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置换论文_彭翌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置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傈僳族,文化,基督教,合唱,百事可乐,道教,圣地。

文化置换论文文献综述

彭翌晖[1](2019)在《论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广告(2012~2018)的文化置换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作为大众媒介形态的一种,与消费有着紧密的联系,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广告(2012~2018)此时作为一种新兴广告形式,不仅具备很强的时代特征,而且寄托了观众的情感诉求。采取微电影广告的表现方式,可以缩短与受众之间的情感间隔,引起受众的情感共识,进一步达到在受众心目中树立百事可乐品牌形象的目的。《把乐带回家》的成功,也呈现出微电影广告中蕴含的情感价值。本文主要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置换的角度讨论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广告:首先通过对微电影广告中“方桌”替换成“圆桌”、“花生瓜子”替换成“可乐与薯片”、年夜饭由“中餐”替换成“西餐”、“度”替换成“渡”等现象的考察阐述该系列广告如何利用西方文化置换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完成对中国“年”文化的改造;其次分析该系列广告如何将宗教文化、后殖民文化、西方消费文化以及西方狂欢文化渗透进场景、角色、情节等各个细节之中,以达到吸引中国消费者并使之心生向往的目的。再次,本文将分析该系列广告如何完成中国南北地域空间以及城乡季节的时空双重置换,从而加强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达到宣传品牌与占领市场的目的。最后,笔者将指出国产商品广告与国际品牌广告存在的差距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例如,与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广告相比,作为国内知名品牌乃至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手机制造巨头“华为”在占领国际市场时,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遗忘。就此问题而言,“华为”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征途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对百事可乐系列微电影广告的梳理分析,提出了有利于国产商品顺应时代背景、构建自身品牌文化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广告策略。国产商品应充分借鉴百事可乐微电影广告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9-03-01)

雷倩[2](2015)在《西南民族音乐的文化置换问题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置换作为当代文化生态构建视域下的景观之一,可以说是文化现代化宏观进程中的阶段性微观变迁,体现的是文化的现代性在内部生成与外部塑造的正面交锋,从历史角度看是建基于现代工业体系基础上的现代文明对工业生产体系之前的文明形态的一种"以逸待劳"式的入侵,是后者"被迫自愿"的接纳,从空间地理角度看,是处于工业生产体系中新的文明形态对待处于边缘地位的文明形态的自觉的、有组织的覆盖。对于这种效应的态度定位,构成了本研究的立足点,并以西南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和验证载体,进一步确定这种文化的认知、诊断和治理的原则和方向。(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杜靖[3](2013)在《宗族风水与国家水利——关于“文化置换”的一项历史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民眼里,河流(包括土地问题)不再是纯粹自然的因素,而是类似一种古典诗歌的意境,即风水。世世代代乡民根据自己的风水理念,选择这样的意境并栖居在其中。可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技术话语里,河流属于水利科学范畴。1950年代以来,国家在广大乡村推动了各种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运动。这些工程不仅仅是为解决旱涝和土地耕作便利问题,实际上是把科学的"水利"与"农业"概念带进乡土社会,并附着以国家意志,以此破除风水迷信,置换原有风水理念,同时也是把雨水本来由"老天爷赐给的"情形转变成国家分配的状况。本文试图通过集体化时代山东两村落一起水利冲突的事件及该村和所在区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去展现这一过程,以此观察两种观念的冲突与交流,并探明国家如何隐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概念背后悄然进入了乡村世界,从容地把乡村从传统宗族及风水习俗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纳入了国家管理范畴,从而在细部上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张德凯[4](2010)在《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与文化置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历来就重视音乐的传播沟通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通常教会仪式中的主要程式。富能仁利用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使傈僳族人改信了基督教。富能仁的宗教传播策略是一种隐蔽性的文化置换策略。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保山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张德凯[5](2010)在《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与文化置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杨静,张馨月[6](2009)在《一座站在文化置换边缘的城》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白云山传统古庙会。当天,响彻整座白云山的古老道教乐迎来五湖四海的朝拜者,他们怀着虔诚的感恩之心,齐聚这个充满传奇的道教圣地。旺盛的香火,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加重的是白云山的神旨之灵,而对佳县来说,则意味着文化置换的探索与延伸。(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09-05-13)

