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绘画论文_王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园林与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园林,美术,实验性,园林建筑,山水画,草堂,南宋。

园林与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1](2019)在《培养园林审美与绘画能力教学心得——评《园林美术(第2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工程是一种艺术创作,没有艺术感的园林景观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孟庆英主编的《园林美术》一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3月第二次修订出版,系高等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十叁五"规划系列教材。该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园林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以绘画为基础,介于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和绘画艺术两者之间,并将两者融为一体的学科,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充分结合,是园林造景与艺术之美的有机结合。《园林美术(第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10期)

姜永帅[2](2019)在《明代园林绘画中的洞天与桃花源——从张宏《止园图》册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绘画在明代发展成为一种类型,其中常出现表现道教仙境的景象。这些仙境大体可分为叁类:一为海上仙山;二为洞天胜境;叁为桃源仙境。它的图像传统可以远溯至唐代卢鸿的《草堂十志图》。明代私家园林造景对于道教仙境的借用,往往成为园林中的胜境或点睛之笔,在园林营建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企图探寻仙境意象在园林绘画中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传统,图像与景观之间的关联,以及绘制仙境图像背后的心理等因素,进一步理解园林绘画中仙境表现的意图。(本文来源于《美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敬[3](2019)在《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契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本身就是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同时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内注入了很多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古代绘画艺术和美景进行结合,形成了我国的古典园林。我国的古代园林建筑正是有了古代绘画艺术的融入,因此也就充满了我国独特的中国风味,这也是别的国家无法模仿和抄袭的。这样一来,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才有了游览和观赏的价值。现如今,我们还是需要继续保持古代绘画艺术融入于古典园林建筑中,保留我国传统的艺术特色,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是怎样达到契合,两者之间如何做到相辅相成,带来更好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美。(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6期)

宋俞颖[4](2019)在《绘画《园林一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8期)

沈前辰[5](2019)在《基于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的景观重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为切入点,将之与其绘画题材——中国古典园林做比较。分别从内涵、价值角度总结出两者互为印证,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对现代基于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的景观重构的设计进行解读。在设计手法上,都延续并发展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同时对城市的同质化进行了批判;由于服务对象的转变,也进行了空间的转换。以上手法总结为“加法”与“减法”,分别对应着空间上的层次迭加与封闭空间的开放,从而达成整体的有机统一。接着再对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对景观设计所赋予的价值进行总结与阐述。从物质、精神、生态和社会层面提炼出基于此类绘画的景观设计理念,是以地域人文为中心的。分别为绵延记忆,重建审美;尊重“天然”,保存乡土;消弭隔阂,返璞归真。从而指导景观重构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从设计表达,空间基本组成,基本构件重构,再到既对比又统一的空间与空间序列整体到局部的重构,再通过层次的“迭合”来使实景与虚境虚实相生。并补充了材质在空间的整合性方面的作用。基于《止园图》册的景观重构设计就是将以上的景观重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实验。先将绘画从美学角度进行空间、层次、疏密的解读,再结合诗词来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空间。(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6-10)

