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滴滤塔论文-吴华山,杜静,房蔚,黄红英,常志州

生物膜滴滤塔论文-吴华山,杜静,房蔚,黄红英,常志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膜滴滤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膜,滴滤池,低浓度,污水

生物膜滴滤塔论文文献综述

吴华山,杜静,房蔚,黄红英,常志州[1](2017)在《不同生物膜滴滤池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膜滴滤池的方法,对低浓度养殖废水进行净化研究。分别选用PVC毛刷、沸石和火山岩作为填料。在11月份,温度逐渐下降情况下,研究滴滤池对COD、TN、TP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处理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08%、85.38%和84.26%;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54%、52.41%和59.64%;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50%、50.16%和56.50%;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63%、79.40%和88.29%。温度变化对于不同处理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除TN外,其他指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3种材料在材料成本、人工操作和去除效果上各有优劣,因此,选用何种材料,需要针对去除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卢仁钵,杜青平,许燕滨,李彦旭,刘建新[2](2016)在《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期生物膜特征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检测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BTF)长期稳定运行过程中生物量积累、塔内压降改变、生物膜显微结构特征、微生物种群分布及优势菌株分子测序,探讨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相结构、特征及菌群多样性协作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95 d期间的降解性能稳定,降解效率保持在90%以上,最大去除负荷为62.4 g·m~(-3)·h~(-1);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沿着BTF塔内废气的流向呈现不均匀分布和梯度改变的特征.生物量和生物膜的致密度沿气流方向逐步递减;塔内压降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未出现堵塞现象;生物膜种群营养结构复杂,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分子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菌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BTF不同塔层上菌群分布稍有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多样性,但是整个BTF生物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的优势菌群为变形杆菌,其中优势菌包括3种伽马变形杆菌和4种贝塔变形杆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胡静泊[3](2013)在《生物滴滤塔脱H_2S过程中的生物膜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2S废气具有良好的前景。微生物是降解H2S的载体,生物膜特性是H2S的脱除效率的影响因子。本文选取无色硫细菌(CSB)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条件下CSB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悬浮微生物与附着微生物(生物膜)的变化趋势、SO2-4生成速率与悬浮微生物生长的关系,生物膜活性与生物膜的平均厚度。HRT为60 s时,体系中附着微生物浓度为附着微生物与悬浮微生物的比例最大,生物膜达到最佳厚度282μm,生物膜活性最高为150.2 mg/(g·6h)。SO2-4生成速率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是否稳定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3年11期)

张文坤[4](2013)在《分层生物滴滤池生物膜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组合式分层生物滴滤池是本课题组发明的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生物滴滤池相比较,分层生物滴滤池不易堵塞、去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便于管理,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分层生物滴滤池对污水的去除核心环节是通过附着在填料表面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通常条件下,滴滤池中生物膜活性会直接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近几年来,虽然生物膜特性在其它污水处理工艺中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分层生物滴滤池中还未进行。本文对分层生物滴滤池与普通生物滴滤池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考察了两者在对污染物去除、酸碱度变化、溶解氧浓度、生物膜量、生物膜脱氢酶活性以及硝化作用等方面的不同,以此来探究生物膜活性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分层生物滴滤池在对COD及氨氮的去除效果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分层生物滴滤池出水水质能够更快的达到稳定,出水水质波动范围较小,去除率更高,并且分层生物滴滤池具有一定的抗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通过两种滴滤池溶解氧含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分层生物滴滤池的整体结构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较高的溶解氧含量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繁殖,因而分层生物滴滤池的生物膜量也要显着高于普通生物滴滤池。生物膜量较高的分层生物滴滤池脱氢酶活性也要显着高于普通生物滴滤池,这也与分层生物滴滤池对污染物有更高的去除率相对应。综合来看,分层生物滴滤池生物膜活性更高,对污水有更佳的处理效果。本研究不仅为推广和应用分层生物滴滤池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今后研究分层生物滴滤池中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1)

