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胴体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胴体,质量,视觉,机器,体重,性能,肉鸡。
胴体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陆金生,陈爱华[1](2019)在《断奶体重对肥猪生长性能、屠宰均匀性和胴体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仔猪断奶体重的均匀性对阉割公母猪保育和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均匀性及胴体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640头叁元杂交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保育阶段(7.5~27.3 kg)和育肥阶段(27.3~130.5 kg),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以仔猪断奶体重均匀性和性别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2×2因素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在保育阶段,断奶体重均匀高的猪饲料效率较均匀性低的低(P <0.05)。阉割公猪较母猪显着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P <0.05)。在肥育阶段,断奶体重均匀性对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 0.05),但阉割公猪较母猪有提高采食量和饲料效率的趋势(P=0.08)。阉割公猪较阉割母猪显着提高了后腿肌和肩肌的鲜重、未修剪和修剪体重(P <0.05)。结果表明,按照断奶仔猪体重的均匀性对其进行重新分组,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无显着影响,阉割公猪和母猪的生长性能、背膘厚度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2期)
戚超,徐佳琪,刘超,吴明清,陈坤杰[2](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鸡胴体质量自动分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实现对鸡胴体质量等级的非接触在线自动判定,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鸡胴体等级在线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用图像采集装置获取鸡胴体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包括投影面积、胴体长度、轮廓长度、鸡胸长度、鸡胸宽度和鸡胸面积等图像特征参数。在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后,再以这6个特征参数为输入、质量为输出,分别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自适应提升算法(Adaboost,AB)和梯度提升算法(gradient boosting,GB)3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鸡胴体质量等级预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鸡胴体质量等级进行自动判定。[结果]在对鸡胴体质量进行预测时,梯度提升模型的判定系数最大,为0.996 0,明显优于线性模型,也优于其他2种非线性模型;在对鸡胴体质量等级进行判定时,也是梯度提升模型的判定正确率最高,为96%。[结论]可利用梯度提升模型对鸡胴体质量和等级进行精确预测和判定。(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娜,余群力,闫向民,李红波,张金山[3](2018)在《新疆褐牛产肉性能·胴体质量及分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疆褐牛屠宰性状的主成分。[方法]对伊犁天西养殖公司提供的33头、32~34月龄育肥新疆褐牛阉牛的产肉性能及牛肉质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胴体分割性状、优质切块做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测定新疆褐牛屠宰率达59.45%,胴体重、屠宰率均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上脑、外脊、眼肉3块高档肉与活体重、胴体重呈强度正相关,胴体分割性状的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24%。[结论]从特征根与贡献率来看,第1主成分反映了新疆褐牛牛体发育情况,参考第1主成分来指导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6期)
邰镝,李芳雯,李立胜[4](2018)在《黄羽肉鸡冰鲜鸡胴体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羽肉鸡冰鲜鸡作为传统毛鸡供应链中的延伸产业,对于胴体的质量要求日趋严格。文章汇总了冰鲜鸡胴体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加以分类,从养殖至屠宰的全产业链中每个环节加以分析,并结合相应的质量标准,重点分析胴体损伤、肌肉品控与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为提高产品出品率与品质质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08期)