禹智恒[6](2019)在《《园冶》与园林绘画之间有关空间营造关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构建与园林绘画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空间组织营造的过程中,均尊重自然,注重掇山理水,并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可见两者之间息息相关,但过去对园林艺术和园林绘画的研究局限于思想、技巧层面,忽视了以园林为蓝本的绘画和研究着作之间的跨文类关联。事实上,《园冶》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造园理论的专着,总结了我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原则和造景技巧。而园林绘画作为文士社会交往以及展现园林原貌的艺术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其中,《不朽的林泉》是目前为止集中展示园林绘画的一本书籍,由高居翰先生等人合着撰写完成。由于《不朽的林泉》中的园林画与《园冶》都属于同时代17世纪中叶的产物,对于两者之间有何关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试图以跨媒介—跨越文字或者图像各自的藩篱,找到可之对比的论点。文章主要从叁个层面展开对《园冶》和园林绘画的对比分析,包括相地选址、组织布局、建筑单体。在相地选址上,主要从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内部空间组织布局上,主要从功能分区的布局、游览路径的预设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建筑单体方面,主要从建筑构建和建筑装折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相同之处有如下几点:1、在相地选址上,两者均遵循自然原则,以园主的需求为基础,既注重从自然层面阐述相地方法,又注重从人文层面分析相地理念。2、在空间组织布局上,两者均注重因地制宜,强调以园主需求为主,注重视觉心理的引导,充分运用借景,结合原有的地形、水系来设计园林,使之呈现出得体合宜的状态。3、在建筑单体上,两者均注重以园林的整体环境和氛围为基础来对各建筑单体进行设计,包括色彩、形式等,注重因地制宜。通过对比发现,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1、在相地选址上,园林绘画在表达过程中会存在主观性的描绘,如《园冶·屋宇》言:“槛外行云,境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而园林绘画会将远处朦胧留白,对山、水、云、鹤等景物进行删减虚化。因此,这些主观性的表达会影响对园林地图信息层面真实性的判读。2、在空间组织布局上,《园冶》中的布局是基于一种自然现状的实际考虑。而园林绘画中的布局是侧重于主观创作上的构图考虑,在构成上讲究美感。对于厅堂、景观以及游览路径的设计都更具人文性,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此外,《园冶》中所呈现出的园林营造手法、理念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成模块状,分章分节,但归根结底,每一章节呈现出来的空间图像过于片段化,缺少像图画那样的视觉图像整体性。3、在建筑单体上,《园冶》注重从建筑单体的本身进行考虑,并注重各建筑单体的搭配。园林绘画注重从园林环境层面来考虑建筑单体的适宜性,偏向建筑单体与整个园林的和谐统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林芷卉[7](2019)在《造景与写生—论江南园林绘画题材的创作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这足以说明了江南园林的地位。江南园林主要以山水园林作为它基本的形式,它通过自然和人工巧妙的结合,并以精致、小巧、写意和雅致为主。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及思想文化的载体,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在立意上又和古典的园林建造思路争相辉映,作画的意象来源于园林,而并不是出自于画家们自己的主观臆造,他们通常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立意,然后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思维带到自己的画幅上,两者相辅相成。笔者通过搜集和查阅从古至今的园林题材绘画方面的资料和文献及其代表人物并进行梳理,再结合和运用到自己的毕业创作中,试图把自己对园林的写生作为主要题材结合和运用到自身的实际创作中。(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伦婧[8](2019)在《文征明园林绘画的艺术风格对《曲园清幽》系列创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园林题材的绘画是依附于中国古代园林而产生的一种绘画形式,是中国画中一种独特的题材类型。明中期经济繁荣,文人纷纷在城市中修建私家园林,渴望在城市中拥有心灵的理想栖息地,随着园林的大规模修建,以园林为题材的绘画也进入空前繁盛的发展阶段。文征明作为“吴门四家”之一,是明中期杰出的代表画家,他创作了较多表现园林与庭园生活的绘画作品,是本人在研究生叁年中主要研习的画家之一,其园林绘画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独树新风,在注重自然“生意”的同时,又力求表现出与晋唐名士所欣赏的超脱宁静的玄学境界相近的意境,构思巧妙,布局谨严,笔墨秀丽,设色淡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简要论述文征明园林绘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风格,从文征明园林题材绘画的历史渊源开始探究,通过几幅代表作品深入解读其园林题材绘画的布局、笔墨、设色、意境等方面的艺术风格;二是在临摹与写生的基础上,将文征明的艺术风格运用在创作中,并进行转化;叁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通过梳理文征明园林绘画的相关理论和作品,以及在《曲园清幽》系列的创作中不断地尝试与总结,使自己对园林绘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6-01)

