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期创造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造社,刊物,张资平,周全平
中期创造社论文文献综述
姚玳玫[1](2009)在《1924—1926:生存夹缠与中期创造社的海派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1926年是创造社酝酿转换路向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创造社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出现海派变异迹象,呈现其为城市消费文化所规约的诸多特征。"海派变异"是中期创造社蜕变的一条潜线索,一直未被注意。文章通过若干历史个案剖析,追踪创造社海派变异的迹象,考察其成因,还原其在海派化与革命化之间奔突的历史情形,揭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各方力量无声博弈、互动共生的复杂景观。(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9年04期)
张金城[2](2008)在《《洪水》与中期创造社》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水》是创造社中期的重要期刊,它开启创造社第二期的辉煌。研究《洪水》有助于彰显中期创造社研究,打破独重前期、后期创造社两端二分论的研究僵局,从而把握创造社历史发展的整体。创造社一直有办刊传统,《洪水》承上启下地连接着前、后期创造社。《洪水》前期由周全平、叶灵凤编辑,后期由郁达夫、王独清编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洪水》没有具体的栏目设置,却形成了大致固定的篇章安排,因而具有整饬划一的特色,再加上无微不至的宣传策划、以表现青年情绪为宗旨的办刊理念,《洪水》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独异于“正统”的创造社期刊之外,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在内容上,《洪水》的篇章安排杂而有序。主要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共产主义的宣传,发表了一系列探讨共产主义的论文;二是对时政的热评,出现很多关于历史事件、人物的悼念感怀之作;叁是对文学评论的注重,倡导革命文学并评论具体作品;四是对青年情绪的表现,从生活苦况、性苦闷和女性解放等方面关注青年现状。在编辑上,周全平的主编思想对《洪水》有着根本的影响。周编《洪水》有结构完整、信息量大、青年作者占多数等特点。周全平冷静思考革命,认为青年情绪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因而坚持表现青年的情绪;而在编辑姿态上,他深刻内省,常常自叙不敏,与读者书信交流,细致负责,体现出编辑的主体性。其作者、读者、编者叁位一体的编辑思想赢得了读者和作者的信任和尊重。在文化上,《洪水》与创造社出版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围绕这两个机构形成了以周全平为核心的“《洪水》—出版部”同人,他们在上海以《洪水》为话语阵地,逐渐扩展话语园地,与广州的核心同人展开话语权的争夺。“小伙计”寓意了创造社之外的另一种创造,是青年文化的体现;他们与核心同人的矛盾实质上是青年文化与中年文化的矛盾,他们的矛盾也激化了核心同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洪水》原文详细解读,可以了解这个刊物对于中期创造社,对创造社整体发展历史,甚至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内在影响。(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08-05-01)
徐敬[3](2006)在《《洪水》——中期创造社寻求新型“话语权力”的见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水》杂志是中期创造社由“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变的一个重要见证。本文立足于杂志所提供的原始文本考察《洪水》是如何展现了创造社执掌文坛新型话语权力的努力。“五四”落潮后的中国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1923年的“科玄论战”在社会上建立起的马克思主义舆论基础以及创造社成员自身寻求理性信仰支撑的渴望等因素促使中期创造社进行“话语权”重建。(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中期创造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洪水》是创造社中期的重要期刊,它开启创造社第二期的辉煌。研究《洪水》有助于彰显中期创造社研究,打破独重前期、后期创造社两端二分论的研究僵局,从而把握创造社历史发展的整体。创造社一直有办刊传统,《洪水》承上启下地连接着前、后期创造社。《洪水》前期由周全平、叶灵凤编辑,后期由郁达夫、王独清编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洪水》没有具体的栏目设置,却形成了大致固定的篇章安排,因而具有整饬划一的特色,再加上无微不至的宣传策划、以表现青年情绪为宗旨的办刊理念,《洪水》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独异于“正统”的创造社期刊之外,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在内容上,《洪水》的篇章安排杂而有序。主要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共产主义的宣传,发表了一系列探讨共产主义的论文;二是对时政的热评,出现很多关于历史事件、人物的悼念感怀之作;叁是对文学评论的注重,倡导革命文学并评论具体作品;四是对青年情绪的表现,从生活苦况、性苦闷和女性解放等方面关注青年现状。在编辑上,周全平的主编思想对《洪水》有着根本的影响。周编《洪水》有结构完整、信息量大、青年作者占多数等特点。周全平冷静思考革命,认为青年情绪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因而坚持表现青年的情绪;而在编辑姿态上,他深刻内省,常常自叙不敏,与读者书信交流,细致负责,体现出编辑的主体性。其作者、读者、编者叁位一体的编辑思想赢得了读者和作者的信任和尊重。在文化上,《洪水》与创造社出版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围绕这两个机构形成了以周全平为核心的“《洪水》—出版部”同人,他们在上海以《洪水》为话语阵地,逐渐扩展话语园地,与广州的核心同人展开话语权的争夺。“小伙计”寓意了创造社之外的另一种创造,是青年文化的体现;他们与核心同人的矛盾实质上是青年文化与中年文化的矛盾,他们的矛盾也激化了核心同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洪水》原文详细解读,可以了解这个刊物对于中期创造社,对创造社整体发展历史,甚至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内在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期创造社论文参考文献
[1].姚玳玫.1924—1926:生存夹缠与中期创造社的海派变异[J].文学评论.2009
[2].张金城.《洪水》与中期创造社[D].汕头大学.2008
[3].徐敬.《洪水》——中期创造社寻求新型“话语权力”的见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