王晶晶,靳文广,Salah,H.Esmail[5](2017)在《营养和管理会影响胴体的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鸡肉生产周期的关键点以及通过饲喂和管理措施对解决关键问题予以重视,将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鸡肉,从而可减少损失。(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7年09期)
牛珺[6](2017)在《牦牛胴体产量和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肉生长地区较为偏远和苦寒,屠宰和其肉品买卖还未形成一定规范,且尚无牦牛产业的规范标准。因此,本研究以青海和甘南两大地区的牦牛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胴体尺指标,胴体体型结构、生理成熟度等图像指标对牦牛胴体的影响,分析牦牛屠宰率,不同部位肉重和总产肉量,同时通过PCA分析,提取影响牦牛总产肉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总产肉量预测方程,制定牦牛产量等级评定标准。并对牦牛主要部位肉肉品质进行分析,根据肉品质指标对牦牛主要部位肉进行归类,并对每块部位肉进行质量等级评定,从而实现牦牛肉的增值。具体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年龄性别牦牛胴体尺指标整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变异较大,且年龄对牦牛胴体尺指标影响较大,各胴体特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4岁以上牦牛和4岁以下牦牛在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及眼肌面积等大多数指标差异较显着(p<0.05),且4岁以上公牦牛和母牦牛差异较其他年龄段显着(p<0.05)。2.根据牛齿和脊椎处的3个部位,荐椎、腰椎和胸椎的骨质化程度,将牦牛生理成熟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A级,B级,C级和D级。3.牦牛胴体体型结构5个图像指标,背部脂肪覆盖度、正臀宽度、侧臀宽度、胸宽其频数分布图均成正态分布,除背部脂肪覆盖度外,其他4个图像指标不同年龄段差异显着(p<0.05),且体长与传统测量的胴体尺指标中胴体长的差异性表现一致,臀部丰满度两个指标与传统测量的后腿部位的3个指标差异表现一致,均大致表现为4岁以上牦牛显着(p<0.05)高于4岁以下牦牛。4.通过分析牦牛胴体屠宰率,得出4岁以下以屠宰公牦牛为主,4岁以后,特别是6岁时,母牦牛屠宰率上升。各部位肉重与胴体总产肉量也均是4岁以上公牦牛高于4岁以下牦牛。4-6岁,公母牦牛大多数部位肉重差异较明显,其他年龄段公母之间差异较小。5.通过PCA因子分析对3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牦牛的15个胴体指标进行提取,最后得出,4岁以下牦牛和4岁以上公牦牛提取的胴体关键因子均为4个,4岁以上母牦牛提取的胴体关键因子为3个,以胴体总产肉量为因变量,以这叁个组别各自因子对应的胴体特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叁个组别胴体总产肉量预测方程依次为Y1=-48.903+1.174×后腿长+0.860×腰部肉厚+0.463×眼肌面积-0.061×胸宽-3.692×10-5×背部脂肪覆盖度;Y2=137.018-0.787×后腿长+4.936×腰部肉厚+0.057×正臀宽度-0.140×侧臀宽度-0.195×体长;Y3=-8.947+0.451×后腿长-0.005×胸宽。最终根据生理成熟度和胴体预测指标将牦牛产量等级划分为:Ⅰ级(优秀),Ⅱ级(良好),Ⅲ级(中等),Ⅳ级(较差)。6.牦牛9个主要部位肉L*、a*、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和6个TPA特性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外脊L*值和剪切力均显着(p<0.05)高于其他部位肉,但失水率显着(p<0.05)低于其他部位肉,而在所有部位肉中,里脊的失水率最高,剪切力、内聚力、粘附性和恢复力最小;眼肉的a*值显着(p<0.05)高于除里脊和小黄瓜条以外的其他6块部位肉。而后躯部位肉的a*值较大,蛋白含量较高,但脂肪和水分含量低,咀嚼力较大。7.通过对牦牛9个部位的肉品质进行PCA分析,可以将其大体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第二类包括辣椒条、上脑、眼肉;第叁类包括外脊;第四类包括里脊。再根据部位肉重量建立牦牛部位肉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小黄瓜条、米龙、霖肉、辣椒条、上脑、眼肉、外脊、里脊均分为A级、B级和C级,叁个等级;大黄瓜条分为A级和B级两个等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航[7](2017)在《基于机器视觉的鸡胴体质量在线分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鸡胴体质量分级是指按质量的大小对鸡胴体进行分级,它是肉鸡屠宰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鸡腿、鸡翅等分割产线中,需要对鸡胴体预先分级,选择质量大小合适的鸡胴体进入分割环节;在整鸡生产线中,鸡胴体的质量分级更是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分类包装和出售价格。