这一区域形核位点的扩展受到了阻碍。结合对畴壁运动过程及形态变化的观察结果,不仅为边界扩散模型的设定提供了实验支持,也发现了在极低移动速率下铁电畴独特的爬行移动机制。同时对界面处Mn价态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也发现了铁电极化状态对LSMO铁磁状态的调控作用。高质量自支撑钙钛矿氧化物薄膜制备技术的进步为低维强关联系统的研究和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为探索自支撑状态对薄膜结构的影响,我们对自支撑SrTi03、BiFeO3薄膜进行了一系列原子分辨截面表征。在自支撑SrTiO3薄膜中,我们发现即使其厚度减小至2u.c.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晶格结构,低于文献中理论计算得到的5 u.c.二维极限厚度。厚度的降低也会影响自支撑薄膜的物理性质。在具有铁电性的自支撑BiFeO3薄膜中,当厚度降低至5u.c.以下时,出现了显着的晶格拉长和极化状态改变。自支撑钙钛矿氧化物薄膜也表现出了新颖的力学特性。对自支撑BiFeO3薄膜中存在应变的区域进行原子分辨表征的结果显示,在3%的应变程度下,晶格可以承受30%以上的畸变。同时应变导致的挠曲电效应也对BiFeO3薄膜的极化状态产生了显着影响,这也在原子层面直接验证了挠曲电效应的理论模型。通过本文中所完成的一些工作,我们为透射电镜原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也加深了对于阻变存储与铁电存储这两种不同的存储机制的微观认知,为相关电子器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对自支撑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独特性质的研究也为这一全新材料体系今后在诸多领域可能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8-26)
王亚明,刘永利,张林[9](2019)在《Ti纳米粒子熔化与凝结的原子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基于嵌入原子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Ti纳米粒子在熔化与凝结过程中的原子堆积结构变化.温度变化过程中对Ti纳米粒子中原子平均能量、对分布函数、键对和比热容的计算结果表明,粒子尺寸和温度变化方式对粒子的结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小尺寸Ti粒子更易于形成二十面体构型.随着Ti纳米粒子粒径的增大,室温下粒子趋于保持初始密排六方的堆积结构.升温过程中,大粒径的纳米粒子内出现HCP向BCC的部分结构转变,导致HCP和BCC结构共存现象.大粒径粒子的熔化与体相材料相似,具有一个熔化温度.熔融粒子降温时,纳米粒子内部原子发生熔融态→BCC→HCP堆积结构的转变,且凝结温度较熔化温度滞后.该原子尺度的模拟提供了可用经典理论估算Ti粒子熔化所需能量的临界尺寸.(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谢红波,潘虎成,任玉平,李洪晓,蒋敏[10](2019)在《β-Mg_5Gd平衡相原子尺度的HAADF-STEM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使用球差校正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Aberration-Corrected High-Angle Annular Dark-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AADF-STEM)结合选区电子衍射(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SAED)技术系统表征了Mg-19.6 wt.%Gd合金300℃等温时效100 h后的时效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Mg-19.6 Gd合金时效后期析出的平衡相为β-Mg_5Gd。β-Mg_5Gd相为fcc结构(空间群:■;晶格参数:a=22.34?),呈透镜状。β-Mg_5Gd相具有一个■的惯习面,它们沿■3个方向均匀分布。β-Mg_5Gd相在β1-Mg3Gd中形核,并由内而外生长取代β1相。β相与β1,以及与α-Mg基体都是完全共格的,其与β1相、基体的取向关系为[110]β//[110]β1//[0001]α;■。(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原子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拓扑"这一数学概念引入物理领域起,拓扑物理学引发了人们广泛的研究热潮,许多拓扑材料被理论预言并得到实验验证。拓扑材料依据能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拓扑半金属根据能带交叉简并度和维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狄拉克半金属、外尔半金属和节线半金属。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别研究了狄拉克半金属AuTe_2Br、外尔半金属YbMnBi_2和节线半金属ZrSiSe材料表面原子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子尺度论文参考文献
[1].段嗣斌,王荣明.贵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界面调控及原子尺度原位表征[J].稀有金属.2019
[2].孙蓟策,朱朕,郑浩,贾金锋.拓扑半金属AuTe_2Br,YbMnBi_2和ZrSiSe的原子尺度表面形貌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9
[3].郭谊忠,王立华,张泽,韩晓东.单晶Pt裂纹前端位错行为的原位原子尺度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19
[4].郑赫,曹凡,胡帅帅,孟爽,李雷.低维材料原子尺度动态结构演变[J].电子显微学报.2019
[5].曾帅,郑士建,马秀良.层状金属结构材料原子尺度界面结构与性能[J].电子显微学报.2019
[6].杨江浩,李勇,吴翔,吴鹏,韩文龙.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煤岩微尺度力学性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7].刘艳,郭福明,杨玉军.高次谐波发射的亚原子尺度研究[J].物理学报.2019
[8].蔡嵩骅.新颖二维氧化物薄膜与功能器件的原子尺度透射电镜原位研究[D].南京大学.2019
[9].王亚明,刘永利,张林.Ti纳米粒子熔化与凝结的原子尺度模拟[J].物理学报.2019
[10].谢红波,潘虎成,任玉平,李洪晓,蒋敏.β-Mg_5Gd平衡相原子尺度的HAADF-STEM表征[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