胡俊,郑江玲,吴越新,张丽丽,陈建孟[5](2012)在《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长期运行生物膜相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生物滴滤(BTF)长期运行过程生物量积累和分布规律、生物膜相特性变化,旨在探讨生物膜相特性变化与体系运行性能恶化的相关作用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130 d后呈现出降解性能恶化的趋势,生物膜厚度和床层压降逐渐增加,且生物膜呈现出非均匀性分布,填料层上、下半段孔隙率已从启动期的85%和82%分别降低至65%和40%,表征生物膜平均代谢活性的AWCD值也明显降低,表明生物膜出现老化现象.生物膜胞外多聚物(EPS)总分泌量和蛋白质含量运行后期分别约为前期的2倍.蛋白质与多糖比值(PN/PS)逐渐从0.3增至0.95;生物膜表面疏水性与PN/PS值呈正相关,也相应从33%增为73%;EPS的平均分子量呈现减小的趋势;FTIR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EPS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EPS分泌量和主要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反应体系运行性能恶化的本质原因之一.上述结果可为从本质上解决生物滴滤体系长期运行面临的填料层堵塞和运行性能恶化等共性技术难题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张书平,李茹,崔心水[6](2010)在《脱硫生物膜滴滤塔启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影响脱硫生物膜滴滤塔挂膜启动的工艺参数.采用塔内接种和塔内挂膜实验,研究多面空心球填料生物膜滴滤塔的启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滴滤塔在挂膜启动期间,生物膜增量、填料床压力损失、SO2去除率可以作为衡量滴滤塔挂膜启动完成的综合评价指标.挂膜初期,进口气体流量和培养液温度对挂膜影响较大,当流量为0.1m3/h,温度为25℃时,有利于提高挂膜效果,降低经济费用.生物膜滴滤塔连续运行19d后启动成功.(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吴献花,孙佩石,仲一卉,邵丹,刘家忠[7](2008)在《苯乙烯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填料的细菌数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培养驯化污泥菌种、陶粒、循环液装置等构建叁个生物滴滤塔。测定不同苯乙烯负荷生物滴滤塔装置不同高度生物膜填料的细菌数量分布,认识苯乙烯浓度对填料细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柱细菌数量分布依赖于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和停留时间,在低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Cin<500mg/m3)时细菌数在柱子底部达到最大值而沿柱子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受气体停留时间的影响不大;当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Cin=800mg/m3时细菌数在整个柱子上的分布变得相对均匀;而当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超过阈限值Cin=1200mg/m3时细菌分布行为出现了和Cin<500mg/m3时相反的情况,细菌数在柱子顶部达到最大值而沿柱子自上而下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8期)

张甜甜,李建军,岑英华,孙国萍[8](2007)在《净化低浓度大风量恶臭气体的生物滴滤池中生物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内装塑料片、塑料丝、海绵块的中空鱼网状塑料球为填料的生物滴滤池,对某垃圾压缩站产生的低浓度大风量的含氨臭气进行了近1年的连续脱臭试验。研究了有关的净化效果与生物膜特性。在进口氨气浓度0.8mg/m3~1.5mg/m3,风量8000m3/h,停留时间2.5s,氨气去除率为90%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水平。系统添加营养液时净化效果从75%提高到90%。3种填料的生物膜量、脱氢酶活性及硝化活性速率的排列顺序是:塑料片>塑料丝>海绵,并从工艺及填料方面探讨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7年06期)