沈洁[7](2007)在《城市景观的文化“置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一个鲜活的人类文化的大容器,没有文化,城市就失去了精神维系。城市的景观设计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结合最为紧密地一种创作,作为城市景观的主体——建筑,直接把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对时代潮流的感受以及时代文明和社会风尚的发展水平表达了出来。“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她虽然是凝固的,可在他上面蕴含了人文思想”(贝聿铭)。雄伟壮丽的宫殿、神圣庄严的寺庙、精巧灵动的亭台楼阁、宁静秀丽的山水园林、质朴实用的民居村落,都是随着时间流动而矗立在大地上的空间存在,这些建筑都以独特的象形语言,传达出一个国家、民族、时代、地域的“文化”,她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本身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成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我们的城市正处于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而城市的形象及其环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被同质化、工具化、理性化。城市景观建设呈现出的是千篇一律的模仿与文化缺失,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后现代主义冲击下已经渐渐褪去。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速度大大高于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的速度。速度说明趋势,这个趋势证明别人的文化正在影响我们,证实今后我们将更容易理解别人,而别人则不容易理解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老房子、老街区、老字号、老街道……这些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场所已难觅踪影,城市失去了应有的历史记忆,城市中的人们也失去了记忆,象水上的浮萍一样无根无依,这是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的一个现实危机。虽然经济的全球化使文化走向趋同,但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追求个性,追求独特。这样看来,在一体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和个体文化反而应该更加夺目。城市中的历史空间存在的价值及其对未来生活的积极内涵,值得我们汲取和重新审视。因此,我选择城市,选择了当今中国城市的景观建设进行思考,对城市景观文化缺乏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在把握景观设计体现文化特色这一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以历史空间的再度开发和利用为核心,探讨了历史建筑的再生利用与城市景观建设内在的关系,力图提出城市景观建设在当代社会需求下发展的新思路,以应对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冲击问题。人们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终于明白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做还林还绿的工程。相当多的人对于保护良好的文化生态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仍在重复一边建设一边破坏的蠢事。自然的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而文化的绿色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的基因,历史文化生态一旦破就无从恢复。历史建筑保护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其资源,更好地为当代或未来的多样化社会服务。从根本上讲,保护就是为了利用。在很多情况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然要求历史建筑多形式的利用开发。相对福尔马林式的冻结保存或拆除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再生利用提出了另一种可行的保护方式。在历史建筑保存与城市建设可能的矛盾建立了相容并存的可行性,不仅维系了城市历史意象的连续性,而且将历史建筑再次融入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日常经济文化生活中。让历史自然地出现在正常生态之中,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完好的建筑景观延续到今天,(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6-01)

文化置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置换作为当代文化生态构建视域下的景观之一,可以说是文化现代化宏观进程中的阶段性微观变迁,体现的是文化的现代性在内部生成与外部塑造的正面交锋,从历史角度看是建基于现代工业体系基础上的现代文明对工业生产体系之前的文明形态的一种"以逸待劳"式的入侵,是后者"被迫自愿"的接纳,从空间地理角度看,是处于工业生产体系中新的文明形态对待处于边缘地位的文明形态的自觉的、有组织的覆盖。对于这种效应的态度定位,构成了本研究的立足点,并以西南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和验证载体,进一步确定这种文化的认知、诊断和治理的原则和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置换论文参考文献

[1].彭翌晖.论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广告(2012~2018)的文化置换现象[D].武汉纺织大学.2019

[2].雷倩.西南民族音乐的文化置换问题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5

[3].杜靖.宗族风水与国家水利——关于“文化置换”的一项历史人类学考察[J].中国农村研究.2013

[4].张德凯.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与文化置换策略[J].保山学院学报.2010

[5].张德凯.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与文化置换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杨静,张馨月.一座站在文化置换边缘的城[N].陕西日报.2009

[7].沈洁.城市景观的文化“置换”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更新改造法国巴黎的奥赛美术馆的改造“新天地”和上海卢湾区真实的里弄的比...符合中国年文化的“花生瓜子”绿色冰...整治后的叁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对产权...洪安-茶峒-贵塘坝旅游线路整合规划图

标签:;  ;  ;  ;  ;  ;  ;  

文化置换论文_彭翌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