目前,鸡胴体的质量分级并未实现完全自动化,国内中小型企业仍然普遍使用人工称重分级的方式,工人根据台秤的称重结果进行分级,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国外及国内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采用自动化的分级设备,在传送带上在线称重,质量数据上传电脑后,电脑指导分级的执行,虽然具有高精度,但由于称重设备反复接触鸡胴体,导致鸡胴体受到二次污染,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非接触式的质量分级方法,从根本上避免鸡胴体受到设备污染的情况。本文利用了机器视觉的非接触性质,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鸡胴体质量分级方法。通过工业相机采集鸡胴体的图像,再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图像中与鸡胴体质量紧密相关的特征量,建立图像特征量与质量的数学模型,根据特征量的大小预测出鸡胴体的质量大小,对照企业生产中的分级标准,最终实现对鸡胴体的质量分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集100个鸡胴体训练集样本图像,对图像进行灰度化、滤波、边缘检测、二值化、形态学、孔洞填充处理,实现图像预处理。再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6个描述鸡胴体质量大小的特征量,分别是投影面积各、胴体长度Hp、轮廓长度Cp、鸡胸长度Ap、鸡胸宽度Bp、鸡胸面积Ep。最后通过图像标定,将图像特征量从像素尺寸换算成实际物理尺寸。2、研究图像特征量与鸡胴体质量之间关系,分别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特征量与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对比了各个模型的统计学数据,以及各模型对质量的预测误差。根据质量等级标准,检验了各模型的质量分级准确率,将鸡胴体质量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划分等级,以等级判定结果一致百分比为分级的准确率。使用50个验证集样本检验该模型的分级准确率,结果表明,分级模型的平均分级准确率达到90%。3、设计了一套鸡胴体质量分级系统,系统分为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分级执行3个部分,通过工业相机采集图像,工控机处理图像、判定等级,PLC控制气动装置卸下鸡胴体,实现了鸡胴体质量在线分级。4、使用该平台对鸡胴体分级方法进行试验和评价。设计了两个不同实验,检验了鸡胴体质量分级系统在不同输送链运行速度下的分级准确率,实验结果显示分级系统的分级准确率达到82.3%。(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勇峰,李娜,黄必志,李海鹏,谢鹏[8](2015)在《南方黄牛胴体质量分级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南方黄牛胴体质量分级问题,采用指标征集、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南方黄牛胴体质量分级指标进行分析筛选,然后对筛选出来的大理石花纹、体型等级、眼肌面积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以大理石花纹(脂肪含量)作为胴体质量分级的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大理石花纹得出分级标准为:第1类:1.32%≤大理石花纹<7.36%;第2类:7.36%≤大理石花纹<17.86%;第3类:17.86%≤大理石花纹<22.43%;第4类:大理石花纹≥22.43%。(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张宏博[9](2015)在《宰前因素和宰后处理对商品猪生长发育、屠宰及胴体质量和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杜洛克猪、伊比利亚猪和拉康姆猪叁个品种共计648头,按性别、屠宰体重和日粮营养水平分为不同试验组,经过宰后不同冷却方式、宰后调控方式和不同排酸时间处理,测定各生长阶段的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平均日摄食量等指标,确定宰前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胴体产肉性能、胴体分割肉产量,以及胴体组成等指标,确定宰前因素对屠宰及胴体质量的影响;测定pH值、色泽、质地、理化成分和脂肪特性,以及感官品质属性,包括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总体可接受性等指标,确定宰前因素和宰后处理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同时,对试验猪生长发育、屠宰及胴体质量属性,以及猪肉品质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杜洛克猪的净肉率、前肩肉和后腿肉产量,以及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评分均为最高(P<0.05),而体腔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含量均为最低(P<0.05)。