郭文杰[9](2019)在《南宋绘画中的山水园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是美术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他所承载的艺术高度不止是文脉发端至此的水到渠成,更是画家膜拜自然,对客观的反应、主观反思判断后的“度物而取其真”。园林发展到宋代,已经由皇家别院的苑囿以及唐代文人参与的造园寄托情思,发展到究天地之心、穷万物之理的心性之寄托和面对自然山水的取舍可由人的匠心臆造也达到历史的新高度,且又有别于后世明清时代园林磊山迭石的堆砌美。而南宋都城杭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温度宜人的自然风景,使人考虑的不止是居住环境,更考虑的是文心,毕竟园林是为人的。而作为南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山水园林不仅仅是对客观主体的再现,亦是宋人绘画“理法”美学思想的表达和阐释,既面对客观之真实,又超越时空营造加以诗意的栖居空间的营造,而所体现出的绘画中的山水园林,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与元明清人笔下的诗意栖居有什么异同?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宋园林之精美是其与诗词、绘画相结合又寄情深远,造景幽邃、建筑精美的综合体现。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中心周围的山水园林,在诸多的文献记载和文人的诗词中多有记载,它也是我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和黄金时期,是一个“因地制宜,宛自天开”极少人工雕琢,取自然山水之美的时代。我希望通过对南宋绘画中的山水园林的解读并辅之以文人士大夫笔下的记录或者记载,去遥想哪承载着的造园者生命理想和超越客观世界的主观情怀的,既是真实客观的存在,又有些亦真亦假、梦幻般的园林;以及通过南宋的画家们对于山水园林的描绘,所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和画中人文情怀的寄托,以及画家笔下画园林的体会。希望通过此文的能够抛砖引玉,既是对园林发展到南宋时代的客观认识,又能面对画家笔下的山水园林既取舍有度又能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理学影响下的画理的思考、情感寄托和美学思想高度的认识。是以对南宋绘画中山水园林做以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毅[10](2019)在《明代园林题材绘画中松竹图式的人文精神——以文徵明园林题材绘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文人参与造园的风尚兴起,江南吴中苏州地区富庶的物质条件使城市宅院空前繁荣,提供园居生活享受的建筑比重大为增加,使许多山水庭院演变成为城市私人庭院。1造园的需求增加,文人的山水理想在"咫尺山林"的庭院中得以体现,同时推动了文人园林题材绘画的创作,画家、造园家、园主之间彼此影响,形成了以围绕园林为中心的隐逸趣味,并富有超越世俗的人文精神。其中以文徵明的园林题材山水画最为代表。(本文来源于《艺术品》期刊2019年02期)

园林与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园林绘画在明代发展成为一种类型,其中常出现表现道教仙境的景象。这些仙境大体可分为叁类:一为海上仙山;二为洞天胜境;叁为桃源仙境。它的图像传统可以远溯至唐代卢鸿的《草堂十志图》。明代私家园林造景对于道教仙境的借用,往往成为园林中的胜境或点睛之笔,在园林营建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企图探寻仙境意象在园林绘画中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传统,图像与景观之间的关联,以及绘制仙境图像背后的心理等因素,进一步理解园林绘画中仙境表现的意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园林与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芳.培养园林审美与绘画能力教学心得——评《园林美术(第2版)》[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2].姜永帅.明代园林绘画中的洞天与桃花源——从张宏《止园图》册说起[J].美术学报.2019

[3].郭敬.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契合[J].艺术品鉴.2019

[4].宋俞颖.绘画《园林一隅》[J].中国民族博览.2019

[5].沈前辰.基于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的景观重构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

[6].禹智恒.《园冶》与园林绘画之间有关空间营造关系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林芷卉.造景与写生—论江南园林绘画题材的创作与实践[D].苏州科技大学.2019

[8].伦婧.文征明园林绘画的艺术风格对《曲园清幽》系列创作的启示[D].聊城大学.2019

[9].郭文杰.南宋绘画中的山水园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李毅.明代园林题材绘画中松竹图式的人文精神——以文徵明园林题材绘画为例[J].艺术品.2019

论文知识图

2.5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艺术图片...框景的门窗造型借鉴了扇画丰富的形制仇英《四季仕女图》局部:冬日梅花蹴鞠...系列一系列二环秀山庄南侧山崖局部①

标签:;  ;  ;  ;  ;  ;  ;  

园林与绘画论文_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