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孜拉·吐斯普坚(奇台县人民医院新疆奇台831800)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应用,对比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新生窒息患儿,随机评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复苏措施后,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视听刺激、按摩和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将两组的5minApgar评分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在5minApgar和并发症造成器官损伤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器官缺氧状态,减少并发症,使患儿恢复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39-02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血氧浓度降低,呼吸系统出现循环障碍,只有心跳而无自主呼吸的现象[1]。新生儿窒息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疾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也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和冠状动脉的灌注降低,造成心力衰竭[2]。轻则留下后遗症,重则造成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临床较为常见,规范化的复苏措施能够预防窒息导致的多种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复苏指南》规范了新生儿窒息的评估与救护,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出生的8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出生的窒息新生儿80例,男47例,女33例,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呈青紫色或者苍白,口唇暗紫,无自主呼吸或呼吸表浅,心跳慢或不规则,同时患儿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弱或无反应,具体情况不定,肌张力低[3]。其中轻度窒息69例,重度窒息11例。窒息原因:发育迟缓、早产等27例;胎盘早剥、前置、功能低下等18例;产妇妊娠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13例;脐带缠绕、脱垂、扭转等11例;胎位不正、产程过长等8例;其他不明因素3例。将80例患儿平均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个组,两组病例在性别、疾病类型、病情发展程度各方面没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遵照《新生儿复苏指南》[4]进行复苏,程序如下:
(1)快速评估:快速评估在5s内完成,判定羊水、呼吸、肌张力等指标,决定是否要复苏。
(2)初步复苏:初步复苏尽量在20s内完成。根据判定情况决定复苏方案,首先摆正体位,擦干身体,保暖,及时清理口鼻、呼吸道,清除胎粪。呼吸仍未建立的,给予正压给氧通气,采用早产儿气囊等,心率<60次/min,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90次/min,情况紧急的,可考虑气管插管通气。若以上措施仍无法建立循环,静脉迅速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2mL/kg;血容量低可给予扩容剂生理盐水10mL/kg;酸中毒应给予5%NaHCO34mL/kg;如有严重呼吸抑制的症状的给予纳洛酮0.1mg/kg,然后继续监测该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有效处理。
1.2.1对照组护理方案:
(1)呼吸道护理,清除秽物,保持清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2)洗胃护理,清除胃内秽物;
(3)吸氧,以改善脑补缺氧状态,防止造成脑损伤,并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
(4)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5)保温护理:室内环境舒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7)待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情况允许,采取母乳喂养。
1.2.2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更进一步的护理干预:
(1)视听刺激,对患儿进行视听训练,指导产妇使用颜色鲜亮的物品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每天3次,每次10min;
(2)按摩,按摩患儿肢体,刺激患儿肢体的肌肉活动和功能;通过按摩等方式加强功能训练,每天3次,每次10min,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高压氧疗等综合治疗;
(3)并发症护理,针对吸入性肺炎、脑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常见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病情观察,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3评价标准
按胎儿出生后5minApgar评分法判断,5项评分相加,满分为10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新生儿5minApgar评分7分以下者诊断为新生儿窒息[5]。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两组新生儿5minApgar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新生儿5minApgar评分,对照组3分以下重度窒息3例,与观察组1例相比无差异(P>0.05);4-7分中度窒息8例,观察组2例相比,差异显著(P<0.05);8分以上正常新生儿29例,与观察组的37例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系统窒息复苏措施基础上,观察组的护理干预与常规的护理相比,能够显著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状况,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表二两组新生儿窒息造成器官损伤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造成器官损伤情况,对照组脑损伤32例,与观察组的25例相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肺损伤22例,显著多于观察组的14例(P<0.05);对照组心脏损伤23例,显著多于观察组的11例(P<0.05)。在观察组护理干预下,患儿的相关器官损伤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WHO资料显示,全球每年500多万新生儿,19%死亡原因与窒息有关[6]。因此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化、熟练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因为窒息造成的器官损伤。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要从设备准备、人员系统培训、人员分工协作方面多个方面入手,不断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形成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对窒息的初步评估一般都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但针对不同指征选择不同的复苏措施,经过统计,正压通气使用正确率为98%,气管插管使用正确率94%,药物使用正确率88%。从该结果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症状,选择正确的复苏措施可能关乎患儿生死,药物使用正确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对纳洛酮使用指征仍然把握不准,说明复苏技术仍有待加强,熟练的部分要不断巩固,生疏的方面要不断加强,才能挽救更多患儿的生命。此外,除了复苏的及时,方法的正确,科学的护理以外,复苏后要详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反复的评估,出现情况,采取正对性措施。最后,医务人员要向孕妇进行围产期的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孕妇和胎儿的状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要积极控制和预防,根本性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机率,为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红娟.5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58-159.
[2]宫桔云,冯凤霞.10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9,6(6):73-76.
[3]石芸.新生儿窒息6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51-52.
[4]罗锐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101-102.
[5]李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有效护理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14.
[6]翁雅珠.新生儿窒息56例复苏后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