此外,杜洛克猪的IIB型肌纤维含量,以及PUFA、n-3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P<0.05)。伊比利亚猪的腹下肉产量、体腔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含量均为最高(P<0.05),且脂肪硬度为最大(P<0.05)。然而,其贮藏损失、滴水损失和烤炙损失均为最小(P<0.05)。同时,伊比利亚猪的嫩度、多汁性,以及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均为最大(P<0.05);肌节长度和肌纤维直径均为最小,且IA和IIA型肌纤维含量均为最高(P<0.05)。拉康姆猪在开始育肥到120kg体重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摄食量,以及净肉产量均为最大(P<0.05)。同时,其剪切力值、贮藏损失、滴水损失和烤炙损失均为最大(P<0.05)。拉康姆猪的水分含量最高(P<0.05),PUFA/SFA值为最大(P<0.05)。公猪各生长阶段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摄食量均显着大于母猪(P<0.05)。母猪的净肉率、净肉产量和后腿肉产量均显着高于公猪(P<0.05);而公猪的腰肉产量,以及体腔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母猪(P<0.05)。公猪的色调值、剪切力值,以及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硬度均显着高于母猪(P<0.05)。母猪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显着高于公猪(P<0.05)。公猪的SFA、MUFA和PUFA含量均显着高于母猪(P<0.05),而母猪的PUFA/SFA和n-6/n-3值均显着高于公猪(P<0.05)。公猪的大理石花纹、嫩度、持续多汁性,以及风味和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均显着高于母猪(P<0.05)。140kg体重猪各生长阶段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摄食量均显着高于120kg体重猪(P<0.05)。屠宰体重的增加使胴体冷收缩损失和净肉率,以及后腿肉产量显着降低和腹下肉产量显着增加(P<0.05)。140kg体重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含量显着高于120kg体重猪(P<0.05),而其净肉产量显着低于120kg体重猪(P<0.05)。屠宰体重的增加使pH值显着下降和剪切力值与滴水损失显着上升(P<0.05)。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水分含量显着减少(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硬度显着增加(P<0.05)。同时,也导使大理石花纹评分显着增加,以及嫩度和多汁性评分显着下降(P<0.05)。饲喂亚麻籽饲料猪的pH值最小(P<0.05),而色度值显着高于饲喂传统饲料猪(P<0.05)。同时,饲喂亚麻籽饲料猪的剪切力值、贮藏损失、滴水损失和烤炙损失,以及脂肪硬度均为最大(P<0.05);IA型肌纤维含量最低(P<0.05),而IIB型肌纤维含量最高(P<0.05),且初始多汁性评分最小(P<0.05)。饲喂菜籽粕饲料猪的PUFA和n-3脂肪酸含量均为最大(P<0.05)。快速冷却使pH值和色度值,以及贮藏损失和烤制损失显着降低(P<0.05),而使剪切力值和滴水损失显着增加(P<0.05)。同时,快速冷却使脂肪硬度和多汁性评分显着提高(P<0.05),却使嫩度评分显着降低(P<0.05)。增加保水剂使剪切力值和烤炙损失显着降低(P<0.05),而使贮藏损失和滴水损失显着增加(P<0.05)。同时,增加保水剂使嫩度和初始多汁性评分显着增加(P<0.05)。提高排酸时间能够使剪切力值、贮藏损失、滴水损失和烤炙损失显着降低(P<0.05),而使嫩度和多汁性评分显着提高(P<0.05)。然而,随着排酸时间的增加,风味可接受性、风味强度,以及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均显着下降(P<0.05)。因此,通过对试验猪在不同影响因素和处理下生长发育、屠宰及胴体质量和猪肉品质的测定,研究表明:杜洛克猪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较大的净肉产量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特性;伊比利亚猪具有高脂肪含量和感官品质的特性;拉康姆猪的生长特性和净肉产量有较大优势,而其食用品质评分较小。公猪的生长特性、脂肪含量及硬度,以及食用品质属性均优于母猪;而母猪的净肉产量、脂肪酸组成和结构均优于公猪。140kg体重猪的生长特性优于120kg体重猪。然而,屠宰体重的增加能够使净肉率和嫩度、多汁性评分显着下降。饲喂亚麻籽饲料使猪肉的色泽更优,而使质地属性下降。快速冷却提高了持水能力,却显着降低了嫩度评分。增加保水剂和延长排酸时间均能使感官品质显着提高。然而,延长排酸时间却使风味,以及总体可接受性评分显着下降。因此,在快速冷却处理中确定一个使剪切力值和持水能力相平衡的临界点,以及在排酸处理中确定一个使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相平衡的临界点至关重要。此外,研究也表明,较低的pH值能够是猪肉的持水能力降低,导致猪肉汁液的流失,尤其是滴水损失的增加;同时,也导致亮度值和剪切力值的增加。猪肉中的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水分含量较低的猪肉,其脂肪含量较高。肌内脂肪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持水能力,且其含量在2.0-3.0%之间时,可以表现出优质的肉品质属性。较低的肌内脂肪含量,通常伴随着较低的大理石花纹评分、较低的脂肪硬度、较低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评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5-06-30)
