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中学737200
摘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大课间引入太极拳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课间太极拳体育活动的大力推广,必须将体育活动寓于快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实际,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策略
太极拳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导引养生理论为基础的,运用吐纳、导引等方法,促进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学校引入太极拳体育活动,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可是我们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怎样才能合理、科学地开展太极拳体育活动,怎样才能将太极拳体育活动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呢?
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1.明显完美的健身性。太极拳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经络、俞穴、气血、导引、藏象等理论,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以气运身”,“以窍运身”,“气遍身躯”;通过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旋腰转背,螺旋缠绕,意想劲力传递,循经而动,劲贯窍穴,布流周身,通任督练带冲脉,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起到健身作用,即拳论所称的“若问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丹”。因此,它具有较大的医疗保健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现已成为我国医疗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独特的技击性。太极拳综合和吸收了明代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中医的经络学说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封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太极拳以“绷、履、挤、按、采、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技法,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战略思想,在套路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3.调节中学生心理状态。中学生作为现在与未来的脑力工作者,长期伏案,费心竭虑。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意识逐渐强化,生存压力无处不在,导致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很容易产生忧虑、恐惧、神经衰弱甚至人格障碍。
太极拳动作徐、缓、柔、顺、圆、轻、灵,情绪随着练习时行云流水般动作而放松,坚持锻炼则精力充沛,缓解或消除易怒、失眠、健忘等不良心态造成的病态。太极拳不存在竞争和心理压力,加之练习太极拳的精神境界是“清净无为”、“去物欲,简尘事”,久而久之可形成心灵的净化与专一状态,对浮躁、功利心态的改善,起到良好效果。
二、高中大课间活动中引入太极拳策略
1.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师运用视频、教学专题片等,将太极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的步骤、方式及目标,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太极拳动作模型,加强了学习目的性。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可以采用重播等方式,组织学生提问设疑、分析比较、相互评价等对动作技术分析,这样既能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表象教学方法。表象是人们头脑中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映像,既是视觉的,也是动觉的和听觉的,可以形成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听觉表象等。
3.协调性诱导练习。诱导性练习是指使用一定的练习手段,引导学习者随从于一定技术规范的练习方法。学生初次接触太极拳,“学会”是第一关,而“学会”的关键在于如何按太极拳要求的一定圆弧轨迹进行协调运动。我们就练习太极拳时常见的上肢动作规律,设计了以圆弧运动为基础的诱导性练习。这是因为,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用手或单手“画圆”的动作非常多,大脑皮层里或多或少都对“圆”留下一定“痕迹”效应;而太极拳练习又正是一种以圆弧运动路线为轨迹的拳术。
因此,根据技能迁移的理论,“划圆”可以作为解决学生学习太极拳协调性问题的诱导性练习。
4.音乐辅助教学法。太极拳音乐悠扬、悦耳,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平静心态等作用。与其它运动项目的配乐形式一样,太极拳的配乐也可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一种辅助表现形式,起到排除杂念,消除烦恼,达到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作用。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音乐可以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达到改进技术、刺激肌肉活性、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配合采用音乐进行伴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
[2]钟声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10):95。
[3]刘梅浅析太极拳在高校普及的价值[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06)。