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模式,矿产资源,城市,矿业,紫金。
土地利用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洁,解家安,李帅[1](2019)在《基于TOD模式下西宁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宁市作为土地资源有限的河谷型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本文基于2008~2017年西宁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综合发展度分析,发现交通系统综合发展度超前于土地利用综合发展度;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总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具有不断优化的特点。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内涵的分析,建立西宁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洪,李中元,李彦[2](2019)在《基于生态安全的山地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推进,开发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山地城镇,成为中国南方山区解决城镇化土地资源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山地城镇,目前尚没有成熟理论与方法,本文对此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本文以大理市为研究案例,将地质灾害、水源涵养、地形地貌、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洪水淹没作为山地城镇建设关键生态因子,划分确定山地城镇建设的生态安全等级;通过CGELUC模型与DLS模型等实证分析和情景模拟,优化生态安全约束下山地城镇土地利用布局和情景模式选择。实证研究表明,高生态安全的经济优先发展模式和叁维立体土地利用方式,是最符合山地立体特征的山地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董捷[3](2019)在《生态“金钥匙”开启绿色发展之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面环水,拥有超过50公里的全域阳澄湖岸线;草鞋山遗址“江南史前文化”、阳澄湖“水乡渔家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交相辉映……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近年来,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坚定不移走产业绿色高端、资源高效循环、环境优美宜居、设施低碳共生的绿色发展(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9-11-20)
杨顺,黄海,田尤,谢忠胜[4](2019)在《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流域涪江上游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水热条件较好的泥石流灾损土地是山区居民主要的生产生活场所,高效利用灾损土地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调查,初步查明目前涪江上游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5%、32.8%和12.1%。这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总面积为2.47 km~2,可利用面积为2.12 km~2(含已利用建筑用地等),占调查总面积的86%,潜在可利用面积较高。选取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特性及工程地质特性3个因子进行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评价,得出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可利用潜力主要以中等和较低程度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8.09%,因此,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另外,本文以涪江上游黄家坝为例,得出4种灾损土地利用模式,即村落聚集优化区模式、现代农业耕作区模式、水土保持缓冲区模式及工民建设潜力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灾损土地利用建议,为山区土地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9年05期)
胡婉茹,赵健[5](2019)在《不同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策略探析——以“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新城市主义TOD模式”和“精明增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存在相互联系、循环作用和反馈的关系。不同交通导向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是影响巨大的,两者互换变量关系亦然。两者的协同发展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本文基于不同时期出现的叁大有关不同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的经典理论——"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新城市主义TOD模式"和"精明增长",首先分别详细地阐述了各个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理念,然后从产生背景、实现途径和组织机构叁个方面探析叁者在处理交通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层面的差异与互补,最后在我国国情和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尝试探求叁大理论于我国交通与城市用地协调发展的启示和借鉴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中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期刊2019-10-19)
付永虎,刘俊青,魏范青,宗婷,姚莹莹[6](2019)在《基于物质流调控的集约化农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流分析通过定量解析集约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物质的迁移与转化路径,测度物质使用的环境影响,为高集约化农区环境风险控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探讨立足于高投入产出条件下,如何减少过量投入及降低环境风险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模式。从土地利用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物质流调控理论,详细阐释理论框架、研究内容与评价准则、设计模式及其图式。通过物质流调控来创造集约农业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沿着"热点"投入行为管控、区域关键环境问题阻控及系统间物质循环效率提升的研究思路,构建"叁位一体"的高集约化农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可更加精准地预测各种设计的环境后果及社会经济效应。研究成果可为指导农业发展方式向减量投入、低环境风险的可持续农业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洪荣,欧冬冬[7](2019)在《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大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龙岩市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制度、机制和政策“叁创新”,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探索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土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交出了令群众满意的答卷。为建立矿山恢复治理长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8-30)
黄亚玲,唐莉,黄金良,肖才荣[8](2019)在《九龙江流域河流磷输出对土地利用模式及水文状况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应用现场监测、地理信息技术(GIS)、模型模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九龙江流域不同主导土地利用类型源头小流域和两条干流河流表层水总磷(TP)、总溶解态磷(TDP)和颗粒态磷(PP)的浓度监测,探究河流磷浓度与输出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九龙江流域磷输出对土地利用模式及水文状况的响应.结果发现,九龙江流域河流磷浓度和磷输出负荷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在空间上,农业流域>城市流域>自然流域,西溪>北溪.在季节上,不同类型流域不同形态磷浓度总体表现为春、冬季节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TP、TDP、和PP输出负荷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与径流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磷浓度、输出负荷与林地和裸地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关系,与耕地、果园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季节,磷浓度和输出负荷对土地利用和水文状况的响应存在差异,在夏季的相关性最强.结果表明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九龙江流域河流磷的关键源,提升林地比例有助于保持水土,改善河流水质,尤其在雨季.(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金璐琦,戴韫卓,陈昱蓉,刘仁义[9](2019)在《第叁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建库模式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全面启动,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是顺利推进土地调查工作的保障。提出全新叁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模式,打破原有的数据库建设体系,从重新构建数据库DNA开始,采取并串联相结合的建库流程,通过精细化整合建成高质精准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过程中提出了线物智能构面关键技术,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水平。本文对于叁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库模式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能够为各市县地区开展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金鼎,郭海[10](2019)在《基于TOD理念的川道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地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在轨道交通建设背景的影响下,川道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愈加突出。以川道城市西宁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土地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影响川道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转型的影响因素,包括交通路网布局、土地资源开发手段、公共交通建设资金体系等问题,并尝试提出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络、调节土地市场、推行PPP模式等解决方法,为川道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转型提供技术方法支撑和政策实施参考。(本文来源于《都市快轨交通》期刊2019年04期)
土地利用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城镇化推进,开发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山地城镇,成为中国南方山区解决城镇化土地资源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山地城镇,目前尚没有成熟理论与方法,本文对此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本文以大理市为研究案例,将地质灾害、水源涵养、地形地貌、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洪水淹没作为山地城镇建设关键生态因子,划分确定山地城镇建设的生态安全等级;通过CGELUC模型与DLS模型等实证分析和情景模拟,优化生态安全约束下山地城镇土地利用布局和情景模式选择。实证研究表明,高生态安全的经济优先发展模式和叁维立体土地利用方式,是最符合山地立体特征的山地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洁,解家安,李帅.基于TOD模式下西宁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9
[2].张洪,李中元,李彦.基于生态安全的山地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9
[3].董捷.生态“金钥匙”开启绿色发展之门[N].苏州日报.2019
[4].杨顺,黄海,田尤,谢忠胜.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J].中国地质调查.2019
[5].胡婉茹,赵健.不同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策略探析——以“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新城市主义TOD模式”和“精明增长”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9
[6].付永虎,刘俊青,魏范青,宗婷,姚莹莹.基于物质流调控的集约化农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理论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9
[7].吕洪荣,欧冬冬.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大文章[N].中国矿业报.2019
[8].黄亚玲,唐莉,黄金良,肖才荣.九龙江流域河流磷输出对土地利用模式及水文状况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9
[9].金璐琦,戴韫卓,陈昱蓉,刘仁义.第叁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建库模式与方法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9
[10].金鼎,郭海.基于TOD理念的川道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转型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