付庆,贺稚非,高瑞东,胡维杰,李洪军[10](2015)在《屠宰日龄对伊拉兔胴体和肉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伊拉兔在60、70、80日龄屠宰的胴体和肉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宰前活质量、热胴体质量、冷却胴体质量、参考胴体质量、屠宰率、肾周脂肪质量/参考胴体质量、可解剖脂肪质量/参考胴体质量均随日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大(P<0.05);胴体的滴水损失随日龄增大而明显减少(P<0.05);PH_(24h)值随日龄增加有下降趋势;股二头肌L*、a*值在70日龄和80日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背最长肌L*、a*值在各日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背最长肌系水力和剪切力在70日龄和80日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且均大于60日龄;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随日龄增加而明显减小(P<0.05);背最长肌和后腿肌的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在各日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随日龄增大而明显增加(P<0.05),而水分含量有一定减小。伊拉兔在60日龄屠宰生长潜力未充分发挥,70日龄屠宰效益好,80日龄屠宰改善了胴体和肉的品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9期)
胴体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实现对鸡胴体质量等级的非接触在线自动判定,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鸡胴体等级在线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用图像采集装置获取鸡胴体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包括投影面积、胴体长度、轮廓长度、鸡胸长度、鸡胸宽度和鸡胸面积等图像特征参数。在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后,再以这6个特征参数为输入、质量为输出,分别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自适应提升算法(Adaboost,AB)和梯度提升算法(gradient boosting,GB)3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鸡胴体质量等级预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鸡胴体质量等级进行自动判定。[结果]在对鸡胴体质量进行预测时,梯度提升模型的判定系数最大,为0.996 0,明显优于线性模型,也优于其他2种非线性模型;在对鸡胴体质量等级进行判定时,也是梯度提升模型的判定正确率最高,为96%。[结论]可利用梯度提升模型对鸡胴体质量和等级进行精确预测和判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胴体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陆金生,陈爱华.断奶体重对肥猪生长性能、屠宰均匀性和胴体质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2].戚超,徐佳琪,刘超,吴明清,陈坤杰.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鸡胴体质量自动分级方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3].李娜,余群力,闫向民,李红波,张金山.新疆褐牛产肉性能·胴体质量及分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
[4].邰镝,李芳雯,李立胜.黄羽肉鸡冰鲜鸡胴体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家禽.2018
[5].王晶晶,靳文广,Salah,H.Esmail.营养和管理会影响胴体的质量[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7
[6].牛珺.牦牛胴体产量和质量等级评定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
[7].李航.基于机器视觉的鸡胴体质量在线分级系统[D].南京农业大学.2017
[8].王勇峰,李娜,黄必志,李海鹏,谢鹏.南方黄牛胴体质量分级模型的建立[J].肉类研究.2015
[9].张宏博.宰前因素和宰后处理对商品猪生长发育、屠宰及胴体质量和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10].付庆,贺稚非,高瑞东,胡维杰,李洪军.屠宰日龄对伊拉兔胴体和肉质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