赵明富[9](2007)在《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过程的测量与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生物过滤法处理有机废气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菌种选育、处理机理、动力学、多相流传输特性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仅限于对过程进行模拟和机理探索,然而,生物过滤法处理有机废气在工程应用中,生物膜滴滤塔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生长代谢的生化反应过程系统,该系统既有一般化工过程的传质的特点,又有生命体的代谢反应特点,其净化废气的循环液流量、净化塔内温度、湿度、pH值、生物菌液浓度等过程参数,以及气-液两相流动、多孔介质结构尺寸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废气净化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各过程参数以及控制参数的选取还缺乏理论指导,另外,由于生化过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混沌性以及参数的非线性等原因,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困难,因此,导致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过程的工业自动化测控水平远远落后于其它工业过程。在国内外关于生物废气净化技术研究中,对过程的参数测量、优化与控制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针对这些不足展开的。本文采用BP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生物膜滴滤塔净化VOCs过程模型,为优化控制、仿真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应用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研究了微生物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和最佳生长条件寻优问题,提出了最佳配方和最佳生长条件优化的智能方法。针对生物膜滴滤塔有机废气处理过程系统在工业应用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生物量浓度测量方法以及实现技术、生物膜厚度在线测量方法的研究工作。对生物膜滴滤塔最佳处理效率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塔循环液pH值模糊策略及控制器的实现进行了研究。①通过对生物膜滴滤塔VOCs降解过程和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搞清楚了操作参数之间的关联影响,搭建了生物膜滴滤塔处理甲苯废气试验装置,进行了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的净化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信息融合技术,建立了生物膜滴滤塔净化VOCs过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拟合复杂处理过程的问题,为最佳效率控制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③结合LMBP神经网络、优化与遗传算法,并推广到微生物菌种最佳培养基配方和菌种最佳生长条件的寻优研究中,与传统的正交试验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LM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用于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佳生长条件寻优可使效率得以提高,该方法具有试验次数少,寻优效率高的特点。④建立了一种新的生物量浓度的在线测量方法,并对传感器的组成原理、光路、理论分析和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用于测量微生物菌液浓度具有很好的对应函数关系,该方法具有生物量浓度在线测量准确、灵敏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⑤依据温度、生物量浓度和传感器输出电压之间的关联实验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智能传感器的等效神经网络模型,由此得到的温度/浓度/输出电压之间关联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生物量浓度信息获取的智能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给出了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和温度补偿的信号处理方法,消除温度变化对生物菌液浓度在线测量的影响,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2%,温度测量的相对误差:≤±2.5%,可以满足生物量浓度测量和温度测量的精度要求。⑥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回归反射能量衰减技术的生物膜厚度在线测量方法,并通过对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光路的理论分析,得出了接收光的能量与生物膜厚度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用于测量生物膜厚度具有测量准确、反应灵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⑦研究设计了生物膜滴滤塔控制系统,系统由3部分组成:最佳处理效率控制系统、预处理控制系统、pH值控制系统组成。提出了最佳处理效率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采用BP网络算法来对生物膜滴滤塔VOCs降解过程的PID控制参数进行寻优,并将控制效果与常规PID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表明:运用BP网络算法对该过程的控制参数寻优后,控制系统比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抗扰动能力。⑧提出了基于存储器函数变换技术的模糊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了pH值二维查询表的模糊控制器(简称二维LUTFC )的结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仿真实验研究表明:对于pH过程这样难控制的对象,LUTFC不仅使系统无论在给定值阶跃变化或负荷受到阶跃干扰的情况下,均能获得满意的控制品质,而且对过程参数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体现了查询表模糊控制的优越性,其控制精度优于±0.30 pH的指标,提高了有机废气被降解效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03-01)

廖强,田鑫,朱恂[10](2006)在《生物膜滴滤床内温度及其分布特性对废气净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温度下,陶瓷球填料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降解性能以及填料床内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料床内微生物生长环境温度对微生物酶活性影响很大,从而造成温度对滴滤塔净化性能的显着影响.微生物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为30℃,最高滴滤塔净化性能所对应的温度在30~40℃.在滴滤塔顺流操作条件下,滴滤床内温度沿气液流动方向升高;在进口碳源浓度一定时,滴滤床内沿气液流动方向的温升随着液体流量的减小和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升高;废气进口浓度及系统操作方式对滴滤床温度分布也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生物膜滴滤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检测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BTF)长期稳定运行过程中生物量积累、塔内压降改变、生物膜显微结构特征、微生物种群分布及优势菌株分子测序,探讨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相结构、特征及菌群多样性协作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95 d期间的降解性能稳定,降解效率保持在90%以上,最大去除负荷为62.4 g·m~(-3)·h~(-1);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沿着BTF塔内废气的流向呈现不均匀分布和梯度改变的特征.生物量和生物膜的致密度沿气流方向逐步递减;塔内压降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未出现堵塞现象;生物膜种群营养结构复杂,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分子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菌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BTF不同塔层上菌群分布稍有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多样性,但是整个BTF生物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的优势菌群为变形杆菌,其中优势菌包括3种伽马变形杆菌和4种贝塔变形杆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膜滴滤塔论文参考文献

[1].吴华山,杜静,房蔚,黄红英,常志州.不同生物膜滴滤池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7

[2].卢仁钵,杜青平,许燕滨,李彦旭,刘建新.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期生物膜特征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

[3].胡静泊.生物滴滤塔脱H_2S过程中的生物膜特性[J].化学工程.2013

[4].张文坤.分层生物滴滤池生物膜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5].胡俊,郑江玲,吴越新,张丽丽,陈建孟.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长期运行生物膜相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2

[6].张书平,李茹,崔心水.脱硫生物膜滴滤塔启动实验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

[7].吴献花,孙佩石,仲一卉,邵丹,刘家忠.苯乙烯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填料的细菌数量分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

[8].张甜甜,李建军,岑英华,孙国萍.净化低浓度大风量恶臭气体的生物滴滤池中生物膜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7

[9].赵明富.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过程的测量与控制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

[10].廖强,田鑫,朱恂.生物膜滴滤床内温度及其分布特性对废气净化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6

标签:;  ;  ;  ;  

生物膜滴滤塔论文-吴华山,杜静,房蔚,黄红英,常志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